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能于國土,成就威儀”。佛子住持,佛子可不是指著阿羅漢說的。爲什麼加個佛子,是佛的親子,專指著大菩薩說的。那爲什麼稱這些個阿羅漢是佛子呢?因爲他們是回小向大,乃至是隱瞞身分,行菩薩道的菩薩,這個佛子是指菩薩說的。住持是住持佛法的,因爲內密菩薩行,外現是聲聞。一定要記到凡是經論上稱佛子的地方,都是指菩薩說的。阿羅漢不是佛子,必須得發大菩提心,這個咱們講華嚴經說得很清楚。這些千二百五十人都是大權示現,實際上都是隨佛說法利益衆生。
善超諸有,能于國土,成就威儀。這是住法王家,持秘密藏的菩薩。我們講首楞嚴,就是這些個人都是住在首楞嚴叁昧當中,都是如實修行的,能夠不變隨緣,隨緣而不變。他們到人間是示現生死的,不是定性聲聞。善超諸有,善超不是指著二乘人說的,不同于二乘,他不但見思惑漸斷,能夠灰身滅智超出叁界,不再入叁界了。善超,能夠超非善之業,能夠不舍塵勞利益衆生而做佛事的。所以在一切國土中。能于國土,成就威儀。得用華嚴經的意思解釋。從不可思議的妙體當中,起的無量大用,大用就是普度衆生。所以在凡聖同居土之內,在塵勞的當中,身口意叁業德量無邊,沒有虧損,六塵的境界不能染。他們所做的善業不是一般的,利益衆生,超出衆生,度衆生出生死海,是這一種行菩薩道的菩薩。
“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毗尼,弘範叁界。應身無量,度脫衆生。拔濟未來,超諸塵累”。這一共是八句話,贊歎這千二百五十人他們的德和他們的用,他們隨從佛轉*輪,而他們也都能去轉*輪。這千二百五十人弟子在佛的左右,不是光照顧佛的生活,做什麼?轉*輪,消滅一切衆生的業惑,讓衆生都能夠得度,超脫生死。妙堪遺囑。因爲他們的智慧不能以聲聞來看,他們是助佛轉*輪,代佛揚佛法,所以堪受如來的使命,能夠承受利生弘法的事業。嚴淨毗尼。毗尼是一切戒律的總稱,毗尼翻我們華言就是善智,能夠嚴厲的使我們身口,能使它們清淨,使心意沒有亂念。所以在叁界範圍之內,能夠度一切衆生,能夠持清淨戒,自利利他。都能夠化無量的身,應身無量,度脫衆生。
所以在大乘經典教義當中,跟我們小乘教義當中,對這千二百五十人完全不同了。這千二百五十人都已經是菩薩了,都不是跟佛一生兩生,乃至無量生。千二百五十人是總說,以下分別說,取代表。“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連,摩诃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等,而爲上首”。這地方只指著千二百五十人當中舉六個人,以這六個人爲上首弟子,就是經常助佛揚化的,到處弘法的。
大智舍利弗。舍利弗的名字就叫鹙鹭子。鹙鹭是個鳥的名字,因爲舍利弗他的母親那個眼睛像鹙鹭的眼睛一樣,所以他母親就叫鹙鹭,舍利弗是她的兒子,他以媽媽的名字來做他的名字,所以叫鹙鹭子,大智舍利弗。他很奇異,奇異到什麼程度?他母親懷他的時候,沒降生,在母腹當中,他媽媽就有智慧了。平常他舅舅跟他媽媽辯論的時候,他舅舅常贏他媽媽。自從他媽媽懷他的以後,他舅舅贏不了他媽媽了。他舅舅就認爲將來我這個外甥不得了,現在他的媽媽我就沒辦法,將來他下生的時候有辯論,我辯不贏他了,我得去學。這就是他的舅舅,一會要講到。這是舍利弗,稱爲智慧第一。 摩诃目犍連。摩诃翻大,犍連就是采菽氏,是說他的姓。因爲他家族的先人到山裏頭修道,采蔬菜而吃,而後傳下來,就叫采菽氏。帶領他的徒衆很多人來跟佛出家,所以佛出家的弟子很多的名字。在印度的名字,或者生下來,一個動物的名字,或者山的名字,名詞很多。目犍連原來的本名字叫拘律陀,是一種樹,那個樹沒有枝節,沒有什麼,目犍連尊者他的父母沒有孩子,就求這個樹來生的,所以生下來他就神通廣大,一生下來神通就廣大,能夠到十方飛越。
摩诃拘絺羅。此言大膝,摩诃拘絺羅大膝,就是舍利弗的母舅。就是我剛才說的,他平日跟他姐姐辯論的時候,他常贏。後來他姐姐一懷舍利弗了,他就贏不了了。所以他就入山學道,外號叫長爪梵志。學道的時間非常緊迫,連剪剪手指甲的時間都沒有,所以手指甲長得很長,外號叫長爪梵志。他同佛出家之後,最初他來不是跟佛出家的,他向佛要舍利弗,要他的外甥,要跟他外甥兩人辯論。但是他辯不贏他外甥,因此他就同佛出家了,這是他的故事。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就是富樓那,翻我們華言就是滿願。富樓那就是他父親,叫滿願。他媽媽叫彌多羅尼。把他父親跟他媽媽兩個名字合起來,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這是印度的風俗,在印度就這樣來叫一個名字,中國就沒有這樣說的。
須菩提。翻華言叫空生,解空第一。大家讀金剛經的時候知道,須菩提請問佛的金剛經。因爲他生的時候,庫存的財寶都沒有了,空了。他父親給他起個名字叫空生,生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了。但是生下來不久,空了之後又現出來了,就給他的空生下頭加了一個善現,空生善現,這就是須菩提的名字。他父親求仙天算數,求一生打卦算命,說他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怪。算命的說他非常吉祥,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善吉。這個名字在經上很少用,只用須菩提,翻譯當中有這樣一個,這是須菩提。
這些個阿羅漢,這是現在的現相,實際上不是的了,實際上他們都是過去古佛。須菩提過去成了佛叫青龍如來,但是這上都沒說他的曆史,都是來助釋迦牟尼佛應化的。每個阿羅漢都有他一個過去成就的曆史,咱們見的是他現的相,是來示現的。
優波尼沙陀。翻華言叫微塵的塵性,觀一切微塵的性是空的,塵性本空,他就這樣自修,觀塵性而得道的,證得道果。在他向佛說他證得圓通的時候,觀不淨相,生大厭離,所以悟一切主宰、一切的色性體本空,無住色相;從這個不淨,白骨微塵觀。咱們有些個觀白骨微塵,說咱們這個肉體不清淨,乃至最後了,死亡之後變白骨,白骨以後變爲微塵,微塵以後虛空,不但色無,空亦無。優波尼沙陀是這樣成道的,按說是緣覺,自己自修,觀空觀色。
這是舉大阿羅漢,複有無量辟支無學。這無量可不是上頭舉這千二百五十人俱;是千二百五十人之外,還有辟支佛、二乘的緣覺,都證得無學位了。也有初發心的同來到佛所,因爲是結夏安居自恣的日子。辟支無學者,無學的意思就是果滿了,證得圓滿,就是二乘人的真谛涅槃。這個無學位是約叁界說的,超出叁界了,叁界都是有學的。在如來佛所,結夏自恣的。這個無量的意思,言這類辟支佛發心來到佛所的,好多數字?不是那千二百五十人了,無量的!言其數字之多。還有那些個沒有證果的,初發心的也來到佛所。但是他們是爲結夏自恣,所以來到佛所,到這來結夏安居,就是止夏的意思。就跟咱們現在安居,結夏自恣的意思一樣。自恣時間還沒到,自恣是到七月十五。結夏安居完了,在大衆當中,隨你自己的意,你自己知道你自己過去的錯誤,你可以隨便的表白,自己陳述,都丟在這結夏安居,都變成清淨了。清淨是忏悔的意思,咱們也如是,咱們每年都如是。
“十方菩薩咨決心疑,欽奉慈嚴將求密義”。在這個自恣的時間,不僅辟支佛,還有十方的菩薩(這個沒說數字),也參與這個法會,知道佛要演大法,說楞嚴經。欽奉慈嚴將求密義,心裏頭在修法當中,還有沒了的事情;沒了的事情還有疑惑,但是這個屬于密義。親自承奉如來,能夠無違于如來之意。這些菩薩來表他們的心,說我們親自承侍佛,近順佛,不違背佛的意思。慈嚴,慈是慈悲,嚴是嚴肅,恩德威力加持,就是這個含義,這是顯如來的德。將求,還沒有求。將求什麼?將求未來。在心裏頭還沒有說,還沒行諸于口,將要向佛請法。請什麼法?密義,密就是秘密的意思。大菩薩都是一切發菩提心的,他的志向就是在爲菩提。這是我們講華嚴經的,這些個菩薩都是住、行、向,沒登地以前。秘密意思,就是密因了義,就是本經真正的意圖,來讓你悟得你修行的本源,求得心之本源。心之本源就是如來的德行,如來所修得的、證得的,菩薩想請佛說怎麼能夠證得心的本源,就是怎麼能成就究竟佛果。但是來這的菩薩只是心裏頭這樣的密想,而口裏沒有說出來。密因的了義,就是修證的了義。
“即時如來敷座宴安,爲諸會中,宣示深奧。法筵清衆,得未曾有”。這些來聞法的大衆,都是在那寂靜安詳。入了法會,就像我們現在大家是寂靜安詳,就是這個含義。法會裏頭清清靜靜的、安安詳詳的,就是這樣子。這是表白法會的形相,在這個時間。
“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薩,來聚道場”。這個法會還有很多的大菩薩,都是文殊師利一樣的,“文殊師利而爲上首”,最後的大衆,一層比一層的高,修行得道的位子高。在這個法會當中,出來一種妙音,迦陵仙音,妙聲音,迦陵仙音,就稱仙音;迦陵是個鳥,是這個鳥的音聲。但是在彌陀經上,迦陵頻伽那是佛的變化。此經也如是,凡是說到迦陵頻伽這種鳥,在它沒出生的時候,還在蛋殼裏頭,它的音聲就超過其他鳥,舉它爲例。在我們此土,我們還沒聽到過迦陵頻伽的聲音。來道場聞佛說法,這是集會大衆。六成證信最後是衆成就,每一個法會必須有聞法的大衆。像這些個音聲,與會這些種種不言而言的音聲。佛說法的音聲是遍十方界,稱性周遍,有緣就聞得到。剛才上來講法身遍一切處,佛佛如是。爲什麼我們在這個世界你念阿彌陀佛?因爲阿彌陀佛遍一切處,也如是。你的聲音,你一念佛就知道,你與佛的聲音相應,因此佛說法的聲音遍一切處的。釋迦牟尼佛的音聲也是遍一切處的,化身的音聲沒有了,報身的音聲常在。咱們看見釋迦牟尼佛的應身,但是盧舍那佛還常在的,報身並沒有入滅,只是化身入滅。
佛的音聲只要有緣,能聞到佛的音聲。現在也如是。大寶積經上說,目犍連尊者要想試驗佛的音聲,他就以他的神通力,…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