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观,跟楞严经的相吻合。道安法师立的三分法,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跟佛所说的吻合。所以这些大德,我们在讲这部经的时候,学习这部经的时候,想念,给他们回向。这些大德给我们作了很多的方便,如果没有这些方便,我们没法进入的,我们也遇不到这部经。这是按五教家,就是以华严来分的五教、四教,来这样的叙说这个没有讲经之前的序分,三分之中的序分。以下我们开始讲的正宗分,正宗分就学经文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有时候念祇桓(音:园)精舍,有时候念祇桓(音:还)精舍。佛在将涅槃的时候,阿难尊者向佛请求,如果佛入灭之后,我结集佛的经典,经首如何安立?就是经首该怎么样说。佛就告诉他,经首你应该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哪些个大众。佛给他说的这个叫六成证信序,以这六种法成就这部经,可信的。一共有六件事把它搁在经首,这一般说叫通序。每部经都如是,所以叫通序。那别序呢?楞严经就是别序,楞严经以下的经文就是别序了,此经跟彼经不同。我们先来解释这个六成证信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这是说者、听者、处所、时间、条件,以这六种来证明这一法是佛说的,可以信的,没有这个六种就不可以信,这叫六成证信序。这六件事和合了,才成就这一法门,成就佛所说的法。“如是”是指法之词,说这个法是佛亲口说的,所以你要信。这叫信成就。所以当时佛入涅槃,阿难一升座说法的时候,阿难的身体起大变化。有些人认为佛没入灭,看着阿难说法就是佛,等他一发言才知。“如是我闻”,不是我说的,如来说的,我闻到的,这一证明,大家怀疑才没有了。信什么?信如是。在理上来解释,“如”是不动的,“是”就是一切所说的法,指着法说的,是随缘的。如如不动,因缘而产生,如是。就是一切的法的本体,佛所说的法,不要怀疑。“我闻”,有说必有听。没有人听,说什么?我闻是阿难自己说的,是我亲自听到佛说的,这就没有争议了,息一切诤论。
什么时候说的?在印度一切法没有条件,跟佛教有很大关系。为什么?佛的一切法没有时间,因缘成熟;有因有缘和合的,就是这个时间。说者、听者因缘和合了,这个法要出世了。就是佛与弟子因缘和合说的这一法。因缘和合的时间,成就这一法的利益。另外师资道合,好像是没什么因缘,实际上有一定因缘的,称为时成就。
例如我们现在这次讲楞严经也是,我们也没有时间定的,心里一动。以前大家要我讲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班向我请求,华严部也向我说好多次,我们这个本子打好了好久,一者我身体不好,二者我不想讲,心里头没有想讲,好像讲楞严经出了很多障碍,就不想讲了。我心里想为什么找麻烦,九十多岁了,不晓得哪天就死了,死了不就完了,就不想麻烦。又怕讲不下来,讲了时候连自己还没开悟、还没入定,拿什么给人家说,也是一种原因。“诸法因缘生”。所以说这个说楞严经是没有时间条件的,我们只是重述而已。为什么?这是佛说的,我们隔了两千五百多年之后了,我们讲是重述佛所说的话。所以佛是主法者,这是主成就。
如是法让你信成就。我闻,阿难说的,我亲自听到的,现在就是我们大家都来闻,就是闻成就。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听,就是什么时候因缘和合。法跟我们自己的缘,跟我们的善根,和合成熟了。
这个觉不再讲了。佛者觉也,觉有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有时候讲本觉,讲始觉,讲究竟觉。咱们现在大家都是始觉,开始觉悟,一点一点修,修达到了,究竟觉,成就了。我们本俱的就是本觉,人人都是佛;但是你不觉了,开始觉;觉完了,你修成了,究竟觉,叫三觉圆明。觉悟什么?觉悟一切法不生不灭。
大家常念一副对联,经常念,非空非色见如来。不是色相,但是空的,空中还有什么可见,没有可见。非空非色见如来,这样来认识佛。就是你这个本觉智,跟你现在学的时候叫后得智,本觉跟后得相合了,就是理跟事相合了。现在我们生活,我们现在所受的都叫事;但是你事跟理契合了,那就成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这是处所。你说法得有个地点,佛是说法主,在什么地点说的?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这个地点说。
释迦牟尼佛在演说楞严经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在印度的室罗筏城,祇桓精舍。在我们前面讲六成证序,六种成就演说楞严经,说法的主释迦牟尼,在什么地点?是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一般的经都是佛的化身说的。因为佛的法身佛是无处不在的,法身没有相,处处都有法身,法身遍满一切处。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就是毗卢遮那,释迦牟尼佛的报身是无量相好庄严,就是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是应众生的机,感众生的机显示佛的身。所以释迦牟尼佛显现的身,因为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福德很浅,所以释迦牟尼佛只有丈六金身。阿弥陀佛咱们知道化身不同了,所以应化身是应众生之机而显现的。这个应身说这个法的时候,是在印度的室罗筏城,
室罗筏就是波斯匿王所居的地点。室罗筏翻我们中国话,就翻丰德。这个国土它的过去宿世,这个城也是因人而立的功德城,色身香味触法的五蕴俱全,五乘境界非常丰富,财宝也多,所以叫室罗筏,就翻丰德城。
祇桓精舍,咱们一般的说叫祇树给孤独园。祇是祇陀太子,翻我们华言就叫战胜,他是波斯匿王的儿子。在波斯匿王生他的时候,跟邻国交战,把别国打败了,战胜了,所以他降生的时候,正是他父王战胜别国的时候,给他起个名字叫战胜。就说佛现在讲法这个园子,祇桓精舍是两种合成的,一种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发起是给孤独长者,他到他亲戚家去,正值他亲戚请释迦牟尼佛,备办极其殊胜。给孤独长者说:你这样的丰盛要做什么大事情?亲戚说:我要请佛来说法。给孤独长者一闻到佛的名字,他浑身的毛孔都竖起来,就是他感动得不得了,他回来一定要请佛。他就修一个园子请佛来住,来讲法。选地点,选来选去选到祇陀林,祇陀林就是战胜波斯匿王太子的房子,他说我不缺钱用,我不卖给你。给孤独长者一再跟他说,我不是为了享受来买你这个园子,我想请佛来说法。祇陀太子说你要买可以,你拿黄金来铺吧!把我园子铺满,我就卖给你。给孤独长者就把他家窑藏的金子金砖拿来铺着买。铺了一半,祇陀太子就感动了,说什么力量能使他这么样的来舍得?完了就跟他说,好了,不要再铺了,我园子是卖给你了,但是我这个树可没卖给你,这个园子算你供养,这个树算我供养。所以说这个地点叫祇树给孤独园。因为那个时候他是国家的太子,尊敬他,其实发起是给孤独长者发起的,把他名字摆在前头,叫祇树给孤独园,就是祇桓精舍。
因为演楞严经是很殊胜的法,再说这个地点也是很殊胜的因缘。佛命舍利弗尊者跟给孤独长者去修这个园子的时候,在破土动工的时候,舍利弗用神通力跟给孤独长者说;你往三十三天看。给孤独长者说:我看不到,舍利弗说,你借我神力来看。他说:你在破土修这个祇树给孤独园时,你那个天宫,三十三天你的宫殿已经成就了。这就是说这个因有这么大的殊胜的意思。
凡是佛说法一定有常随众,不止佛一人。佛在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这千二百五十人是佛的常随众,就是众成就。佛在每一处说法,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五缘都成熟了,时间、地点、听众的条件、当机人跟所有的听众都集合了,叫六成证信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哪些个人听经。比丘,前头加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含义的,大字就含着大、多、胜三义。大是形容着闻法的大众都是有德的,这些个大比丘众,不是小比丘,大的含义是说他们都证得圣果,都是罗汉。罗汉还分大小吗?他有长久跟佛的,有的新证的阿罗汉的。所以这个加个大字,一说大就含着三种义,大、多、胜。大,拣非一般的,不是小的。这只是专指出家比丘说的,不包括天王。那时与会大众有天王,这个是专指着比丘僧说的,还是指着证得阿罗汉果说的,都是成就阿罗汉已经很久的了。像五比丘,憍陈如五比丘,佛一成佛就度五比丘,这些都是大德,成道已久了,人人见到都恭敬供养。同时这些个比丘胜过外道,有九十六种外道,胜过外道诸师。比丘,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有三种含义。第一种,翻译我们华言说,比丘翻乞士,乞士就是向外乞食的人。你不吃饮食行吗?在印度吃饮食得去化缘,得去求,佛不准自己做,叫乞士。乞食以养他的色身,求法以养他的法身,乞士就是乞讨的人,向众生乞求饮食,向佛乞求法。第二种含义,比丘破恶,就是我们身口七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身的杀、盗、淫,这叫七支。这个七支把他不干净的,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内的,所有这些个见思惑把它都破除,叫破恶。第三种叫怖魔,一切天魔外道,在比丘受三坛大戒的时候,登戒坛的时候,当你一唱善哉善哉,成为善来比丘的时候,震动天魔,天魔恐惧。现在我们的受戒就有这种现象的,特别是在我们的戒坛当中,那是很庄严的、很慎重的,那不是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因此在当时就破恶、降伏魔怨,有这种的力量。所以比丘就含这三种含义,乞士、破恶、怖魔。众,不是一个比丘、两个比丘,比丘必须得五个比丘或四个比丘同住。因为四个比丘就能做一般的佛事了,我们增加个衣物,互相说喻,四个比丘能做羯磨了。假使五个比丘可以自恣。要有十个比丘同住,十个人可以给别人受具足戒。二十个比丘同住,一切羯磨法都可以能做了。这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标佛的弟子常随众的大数,但是这些个比丘皆是无漏大阿罗汉,再不漏落三界了,再不漏落欲界、色界、无色界。成阿罗汉已久,这千二百五十人,所以加个大字。
“佛子住持,善超诸…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