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水,發現水裏有無數生命,因此不敢喝。後來佛陀告訴他:不應以阿羅漢的神通觀察,而應以肉眼所見,抉擇某些行爲的取舍。漢地《毗尼日用》中也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衆生肉。”並要求出家人在喝水之前,念寶髻如來心咒“嗡哇西波拉牟尼娑哈”,這樣才不會有過失。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憑借科學儀器觀測,發現一杯水裏真的有很多細菌,但早在兩千多年前,佛陀及諸位聖者對此就已清楚照見了。那麼,我們喝水會不會有過失呢?佛陀說,只要不是肉眼所見,沒有故意殺生之心,則不會有過失。否則,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太多了,包括所謂的“暗物質”[2],占了宇宙間所有物質的90%以上,所以,取舍應建立在看得見的層面上,不然的話,我們造的業就不計其數了。
其實,業的建立跟心有關。按照大乘論典所言,業分爲不動業、非福業、福業[3],這些皆依無明而起。所以,業跟分別念有很大關系,倘若沒有分別念的造作,只是無意中造了非福業,則不會成爲墮惡趣的根本因。因此,對于這些問題,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當然,有時大德們爲了強調某個道理,比如這裏所講的行苦,會再叁告誡我們:任何一個表面的快樂,背後都有許許多多罪業,這一切的果報終將要感受漫漫無邊的惡趣之苦。從而令我們認識到“諸行無常,諸受皆苦”、“叁界猶如火宅”的真谛,這也是有特殊必要的。不過,現在人一聽“叁界皆苦”,經常無法接受。尤其是一些成功人士,總覺得自己很風光、很快樂,沒有什麼痛苦,卻不知現在的一切所爲,都將成爲未來痛苦之因,只不過眼前還沒有感受到而已,一旦用微妙的智慧來觀察,現在的一切皆不離行苦的本性。
以上講了叁根本苦的最後一個——行苦。
己二(八支分苦)分八:一、生苦;二、老苦;叁、病苦;四、死苦;五、怨憎會苦;六、愛別離苦;七、求不得苦;八、不欲臨苦。
關于八種支分苦,《佛說五王經》[4]中有廣泛的描述。其實漢文的《大藏經》,收錄了好多殊勝經典,但可惜的是,現在全部塵封在書架上,真正通達的人屈指可數。平時我接觸一些佛教徒或法師時,發現他們常提起的只有幾部經,除此之外,並沒有大量閱經的習慣。我們藏地也是一樣,《甘珠爾》(佛經)與《丹珠爾》(印度大德的論著)大概叁百多函,但這些不要說完全通達,經常翻閱的,除了極個別高僧、格西以外,也寥寥無幾。雖說許多信衆特別虔誠,但如果問他:“什麼是八支分苦?八支分苦在哪一部經裏講得很清楚?”可能大多數人都答不出來。
實際上,《前行》的很多道理,在《大藏經》中都能找到出處。這些經典,以前的譯師都翻譯過,但現在真正能了解的,不知道有多少。我曾遇到一位比較出名的法師,在與他探討《前行》的過程中,他始終認爲華智仁波切所講的這些內容,只與藏族風俗習慣有關,跟漢傳佛教毫無瓜葛。當時我就以七支供爲例,從各方面給他講了很多,以說明《前行》與《大藏經》並不相違。其實他只是沒看過《大藏經》而已,如果看了,就會明白華智仁波切講的許多道理,除了少數印度、藏地的公案以外,在《大藏經》中都能一一對應。所以,《前行》並非只是藏地傳統所彙集的一本書。
如果你們有時間、有精力,希望也能好好鑽研一下《大藏經》。尤其是城市裏的年輕人,通過網絡等方便途徑,很容易讀到這些經典。然而,有些人可能太忙了,每天忙于各種瑣事,根本沒有心思讀佛經。但不管怎樣,希望有緣的道友還是抽空翻閱一下,對這些道理認真去思維。
這次我講共同加行,並不是要求大家在理論上有超越的認識,而是希望你們對每節課、每個道理,能一絲不苟、認認真真地去觀察、去串習。這些沒什麼不懂的,只要輔導員念一遍,你就可以直接觀想了。其實生老病死的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實在觀不來,可以到醫院去看看,那裏是生老病死最好的現場。當年,釋迦牟尼佛也是通過四門出遊,看到一幕幕生老病死的景象後,真正生起了出離心,知道自己身爲王子也逃不出死亡,逃不出輪回之苦,因而力求出家,前往寂靜處潛心修行,終證佛果。學院的很多出家人,有些也是感悟人生苦短、瑣事無邊,于是舍棄一切而出家修道,但有些不一定有這麼好的出離心。而作爲在家人,即使你沒有出家的緣分,也應該對生老病死有深刻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再叁思維這些道理。其實,生老死病誰都會思維,只不過很多人不去做罷了。如果你不去做,那修行境界永遠也不可能提升!
庚一、生苦:
本來,人類有胎、卵、濕、化四生,但因南贍部洲的人大多是胎生,故此處主要是講胎生之苦。
按照佛教的觀點,有情生命的延續,要經曆本有、死有、中有幾個階段。“本有”是從投胎後開始,直到死亡之前,即今生的整個過程;“死有”是指從死魔纏身到斷氣之間(也有說是死時斷氣的一刹那);“中有”又稱中陰身、尋香識,指此期生命結束到下期生命開始的過渡階段。
《正法念處經》裏說,中有尋香識[5]是一種意識形態,具有他心通等有漏神通,就像夢中身體一樣飄飄忽忽、晃晃悠悠的。一旦它爲業力所牽,進入父精母血中,逐步會形成凝酪、膜疱、血肉、堅肉和肢節……從而出現身體。
所以,身體是以父母的不淨種子而生。那它有沒有開始呢?應該有。這個開始是什麼樣呢?這一世的身體,依靠父母的不淨種子産生;而父母的身體,又依靠他們各自父母的不淨種子産生……這樣一代一代往前推,最後可推至人類祖先的身上。然後,再從人類往前追溯,若依達爾文的“進化論”,最早應始于一種蛋白質,由它形成單細胞生物,慢慢演變成如今的動物及人類。所以,這是身體的起源。
那心識有沒有開始呢?也有。大家都知道,“我”是在五蘊聚合上假立的,五蘊即爲名與色,其中名以識蘊爲主,是一種心識的狀態。這種明清的心識,對每個衆生而言,從無始以來就一直跟隨著,縱然這個世界壞滅,也會遷移到其他世界去,故心識可以一直往前推。它的最初起現,密宗的無上瑜伽中敘述得非常細致。
人類的心識入胎之後,一般要經曆五或七個階段,這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有宣說[6],《大寶積經》[7]之《佛爲阿難說處胎會》[8]中也講得十分詳細。方便時,你們應該看一下,以了解入胎、住胎的整個過程。
那麼,住胎到底有什麼痛苦呢?胎兒在肢節諸根齊全時,會覺得母胎非常狹窄、臭氣撲鼻、漆黑一片,仿佛被關在監獄裏一樣。(如今我們雖然記不起來了,但實際上那時非常痛苦,又黑、又臭、又沒自由,四肢蜷縮,飽受擠壓之苦。)當母親吃熱的飲食時,胎兒會像置身火中燒灼一樣痛苦;母親食用涼的飲食,又會給他帶來浸在冷水中一樣的痛苦[9];母親睡覺之際,他感到如同被大山壓著一樣痛苦;母親飽足的時候,他又覺得像夾在山崖間一樣痛苦;母親饑餓的時候,他會有如墮入萬丈深淵般的痛苦[10];母親在行住活動時,他覺得像被狂風席卷一樣痛苦。此外,佛經中還說,母親吃酸、甜等食物時,胎兒皆會感受諸多痛苦[11]。
曾有一個博士叫鍾茂森,他在《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中,專門用現代的語言,講了胎兒住胎的種種痛苦[12],我看過他的一些文章和光盤。不過現在的醫學界,一般只研究母親的痛苦,對胎兒之苦幾乎沒有描述,只有在佛經中,才對胎兒的諸多苦況講得很詳細,如《大寶積經》雲:“難陀當知,處母胎中,有如是等種種諸苦。”
胎兒住胎圓滿九到十個月後(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如上座老生比丘住胎六十年;老子住胎八十一年,他將《道德經》寫成八十一章,也是爲了紀念母親懷他八十一載),緊接著要面臨出生的時刻。降生時,由于叁有業風的吹動,迫使他頭足倒轉,大頭朝下[13]。當通過産門時,好似被大力士拉著腳拽出來摔在牆壁上一樣痛苦。經過盆腔的整個過程,就好像通過鐵斧上的鐵孔一樣痛苦。如果母親産門過于狹窄而生不出來,可能胎兒就這樣慘死在母親肚子裏,或者母子二人同歸于盡。
當今時代,難産的現象也比較多。2009年,亞洲也門國家一12歲的孕婦,難産叁天後因大出血死亡,腹中的胎兒也難逃厄運。(可能是衆生的業力吧,這個國家未成年結婚的現象比比皆是,甚至還有八九歲的小孩子結婚、離婚。)
2007年,北京一所醫院裏,一位22歲的孕婦因難産,急需做剖腹産手術,但她丈夫拒絕簽字,致使孕妻身亡、一屍兩命。此事一時被炒得沸沸揚揚,媒體評論了很長時間,有人說醫院不負責任,人命關天不該只等一紙簽文;有人說她丈夫太過分,到了生死關頭,連這個錢也不願出……總之,母子二人在這時是很痛苦的。
或許是爲了避免痛苦吧,如今許多有錢人在生産時,不惜一擲千金。2007年某香港明星生孩子時,包了一個六星級的豪華産房,七天就花了一百多萬。所以,衆生的業力千差萬別,但無論你條件好壞,只要來到人間,就必定要經曆難忍的生苦,即使僥幸沒有送命,也感受到了接近死亡的痛苦。蓮花生大士曾形象地說:“母子二人中陰邁半步,母除颌骨余骨皆分裂。”
原本我不太清楚,爲什麼生孩子時母親除了颌骨外,其他骨頭都會分裂?但後來聽說確實如此。剛生完孩子的女人,骨盆、四肢關節,包括牙齒,都全部松開了,所以坐月子時不能受風著涼,否則,身體會落下病根。有一次我在住院時,一個護士給我講了她生孩子的經曆。在我們藏地,女人說這些會不好意思,但她卻把自己從到醫院挂號開始,到怎麼生了雙胞胎,乃至出院的整個過程,都詳詳細細敘述了一遍,大概用了一兩個小時。當時我聽後深深感覺到,當母親實在不容易,那些痛苦不只是文字上的,而是非常真實的切身體會。
剛才講了胎兒在住胎、分娩時要遭受百般痛苦,那麼,…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五十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