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好像跟好友聊天,長夜過得特別快。時間是如幻的,對娑婆世界的衆生說,一劫是多麼長。可是法華會上當七寶塔從地湧現時,多寶如來在塔裏說:“善哉!善哉!快說此經。”釋迦佛就邀請多寶如來顯身。多寶如來說:“我曾發願若要我顯身,則釋迦佛的十方分身諸佛都要齊集現身。”要十方分身諸佛集結是表法的意思,表示一乘了義。于是十方化身諸佛集結之後,就向釋迦佛、多寶佛問詢、禮座。這一禮座就是五劫時間,光禮座就是五劫時間,光禮座就五劫,還怎麼講經啊?如果按我們的時間來說,現在靈鹫山法華會上,諸佛菩薩還正在忙著禮座呢!我們哪有法華經好聽?所以經上所說的十二劫,在蓮花中十二劫,那是對我們說的。對于真正在蓮花中的人仍然是一刹那。爲什麼?太舒服了嘛!良宵當然苦短,一刹那就過去了。所以時間的長短,那是對衆生如幻說的。
所以我說“易至”,是容易往生和容易成佛兩個道理。《楞伽經》第六卷中說:“十方諸佛,皆出極樂。”【注釋:《大乘入楞伽經》第六卷中說:“十方諸刹土 衆生菩薩中 所有法報佛 化身及變化 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乃至十方諸佛刹土的無量不可數不可數的菩薩也出自極樂。極樂世界的菩薩有多少呢?如果舍利弗和盡閻浮提叁千大千世界的衆生都成爲比舍利弗智慧高得多的緣覺佛,讓他們累劫思維較量,他們能算出來多少菩薩呢?就像用一根頭發截成一百份,用其中一份去沾海水一滴,他們能夠算出來的就像一滴毛塵水那麼多,他們算不出來的菩薩數量就像大海水那麼多。
釋迦佛講經用的比喻多麼深刻!你就可想而知,極樂世界是十方世界的頭等明星學校,大家都想要到這個學校去,去那裏准備成佛。所以有那麼多數不清的菩薩去那裏,因爲在那裏容易成佛。有人說,在那裏只是不墮落而已,要成佛不容易。不對,是易成佛!不然,那麼多的數不盡的菩薩爲什麼都去那裏呢?連文殊普賢等大菩薩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嘛!
我相信你們誦過《藥師經》或其它經。其它佛的世界有沒有這樣描述過像極樂世界同樣的美妙境界?我沒看過所有的經,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不可能。何以故?因爲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中有一個願說:“如果我成佛,我的國土不爲十方諸佛贊歎,還有一分一毫比不上十方諸佛國土的話,我不成佛。”他已經成佛了,所以他的國土絕對的好,絕對不會比別的佛土差。
當然,接著你會産生疑問,佛佛相同啊!爲什麼會有這樣差別?稍有理智的就會這樣懷疑。我說正因爲佛佛相同,才會這樣。我們說圓教的究竟佛沒有差別,因爲他們都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就沒有比他更上的了,因此十方諸佛絕對是佛佛道同,藥師佛所證得的絕對與彌陀佛沒有差別。可是爲什麼明明就有淨土的差別,乃至于釋迦佛的淨土這麼糟糕?那是因爲十方無盡的衆生的根基,他們還不能夠進入這最究竟圓滿的淨土世界,在他們未去極樂世界之前,要由其它諸佛示現與那些衆生根基相應的佛法世界,讓他們暫時到那裏。最究竟的淨土是在極樂世界,然而並不是所有衆生都有這種根基。不要說你我,也不要說以前哪,就看現在,有多少人在誹謗淨土,乃至有的出家人說:“念幾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修行哪有那麼簡單?”這種人你打死他也不願意念佛。那怎麼辦?彌勒菩薩接引他嘛!爲什麼要彌勒菩薩接引?是阿彌陀佛請彌勒菩薩幫忙。我有這麼好的學校,可是你還不能來,你只好先到補習班補一補,因緣成熟了你就會來了。
釋迦佛也是如此啊!釋迦佛先教舍利弗這類人聲聞乘法,教到釋迦佛老的時候,才告訴他們有唯一了乘。所以諸佛絕對沒有不同,乃至于各個淨土本質上也沒有不同。所以諸佛道同,你們不要再分別這個好,那個不好啦!千萬不要再謗法啦!
以攝受的方便而言,最究竟的方便在極樂世界。不過我不能是一切方便只有究竟的方便,我還有不究竟的方便給衆生,就好像我要拿金子造佛像,但不是每個衆生都喜歡佛像,只好再造些念佛珠、茶杯送他。我送他佛像他還不一定要。我不能造個佛像送給基督徒,道理一樣,衆生的根性有差別。所以說,究竟的方便在極樂世界,但是不能只有個極樂世界,所以才會其它世界的存在,這是很合理的。由于有其它世界的存在,就更能彰顯極樂世界的特殊和它的唯一高妙。這實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如果你懂了這個道理,你就會平等的贊歎其它法門,然後你會特別的好樂你的淨土法門,同時你還能吸收其它法門,爲淨土法門所用。這個時候你的心中唯一的是唯一佛乘,一切法門都成爲一個法門,你就不會再懷疑是不是修這個,就要放棄那一個,修那個就要放棄這一個,心中再沒有佛法的對立了。你心中沒有對立,就會等同一切佛法。就會學習一切佛法,都歡喜信受。
如果你能夠這樣理解淨土法門,你才能成爲一個坦蕩蕩的學佛者,真正成爲一個出家人的淨土行者。一個出家人的淨土行者絕對不能這麼說:“什麼法門都沒有用,修淨土法門就對了。”這樣,你等于在謗法嘛!居士這樣說,隨他啦,可是作爲一個出家人一天到晚這麼說,其實是在謗法。我們怎麼能說別種佛法不好呢?別種佛法都是釋迦佛說的,而釋迦佛就是彌陀佛的另一種化身。諸道同嘛!究竟的方便是淨土法門,你我應該去理解。其它法門雖說沒有那麼究竟,你應該平等的恭敬,就象恭敬淨土法門一樣。爲什麼呢?你太恭敬淨土法門了,淨土法門太不可思議了,因爲太不可思議,所以難以理解。所以你也歡喜其它法門存在于世間。如果你心中自然湧現這種心態的話,你心中就會充滿祥和、平等、歡喜和對于法的恭敬,念念增上。
因爲你念念增上對法的恭敬,你就更能體解佛法的道理,所以你更能了解“南無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于是你念起佛來就更能得到利益,這就是修淨土法門的出家人的應有心量。
我今天要講的就是淨土法門的特質,它的易至和易成佛。剩下還有十五分鍾,我再講一下淨土法門易往生的問題。
淨土法門除了易成佛之外,對我們最重要的是易往生。我上面說它是難解、難信、易至,我不說“易往”,因爲易往單獨指易往生而言。“易至”的範圍比較大,它也包含易成佛的意思,易至是容易到,容易到極樂的彼岸,這兩種都容易到。關于易成佛,前面已經講說過了。因爲諸佛以無盡的徹底方便攝受我們,它不是那種不究竟的方便。《華嚴經》說:“究竟即方便。”能夠承擔究竟即方便的只有淨土法門。下面我接著說爲什麼容易往生。
關于易往生,前面已經說到一些。之所以容易往生極樂世界,是因爲衆生雖是衆生,不過是如幻的衆生。諸佛雖然號稱成佛,其實無佛可成,也不過是對衆生而說成佛。衆生、佛離不開一個“心”字。“心”爲一切的主導,而“心”又是實無心可得,“心”其實只是展現中道了義的道理,只是一種真理的顯現而已。所以我們到最後會發現:佛、衆生都離不開一個“心”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衆生,是心作衆生,都是心在作主導。
然而“心”又是什麼呢?心沒有差別,就像虛空沒有差別一樣。我用手掌包起來,手掌包圍的裏邊有個空間。我的手從這邊移到那邊,手裏又有一個空間,你能分別這兩空間的差別嗎?不能!“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既然是空,就沒有差別。佛與衆生都是心所作,而心是諸法當中的一個法,因而它也是“我說即是空。”換句話說,就空性的意義上說,衆生與佛沒有差別。一念愚癡是隨因緣所生,才會愚癡,因爲你愚癡,才說你是衆生。可是一念覺悟,也是隨因緣所生而覺悟,這就成了佛。一念愚癡和一念覺悟的差別在于那一念心。而心也是因緣所生,所以都是空的。既然都是空性,沒有真實,因此不能說它有差別。
可是雖然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也應該給它一個假名。因爲你還在迷,就假名你是凡夫或衆生。因爲你已經覺悟,就假名說你成佛。所以,衆生與佛又如幻的有差別。雖然兩者在本質上沒有差別,但是他們卻又如幻的有差別。既然如幻的有差別,從佛的立場要度化衆生,他就得用如幻的差別來接引你。
有一個比喻,小孩子喜歡玩彈珠(就像衆生追求名利一樣),大人(比喻佛)看到小孩子玩彈珠沒有意義,就對小孩講,我這裏有蛋糕給你吃。這個比喻就是說佛設方便的淨土法門來接引你。彈珠也好,蛋糕也好,這兩件事其實沒有差別。衆生也好,佛也好,也沒有差別。可是衆生在迷途當中,因此佛用如幻的淨土法門來接引衆生。
既然是如幻的差別,佛接引衆生就像以空入空一樣。我問你,你是把一塊石頭溶解于海水裏容易,還是將一杯水溶于海水裏容易呢?當然是後者容易,你只要將這杯水倒下去就成了。注意!只要你願意把它倒下去就可以。道理一樣,如果諸佛用淨土法門來接引你,只要你相信,只要你願意(重點在于你要相信),你這一杯水一倒進去就溶到一起了。諸佛以淨土法門接引你,只要你願意把你那杯水倒進去,你就溶入了諸佛的大願海當中。因爲衆生跟佛沒有差別,就像以水入水一樣,這麼自然。藕益大師的師伯傳燈大師,就寫了《淨土生無生論》。對呀!水和水你能說誰溶合誰呢?衆生與佛無有差別,你好像是生到那裏去,其實,當體即是,生而無生,就是這個道理。雖然淨土“如幻”,但那是由真實中開顯的,因此“如幻”也是一種真實,“實”與“幻”其實也是不可得的。
所以到極樂世界去你說你去了沒有?生是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所以,往生往生,你的肉體沒有去,你的心也沒有去,當體即是。既然是當體即是的事情,也就是你本性的事情,十萬億佛土不隔毫厘啊!中峰明本國師在他《叁時系念》的開示中就說到:“十萬億佛土,不隔方寸。”你說這是不是易至?你有什麼神秘好說,摸一摸你的鼻子有什麼難的?往生就像摸鼻子一樣,只要你願意。它就是你的本體嘛!所以說易至,就怕你不能承擔,就怕你信不過,那怕你犯戒、念佛念不好。不過,我沒叫你犯戒,我是說即使你犯戒了,犯戒了是如幻如化啊!《圓覺經》上不是說:“淫怒癡無非戒定慧。”淫怒癡就是貪嗔癡(貪最重是淫),如幻如化,圓覺了乘。只怕你不敢承受,只要你接受,不怕你不往生,這叫做易至。
看你們聽得愣愣的,不敢領受這道理,因爲平時你們缺少思維,突然聽這個道理,感到太深了,淨土這麼難哪!不難嘛!把道理想清楚,淨土很容易,每次念佛你才會有所措心,你才知道你的心應該放在哪裏,把你們念佛的用心應該用到哪裏。
我要往生,我要往生!你真的想要往生嗎?你又不敢往生,你總覺得你不能往生。因爲你覺得還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你無法往生。所以你說你要往生是騙人的。很多人參加念佛七都念到像我這樣喉嚨沙啞,就不敢承擔往生這件事。你覺得好難喲!越是這樣,你就越是無法措心,越是無法一心不亂,反過來你就越覺得無法往生。結果臨終時便“瞥爾隨他去,唯有業隨身。”念佛一輩子,就糊裏糊塗的走了。現在,你就“只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將輪到我。”
所以淨土法門讓你當生還活著的時候,就要漸漸的得到自在,得到仰信、仰承、投歸、不疑惑,先信而後行。這有點像禅宗的先悟而後修。其實淨土法門也是這樣,你先信你能往生,然後再來念佛,念一句賺一句。我們現在是不相信我能往生,然後是念一句,累計一句,念一萬句,兩萬句,……算一算,我的銀行存款已經兩萬或叁萬了,我要買去極樂世界的飛機票,可是沒有一部經說要念多少萬遍,才能買得到飛機票?所以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往生?這就先行而不信,行而難以信,邊行邊不信,越行越無力,越行越散惰。現在修淨土的不就是這樣嘛?這種情況要扭轉過來,要先信而後行。
我記得願海法師,當時我給他起這個名,就叫他願如大海,弘化衆生。他說我才不幹哪!他說他在佛學院時根本不念佛。可是現在他一天念很多佛。他還帶人家念佛,還帶念佛團和助念團。還設計一個活動涅槃堂,裝飾得很莊嚴。因爲他會照相錄影,讓臨終將死的人放在涅槃堂裏頭,每一個人都感覺像在極樂世界念佛一樣。他們非常有信心,他是先起信心然後才願意念佛,這和念佛五、六年而一點信心都沒有的人,感覺完全不同。不但他這樣,他所帶出來的居士,到死人家去助念,都要擠著坐前頭。一般人給死人助念,都搶著坐後頭,怕死人會傳染疾病。所以有信心跟沒有信心差得很多。
其實祖師都說了,萬修萬人去。沒信心是你自己沒弄清楚,哪裏是淨土法門叫你沒信心?是你不敢領受。
明天最好不要講那麼多,可是悟光師要我講幾堂跟幾堂,我只怕我的聲音沙啞,你們聽起來難受。如果可能就在今天下午,要用經證來給你們證明它真的是易至。因爲懂得易至你就信了嘛!你不理解沒關系,你能信就好了。然後用經證來說明易至的道理,你也就知道怎麼用心了。
第叁講次是講淨土法門是易至的道理,到第四個講次我們就可以知道如何在念佛中修行,以何心念佛。這樣你就能修了。四個講次聽下來,你絕對能修。重點在能修,不在于講大經大論,大經大論留給別人講,你慢慢聽,回歸到我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是淨土法門的核心。我把這個鑰匙一打開,動力一加強之後,你一聽經就變成活水,就會跑起來,會讓你動得越發順當。我告訴你鑰匙孔在哪裏,怎麼扭開它,你聽的經就是加的油,越聽越喜歡,越聽越有趣味,越有信心。這樣你修起佛法來,你的疑惑就能斷,就能得佛法利益,你就不會東抓抓、西抓抓、哀哀怨怨、慌慌張張,而是信心堅固,身心安穩。這就是得佛法的利益。
所以淨土法門可以讓你現在得了生利益,當然更能得脫死的利益。你能夠了生,能夠脫死,當然就能利益他人,這樣不就是自利利他了嗎?不會枉費今生出家學佛。對淨土法門應該這樣的認識,這樣的修學,這樣的用心,這樣的自利利他。(第二講完)
《淨土深義 第二講 淨土法門的特質》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