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十六節課▪P3

  ..續本文上一頁對于以上道理,大家要圓滿具足叁殊勝而誠心誠意觀修。也就是說,前行時要好好發菩提心;正行時,或者觀想餓鬼的痛苦及轉生之因,或者思維自己轉生爲餓鬼怎麼辦,或者憶念如今無數老母有情正在餓鬼界感受痛苦,對它們應該生起慈悲心……諸如此類的許多內容都可以觀;後行時,將這一座的觀修功德回向一切衆生。這樣修行,便可圓滿前行、後行、正行,如此功德不可思議!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1.《毗奈耶經》中譯爲迦多演那尊者。

  2.《毗奈耶經》雲:“彼若不信者,便當告:我先臥床下,有四瓶金並一金杖及金澡罐。”與此處略有不同,但其他的都一樣。

  3.《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雲:“時長者子領受此語,次複前行。去此未遠,乃更遙見園苑,其中有師子座,座上有一婦女而坐,顔容妙好,人所喜見。座四腳下各有一餓鬼,縛著座腳而住。時此婦人遙見長者子來,告言:商主,無病少惱有饑渴耶?答曰:我甚饑渴。時彼婦人告長者子曰:與汝諸漿,汝可作盟,今所與漿,勿得與此四個饑鬼。長者子答曰:敬諾所言。既蒙設漿及妙飲食,時彼婦人欲現餓鬼業報之事故,便入一房,隱身藏住。諸餓鬼等即白長者子曰:汝大慈悲,願賜少許飲食。其長者子心生憐愍,即擲食與。第一得食,變爲炎熱鐵團。第二得食,變爲麥糠。第叁得食,變爲膿血不淨。第四得食,乃還食啖自身肉血。爾時餓鬼吞熱鐵丸者,燒身臭穢,婦人聞氣,即出高聲告長者子曰:汝所作者甚爲非理,不應與彼飲食。其長者子答曰:妹子,彼見求我,心生慈悲雲何不與?時婦人言:我心慈悲,更大于汝。然此餓鬼,一者是我夫婿,二者是我之子,叁者是我新婦,四者是我家奴。是時長者子問曰:曾造何罪,生在此中?婦人告曰:南贍部洲人,難化難信,說有何益。長者子曰:我今現見,雲何不信?時婦人言:我于往昔,于婆索婆村,曾爲梵志女。因歲星節日家中設食,乃有聖者人天所奉迦多演那來乞飯食。我生歡喜,施滿缽盂食。我複生念:今可告夫,冀生隨喜施食之因。其夫嗔恚婦曰:尚未供養諸婆羅門,因何先施禿頭之人,雲何不與熱鐵丸?既不遂情,次當勸子,子複報雲:何不食其麥糠?後時我遣一奴送食,與諸親眷,奴得食已,在路自餐上妙好者。回至勘問,其奴便諱:我若在路食之,願我當食自身膿血。後時諸親又送食來,新婦盜食。我又問之,答言:不食。若食,願我自食身肉。白言:商主,其夫婿、兒子、新婦及奴者,此餓鬼等是,並由自作,今受餓鬼。由我布施聖者迦多演那一餐之食,作如是言:汝若受報,我當眼見。我先布施天人所供迦多演那,應生帝釋天宮,由發惡願故,今墮餓鬼道中。商主,仁若往訪婆索婆村,我有一女,在彼村中爲淫女,幸可爲報。雲汝父母兄嫂及奴,墮在餓鬼趣中受苦,由先作惡今受此苦,汝今應可悔過,莫作斯惡,當受苦報。長者子曰:南贍部洲人多難信,不受我語。白言商主:彼若不信者,便當告:我先臥床下,有四瓶金並一金杖及金澡罐。汝當出取金瓶任意受用,複須時時供養天人所識迦多演那美妙飲食,並稱我名令我得福罪當輕薄。時長者子既聞語已,即便辭別。”

  4. 哲達日:全名爲哲達日·紮雷南嘉,印度著名的中觀論師,造過《勝敵論釋》等論著。

  5.《佛說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唐于阗國沙門實叉難陀譯,與《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同,而無四佛名號。

  6.即漢地寺院晚課放蒙山時念的“變食真言”。

  7.漢地寺院晚課放蒙山時,都要持此四位如來的名號,以加持所施飲食。

  8.南無多寶如來:能破一切諸鬼多生以來悭吝惡業,即得福德圓滿。 南無妙色身如來:能破諸鬼醜陋惡形,即得色相具足。 南無廣博身如來:能令諸鬼咽喉寬大,所施之食恣意充飽。 南無離怖畏如來:能令諸鬼一切恐怖悉皆除滅,離餓鬼趣。

  9.在上師仁波切的倡導下,學院漢僧弟子已開始專門學習漢地的早晚課誦,同時上師要求大家將早晚課盡量背下來,並將此列爲考試內容。

  10.《大莊嚴經論》:十五卷。馬鳴菩薩造,後秦鸠摩羅什譯。又作大莊嚴論經、大莊嚴經、大莊嚴論、莊嚴論。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冊。系廣集佛陀之本生、佛陀在世之事迹,乃至于撰者之時代,有關諸種善惡因緣譬喻之故事,以導人入于正信爲要旨之書。

  11.《大莊嚴論經》雲:“須和多國,昔日有王,名薩多浮。時王遊獵,偶值一塔,即以五錢布施彼塔。有一旃陀羅遙唱:善哉。即遣使捉,將至王所。時王語言:汝今見我布施小故,譏笑我耶?彼人白王:施我無畏,然後當語。我于昔日,于險道中劫掠作賊,捉得一人,急拳其手。我即思惟:此人拳手必有金錢。語令開手,其人不肯。我捉弓箭,用恐彼人,語言放手,猶故不肯。我即挽弓向之,以貪寶故,即便射殺。殺已,即取得一銅錢。甯惜一錢,不惜身命。如今大王無逼惱者,能持五錢用施佛塔,是故我今歎言善哉。”

  12.《撰集百緣經》雲:“此賢劫中,波羅奈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有一沙門,涉路而行,極患熱渴。時有女人,名曰惡見,井宕級水。往從乞之,女報之曰:使汝渴死,我終不能持水與汝,令我水減不可持去。于時沙門,既不得水,複道而去。時彼女人,遂複悭貪,有來乞者,終不施與。其後命終,墮餓鬼中,以是業緣,受如是苦。”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十六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