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師長之兩側。
6.電話禮貌
(1)使用電話,應以美好悅耳、和善的聲音,加上適度的音量及真誠的感情,與對方交談。
(2)打電話時,要確知所欲通話對象的電話號碼、姓名及在機構中的所屬部門或分機號碼,若不知道時,要客氣的請求接聽人協助。
(3)接聽電話時,應先報上機構名稱或個人姓名,如「XX公司,您好!」
盡量在電話鈴響叁聲內接聽,以免別人久等。
若對方要找的人不在,則可詢問有何問題或要不要留話;如對方有問題,則應盡可能替其解決,若無法處理,亦要表示歉意;如對方要留話,則在記錄之後覆誦一遍,以確定所留訊息正確無誤。
如果對方要找的人正在通話中或暫時離開座位,則可請其稍候;不過接電話者應留意對方要找的人是否迅速來接,如因事延滯,接電話者應每過一會兒與發話人聯絡一次,確定對方要繼續等待或是留話,千萬不要置之不顧,讓人漫無止境的等待下去。
(4)打電話時要抱著打擾別人的心情,簡單扼要且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最好不要超過叁分鍾。而接電話者因不確知對方事情是否講完,禮貌上應等發話者先挂電話;不過,對方若無重要事情,只是閑聊,則可委婉的找個理由挂掉電話。
(5)使用公用電話時更要長話短說,避免後面的人等候太久。
(6)若在別人家裏或在別的公司需要使用電話,應先征得同意,且避免打長途電話;若在公司打長途電話或國外電話,要自行付費。
(7)使用電話時:
除非緊急事情,請勿在清晨、午休時間、用餐時間、夜間十點以後打電話,以免打擾人家。對于特殊時間工作者(如上夜班者),尤其應考慮其作息時間,避免影響人家生活步調。
不要在上班的時間,也不要于忙碌的時間,打電話去聊天。上班族要避免在上班時間打私人電話。
如有緊急事項通知時,語氣要鎮定,避免引起對方的慌亂,且敘述的時間及地點一定要清楚。
(8)在公共場所使用行動電話,宜輕聲細語,不宜高聲喧嘩。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電影院、公車或火車上以及課堂或會議進行中,宜關機或設定爲無聲類型的來電訊號。如需于上述場合接聽行動電話,宜安靜地移身到室外,或不會打擾到活動進行的地方,輕聲交談。
7.訪人與會客
(1)訪人:
無論到別人公司或他人家裏拜訪,一定要事先約定,臨時前往可能幹擾受訪者的工作,或影響其原訂計畫,那是極不禮貌之舉。更不宜在他人進餐及休息時,去當不速之客。
拜訪他人時,不能讓對方認爲是幹擾,以整潔的儀容裝束,要不亢不卑,用平常心,以很有禮貌的態度,很自然地與人接觸。
進門時,若換拖鞋,不可穿上主人的拖鞋。進去之後,不可東張西望、東摸西摸,對特別貴重的東西不宜多看,以免引人懷疑,除非主人示意,但亦不可觸摸。
主人未請入座,不可坐下,不宜坐上主人的位置。座位之大小依個人之習慣,主人邀請坐哪個位置就坐哪個位置,但也最好不要坐大位或好位,通常在挂有大幅畫的下面是正位。
拜訪時,態度要穩重,說話不可輕薄,更不宜開玩笑,要尊重主人,禮敬主人。對主人家的小孩可以稱贊,但不要隨便去觸摸,除非是熟朋友的小孩。
拜訪他人時,若有其他客人在場,不宜久坐;有事則請主人至旁邊或他室敘說。
在他人處拜訪時,若見有其他客人來訪,除非有事情尚未談完,否則與來客打過招呼即應告辭。另外,當受訪者看鍾表或欠身,即暗示時間已差不多了,應當告辭。
除了是朋友敘舊或熟朋友聚會,否則拜訪他人應該先說明來意,談話時間不宜過久,如果對方很忙,更要長話短說,不關緊要的話,能不說就不說,而且臨走時要表示謝意和歉意。
若拜訪他人未遇,則可留名片或字條告知。
(2)會客:
如師長及貴賓到家中訪問,要奉茶、毛巾、點心。依序是:a.先給毛巾,夏天用冷的,冬天用熱的,都要沾濕。b.再送茶水,茶倒七分滿。要詢問,希望紅茶或綠茶。如只送上清水亦可。c.送上水果點心,如果師長貴賓突然光臨,則沒有准備也不要緊,但至少要奉水一杯。
對熟客應先寒暄問好,初次見面則交換名片或請問尊姓大名及來意,然後,請其坐下,若是室內還有其他客人在,則應與介紹。
一般居間介紹時,應先將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介紹年幼的給年長者,若是同輩,則先介紹近的給遠的,先介紹前面的給後面的。
和長官、尊長及婦女在一起,應由他們先伸手示意要握手,才恭謹地與之握手,不要先主動行握手禮,應先行鞠躬、問訊、合掌禮。
請喝茶或其他點心,則要先長後幼、先尊後卑、先生後熟。
客人離去時,則視情況送至門口,送至車旁爲其開車門,或送至巷口、路口。
8.探病
(1)事先向病患家屬詢問病情,並問好適合探病
時間。至于探望生産者,則要避開喂奶時間。
(2)帶禮物時,可先向家屬詢問病人適合的食物或水果;若有飲食限製者則不妨包個紅包禮金;送花則避免有強烈味道的花。
(3)探病時態度要安穩懇切,切忌大驚小怪。
(4)不可和病人講太多話,且避免在病人面前討論病情,特別是重症者。
(5)不要隨便向病人介紹密醫或偏方。
(6)注意講話用詞,不要講不吉利的話。宜用佛法來勸慰,鼓勵其隨力念佛。
(7)服裝不宜過于隨便、花俏和暴露,也不宜濃妝豔抹及擦香水,不要穿會製造噪音的鞋子。
(8)勸勉病人,當把治病的工作交給醫生,把心靈的依托交給學佛念佛的信心。
9.照相
(1)以倫理次第爲原則,要注意上下尊卑。長者在左方,尊敬者坐尊位。
(2)師長在場時,師長在前面,弟子在後面或左右皆可。若僅兩人合照,師長在前,自己在其左右後側。
(3)若自己是主人時,不必因謙虛而退讓在後面,當坐主位。
10.出外旅遊
(1)搭乘車船及上廁所要排隊,並應禮讓老弱婦孺及殘障者;在車、船、飛機和旅館中要注意維持清潔甯靜,不要大聲喧嘩。如要問路或有其他問題,要態度禮貌的請教他人。
(2)出國旅遊要入境隨俗,如能學會當地方言的「請」、「謝謝」、「你好」等話,更能適時表達親切的禮貌。至于購物,適度采購紀念品即可。
(四)婚喪喜慶
1.結婚
(1)結婚儀式不要過度鋪張、大宴賓客,應以簡單、隆重、莊嚴、歡喜、節約、惜福爲原則,如能參加政府或社團舉辦的聯合婚禮,亦不失爲簡約隆重的好方法。
(2)參加婚禮時,要對新郎、新娘及其家屬說
些吉祥勉勵的賀辭,但用辭要恰到好處。至于賀禮,只要真誠的祝福,即達「禮輕情意重」之功效。
2.生日
爲年長者慶生是表示對長輩的尊敬、感謝和祝福。可視當事人的情況和意願,安排慶生的方式和規模。至于一般人是以家人聚會和小規模的親友聯誼爲宜,不要大肆鋪張、大開宴席,以免有損福報。自己的生日,即是母親的受難日,爲自己慶生當念父母養育之恩,多做修善積德的事,學佛念佛、供養叁寶,布施貧病、福利社會,乃是慶賀生日的最佳方式。
3.殡葬奠祭
(1)處理殡葬事,要莊嚴肅穆,對于亡靈的祭祀,當選用素樸簡潔的茶水、鮮花、時果、清香、明燈即可。送殡時,應當肅穆、莊嚴、威儀、整齊。對亡者表示追思,不要用鼓樂喧鬧,勿用高音量的擴音器,盡可能不要爲了鋪張而搭棚擋道,影響交通及市容,也不要焚燒紙箔,浪費自然資源,汙染居住環境。不動用過多的人力與物力,乃是爲亡者惜福。(可參考法鼓山佛教基金會製作的《佛化奠祭手冊》)
(2)參加親友的殡葬場合,服裝要素雅,男士不可以打紅領帶,女士不可穿鮮豔的服裝;態度則要肅穆,遇到親友,不要聚在一起交頭接耳,更不可高聲談笑。
(3)慰問遺屬,語氣要誠懇,並盡量給予鼓勵和協助;而且要經常給予關懷。
(五)國際禮儀
1.接機
(1)備有貴賓的照片。
(2)依據貴賓搭乘的飛機班次,預先電詢航空公司該班飛機是否准時或延遲,乘客名單中是否包括該位貴賓,他是否已坐上此班飛機等事項。
(3)掌握前往機場的時間,務必要在飛機抵達前先到達機場。
(4)在前往接機之前,接待人員應先行以海報紙明顯寫出貴賓姓名,粘好雙面膠,在確定該班飛機已抵達,便可由接待人員拿著,以提醒貴賓的注意。
(5)西方人在初次見面時的禮節習慣是擁抱、吻頰,應坦然接受,大方應對。
而東方人,尤其是日本人一向多禮,在初次見面時,有時會致送一份見面禮,所以,最好預先准備手提袋,以免手足無措。我們佛教徒,則在任何場合,遇到貴賓時,均先以合掌、欠身、問訊爲禮。如果對方已伸出手來,也不妨補以隨順握手,以免使得貴賓尴尬。
2.宴會
(1)男士:西裝內穿長袖襯衫,系適當的領帶,長度以到皮帶扣爲原則,穿灰、黑色襪子,著黑皮鞋,入會場要脫帽。通常白襪子或花襪子屬休閑襪,正式宴會不宜。
(2)女士:上身以高雅大方爲原則,裙子則最好至腳踝,穿絲襪、著高跟鞋、配戴簡單大方的首飾及耳環,以便區別男性或女性。如穿旗袍,開叉的高度以雙手垂下,中指碰觸的地方爲恰當。
3.餐桌
(1)在餐桌上宜避免鼓勵客人多吃的習慣。
(2)中餐:采圓桌方式,以面向門口的正中間座位爲主位,左右兩側開始爲重要位置,依順序安排。
(3)西餐:左右各有叁份刀叉,右前方有二個杯子,一爲水杯,一爲飲料杯。所以,倒飲料時,侍者由右方進入服務。盤子在左方,等待侍者由左方服務。湯送上之後,才開始吃面包。餐具由外而內順序使用。
(4)素食餐:每個國家的素食定義不同,因此,在餐會之前就要說明清楚。
4.用餐
(1)西方人:女主人開動後,客人才可開始享用,通常當女主人將餐巾布放在腿上時,即表示開動了。而餐巾布只是用來防東西沾到衣服,偶爾可用來擦嘴角。而男士的餐巾是挂在胸前的背心中間。
(2)東方人:德高望重者動了,才可開動的。
(3)敬飲料時:主人先敬左右,客人再回敬主人,以後才可由客人間彼此相敬。
(4)接待人員于當招待時,不可站在餐桌旁,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接待人員在餐會前先吃點心,如來不及吃,會後另外開一桌。
(5)女士在餐會後才可到化妝室補妝,若于餐具上染了口紅印,可不予理會。
5.一般禮儀
(1)男士要主動幫女士拉椅子。
(2)穿西裝外套吃飯時,前面扣子不扣,站出來講話時才扣一個。
(3)餐桌上的話題,應避免談及對方的年齡及身上飾物的價錢。
(4)用餐後,餐巾布只要置于桌上,不需折疊;用完的刀叉要放在盤內,叉面朝下、刀刃向自己。
(5)女士的小皮包要放在椅背後方,不可置于桌上。
(6)接待人員引導時,引導人不論地位的尊卑皆應走在被引導人的前面,且距離不可離得太遠,以免被引導人走失。
(7)若是陪同時,則絕對不可走在被陪同人的前面,應以右尊左卑的原則,走在被陪同人的旁邊或後面爲宜。
(8)交換名片,在傳遞自己的名片給對方時,用單手或雙手都可以,但應以名片正面朝向對方;而在接受人家的名片時,則以雙手接受爲恭敬,並要立即過目以示尊重。
(9)送物品時,不論是公文、卷宗、筆記本等,最好要以捧持的方式爲宜,不要以提拎的方式。
6.交通車座
乘坐飛機(車、船)時,位高者後上先下,位低者先上後下,並宜依次就坐。除機船座次依規定外,車輛座次圖如後:
說明:△爲司機座位。○爲主人親自駕駛座位。1234表示位次大小。
《禮儀環保手冊 四、日常禮儀範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