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师长之两侧。
6.电话礼貌
(1)使用电话,应以美好悦耳、和善的声音,加上适度的音量及真诚的感情,与对方交谈。
(2)打电话时,要确知所欲通话对象的电话号码、姓名及在机构中的所属部门或分机号码,若不知道时,要客气的请求接听人协助。
(3)接听电话时,应先报上机构名称或个人姓名,如「XX公司,您好!」
尽量在电话铃响三声内接听,以免别人久等。
若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则可询问有何问题或要不要留话;如对方有问题,则应尽可能替其解决,若无法处理,亦要表示歉意;如对方要留话,则在记录之后覆诵一遍,以确定所留讯息正确无误。
如果对方要找的人正在通话中或暂时离开座位,则可请其稍候;不过接电话者应留意对方要找的人是否迅速来接,如因事延滞,接电话者应每过一会儿与发话人联络一次,确定对方要继续等待或是留话,千万不要置之不顾,让人漫无止境的等待下去。
(4)打电话时要抱着打扰别人的心情,简单扼要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最好不要超过三分钟。而接电话者因不确知对方事情是否讲完,礼貌上应等发话者先挂电话;不过,对方若无重要事情,只是闲聊,则可委婉的找个理由挂掉电话。
(5)使用公用电话时更要长话短说,避免后面的人等候太久。
(6)若在别人家里或在别的公司需要使用电话,应先征得同意,且避免打长途电话;若在公司打长途电话或国外电话,要自行付费。
(7)使用电话时:
除非紧急事情,请勿在清晨、午休时间、用餐时间、夜间十点以后打电话,以免打扰人家。对于特殊时间工作者(如上夜班者),尤其应考虑其作息时间,避免影响人家生活步调。
不要在上班的时间,也不要于忙碌的时间,打电话去聊天。上班族要避免在上班时间打私人电话。
如有紧急事项通知时,语气要镇定,避免引起对方的慌乱,且叙述的时间及地点一定要清楚。
(8)在公共场所使用行动电话,宜轻声细语,不宜高声喧哗。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公车或火车上以及课堂或会议进行中,宜关机或设定为无声类型的来电讯号。如需于上述场合接听行动电话,宜安静地移身到室外,或不会打扰到活动进行的地方,轻声交谈。
7.访人与会客
(1)访人:
无论到别人公司或他人家里拜访,一定要事先约定,临时前往可能干扰受访者的工作,或影响其原订计画,那是极不礼貌之举。更不宜在他人进餐及休息时,去当不速之客。
拜访他人时,不能让对方认为是干扰,以整洁的仪容装束,要不亢不卑,用平常心,以很有礼貌的态度,很自然地与人接触。
进门时,若换拖鞋,不可穿上主人的拖鞋。进去之后,不可东张西望、东摸西摸,对特别贵重的东西不宜多看,以免引人怀疑,除非主人示意,但亦不可触摸。
主人未请入座,不可坐下,不宜坐上主人的位置。座位之大小依个人之习惯,主人邀请坐哪个位置就坐哪个位置,但也最好不要坐大位或好位,通常在挂有大幅画的下面是正位。
拜访时,态度要稳重,说话不可轻薄,更不宜开玩笑,要尊重主人,礼敬主人。对主人家的小孩可以称赞,但不要随便去触摸,除非是熟朋友的小孩。
拜访他人时,若有其他客人在场,不宜久坐;有事则请主人至旁边或他室叙说。
在他人处拜访时,若见有其他客人来访,除非有事情尚未谈完,否则与来客打过招呼即应告辞。另外,当受访者看钟表或欠身,即暗示时间已差不多了,应当告辞。
除了是朋友叙旧或熟朋友聚会,否则拜访他人应该先说明来意,谈话时间不宜过久,如果对方很忙,更要长话短说,不关紧要的话,能不说就不说,而且临走时要表示谢意和歉意。
若拜访他人未遇,则可留名片或字条告知。
(2)会客:
如师长及贵宾到家中访问,要奉茶、毛巾、点心。依序是:a.先给毛巾,夏天用冷的,冬天用热的,都要沾湿。b.再送茶水,茶倒七分满。要询问,希望红茶或绿茶。如只送上清水亦可。c.送上水果点心,如果师长贵宾突然光临,则没有准备也不要紧,但至少要奉水一杯。
对熟客应先寒暄问好,初次见面则交换名片或请问尊姓大名及来意,然后,请其坐下,若是室内还有其他客人在,则应与介绍。
一般居间介绍时,应先将地位低的介绍给地位高的,介绍年幼的给年长者,若是同辈,则先介绍近的给远的,先介绍前面的给后面的。
和长官、尊长及妇女在一起,应由他们先伸手示意要握手,才恭谨地与之握手,不要先主动行握手礼,应先行鞠躬、问讯、合掌礼。
请喝茶或其他点心,则要先长后幼、先尊后卑、先生后熟。
客人离去时,则视情况送至门口,送至车旁为其开车门,或送至巷口、路口。
8.探病
(1)事先向病患家属询问病情,并问好适合探病
时间。至于探望生产者,则要避开喂奶时间。
(2)带礼物时,可先向家属询问病人适合的食物或水果;若有饮食限制者则不妨包个红包礼金;送花则避免有强烈味道的花。
(3)探病时态度要安稳恳切,切忌大惊小怪。
(4)不可和病人讲太多话,且避免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特别是重症者。
(5)不要随便向病人介绍密医或偏方。
(6)注意讲话用词,不要讲不吉利的话。宜用佛法来劝慰,鼓励其随力念佛。
(7)服装不宜过于随便、花俏和暴露,也不宜浓妆艳抹及擦香水,不要穿会制造噪音的鞋子。
(8)劝勉病人,当把治病的工作交给医生,把心灵的依托交给学佛念佛的信心。
9.照相
(1)以伦理次第为原则,要注意上下尊卑。长者在左方,尊敬者坐尊位。
(2)师长在场时,师长在前面,弟子在后面或左右皆可。若仅两人合照,师长在前,自己在其左右后侧。
(3)若自己是主人时,不必因谦虚而退让在后面,当坐主位。
10.出外旅游
(1)搭乘车船及上厕所要排队,并应礼让老弱妇孺及残障者;在车、船、飞机和旅馆中要注意维持清洁宁静,不要大声喧哗。如要问路或有其他问题,要态度礼貌的请教他人。
(2)出国旅游要入境随俗,如能学会当地方言的「请」、「谢谢」、「你好」等话,更能适时表达亲切的礼貌。至于购物,适度采购纪念品即可。
(四)婚丧喜庆
1.结婚
(1)结婚仪式不要过度铺张、大宴宾客,应以简单、隆重、庄严、欢喜、节约、惜福为原则,如能参加政府或社团举办的联合婚礼,亦不失为简约隆重的好方法。
(2)参加婚礼时,要对新郎、新娘及其家属说
些吉祥勉励的贺辞,但用辞要恰到好处。至于贺礼,只要真诚的祝福,即达「礼轻情意重」之功效。
2.生日
为年长者庆生是表示对长辈的尊敬、感谢和祝福。可视当事人的情况和意愿,安排庆生的方式和规模。至于一般人是以家人聚会和小规模的亲友联谊为宜,不要大肆铺张、大开宴席,以免有损福报。自己的生日,即是母亲的受难日,为自己庆生当念父母养育之恩,多做修善积德的事,学佛念佛、供养三宝,布施贫病、福利社会,乃是庆贺生日的最佳方式。
3.殡葬奠祭
(1)处理殡葬事,要庄严肃穆,对于亡灵的祭祀,当选用素朴简洁的茶水、鲜花、时果、清香、明灯即可。送殡时,应当肃穆、庄严、威仪、整齐。对亡者表示追思,不要用鼓乐喧闹,勿用高音量的扩音器,尽可能不要为了铺张而搭棚挡道,影响交通及市容,也不要焚烧纸箔,浪费自然资源,污染居住环境。不动用过多的人力与物力,乃是为亡者惜福。(可参考法鼓山佛教基金会制作的《佛化奠祭手册》)
(2)参加亲友的殡葬场合,服装要素雅,男士不可以打红领带,女士不可穿鲜艳的服装;态度则要肃穆,遇到亲友,不要聚在一起交头接耳,更不可高声谈笑。
(3)慰问遗属,语气要诚恳,并尽量给予鼓励和协助;而且要经常给予关怀。
(五)国际礼仪
1.接机
(1)备有贵宾的照片。
(2)依据贵宾搭乘的飞机班次,预先电询航空公司该班飞机是否准时或延迟,乘客名单中是否包括该位贵宾,他是否已坐上此班飞机等事项。
(3)掌握前往机场的时间,务必要在飞机抵达前先到达机场。
(4)在前往接机之前,接待人员应先行以海报纸明显写出贵宾姓名,粘好双面胶,在确定该班飞机已抵达,便可由接待人员拿着,以提醒贵宾的注意。
(5)西方人在初次见面时的礼节习惯是拥抱、吻颊,应坦然接受,大方应对。
而东方人,尤其是日本人一向多礼,在初次见面时,有时会致送一份见面礼,所以,最好预先准备手提袋,以免手足无措。我们佛教徒,则在任何场合,遇到贵宾时,均先以合掌、欠身、问讯为礼。如果对方已伸出手来,也不妨补以随顺握手,以免使得贵宾尴尬。
2.宴会
(1)男士:西装内穿长袖衬衫,系适当的领带,长度以到皮带扣为原则,穿灰、黑色袜子,着黑皮鞋,入会场要脱帽。通常白袜子或花袜子属休闲袜,正式宴会不宜。
(2)女士:上身以高雅大方为原则,裙子则最好至脚踝,穿丝袜、着高跟鞋、配戴简单大方的首饰及耳环,以便区别男性或女性。如穿旗袍,开叉的高度以双手垂下,中指碰触的地方为恰当。
3.餐桌
(1)在餐桌上宜避免鼓励客人多吃的习惯。
(2)中餐:采圆桌方式,以面向门口的正中间座位为主位,左右两侧开始为重要位置,依顺序安排。
(3)西餐:左右各有三份刀叉,右前方有二个杯子,一为水杯,一为饮料杯。所以,倒饮料时,侍者由右方进入服务。盘子在左方,等待侍者由左方服务。汤送上之后,才开始吃面包。餐具由外而内顺序使用。
(4)素食餐:每个国家的素食定义不同,因此,在餐会之前就要说明清楚。
4.用餐
(1)西方人:女主人开动后,客人才可开始享用,通常当女主人将餐巾布放在腿上时,即表示开动了。而餐巾布只是用来防东西沾到衣服,偶尔可用来擦嘴角。而男士的餐巾是挂在胸前的背心中间。
(2)东方人:德高望重者动了,才可开动的。
(3)敬饮料时:主人先敬左右,客人再回敬主人,以后才可由客人间彼此相敬。
(4)接待人员于当招待时,不可站在餐桌旁,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接待人员在餐会前先吃点心,如来不及吃,会后另外开一桌。
(5)女士在餐会后才可到化妆室补妆,若于餐具上染了口红印,可不予理会。
5.一般礼仪
(1)男士要主动帮女士拉椅子。
(2)穿西装外套吃饭时,前面扣子不扣,站出来讲话时才扣一个。
(3)餐桌上的话题,应避免谈及对方的年龄及身上饰物的价钱。
(4)用餐后,餐巾布只要置于桌上,不需折叠;用完的刀叉要放在盘内,叉面朝下、刀刃向自己。
(5)女士的小皮包要放在椅背后方,不可置于桌上。
(6)接待人员引导时,引导人不论地位的尊卑皆应走在被引导人的前面,且距离不可离得太远,以免被引导人走失。
(7)若是陪同时,则绝对不可走在被陪同人的前面,应以右尊左卑的原则,走在被陪同人的旁边或后面为宜。
(8)交换名片,在传递自己的名片给对方时,用单手或双手都可以,但应以名片正面朝向对方;而在接受人家的名片时,则以双手接受为恭敬,并要立即过目以示尊重。
(9)送物品时,不论是公文、卷宗、笔记本等,最好要以捧持的方式为宜,不要以提拎的方式。
6.交通车座
乘坐飞机(车、船)时,位高者后上先下,位低者先上后下,并宜依次就坐。除机船座次依规定外,车辆座次图如后:
说明:△为司机座位。○为主人亲自驾驶座位。1234表示位次大小。
《礼仪环保手册 四、日常礼仪范例》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