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深義 第六講 問題解答▪P2

  ..續本文上一頁經》可以開智慧,他就要拜經。可是經上的字不會讀,去問師父,那位師父給他泄氣,訓了幾句趕他走,他捂著鼻子回來就哭了,還是硬著頭皮照常拜,經還沒有拜到一半,就開始明白經文的道理。拜到叁分之二的時候,經上就生出很多舍利子,放在手裏玩,一掉地下不見了。後來他叁步一拜修苦行,就有感應。今後只要他發願往生,就能往生。這種人很值得贊歎,忏公很贊歎他。

  問:念佛法門平常怎麼用功?臨終時容易起顛倒心,怎麼樣去預防呢?

  答:這是兩件事,傳統的中國淨土宗告訴你平常修諸功德、植衆德本,念佛一心不亂。這當然是對的,不過我加深這個說法,就是念佛的時候要“帶理念佛”。就是平時要多了解淨土法門的真實意義,體會彌陀佛的本願,尤其是要體會十八願,這樣把十八願跟二十願合並起來修。念佛之前,思維一下,自己爲什麼要往生?彌陀佛本願爲什麼是大乘法門?爲什麼是大乘的真實之教?爲什麼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

  爲什麼說願力不可議?你想一想,你們當中在這裏出家的或是在別處出家到這裏參學的,你們願意在此修學,雖然跟悟光師沒有關系,各人的因果各人了,表面上看好象是這樣。可是如果沒有悟光師當時發願,在這裏蓋廟住下去,你們就是想修學也兜不攏,所以雖然各人的因果各人了,不過還是跟某人的發願有關系。道觀師從遙遠的竹南來到這裏,但是如果這裏沒有人發願請人講經,他就是發願要來也沒有用。可見你們今天在這裏聽講經,就受到別人願力的籠罩了。

  假如這位尼師是位大比丘,他的哥哥是總統,道觀師要來的時候,他讓他哥哥派個汽車或者派個直升飛機把道觀師送過來,那麼道觀師就在這位大比丘的願力籠罩底下,來的更快。我們再接著想,這位大比丘就是法藏菩薩前身,現在是彌陀佛,具足無量功德,那麼只要你願意來,他就讓你一下子就來了。就這麼簡單。所以你不要覺得彌陀願力他是他,我是我,他怎麼攝受我?願力又看不到,也拿不到,我怎麼能一念就往生呢?上面的比喻就是說明看起來悟光師和你沒有關系,她有什麼願力可以攝受我呢?其實今天你已經在她的願力攝受之中了。將這種道理推而廣之,就容易理解願力本來就能攝受人的。

  我們一般把願力想成是虛無飄渺的事,其實它本來就是存在的,世間的凡夫都有這樣大的願力,何況法藏菩薩曆劫勤苦修行,就象《法華經》上釋迦佛描述的那樣,每一顆微塵都是法藏菩薩用他的血肉和願力編織出來的。你我踏在他願力的國土上面,所以他的慈光、願光時時照攝我們,只要你願意,彌陀佛自然就攝受你了。

  可是有人就是不能往生,我打一個簡單比方,太陽光照耀在大地上,它毫無私心,平等普照,可是有人不走出房子,陽光就永遠照不到他。到底是陽光有偏袒呢?還是各人有愚癡、聰明的差別呢?佛的慈光當然普遍照耀一切衆生,然而衆生有願、有不願,有敢領受與不敢領受的差別。

  平常怎麼能夠保證臨命終時正念不失,我說過平時“帶理念佛”的方法。當然如果你信願堅固、專心一意的念佛,那也不會有問題。另外一種是思維啓發你那種大喜充遍身的信心,徹底的導向彌陀本願。可是有人說這樣只有彌陀的願力,沒有自力,這怎麼可能?我說過願力不可思,這是第一。第二,這個沒有自力的說法也不對。我問你:“你去思維彌陀本願,然後領受彌陀本願,那不是你的自力嗎?”我說徹底導歸他力,可是那個導歸的力量還是你的呀!就好像陽光普照,可是走出去讓陽光照曬的還是你自己嘛!所以怎麼樣保證臨終不起顛倒,正念不失,平常要帶理念佛。

  問:經上說念佛人,無量諸佛菩薩來護念,所以念佛的人不會有冤親債主來搗亂,也不會有意外災害,也不會生重病,是不是這樣?

  答:理論上說,一句佛號,諸根具足。若“聞我名字,……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覺。”聞一句佛號,具足無量的功德,但是只有你能深入理解大乘佛法、彌陀本願,得到“大喜充遍身”的那種大喜,才會有這種力量,才能迅速地在當生或來生改變你的身心結構。然而一般人總是恍恍惚惚的,念佛還帶有偷心,對佛法還是不懂、不太信、懷疑,甚至還在造業。這樣在惡緣尚未消除時,念佛雖然可以種善根,但是業障的力量還太大,自己忏悔修行還不能將業障轉過來時,當然還是要隨業受報。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說念佛沒用,它仍然會使你今生重報轉輕,遠報轉近,惡報轉善。我們常說念觀世音菩薩神咒、大悲咒,一切所求皆能滿足,唯除不善與不信,《大悲陀羅尼經》上是這樣說的。很多人參加大悲忏,求到最後沒有效果,這就是他的信心不堅固嘛!你不能說佛法無效哦!

  問:有人出家受具足戒,在學習坐禅時得了癌症往生了。有人說那是他出家的因緣,是不是出家才得這種病?

  答:怎麼是出家才得這種病呢?我講兩個公案來說明。過去有一位王子,極度的揮霍玩樂,一位婆羅門對他講,“你再過七天就要死翹翹,死翹翹之後,因爲你的福德都被你用得光光的,你要下地獄去了。”他很害怕,跑去找迦葉佛求救,迦葉佛說:“好吧!你去受八關齋戒。”他剩下七天生命,還舍不得去,又玩了六天,到第六天傍晚才跑到寺院裏受八關齋戒。一日一夜,受完戒就死了。其實他後升到天上修行去了。

  另一個公案是說一個老年人年老得子,非常高興。他供養一位尊者,那位尊者對他說:“你供養我,有什麼祈求嗎?”老人說:“我年紀大了,我希望能老年生活過得好一點。”尊者說:“好吧!你把你兒子抱過來。”尊者抱過他的兒子,一下子扔到河裏溺死了。那位老人說:“我供養你這位尊者,你還問我要什麼好處,我竟然把我的兒子溺死了。這算什麼呢?”他簡直要殺掉那位尊者。那位尊者說:“你別急,稍等一會兒。”那條河裏冒出一團黑煙,對老人說:“你還不趕快頂禮尊者,要不是尊者替你說情,我就是要來害你,要你晚年生活痛苦不堪,我是你前世的仇人,我投胎到你家是來報仇的。因爲你供養尊者,尊者幫助你,爲你解怨釋結了。”

  各位,禍福難測呀!世間常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這是世間人的宿命論,可是對佛教徒來說,是福是禍唯心造。所以,他今天發心出家,表面上看,出家後得了癌症,這一定是過去有不可思議的因緣,不要隨便的評論說:“出家好倒黴哦!不出家沒事,一出家就得病死。”他就是這一世有一個大的惡緣,可能他早該死,可是這大惡緣必須等它完全消除掉了,才能壽終。但是出家功德殊勝,所以不讓他再受那麼多苦,立刻得癌症結束生命,換另外一期新生命好好修行。在曆史公案裏講這種情況的有很多很多,唉!衆生業力不可思議!

  問:第十八願只說到“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便能往生,難道不需要發菩提心嗎?

  答:第一、至心信樂本身就是菩提心的一種;第二,他能夠至心信樂也是他帶理念佛的結果。他理解大乘佛法,懂得大乘佛法的徹底方便。因而他當下能夠至心信樂。所以至心信樂並不是表面上喜歡而已,它是有理證的。不過也有一種人完全不懂得道理,也能夠至心信樂,表示他過去有善根、福德、因緣。盡管他眼前不懂得什麼是菩提心,可是他已經冥合了菩提心。爲什麼?因爲彌陀佛的本願會引導他到極樂世界之後發菩提心。

  但是在叁輩往生當中的下輩往生是十八願所攝,也是要發菩提心的呀!是的,那是指修十八願的最高價位也要發菩提心的。萬一沒發呢?譬如下品下生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他怕都怕死了,能念佛就很不容易了,還能叫他發菩提心嗎?他照樣能夠被攝受往生。

  也有人說發菩提心是往生極樂世界的重要資糧,這個說法其實應該檢別,不盡然如此。我們可以說發了菩提心可以保證上品生,但是不一定是上品上生,這要看你發的多不多,證的深不深來分上生、中生、下生。但是如果你不發菩提心,仍然可以往生,不過品位在中品以下而已。因爲是否能夠往生是在于信願的有無,不在于菩提心有無。雖然信和願很容易帶有菩提心,然而萬一你不帶菩提心,一樣可以往生,這就是彌陀願力不可思議。

  問:什麼叫泛修行論?爲什麼說“泛修行論”是錯誤的?

  答:在我們中國人中間,其實不單在中國人,在人類修行方面一向都有這種“泛修行論”的觀念。如果說這個人是個老修行,就認爲他說的都對。舉個最實際的例子,假使一個人死後燒出了一些舍利子來,一般人是認爲他有道德、很有修行,證明他生前的一切做法,一切說法都符合佛法,這種看法就是“泛修行論”。這種觀念當然是十分荒謬的。

  第一、一個造五逆十惡的人,臨終忏悔念佛,也能下品下生,往生極樂,乃至于“但覺法師語,盡皆得往生。”甚至于一條狗、一只貓假如宿世有善根,在因緣會合時,也能往生。據說佛光山有一條狗也能燒出舍利子來。衆生都有佛性嘛!也有那些老人一輩子沒有皈依,臨終時才聽聞佛法,死了以後照樣燒出舍利子,我們能說他一生所做的都合乎佛法嗎?

  第二、佛法太深了,衆生太愚癡了,常常有人過去有一些善根,今生能夠實修,可是由于佛法的博大精深,他有少分的實修,就以爲他可以代表所有佛法的真理,這種觀念是會害死人的。我們看自古以來有不少這樣的修行人,他因爲自己有修,又少有所證,可是他又不知道自己證悟的階位如何,就把他所修、所行、所知、所解拿來解釋一切的佛法。旁邊的人認爲他有修有證,他所說的都不會錯,這叫依人不依教,也叫依人不依法。我們要講“依法不依人”,不依人不是單指沒有修行的人,也包括有修行的人。一切有修行的人都可能對佛法的某些部分不懂,或是知見不正確。下面舉一個最明顯的例證。

  佛滅度之後一百年,戒律分割爲五部律。這五部律的開山祖師都是阿羅漢(即使燒出舍利子,並不能證明他是阿羅漢),阿羅漢號稱無诤,可是對法的看…

《淨土深義 第六講 問題解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不淨觀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