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生下來後還有痛苦嗎?有。嬰兒出生之後被放在墊子上,這時他覺得像落到荊棘叢中一樣[14];當護士剝脫背上的胎膜時,他感到似乎被活活剝皮一般;擦拭他身上的不淨物時,也感覺好像在用荊棘鞭子抽打自己[15];當母親滿懷慈愛地將他抱在懷裏,他反而覺得像雛雞被鹞鷹叼捉一樣痛苦;當在他頭頂塗敷酥油[16]時,猶如被捆綁起來丟進坑裏;當把他放在睡床上時,他感到沈溺在糞尿裏一樣[17]。
當然,作爲嬰兒,不管是饑餓、口渴、疼痛還是苦惱,也只能是嗷嗷啼哭,無法用語言表達。有人曾說,孩子初生時大哭,是在控訴輪回的痛苦;離開人間時,閉眼會流一滴眼淚,是說明苦了一輩子,從呱呱墜地到撒手人寰,一直在流淚。但按照醫學的觀點,嬰兒落地時哭聲洪亮,說明身體強壯、很有福氣。以前他在母胎中,是由母體來供給氧氣,但出生後要靠自己的肺呼吸,所以,第一聲哭是肺已張開的表示,如果生下來沒有哭,會引起多種疾病及後遺症。因此,嬰兒哭聲非常有力,母親應該值得高興;哭聲又小又弱,則說明他可能有先天性的疾病——你們很多人聽得特別認真啊,怎麼講中觀時不是這樣?(衆笑)
隨著歲月的流逝,昔日的嬰兒在不斷成長,小學、中學、大學、成家立業……韶華之年時,他表面上看來青春美滿,但實際上生命卻在一天天縮短,正一步步地走向死亡,最終必將空手離開人間。今生的瑣事沒完沒了,就像水面的波紋般此起彼伏、不斷湧現,而這一切,大多數與罪業緊密相聯,結果也只能成爲惡趣之因罷了。
我們活在這個人間,不論自己還是他人,造罪業的機會多之又多,造善業的機會卻少得可憐,即使有一點也非常微薄,今天想依止上師精進修行,明天就堅持不下去了,這跟自己的習氣、周圍的環境有很大關系。但不管怎麼樣,對于以上的痛苦,大家應依照華智仁波切的金剛語,行住坐臥經常觀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此,這樣久而久之,定會對輪回的過患有所認識,其實這就叫修行。
我看現在的很多人,不信佛的就不講了,而信佛的人中,90%都在爲了今生而奔波努力。雖說他們是在學佛,但對來世會不會墮入惡趣、輪回的生老病死是否可怕,從來都沒考慮過,如此學佛則沒有多大意義。其實輪回中的一切,根本沒有快樂可言,若能從內心中有這樣的認識,才說明你的共同加行修得比較成功!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1.叁白叁甜:乳汁、乳酪、酥油爲叁白,冰糖、蔗糖、蜂蜜爲叁甜。
2. 什麼是暗物質?暗物質(包括暗能量)被認爲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它代表了宇宙中90%以上的物質含量,而我們可以看到的物質只占宇宙總物質量的10%不到(約5%左右)。暗物質無法直接觀測得到,但它卻能幹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顯地感受到。科學家曾對暗物質的特性提出了多種假設,但直到目前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明。
3. 不善業,稱爲非福業;欲界所攝的善業,稱爲福業;色界、無色界所攝的善業,稱爲不動業。
4.《佛說五王經》:失譯人名,附東晉錄,收于《大正藏》中。內容爲五王共相友善,四王各說世樂,惟普安王說出世樂,因引四王見佛,佛爲說世間八苦,遂同出家修道。
5.尋香:食香者,欲界中有或中陰身,各依因緣善惡,吸食種種香、臭氣味,故名尋香。梵語譯作乾達婆。
6.《大圓滿心性休息》雲:“癡識風心明點聚,凝酪膜疱及血肉,堅肉支節魚龜形,經七七日漸成身。”
7.《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冊。玄奘在臨死前一年曾試譯幾行,感覺氣力衰竭而辍筆。菩提流志從神龍二年開始編譯,曆時七年才譯完。全經共四十九會七十七品,其中二十叁會八十一卷余是過去不同譯師所譯,叁十六會叁十九卷半是菩提流志新譯,故此經是舊譯和新譯的合編本。全經內容泛論大乘佛教之各種主要法門,涉及範圍甚廣。
8.《佛爲阿難說處胎會》:藏文叫《阿難入胎經》;漢文還有其他幾個譯本,如《佛爲難陀說出家入胎經》、《佛說胞胎經》(西晉竺法護譯)。主要講入胎之因緣及胎中叁十八個七日生長之相貌,出胎七日後所生八萬屍蟲之名字,末說五陰皆無常、苦、無我我所。
9.《佛說五王經》雲:“母噉一杯熱食,灌其身體,如入镬湯。母飲一杯冷水,亦如寒冰切體。母飽之時,迫迮身體,痛不可言。”
10.《佛說五王經》雲:“母饑之時,腹中了了,亦如倒懸,受苦無量。”
11.《大寶積經》雲:“若母多食或時少食,皆受苦惱。如是若食極膩或食幹燥,極冷極熱,鹹淡苦醋,或太甘辛,食此等時,皆受苦痛。”
12.鍾茂森博士在《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中說:“現在西方拍攝的技術很發達,能夠隔著母體,用叁維的角度來拍攝母親體內胎兒的生活狀況。胎兒在母體內真的是很痛苦,他是頭朝下、腳朝上這麼倒懸的,這麼一挂就挂十個月。母親如果動一動,他就會覺得像地震一樣;母親喝一口涼水,他就好像到寒冰裏,冰窟窿一樣;母親喝一口熱水,他就像到熱湯裏一樣。胎兒在母親的體內就像坐牢一樣,一坐就坐了十個月。完了之後要出生的時候他也是很痛苦,像嬰兒從母親體內出生的時候,好像兩座大山把他夾著夾出來。當他出來以後,因爲在母親體內的胎兒皮膚都很細滑、很細嫩,結果一出來之後接觸到空氣,就感到像針刺一樣的痛苦。所以你看嬰兒一出生他就哇哇大哭,爲什麼哭?就是因爲他太痛了、太苦了。正因爲這樣的痛苦,這種折磨就把他前生的記憶給統統磨掉了,所以一般人都沒有辦法記憶自己的前世,這個有道理。”
13.《大寶積經》雲:“由業力故,風吹胎子,令頭向下,雙腳向上,將出産門。”
14.《佛說五王經》雲:“生墮草上,身體細軟,草觸其身,如履刀劍。”
15.《正法念處經》雲:“初生時,其身柔軟,如生酥搏,亦如芭蕉,又如熟果。母人瞻産,以手捉之,其手堅澀,皴裂劈坼,厭惡蹙面,指甲長利,面目醜惡。以手捉之,猶如火燒,亦如刀割。如是嬰兒,身體細軟,母人觸之,得大苦惱。”
16.塗敷酥油:藏族以前的風俗,爲小孩出生後祝願吉祥的儀式,但現在不太常見了。
17.《大寶積經》雲:“初生之時,或男或女,墮人手內,或在衣等,安在日中。或在陰處,或置搖車,或居床席,懷抱之內。由是因緣,皆受酸辛楚毒極苦。”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五十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