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與花的因緣▪P5

  ..續本文上一頁如何使用這些花等等。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用花及其他植物開創了佛教醫學,其慈悲和智慧,治愈許多衆生的各種疾病。今日醫學發達,但是因化學藥品引發的「藥害」也時有所聞。于是這些古老的、以花草果實來治病養身的健康自然療法,也已逐漸爲現代人重視並采用了。

  

  --------------------------------------------------------------------------------

  

  九、花與藝

  佛教所有的藝術品,都與花有不可分的關系。花長在土裏是千嬌百媚,經過人們的慧心巧思和應用,花又展現另外更多元的藝術生命。

  

  例如從繪畫壁畫或雕塑的各種佛菩薩雕像上面,可以看到不同造型的蓮花圖飾,如佛像身後的背光,大都以花作裝飾,稱之爲「蓮環光背」,這是以蓮花的單瓣、複瓣配置成種種不同的變化,周圍再襯上忍冬紋、寶相花紋、連珠紋或光焰;背光含有光明、莊嚴之義。

  

  諸佛菩薩多是或立或坐于蓮花座上。因地域不同,蓮花座的造型也有許多種類,不過,大體上可分爲有蓮莖蓮座和無蓮莖蓮座兩種基本造型。《大日經疏》卷十五描述:

  若是佛,謂當作八葉芬陀利,白蓮花也,其花令開敷四布。若是菩薩,亦作此花坐,而令花半敷,勿令極開也。

  

  這是以蓮座上蓮瓣開敷的程度,來區分佛與菩薩的蓮花形狀。諸佛菩薩坐在蓮花座上的由來,則見于《大智度論》卷八:

  

  方風至,相對相觸,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頭人,二千手足,名爲韋紐,是人臍中出千葉金色妙寶蓮華,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華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複有無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是梵天王坐蓮花上,是故諸佛隨世俗故,于寶華上結跏趺坐,說六波羅蜜。

  

  由于梵天王坐在蓮花上,諸佛菩薩就隨順習俗,也坐在蓮花上。由此可知從天人到諸佛菩薩,都以蓮花座爲其座席。

  

  面貌慈祥婉約,造型優雅柔美的手持蓮花菩薩像,也是美麗的藝術品。現今存于敦煌莫高窟四十多窟的隋唐《法華經變》壁畫,其中的「叁十叁觀音」,菩薩與蓮花的搭配也有不同,如:

  楊枝觀音 手持淨瓶、楊枝的立像。

  白衣觀音 一般左手持蓮花,右手持淨瓶。

  蓮臥觀音 在池中蓮花之上。

  施藥觀音 常爲右手支頰,左手于膝頭拈蓮花之像。

  一葉觀音 乘蓮花浮于水面漂行之像。

  威德觀音 左手持蓮花,坐岩畔。

  多羅尊觀音 合掌持青蓮花。

  不二觀音 兩手低垂,在水中坐蓮葉上。

  持蓮觀音 坐蓮葉上,兩手持蓮花,常爲少女面孔。

  從這裏我們看到諸佛菩薩的身像、座位,所呈現的藝術風味。

  

  另外,一般在佛塔的外形上,會雕刻蓮花紋飾,保護佛塔的欄楯石柱,及藻井、瓦當、碑牆上,也常雕有各種蓮花圖案。其他的應用如佛教的幢幡、經蓋、蒲團、燈座等文物上,都雕繡著栩栩如生的蓮花。

  

  佛殿裏、佛桌上,以及法會壇場的布置,花是不可少的供品之一。中國人習慣焚香祝禱,以心香一瓣表示對佛菩薩的虔誠。南傳國家地處熱帶區,盛産各種鮮花,佛教徒經常以花莊嚴道場,增加佛殿的藝術氣氛,「以花供佛」也是他們表達誠心最好的方式。

  

  中國的插花藝術也是源自佛教的「供花」儀式。一般對插花的分野,大致可分爲古典插花與現代插花;美式、歐式與東方式插花。古典插花強調花卉排列的弧度與優雅,現代插花強調的是將花卉集中、顯眼、有沖擊感。日本的插花重視形式,不同流派各有其規矩和插法,中國的插花則重視意趣內涵。

  

  花在日常生活中的藝術表現,也是遑不多讓。舞蹈表演時,敦煌舞者手持蓮花,翩翩起舞,更覺多采多姿;甚至一些佛教舞者,將鮮花融入舞藝,在熱情舞動中,一舉手、一投足,倍增妩媚俏麗。

  

  佛教藝術品中也有以花爲圖案的,如書簽、卡片、信封、信紙、茶杯、碗盤、窗簾、磁磚、壁紙,乃至衣服、毛巾、枕頭套、被單等等,常以花色作爲裝飾。另外,在寺院周圍或庭院中,以五顔六色的鮮花做成景觀設計的,如花鍾、花籬、花牆、花的動物造型等等。

  

  《阿彌陀經》裏的淨土人物,每天以香花供養十萬億佛,諸佛菩薩、大德之間的往來,信徒的布施奉獻,常以花作爲饋贈的禮物。送花也是一門藝術,人們依花的特質賦予一定寓意,如考試及第譽爲「折桂」、送別稱爲「折柳」、祝老人長壽用桃子。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代表愛心;月季和石榴這兩種花象征「火紅年華,前程似錦」,可作爲祝賀生日用;蘭花淡雅高潔,有「花中君子」之稱,拜望德高望重的長者,宜送蘭花;新店開張、公司開業,宜送月季、紫薇等,因它們花期長,花朵繁茂,有「興旺發達、財源茂盛」之意。

  

  千姿百態的花朵,蘊含著千言萬語,了解花語花意,才能適當表達送花的藝術。

  在佛教藝術裏,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在日常生活中,花是藝術的美麗使者。不論是自然欣賞的心領神會,或現實用品的美化作用,花都在藝術與生活之間,遍灑馨香,並留下永恒不謝的生命。

  

  --------------------------------------------------------------------------------

  

  十、結 語

  佛教與花有很深的淵源。本文從諸佛菩薩、佛法、人類、譬喻、環境、詩偈、醫藥、藝術八方面,來探討花與佛教的關系。

  

  從花和佛菩薩的密切因緣中,我們看到花的「清淨佛心」;從花引發的精辟妙法中,我們看到花的「般若智慧」;從花對僧人、世間人的影響中,我們看到花的「珍貴人性」;從花的各種譬喻中,我們看到花的「善巧方便」;從花對環境、心境的美化提升中,我們看到花的「莊嚴世界」;從花對詩人的啓示中,我們看到花的「禅心悟性」;從花在醫療的應用中,我們看到花的「慈悲布施」;從花與藝術的相互依存中,我們看到花的「永恒生命」。

  

  若以佛法觀點來看,一期一期的花開花謝,正是人生最佳的寫照。在每一期的生命裏,我們如何和花一樣盡情綻放,發揮生命的極致,爲大地和世人灑下燦爛美麗的光采?

  曆代禅者有許多人是從看花賞花中得到啓示。我們應學習這些禅者的修行,在春夏秋冬四時更替裏,體會花開花謝的因緣,認識花的隨緣、不執著及無我無私的開放、無執無戀的雕謝,甚至任霜雪侵襲、刀剪摧折,仍然靜默堅忍、無怨無尤;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

  

  且讓我們以花爲師,「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將世間點綴得更美、更善、更真!

  

《佛教與花的因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