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空行教授 第四節 密咒道十基礎及其甚深口訣乘教授答問▪P4

  ..續本文上一頁空性,當隨上師。

  若欲解脫輪回,當棄家作。

  若知必死,當修法要。

  若欲修無二,當棄所作。

  若欲具功德,當圓滿修持。

  若欲離苦惱,當棄隨侍及仆從。

  若欲得境界,當常修山法。

  若欲離執著,當棄家鄉。

  若欲觀景象,當自心之明鏡觀。

  若欲得成就,當頂戴上師、本尊與空行。

  似無有一人修解脫法者。

  甲五叁堅毅

  蓮師雲:若自心修法者,當具堅毅。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朋友與子嗣,食物與財富,皆爲幻象,故當棄之。

  娛樂、名譽及善境皆爲大障,故當棄之。

  朋友、眷屬與侍從爲輪回根本與執著並嗔心之因,故當棄之。

  年與月、日與須臾,均損減死前所余之時,故當盡速修行。

  無堅毅及正目標者見其眷屬、食物、財富與子嗣爲甚珍貴,其以散亂爲善境,以友伴爲樂,不知年月日之逝去,而卻數其壽,于死之時,其只有自己作引導。

  甲五四修法之難

  蓮師言:修法爲甚難者。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此有持邪見之虞。

  修法誤爲意之造作。

  大敵爲破叁昧耶。

  德行爲身、語、意不善所汙。

  教法爲野心所毀。

  法爲欲得財富所衰。

  戒爲評論他人而壞。

  道誤以執著爲實。

  謙恭爲渴求可欲者所漂。

  果誤以爲此身得名聲。

  無修法之師,至爲難堪,而此等行者,令人沮喪。

  甲五五安樂之道

  蓮師言:若會者,有安樂之法。

  磋嘉媽白言:敬請明示!

  大師雲:離邊見時,見爲安樂。

  離沈掉散亂時,修爲安樂。

  若執著淨如虛空,德行安樂。

  心之染垢清淨,境界安樂。

  心離苦惱,住處安樂。

  邊見清淨,慈悲安樂。

  執著自內清淨,布施安樂。

  知食物與財富虛妄,受用安樂。

  若無我慢,日用安樂。

  若不作家長,離去諸惱,生活安樂。

  若不爭得恭敬,友伴安樂。

  遠離幼稚與我執,自得安樂。

  依具慈悲與口訣上師,自得安樂。

  知空性乃于六道一切有情中,安樂而知其爲己親屬。

  若斷染著時,一切所作皆安樂。

  諸相與諸有當下解脫時,大樂而得安樂。

  知色聲皆幻時,安樂斷諸苦惱。

  覺知本面時,無勤無功而安樂。

  一切意念覺爲空性,安樂而以一切所見作修。

  知此,一切所作皆安樂。

  黑暗時期的衆生,永不離我執而無樂,故甚可憐也。

  甲五六歡喜之道

  蓮師言:若能隨此等教法,有歡喜之道也。

  磋嘉媽白言:如何行之?

  大師雲:執著與染著乃無底深潭,棄汝家園乃能歡喜。

  學思之領域無涯,覺自本心乃能歡喜。

  空言绮語無盡,默然乃能歡喜。

  世法思惟乃無止者,住于靜處乃能歡喜。

  行爲無止無作,乃能歡喜。

  積財永無厭足,棄所執著,乃能歡喜。

  仇敵永難殲滅,自淨其意,乃能歡喜。

  所著眷屬永難滿足,斷自希盼乃能歡喜。

  輪回根本永不斷,斷我執乃能歡喜。

  意念不止,斷意之流乃能歡喜。

  總之,衆生不斷我執者,無有歡喜,其長受苦于輪回諸道中。

  甲五七偏離

  蓮師言:甚多瑜伽行者偏離,受戒後又還複庸人。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行人不明自性,大談且卻,從各其他方向說之,乃爲偏離。

  行人困其自心,不知了解,終日作“呆禅”,乃爲偏離。

  行人所作不檢,卻謂一切唯心,乃爲偏離。

  磋嘉媽白言:如何免之?

  大師言:行人若自諸相唯心,並以法身爲道,乃無偏離。

  行人斷一切思維,具決定見,乃無偏離。

  行人以此修持,並以覺爲道,乃無偏離。

  行人知諸相爲助緣,並遠離染著及執著,乃無偏離。

  總之,末世時大多行者均偏離,不偏者甚少。

  甲五八無可避免

  蓮師言:修法者,有重要事乃難免者。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當覺自生智乃俱有時,無可免已得覺悟。

  覺輪回自性,乃無間苦惱,並棄離之時,無可免于輪回中解脫。

  對諸哲理見解無執時,無可免得無涯學問。

  覺知輪回本性,乃無間苦,並離之時,無可免遠離輪回。

  以智無定型故,若知如何當下清除五毒時,無法可終于地獄。

  今者無人有此等法,故長于輪回中流磚也。

  甲五九無所得

  蓮師雲:今人修法者一無所得。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言:說法者,只知誇大與毀謗。

  研讀者,偏于希冀與恐懼。

  主會供者,墮于飲食之執著。

  修持時,流于沈掉。

  生功德時,墮于求恭敬與物質。

  得知識善巧時,落于更大渴求。

  連于衆多弟子,落于緊張其修法。

  甚多行人與法背馳。

  甲六十自大

  蓮師言:自謂修佛法者,甚欲自誇與自大。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有以其所得知識與教法自大者。

  有以其虔修佛法自大者。

  有以其住于山僻處修法自大者。

  有以其具大能與大力自大者。

  有見財富或可欲境,猶如蠅蚋嗅血腥者。

  見不可欲,或有害者,則奔如牦牛解缰。

  對自德行自誇,猶如以孔雀毛上之眼睹物。

  又妒他人之德,如犬只守財。

  總之,此等自大行人,爲其死敵,對此等愚癡執著魔羅者,吾甚覺其可憐也。

  甲六一斷善惡之交錯

  蓮師言:修法者,當斷善與惡行之交錯。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自我觀念盡時,無法、無惡行、無業、無業之熟。此其時也,已斷善惡之交錯。

  如此,直至自我觀念終,不善行會積集業並得果。善行亦會積集業力,並得其果。

  意念盡時,無有善惡行之聚故,無有果可得,此名爲“因與緣之盡”,亦名爲“勝義谛”。

  于未來世,末法中百五十年,人不覺我執,並不知滅其意念故,沈于粗黑業。

  自稱具勝義見,並稱慎善惡行之果,乃爲下見。

  蔑視因果,其自稱已得證悟。

  其作輕浮不羁。

  其行邪道,自引及引人于謬道。

  故莫須臾效之!

  余,磋嘉,一愚婦,久事化身大師。于不同時,師教及修法,而余常銘衷無謬記憶,收集後書寫,以利未來世故。

  以其不爲現世故,余藏此等教法于岩庫,願遇堪能者。

  此教授“以問答教法之續”乃于豬年秋季二月廿五日于尖蒲上洞結集。

  寶之印、密之印、托付之印。

  漢譯者祈願

  倘有過失,望能忍赦,苟稍有利樂處,敬以之祈願上師壽命堅固,健康長住世。

  

  

《空行教授 第四節 密咒道十基礎及其甚深口訣乘教授答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