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何使用这些花等等。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用花及其他植物开创了佛教医学,其慈悲和智慧,治愈许多众生的各种疾病。今日医学发达,但是因化学药品引发的「药害」也时有所闻。于是这些古老的、以花草果实来治病养身的健康自然疗法,也已逐渐为现代人重视并采用了。
--------------------------------------------------------------------------------
九、花与艺
佛教所有的艺术品,都与花有不可分的关系。花长在土里是千娇百媚,经过人们的慧心巧思和应用,花又展现另外更多元的艺术生命。
例如从绘画壁画或雕塑的各种佛菩萨雕像上面,可以看到不同造型的莲花图饰,如佛像身后的背光,大都以花作装饰,称之为「莲环光背」,这是以莲花的单瓣、复瓣配置成种种不同的变化,周围再衬上忍冬纹、宝相花纹、连珠纹或光焰;背光含有光明、庄严之义。
诸佛菩萨多是或立或坐于莲花座上。因地域不同,莲花座的造型也有许多种类,不过,大体上可分为有莲茎莲座和无莲茎莲座两种基本造型。《大日经疏》卷十五描述:
若是佛,谓当作八叶芬陀利,白莲花也,其花令开敷四布。若是菩萨,亦作此花坐,而令花半敷,勿令极开也。
这是以莲座上莲瓣开敷的程度,来区分佛与菩萨的莲花形状。诸佛菩萨坐在莲花座上的由来,则见于《大智度论》卷八:
方风至,相对相触,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头人,二千手足,名为韦纽,是人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华,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是梵天王坐莲花上,是故诸佛随世俗故,于宝华上结跏趺坐,说六波罗蜜。
由于梵天王坐在莲花上,诸佛菩萨就随顺习俗,也坐在莲花上。由此可知从天人到诸佛菩萨,都以莲花座为其座席。
面貌慈祥婉约,造型优雅柔美的手持莲花菩萨像,也是美丽的艺术品。现今存于敦煌莫高窟四十多窟的隋唐《法华经变》壁画,其中的「三十三观音」,菩萨与莲花的搭配也有不同,如:
杨枝观音 手持净瓶、杨枝的立像。
白衣观音 一般左手持莲花,右手持净瓶。
莲卧观音 在池中莲花之上。
施药观音 常为右手支颊,左手于膝头拈莲花之像。
一叶观音 乘莲花浮于水面漂行之像。
威德观音 左手持莲花,坐岩畔。
多罗尊观音 合掌持青莲花。
不二观音 两手低垂,在水中坐莲叶上。
持莲观音 坐莲叶上,两手持莲花,常为少女面孔。
从这里我们看到诸佛菩萨的身像、座位,所呈现的艺术风味。
另外,一般在佛塔的外形上,会雕刻莲花纹饰,保护佛塔的栏楯石柱,及藻井、瓦当、碑墙上,也常雕有各种莲花图案。其他的应用如佛教的幢幡、经盖、蒲团、灯座等文物上,都雕绣着栩栩如生的莲花。
佛殿里、佛桌上,以及法会坛场的布置,花是不可少的供品之一。中国人习惯焚香祝祷,以心香一瓣表示对佛菩萨的虔诚。南传国家地处热带区,盛产各种鲜花,佛教徒经常以花庄严道场,增加佛殿的艺术气氛,「以花供佛」也是他们表达诚心最好的方式。
中国的插花艺术也是源自佛教的「供花」仪式。一般对插花的分野,大致可分为古典插花与现代插花;美式、欧式与东方式插花。古典插花强调花卉排列的弧度与优雅,现代插花强调的是将花卉集中、显眼、有冲击感。日本的插花重视形式,不同流派各有其规矩和插法,中国的插花则重视意趣内涵。
花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表现,也是遑不多让。舞蹈表演时,敦煌舞者手持莲花,翩翩起舞,更觉多采多姿;甚至一些佛教舞者,将鲜花融入舞艺,在热情舞动中,一举手、一投足,倍增妩媚俏丽。
佛教艺术品中也有以花为图案的,如书签、卡片、信封、信纸、茶杯、碗盘、窗帘、磁砖、壁纸,乃至衣服、毛巾、枕头套、被单等等,常以花色作为装饰。另外,在寺院周围或庭院中,以五颜六色的鲜花做成景观设计的,如花钟、花篱、花墙、花的动物造型等等。
《阿弥陀经》里的净土人物,每天以香花供养十万亿佛,诸佛菩萨、大德之间的往来,信徒的布施奉献,常以花作为馈赠的礼物。送花也是一门艺术,人们依花的特质赋予一定寓意,如考试及第誉为「折桂」、送别称为「折柳」、祝老人长寿用桃子。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代表爱心;月季和石榴这两种花象征「火红年华,前程似锦」,可作为祝贺生日用;兰花淡雅高洁,有「花中君子」之称,拜望德高望重的长者,宜送兰花;新店开张、公司开业,宜送月季、紫薇等,因它们花期长,花朵繁茂,有「兴旺发达、财源茂盛」之意。
千姿百态的花朵,蕴含着千言万语,了解花语花意,才能适当表达送花的艺术。
在佛教艺术里,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在日常生活中,花是艺术的美丽使者。不论是自然欣赏的心领神会,或现实用品的美化作用,花都在艺术与生活之间,遍洒馨香,并留下永恒不谢的生命。
--------------------------------------------------------------------------------
十、结 语
佛教与花有很深的渊源。本文从诸佛菩萨、佛法、人类、譬喻、环境、诗偈、医药、艺术八方面,来探讨花与佛教的关系。
从花和佛菩萨的密切因缘中,我们看到花的「清净佛心」;从花引发的精辟妙法中,我们看到花的「般若智慧」;从花对僧人、世间人的影响中,我们看到花的「珍贵人性」;从花的各种譬喻中,我们看到花的「善巧方便」;从花对环境、心境的美化提升中,我们看到花的「庄严世界」;从花对诗人的启示中,我们看到花的「禅心悟性」;从花在医疗的应用中,我们看到花的「慈悲布施」;从花与艺术的相互依存中,我们看到花的「永恒生命」。
若以佛法观点来看,一期一期的花开花谢,正是人生最佳的写照。在每一期的生命里,我们如何和花一样尽情绽放,发挥生命的极致,为大地和世人洒下灿烂美丽的光采?
历代禅者有许多人是从看花赏花中得到启示。我们应学习这些禅者的修行,在春夏秋冬四时更替里,体会花开花谢的因缘,认识花的随缘、不执着及无我无私的开放、无执无恋的雕谢,甚至任霜雪侵袭、刀剪摧折,仍然静默坚忍、无怨无尤;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
且让我们以花为师,「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将世间点缀得更美、更善、更真!
《佛教与花的因缘》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