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十八節課

  

第四十八節課

  

思考題

  197、你對待動物時,跟對待人一樣嗎?爲什麼會有差距?請仔細找出其原因,並加以改正。

  198、許多學校的課本中說:“動物的大腦結構非常低級,幾乎不知何爲痛苦,殺它們,它們也不覺得特別疼,所以殺動物沒什麼關系。”對此觀點你怎麼駁斥?

  199、龍會感受哪些痛苦?你相信龍的存在嗎?爲什麼?

  200、無主人飼養的動物、有主人飼養的動物,分別有什麼樣的痛苦?了知這些之後,應當如何觀修?

  201、明白叁惡趣的苦難後,對你的修行有哪些幫助?你今後打算怎麼修持?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共同加行的“輪回過患”中,已經講了地獄和餓鬼的痛苦,今天開始講旁生之苦。

  在講課之前,我想跟大家說一下:從這個新學期開始,每個佛友都應認識到聽聞佛法的重要性。佛經中雲:“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1]這一偈頌就闡明了聞法的四種功德:

  1、“由聞知諸法”:通過聽聞佛法,能知道取舍法與非法,通達世出世間的一切知識。在這個世間上,即便是一個普通的真理,也要學習很長時間。當今時代,各國如是重視教育,也足以說明聽聞相當重要,否則,一個人從小對知識一無所聞,將來很難成就一番事業。既然世間學問對聽聞尚且如此重視,那更爲甚深的佛教教義,不聽聞就更不能了知了。

  2、“由聞遮諸惡”:聽聞佛教的許多經論後,就會明白如何取舍,進而遮止自己的不善業。比如,以前你沒有聞思之前,不懂殺生的過患、行善的功德,但通過聽聞之後,就會清楚自己不能做壞事,至少不可以害衆生等等。

  3、“由聞斷無義”:通過聽聞佛法,可斷除諸多無義散亂。散亂有外、內兩種,外散亂指整天跟人說閑話,做些無聊瑣事;內散亂則是內心經常掉舉、昏沈,在無意義的狀態中耗盡時光。依靠聽聞,便可以遣除這些。

  4、“由聞得涅槃”:通過聞法,了知暫時、究竟的利害關系之後,可對治煩惱而現前無我智慧,獲得諸佛菩薩的聖果。

  所以,聽聞是相當重要的。現在有些人常說:“只要修行就可以,不需要聞法。”這種說法也許對極個別人有利,但就大多數人而言,由于自己的根基使然,必須要按次第來修行。退一步說,就算你是利根者,聞法也不會有任何障礙。真正能障礙你的,是世間種種非法行爲,而聽聞諸佛菩薩、高僧大德的教言,只會讓你的信心、悲心、智慧日益增上,絕不可能將你的功德一掃而光。因此,大家平時要養成好習慣,多看一些佛經、教言,每天以聽聞來“充電”,這樣不斷積累聞思所生的智慧,對自己會有非常大的利益。

  以上簡單強調了一下聽聞的功德,希望大家始終不要放棄,務必要認真地對待!

  戊叁(旁生之苦)分二:一、海居旁生;二、散居旁生。

  關于旁生,《大智度論》、《阿含經》、《正法念處經》中有許多分類,並對此有詳細描述。一般來講,旁生的愚癡相當嚴重,誠如《大毗婆沙論》所言:“增上愚癡身語意惡行,往彼生彼,令彼生相續,故名傍生趣。”按照《前行》的分類,旁生有海居、散居兩種。《佛說十二遊經》中則說:“魚有六千四百種,鳥有四千五百種,獸有二千四百種。”我們從哪方面了解都可以。總的來講,通過這次學習,大家一定要深刻認識到旁生的痛苦。光是認識還不行,還要再再觀想它的痛苦,同時,自己以後的所作所爲,不能傷害任何動物。

  我常遇到一些人,特別漠視動物的痛苦。非佛教徒倒情有可原,因爲他們沒有因果觀念,但學佛幾十年的佛教徒,若對動物毫不在乎,不管它遭受何種痛苦,一點悲心都生不起來,這就很可悲了。所以通過這次學習,每個人都要知道:旁生和人是一樣的。必須要生起這種觀念!

  前不久,在我的家鄉爐霍縣,一部分知識分子(主要是老師)和法師,大概有四五十人,在叁天中,開了一個關于教育與慈善的研討會。當時有個人問我:“您現在放生了很多動物,尤其是牛、羊比較多。如果放生的動物越來越多,就會使我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這不是對社會發展有害嗎?”我回答:“作爲一個出家人,動物再多我也要保護,在我的世界觀中,對動物只有保護的理念,從沒有傷害的想法。而你,作爲有信仰的在家人,你說說,動物多的時候,該殺還是該保護?”他一時張口結舌,答不上來。此時,有個研究生接話說:“在我們藏地,自古以來就全民信教,動物和人必須一視同仁。倘若沒有這種理念,說明人們不懂因果正理,這樣的社會倒退也無所謂,我們不希求這種發展!”她的一番慷慨陳詞,贏得了全場熱烈掌聲。當時學院比較有名的法師也在,大家都覺得她的觀點很有價值。

  所以,如果只懂一些理論卻沒有實地修持,對自相續幫助不是很大。我們學習《前行》時,一定要避免這種誤區。否則,有些人的分別念特別重,沒有真正觀修過的話,很難遣除從小所受的教育觀念。現在許多學校的課本中,都聲稱動物跟草木一樣,雖然能動,但大腦結構不像人的那麼發達,故對痛苦的反應很遲鈍,幾乎不知道什麼是痛苦。正是基于這種理論,現在人殺動物,並不覺得有多殘忍。假如他們看到一個人被殺,絕對不會無動于衷,定會全力以赴去救他;而被殺的對象若是動物,很多人就漠不關心、聽之任之了。這種差別,跟各人前世的大乘善根有關,也跟今生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有關。

  這種誤區,我們現在務必要扭轉過來,以強迫的方式再叁觀這方面道理,明白旁生的感受跟人的完全相同。假如說動物大腦反應慢就該被殺,那麼人中也有特別遲鈍的,讀書時每個班裏成績好的連叁分之一都沒有,按照這種論調,那另外叁分之二的孩子都該被殺掉了,但這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對于有些觀點,你們應當再叁思維、觀察、分析,然後在此基礎上了解旁生的痛苦。若能如此,以後看到這些衆生時,悲心會禁不住油然而生,這就是修學大乘佛法的目標。

  己一、海居旁生: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魚、鯨、螺、龜、蝦等,就像酒糟一樣密密麻麻。(我們乘坐海底觀光船看海洋世界時,海裏的確有無數衆生。)其中,長蛇、鯨魚等大動物的身量,可以圍繞須彌山數周;小的水生動物,則如微塵或針尖一般。

  迄今爲止,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其最長爲33米,體重190噸。當然從佛經中看,有些動物的身量更大,如《大樓炭經》雲:“海中有大魚,身長四千裏者,八千裏者,萬二千裏者……叁萬二千裏者。”所以,衆生的業力各不相同,有些動物的軀體極爲龐大。

  這些海居旁生弱肉強食,大的吞食小的,小的徑直刺入大的身體蝕食它們,每一個龐大動物的身上,都有成群小含生築窩並以其爲食。還有的生在暗無天日的島嶼上,多少萬年中連自己屈伸肢體也無法看見[2],格外痛苦。

  作爲旁生,因前世的業力所感,幾乎都是呆頭呆腦、愚昧無知,根本不懂得取舍的道理,終日處在無邊無際的痛苦之中。

  己二、散居旁生:

  散居旁生盡管身在人間天境,但也感受著愚昧和被役使的痛苦。譬如龍王,常要遭受大鵬鳥威脅、熱沙雨降臨[3]的危害,而且愚癡呆笨、心狠手辣、毒氣沖天等,非常可憐。

  《長阿含經》、《佛說海龍王經》等經中,都講了龍的分類及其痛苦。漢地的古籍,如《山海經》[4]、《史記》[5]、《淮南子》[6]等中,也分別描述了龍的存在。

  現在許多人認爲,龍只是神話中的動物,或者它就是恐龍,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包括藏地、漢地的知識分子和學者,也說因爲沒有看見過,所以龍完全是杜撰出來的。這種觀點不合理,佛經中並沒有說,所有人都能見到龍。即使在釋迦牟尼佛時代,龍類衆生到佛前聞法,大多數眷屬也看不見,只是個別有神通或具特殊業感的衆生才能看到。

  不過,近幾年來,世間上已發現了一些龍存在的依據:2004年,有個人乘飛機從拉薩返回內地時,在西藏上空的雲海中,意外抓拍到了兩條龍。從照片上看,雖然攝到的僅爲局部,但龍的身形非常清晰,身上有鱗片覆蓋,形狀也跟藏地寺院柱子上畫的一樣。後來人們將其稱爲“西藏龍”。

  (按藏地的民間說法,龍變化多端,是種特殊的動物。當它願意顯現時,可以在山川大地上飛舞,身軀相當龐大;當它不願意顯現時,可藏身于牛蹄印裏,像一條小小的毒蛇。所以,龍的身體可隨意變大變小。)

  還有,2007年成都清江花園物管保安部紅外線監控室的鏡頭中,也清楚地攝到一條飛龍。當時的成都電視臺,對此作過報導及分析。許多氣象專家和科學家都說:無法解釋這一現象,太神奇了!

  2007年6月11日,貴州90年代出土的一具龍化石,經專家精心剝離,龍首上驚奇地出現一對“龍角”,與古代神話中的龍非常酷似,于是被稱爲“新中國龍”。據古生物專家介紹,該化石保存得十分完整,此龍應生活在兩億多年前,而且是一條母龍,腹內孕有兩條小龍,骨架完好無損、清晰可辨。

  這些依據,都足以證明龍的真實存在。現在有些學者單憑分別念,就對佛經中描述的動物或境相一律否認,這是不合適的。其實,經典中並沒有說,這些人人都能見到,而只有在比較特殊的情況下,個別衆生才能親眼目睹。當今這個時代,人們從不同角度也能證實龍的存在,因此,大家知道以後,應該了解龍所遭受的痛苦。

  除了看不見的龍以外,我們在人間可以清楚看見的旁生,也非常…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十八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