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深義 第六講 問題解答▪P3

  ..續本文上一頁法,仍然有歧見。可見阿羅漢在佛的智慧下,仍然有迷惑。更何況今天稍有修行的人,當然他對佛法有所迷惑,所以我們不能因爲他有點修證,就肯定認爲他說的都對。這種依人不依法的泛修行論,害死佛教了。

  中國的佛教常常被人譏笑有祖師法,有家廟法,有家法而沒有佛法,師父說的都對,可是偏偏忘記了佛法。有人就這麼糊塗。有人在臺灣訪問了一些道場,提出男女衆共住道場是違背戒律的。他們回答說:“我們老師父是這麼說的,男女相是假相,我們應該在男女相中修無相。”可是釋迦佛沒有這麼說,所有的祖師也沒有這麼說,他們的師父敢這麼說,他們就拿著他們師父的話把釋迦老子推掉了,把所有的祖師大德推掉了,把戒經完全否定了。因爲他師父有修行,所以他師父都對,他師父最高、最大、比釋迦佛還要了不起。

  象這樣的“泛修行論”常常可以見到。“呀!他燒出了舍利啦!”“唉呀!他知道我心中在想什麼哪!”“他能飛啊!” “他是開悟了的啊!他的話都要聽啊!不能懷疑啊!”佛法不可思議,一個人稍有修行,或者稍有感應,那不過是佛法大海中的一滴水珠而已。衆生愚癡,以少爲足,就象我們常說的“尊瓦礫如金玉,敬猕猴如帝室”,把那個碎石頭、破瓦礫尊崇得象金玉一樣。對在樹上跳來跳去的猕猴敬重的象對天神一樣,這不是愚癡嗎?看到有人稍有一點“修行”,稍有一點“感應”,就認爲他代表一切佛法的真理,連釋迦佛親口宣說的佛法都不要了,其後果不就是使佛法逐步的被扭曲、被偷換,一點點的變質而最終毀滅嗎?

  淨土法門是特異法門,它有彌陀佛的大願攝受,乃至于一條狗因爲過去有善根、因緣,往生以後照樣可以燒出舍利,這是不可思議的彌陀本願攝受的結果。甚至于五逆十惡的人也可以往生。當然我們沒有說這種有修行的人是惡人,我們只是說這種“泛修行論”的不可取。既然此人是一個善人,而且又好樂修行,那麼蒙佛接引,燒出一些舍利子來,不是很平常普通的事嗎?何必去搞惡性膨脹,把他捧得那麼高,甚至比釋迦佛還高呢?

  西藏有位喇嘛後來去了美國,在天華書店出過一本書,他講了這樣一句話,真是肺腑之言。他說一個修行人,尤其是大修人,名利財色迷惑不了他,可是有一件事容易迷惑他——自以爲有修行的修“慢”。我想你們大概不會有修“慢”,因爲你們還不知道怎麼修嘛!現在還是很謙虛的。可是哪一天讓你們見佛、見光、見花的時候,那就可能不一樣了。一個修行人,因爲他的親證,讓誤解爲證得了什麼了,這是一種“慢心”,這種“慢心”很難除去,他以爲他能爲衆生做什麼了,他能代替諸佛說法了。他以爲他應該行慈悲,爲衆生做這個做那個,甚至要超出他的能力範圍來做事,那就是著魔了。所以戒律上訂上有增上慢。修行人要是有了增上慢,就會走到糟糕的地方去。

  佛陀告誡我們要依法不依人,這個不依人是指有修行的人。有修行的人敗壞佛法比不修行的人更加厲害。因爲他所知多嘛!他的信衆多嘛!如果他在扭曲佛法、否定佛法、你不知道嘛!有些地方的淨土行者就是這樣,佛經上怎麼說的他們不知道,祖師們怎麼說的他們不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的師父是怎麼說的,他們把他們的師父的話當成了真正的全部佛法,這就是泛修行論造成的嚴重的依人不依法。這種現象很可悲,很可怕。

  我再舉一個眼前的例子,對于廣欽老和尚的修行成就,沒有人敢懷疑。可是今天他所遺留下來的道場道風,連忏公都要有一點點話要說了。忏公說念佛還是要聽點經,懂一點佛法的道理。那我們能說廣欽老和尚這麼有修有證,所以傳下來的脈都對嗎?廣欽老和尚在承天寺曾經有男女衆共住的時候,忏公雖然並未批評,但是曾竭力勸請老和尚蓋專屬女衆的道場。可以坦白告訴各位,其實老和尚之所以在六黾蓋女衆道場,就是因爲忏公勸請的關系。我們能不能這麼說:廣欽老和尚修行時,男女衆共住道場,因此我們也可以這麼做。這樣說法對嗎?

  連釋迦佛都這麼說:我說過的法你都可以思維、懷疑。除非大乘法,你要用你的善根去領受,因爲對佛說的大乘法,你是無法思維的。這裏說的是佛說的大乘法,不是別人說的大乘法。別人說的“大乘法”,當然你還是要經過思維去領受。所以佛陀在說法時,告訴大家不要對人産生權威的看法。我們今天來給大家介紹淨土法門,不過是給你們一個參考,不信就算了。我沒有以權威自居,我不敢也沒有能耐以權威自居。我在談“泛修行論”這個問題時無意去貶低或是批評哪個人,只是說明我們不要“泛修行論”。

  你們昨天不是提出了一個例子,說叁藏法師鸠摩羅什死後舌頭燒不壞嗎?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他是發願要做證明:“如果我翻譯的經沒有錯,我死後舌頭不會燒壞。”所以他的舌頭在火化中燒不壞,是隨著他的願而顯示的感應。他並沒有說以此來證明他很有修行呀!他沒有完全修梵行,他娶了妻子,有非梵行的行爲。他只是要將這一件事來證明他翻譯的經沒有翻錯。希望大家了解這個意思。

  問:有人說研究這部經、這部論,今世研究不完來世可以繼續研究,真的是如此嗎?

  答:是真的如此,沒有錯。因爲他好樂這部經論,臨死也放不下。如果他生前沒有造很多惡業,來世還會做人,由于宿緣所牽,他又來研究這部經論了,不過他也就死在這部經論上面了。如果有人這麼說:“我們要跟師父一起發心,累劫在娑婆世界度衆生。”大家也都同意這樣發心,結果果真都來了,可是有人就換成了四只腳,跟著師父跑來跑去。所以跟師父一起發心,要看自己的功夫怎麼樣嘛?師父說不定是大菩薩,你跟師父一起發心,那就有一點不自量力了。

  研究經論是要你早一點成佛度衆生,可是你卻只是爲了研究這部經論,不願往生,不願成就。這好象你坐飛機到美國去,到達以後本應該下機辦事,結果你看到飛機上太美了,空中小姐那麼親切,到了美國,我不下飛機,我要繼續在飛機上坐下去,這不是過了河又背起船嗎?這不是無聊、愚蠢嗎?研究經論的目的是幫助你往生,往生的時間到了就往生去,一到極樂世界,有諸佛給你說法,你是一聞百悟乃至千悟,幹嗎還要留在娑婆研究經論,聽法師們講經說法,那有什麼用處呢?這種執著真是可憐呀!

  問:儒家講:“未知生,焉知死?”佛教對此的看法怎麼樣?

  答:你提問的意思大概是生都搞不好,還去管往生的事情幹什麼?“未知生,焉知死”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孔子是敬鬼神而遠之。他不談鬼神的問題,他只談今生,不談過去,不談未來生,總之,他不談眼前看不到、思維想不到的事情。

  可是,在佛教來說,人生是在輪回當中,因此,“生”與“死”其實沒有差別,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是死的結果,死是生的開始,一切生命在出生之後,即一步步走向死亡,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生、死事實上是同一體的。透過佛教這種寬闊的生命理念,佛弟子從來就不只是贊歎 “生命是很美妙”而已,其實“死亡也很美好”啊!因爲死亡還是生命的另外一種形式!在大乘佛教的究竟理念裏頭,生命根本沒有“生”與“死”這回事,整個生命只是個不斷的流程。我們應注重的是:生命在整個流程中,應當如何安置,而淨土法門正是在教導一切衆生,如何自我安置好這個生命的流程。

  所以有些人說:我們助念,度死也要度生,這是方便善巧的說法,度生即是度死,哪裏有生與死的差別,你死了就去投胎了嘛!下一世只是這一世的延續而已。爲什麼要講高調說:我度死更要度生,不必要那樣講法,那是善巧方便度衆生,可以這樣說,不要被人家舌根騙了。

  問:爲什麼佛法不能使人移風易俗?

  答:我首先要說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能夠說這裏有佛教,這裏應該一切都好。那要看這裏有沒有人真正在弘揚佛法。

  佛法本身沒有問題,不能以信仰佛教的人其思想行爲如何,來判定佛法好不好。問題的重點在于信仰佛法的人他到底懂不懂得佛法?知不知道該怎樣應用佛法,也不是看到這裏有佛經、有出家人什麼的,就認爲這裏應該一切都是清淨、正確的,而是要看學法的人的身心表現如何?是否學對了?

  問:爲亡者助念時,如何讓亡者相信有極樂世界?

  答:你要用你自己相信有極樂世界的強固信心去感動他。願海法師跟他的信徒講:“你們來參加助念團,我就讓你們每個人都往生。”他又說:“我一定往生給你們看。”他自己有這個強固的信心,當然信徒們就跟著師父跑呀!假如你自己還不知道有沒有極樂世界,你自己都沒有信心,都這樣怕怕的,你怎麼叫別人往生呢?這是第一。

  第二是你對亡者開示的時候,不要站得遠遠的說:“你有沒有聽到我說呀?”人都死了,就不需要再問他聽不聽到你說,不要看到死人,就不敢講話。要把助念度亡人往生的事情當作喜事來辦,助念不過是送亡人上飛機,那麼要對亡人講這極樂世界要怎麼走,怎樣上飛機?何必心中恐怖,那麼緊張呢?要帶著辦喜事的歡喜心,去掉害怕心,把歲數大的當作你的父母,歲數和你相當的當作你的兄弟姐妹,歲數比你小的就當作你的兒女或是你的徒弟徒孫。誠懇、熱情的去開導他、感動他。也不要看到亡者死相難看,怕毒氣傳染你,要想自己在做彌陀使者,彌陀慈光正在照射亡者和助念人,怎麼會受傳染呢?從古到今從未見到助念的人突然得重病而死,當然這一次你們見到廣德念佛會有人助念中得了胃出血,那是他借緣消業障,不是助念出問題了。助念念出問題來的說法無有是處!

  問:依佛的十八、二十願,不管是出家還是在家,只要是至心信樂,系念念佛,對于日常的善惡業不去執著,這樣是不是對往生交了保證單?

  答:你如果真正領受了十八、二十願當中的“至心信樂”,“系念我國”,能夠歡喜無量,大喜充遍,這叫“信心決定”,這樣確實是已經交了保證單。…

《淨土深義 第六講 問題解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不淨觀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