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球倫理
叁、和平的願景
宗教領袖的願景與使命
我們必須認清,站在世界任何一種宗教的個別立場,都會認爲自己是熱愛生命的,也都會認爲自己是熱愛和平的。
我們必須認清,站在世界任何一個種族及國家的個別立場,都會認爲自己是熱愛自家族群的,也都會認爲自己是熱愛朋友和鄰居的。
我們必須認清,站在世界任何一種宗教、任何一種種族、任何一派政治思想的個別立場,都會認爲自己是要保護生命安全的,是要保障生活幸福的,是要維持愛與和平的,是要爭取自由平等的,也都會認爲,人類的彼此互動,絕不能偏離了正義的原則。
以上叁點認知,我個人認爲這即是人類爲世界的永久和平共同努力,所應有的基礎共識。直到今天,在我們的世界上,尚有若幹族群的領袖們,由于熱愛自己的族群,爲了維護自家族群的利益,並且希望爭取到更多、更大、更好的利益,便與其他的族群互相對立、仇視、怨恨,甚而彼此攻擊、掠奪,乃至把敵對的族群視爲魔鬼,非得征服、予以殲滅不可。這都是人類的愚癡所致,導致以牙還牙、怨怨相報,形成了族群之間永無休止的世代相殘!
所謂「人類的愚癡」,最主要的是指我們在思考上常犯的兩個盲點:
(一)在思考問題、觀察問題、處理問題時,只考慮到自己內部的、自私的、主觀的立場,很少想到應去了解、體會、同情對方的想法、說法、作法和處境的需求,往往造成了對立和仇恨、沖突和戰爭。
(二)面對一切複雜的狀況和問題,一律以簡單的二分法來做判斷。世人總認爲自己是站在真理、正義、神聖的一邊,而與自己信仰、理念不同的一方,便是虛僞、邪惡、魔鬼,兩者壁壘分明,永遠不能妥協共存。于是便製造出許多水火不容的世仇大敵,相互殺伐不已。
一旦能跳脫這兩個盲點,世界永久的和平與幸福便指日可待了。
現在,我們面對這兩個盲點所造成的重大問題,急待找出緩沖與化解的方法。正本清源,個人以爲,首先應該呼籲全世界的宗教領袖、政治領袖、意見領袖們,爲了人類世界的共生共榮、永續發展,務必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中,共同努力做到以下叁點:
1.努力爭取自己的利益,同時也顧慮到他人的利益。
2.盡力伸張自己的信念,同時也尊重他人所持的信念。
3.全力預防遭受敵人攻擊:或讓敵人找不到攻擊的原因;或使敵人投鼠忌器,失去攻擊的勇氣。
以上叁點,簡而言之,便是知道自己也要知道他人、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將敵人化解成爲朋友。這當然要付出時間及耐心,也要付出財力資源來建立防衛設施及人際關系。唯有如此,才能減少由于彼此間的誤解猜疑而産生的敵意,才能減輕由于相互間的敵對沖突而産生的恐懼,才能減免由于恐懼不安而引發的攻擊與報複。
強大的威力與平等的博愛,必須是並行並用而不相違背的。用慈悲的大愛,給人豐足的衣食、平安的保障,要比用強大的軍事行動,更能收服人心,更能化解敵人于無形。堅強的武備,讓亡命之徒不敢輕舉妄動;而平等的愛心,則能讓普遍的大衆感恩及認同。
秉持以上的原則,接下來,我想分別就消弭反美恐怖暴行及提升中國大陸人民的宗教信仰品質兩方面,提出幾點看法及建議:
(一)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的今天,我們除了要爲六千多位無辜的罹難者祈禱,也要爲那十九個自毀毀人的劫機恐怖分子祈禱,因爲不論是被害者或加害者,都是受害者,兩者生命的喪失同是人間的慘劇。恐怖行爲是因爲愚癡,也是因爲懦弱,導致恐怖分子的心中充滿了仇恨。唯有用智慧的疏導及慈悲的溫暖,才能幫助他們走出自我封閉及恐懼憤怒的陰霾。
要消弭反美的恐怖主義及暴行,個人以爲美國宜多和阿拉伯世界的民族國家做朋友,就人類文明的共同問題,彼此多協助、多接觸、多溝通、多探討、多認同。此外,美國的政經領導者及宗教領袖們,可以先和阿拉伯世界溫和開明的領導人多做朋友,爾後再由這些溫和開明的領導人,去和比較激進的領袖做朋友。當激進派的領袖們,也能成爲坐下來探討共同問題的朋友之時,彼此的疑忌和仇恨便能消除。這才是釜底抽薪、化敵爲友的根本方法。
(二)目前,中國大陸政府雖然允許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這只是在共産主義社會革命中的一個階段;一旦到了理想中的社會改革完成之時,人民就不需要宗教了。因爲從唯物史觀的觀點而言,任何宗教都只是人民用來獲得暫時安慰的「鴉片」而已。所以,中國大陸雖不至于消滅宗教,但也不必奢望他們會大力發展宗教。尤其是組織性、群衆性的宗教活動,那是絕對被禁止的。此外,境外的宗教師、宗教組織、宗教勢力及宗教書籍,也不被允許輸入境內,因爲他們堅持「自治、自養、自傳」的叁自原則。中國大陸並不厭惡宗教,卻憂慮宗教組織的群衆運動,會造成政局的動蕩及民心的不安。
我們不知道,事實會不會正如他們所說,到了理想中的社會改革完成之時,人民就真的不需要宗教了。但是目前,中國人民絕大部分還是需要宗教的,因爲宗教信仰的本身,就是一股撫慰人心、安定社會的力量。如今,在不造成中國社會動亂的原則之下,我們還是有很多空間,可以協助中國人民提升宗教信仰的品質。我們能夠努力的工作,至少可有以下叁種:
(一)推動臺灣海峽兩岸的宗教教育及宗教文化的相互觀摩,藉以增加臺海兩岸彼此之間的認同感,減少兩岸人民的敵對意識。
(二)呼籲亞洲各國的宗教領袖及宗教團體和個人,多與中國大陸的宗教界人士及政府官員接觸訪談,以增進彼此間的相互了解,並多爲共同的社會福利、環境保護、人品提升、減少犯罪、急難救援、災變預防等問題,互助合作。不要企圖在中國大陸發展組織性的宗教活動。
叁、舉凡全球性的宗教活動,一律邀請中國大陸派代表參與,並盡可能移到中國大陸各地舉辦,讓各階層的宗教人士及相關官員,有機會多接觸國際的宗教現況。這能使他們獲得與世界宗教共同成長的利益,卻不會讓他們感受到外來宗教所造成的威脅。
總之,任何宗教、任何國家、任何族群,都是希望被了解、被尊重、被肯定、被包容的。即令其信仰、理念與我們全然不同,只要願意嘗試去了解、尊重、肯定與包容,彼此便會成爲朋友。而首先跨出這樣的第一步,並且繼續堅持下去——這便是我們共同的願景和使命了。
(二○○一年十月十五日講于聯合國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理事會程序委員會)
世界宗教領袖在二十一世紀的任務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由于高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在資訊、交通、生活資源等各方面,都比過去更方便更富裕,但各種傳統的價值觀,也因而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尤其是保守性的宗教信仰、種族的優越感,以及社會結構、生活方式等,在機製全球化、社會多元化、思潮後現代化的局面下,無時無處,不在遭受著批判和激蕩。
宗教乃是全人類共同的源頭和依歸,但我們也不能否認,由于若幹保守的宗教人士易將異己者誤視爲邪惡,因而形成了排斥和對立,製造了仇恨與沖突。這是有待我們積極化解的問題。
本次會議討論的重點,是宗教領袖要如何協助聯合國化解宗教與族群的沖突?如何纾解世界的貧窮問題?如何做好全球性的環保工作?以及如何消弭暴力的戰爭與恐怖的攻擊事件?換句話說,二十一世紀的宗教領袖,除了傳播各自的信仰外,也得扮演好挽救人類危機的多重角色。這些項目,也正是我所屬的團體「法鼓山」,最近十多年來所努力倡導及實踐的工作。現在,我便針對這幾點稍加介紹,敬請各位指教:
(一)如何化解沖突?不論是宗教、政治、文化等各種族群之間,均應有「求同存異」的共識,也就是在追求共同的利益和目標之時,不妨允許有歧異的想法和作法。這就好比共同生活在一個家庭之中的成員,也允許有不同的想法和作法一樣。中國儒家主張「和而不同」;佛說衆生有種種根性,都有成道的機會;又說,叢林之中,能容千萬種衆生。其實,宗教不會有沖突,被信仰的神也不會有問題,唯有人類愚昧的诠釋,才會造成對立與沖突。在此必須呼籲:凡在聖典中見到有與人類和平抵觸的文字,均應給予新的诠釋。
(二)如何纾解貧窮?貧窮有兩類,一是物質的,二是心靈的。物質的貧窮,讓人的生活困苦;心靈的貧窮,卻能造成毀滅性的大災難。物質貧窮的族群,非常可憐;心靈貧窮的族群,則極具危險性。今天國際間人道救援的對象,除了荒旱、水澇、地震等災區的災民,主要的還有兵亂戰區的難民。生産力的不足和戰爭的破壞,造成了物質的貧窮,而族群之間的沖突和戰爭,則是源自心靈的貧窮。因此,我們如果希望纾解貧窮的問題,最好的辦法便是由宗教領袖們來鼓勵人人發願,轉變掠取和占有的自私心,而成爲奉獻和布施的慈悲心。物質富裕的族群,固然應當奉獻和布施,但物質貧窮的族群,也該用隨喜的心做布施。若能普遍推廣這種奉獻和布施的運動,則既可纾解物質的貧窮,也可解決心靈貧窮的問題,如此世界的永久和平才有希望。
(叁)如何做好環保工作?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我們生存的地球環境,已在迅速地惡化之中,主要的原因就出在人類過度的開發及浪費,造成自然資源及生活環境的大量損耗及破壞。因此,如何做好環保工作,已是如救燃眉的急務。可是環保必須要從世人價值觀念的改變做起。所以,法鼓山正以心靈環保爲主軸,再進一步推展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心靈環保是向內心…
《建立全球倫理 叁、和平的願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