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水,发现水里有无数生命,因此不敢喝。后来佛陀告诉他:不应以阿罗汉的神通观察,而应以肉眼所见,抉择某些行为的取舍。汉地《毗尼日用》中也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并要求出家人在喝水之前,念宝髻如来心咒“嗡哇西波拉牟尼娑哈”,这样才不会有过失。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凭借科学仪器观测,发现一杯水里真的有很多细菌,但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及诸位圣者对此就已清楚照见了。那么,我们喝水会不会有过失呢?佛陀说,只要不是肉眼所见,没有故意杀生之心,则不会有过失。否则,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太多了,包括所谓的“暗物质”[2],占了宇宙间所有物质的90%以上,所以,取舍应建立在看得见的层面上,不然的话,我们造的业就不计其数了。
其实,业的建立跟心有关。按照大乘论典所言,业分为不动业、非福业、福业[3],这些皆依无明而起。所以,业跟分别念有很大关系,倘若没有分别念的造作,只是无意中造了非福业,则不会成为堕恶趣的根本因。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当然,有时大德们为了强调某个道理,比如这里所讲的行苦,会再三告诫我们:任何一个表面的快乐,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罪业,这一切的果报终将要感受漫漫无边的恶趣之苦。从而令我们认识到“诸行无常,诸受皆苦”、“三界犹如火宅”的真谛,这也是有特殊必要的。不过,现在人一听“三界皆苦”,经常无法接受。尤其是一些成功人士,总觉得自己很风光、很快乐,没有什么痛苦,却不知现在的一切所为,都将成为未来痛苦之因,只不过眼前还没有感受到而已,一旦用微妙的智慧来观察,现在的一切皆不离行苦的本性。
以上讲了三根本苦的最后一个——行苦。
己二(八支分苦)分八: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怨憎会苦;六、爱别离苦;七、求不得苦;八、不欲临苦。
关于八种支分苦,《佛说五王经》[4]中有广泛的描述。其实汉文的《大藏经》,收录了好多殊胜经典,但可惜的是,现在全部尘封在书架上,真正通达的人屈指可数。平时我接触一些佛教徒或法师时,发现他们常提起的只有几部经,除此之外,并没有大量阅经的习惯。我们藏地也是一样,《甘珠尔》(佛经)与《丹珠尔》(印度大德的论著)大概三百多函,但这些不要说完全通达,经常翻阅的,除了极个别高僧、格西以外,也寥寥无几。虽说许多信众特别虔诚,但如果问他:“什么是八支分苦?八支分苦在哪一部经里讲得很清楚?”可能大多数人都答不出来。
实际上,《前行》的很多道理,在《大藏经》中都能找到出处。这些经典,以前的译师都翻译过,但现在真正能了解的,不知道有多少。我曾遇到一位比较出名的法师,在与他探讨《前行》的过程中,他始终认为华智仁波切所讲的这些内容,只与藏族风俗习惯有关,跟汉传佛教毫无瓜葛。当时我就以七支供为例,从各方面给他讲了很多,以说明《前行》与《大藏经》并不相违。其实他只是没看过《大藏经》而已,如果看了,就会明白华智仁波切讲的许多道理,除了少数印度、藏地的公案以外,在《大藏经》中都能一一对应。所以,《前行》并非只是藏地传统所汇集的一本书。
如果你们有时间、有精力,希望也能好好钻研一下《大藏经》。尤其是城市里的年轻人,通过网络等方便途径,很容易读到这些经典。然而,有些人可能太忙了,每天忙于各种琐事,根本没有心思读佛经。但不管怎样,希望有缘的道友还是抽空翻阅一下,对这些道理认真去思维。
这次我讲共同加行,并不是要求大家在理论上有超越的认识,而是希望你们对每节课、每个道理,能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去观察、去串习。这些没什么不懂的,只要辅导员念一遍,你就可以直接观想了。其实生老病死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实在观不来,可以到医院去看看,那里是生老病死最好的现场。当年,释迦牟尼佛也是通过四门出游,看到一幕幕生老病死的景象后,真正生起了出离心,知道自己身为王子也逃不出死亡,逃不出轮回之苦,因而力求出家,前往寂静处潜心修行,终证佛果。学院的很多出家人,有些也是感悟人生苦短、琐事无边,于是舍弃一切而出家修道,但有些不一定有这么好的出离心。而作为在家人,即使你没有出家的缘分,也应该对生老病死有深刻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再三思维这些道理。其实,生老死病谁都会思维,只不过很多人不去做罢了。如果你不去做,那修行境界永远也不可能提升!
庚一、生苦:
本来,人类有胎、卵、湿、化四生,但因南赡部洲的人大多是胎生,故此处主要是讲胎生之苦。
按照佛教的观点,有情生命的延续,要经历本有、死有、中有几个阶段。“本有”是从投胎后开始,直到死亡之前,即今生的整个过程;“死有”是指从死魔缠身到断气之间(也有说是死时断气的一刹那);“中有”又称中阴身、寻香识,指此期生命结束到下期生命开始的过渡阶段。
《正法念处经》里说,中有寻香识[5]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他心通等有漏神通,就像梦中身体一样飘飘忽忽、晃晃悠悠的。一旦它为业力所牵,进入父精母血中,逐步会形成凝酪、膜疱、血肉、坚肉和肢节……从而出现身体。
所以,身体是以父母的不净种子而生。那它有没有开始呢?应该有。这个开始是什么样呢?这一世的身体,依靠父母的不净种子产生;而父母的身体,又依靠他们各自父母的不净种子产生……这样一代一代往前推,最后可推至人类祖先的身上。然后,再从人类往前追溯,若依达尔文的“进化论”,最早应始于一种蛋白质,由它形成单细胞生物,慢慢演变成如今的动物及人类。所以,这是身体的起源。
那心识有没有开始呢?也有。大家都知道,“我”是在五蕴聚合上假立的,五蕴即为名与色,其中名以识蕴为主,是一种心识的状态。这种明清的心识,对每个众生而言,从无始以来就一直跟随着,纵然这个世界坏灭,也会迁移到其他世界去,故心识可以一直往前推。它的最初起现,密宗的无上瑜伽中叙述得非常细致。
人类的心识入胎之后,一般要经历五或七个阶段,这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有宣说[6],《大宝积经》[7]之《佛为阿难说处胎会》[8]中也讲得十分详细。方便时,你们应该看一下,以了解入胎、住胎的整个过程。
那么,住胎到底有什么痛苦呢?胎儿在肢节诸根齐全时,会觉得母胎非常狭窄、臭气扑鼻、漆黑一片,仿佛被关在监狱里一样。(如今我们虽然记不起来了,但实际上那时非常痛苦,又黑、又臭、又没自由,四肢蜷缩,饱受挤压之苦。)当母亲吃热的饮食时,胎儿会像置身火中烧灼一样痛苦;母亲食用凉的饮食,又会给他带来浸在冷水中一样的痛苦[9];母亲睡觉之际,他感到如同被大山压着一样痛苦;母亲饱足的时候,他又觉得像夹在山崖间一样痛苦;母亲饥饿的时候,他会有如堕入万丈深渊般的痛苦[10];母亲在行住活动时,他觉得像被狂风席卷一样痛苦。此外,佛经中还说,母亲吃酸、甜等食物时,胎儿皆会感受诸多痛苦[11]。
曾有一个博士叫钟茂森,他在《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中,专门用现代的语言,讲了胎儿住胎的种种痛苦[12],我看过他的一些文章和光盘。不过现在的医学界,一般只研究母亲的痛苦,对胎儿之苦几乎没有描述,只有在佛经中,才对胎儿的诸多苦况讲得很详细,如《大宝积经》云:“难陀当知,处母胎中,有如是等种种诸苦。”
胎儿住胎圆满九到十个月后(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上座老生比丘住胎六十年;老子住胎八十一年,他将《道德经》写成八十一章,也是为了纪念母亲怀他八十一载),紧接着要面临出生的时刻。降生时,由于三有业风的吹动,迫使他头足倒转,大头朝下[13]。当通过产门时,好似被大力士拉着脚拽出来摔在墙壁上一样痛苦。经过盆腔的整个过程,就好像通过铁斧上的铁孔一样痛苦。如果母亲产门过于狭窄而生不出来,可能胎儿就这样惨死在母亲肚子里,或者母子二人同归于尽。
当今时代,难产的现象也比较多。2009年,亚洲也门国家一12岁的孕妇,难产三天后因大出血死亡,腹中的胎儿也难逃厄运。(可能是众生的业力吧,这个国家未成年结婚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八九岁的小孩子结婚、离婚。)
2007年,北京一所医院里,一位22岁的孕妇因难产,急需做剖腹产手术,但她丈夫拒绝签字,致使孕妻身亡、一尸两命。此事一时被炒得沸沸扬扬,媒体评论了很长时间,有人说医院不负责任,人命关天不该只等一纸签文;有人说她丈夫太过分,到了生死关头,连这个钱也不愿出……总之,母子二人在这时是很痛苦的。
或许是为了避免痛苦吧,如今许多有钱人在生产时,不惜一掷千金。2007年某香港明星生孩子时,包了一个六星级的豪华产房,七天就花了一百多万。所以,众生的业力千差万别,但无论你条件好坏,只要来到人间,就必定要经历难忍的生苦,即使侥幸没有送命,也感受到了接近死亡的痛苦。莲花生大士曾形象地说:“母子二人中阴迈半步,母除颌骨余骨皆分裂。”
原本我不太清楚,为什么生孩子时母亲除了颌骨外,其他骨头都会分裂?但后来听说确实如此。刚生完孩子的女人,骨盆、四肢关节,包括牙齿,都全部松开了,所以坐月子时不能受风着凉,否则,身体会落下病根。有一次我在住院时,一个护士给我讲了她生孩子的经历。在我们藏地,女人说这些会不好意思,但她却把自己从到医院挂号开始,到怎么生了双胞胎,乃至出院的整个过程,都详详细细叙述了一遍,大概用了一两个小时。当时我听后深深感觉到,当母亲实在不容易,那些痛苦不只是文字上的,而是非常真实的切身体会。
刚才讲了胎儿在住胎、分娩时要遭受百般痛苦,那么,…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十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