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法明門論》講解▪P11

  ..續本文上一頁,黃金爲地,那是鋪這個路面。那麼極樂世界這些宮殿,這些道路是不是有工程師,有工人在那裏造呢?給諸位說沒有,自然的。所以它那個果報是無爲的果報,這種福報叫真正的福報,不是修來的,所以這個地方有很大的區別;有爲的福報,要修,無爲的福報不要修。

  我們看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例子,華藏世界那更是一個顯明的例子。經上說明,我們如果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帶著有娑婆世界的習氣,什麼習氣呢?就是我們的生活習慣,我們一天到時候要吃飯,實際上在那個境界不須要,可是你有這個習氣,有這個習氣怎麼樣呢?你一想要吃飯,菜飯就來了,就現前了,你也不要去買來,也不要去燒飯,飯就現在你面前,你想要什麼餐具,餐具也現前,不必造作,吃完了不須要了,就沒有了,也不要去洗碗、洗碟子,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境界,真不可思議,不敢相信,其實絕對是事實,那是叫稱性的福報。

  所以你要問學佛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利益?好處有多大?你把這些經論要是讀一讀之後,你才能夠明了,如果西方極樂世界那些依正莊嚴的享受,還是造作的,頂多是他們那邊物質比我們這邊豐而已,到那裏要工作,哪裏曉得到那個地方不要工作。你要問爲什麼呢?剛才說過,境隨心轉,它到了這個地步,一切的相分可以隨心、心所來轉變,真正是達到了隨心所欲,所以這個法在佛法裏面說叫難信之法,實在是超越了我們的常識,不是我們想象得到的。這個也是真的,我們這個想象的能力,雖然很廣大,可以想過去世,可以想未來世,想象是什麼呢?想象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向外攀緣,能夠攀緣五根六塵,向內攀緣呢?能夠攀緣到阿賴耶識,可是諸位曉得,第六意識的功能也到此爲止,真如本性裏面的境界,第六意識緣不到,這就是我們所以不相信,我們能信的是憑第六意識,第六意識能緣得到的,我們相信;第六意識緣不到的,我們不相信,這是凡夫知見,我們不曉得第六意識緣不到真正的境界,最殊勝的境界,不是第六意識能夠緣到的。

  在此地佛就教給我們要相信聖言量,首先要相信佛不欺騙我們,佛所說的話句句真實,一切的現象,就是今天我們講的一切物質是心、心所的相分,我們一般講,這相分是從見分變現出來的,見分是從自證分變出來的,所以自證分是體,見分今天來講是精神的作用,精神與物質是同一個根源,既然同一個根准,當然可以互相轉變,那麼它這個順序呢?列在第叁,因爲它是心、心所所現的影相,注意在這個影相,可見得它不是真的,佛在《金剛經》裏面給我們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爲它是影相,不是實在的,當體即空,雖然當體即空,它有這個幻相在,不是沒有相,心經裏面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個色就是色相,就是講的相分。

  再底下一位叫叁位差別,這是說明不相應行法,叁位就是指前面的叁法,心法、心所注、色法,是從這個叁位差別當中,出現了這些東西,唯識裏面告訴我們,雖然這些法,也是屬于心法所有的,但是它與心不相應,不相應從那裏來的呢?它是由前面叁法虛妄分別計度當中,分位差別而建立的。譬如我們舉一個例子,這是唯識論上常常用這個例子來講,這個例子好懂,譬如我們人得到錢了,錢財在從前叫金銀,那麼在現在呢?叫鈔票,金銀也好、鈔票也好,這是屬于物質:色法,前面一類歸到色法裏,那麼我得到了,我呢?這是心法,如果我這個錢看得很重的話,這裏頭有貪心所,貪心所是心所法,是心心所法,我們想什麼方法來把這個錢貪得,所以它與心法、心所法、色法統統都有關系,可是“得”這個概念,它是屬于那一法呢?心法裏面沒有得,心所法裏頭也沒有得,色法裏頭又沒有得,可見得這個得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沒有事實,我們要大大的覺悟,你說你真的得到了,假如說這個錢財一變,變到你的心裏面去了,跟你的心結合成一個了,那算是你得到了,並沒有跟你的心結合成一個,真正是各個不相應。沒有得,你自己以爲有個得,得了之後你生歡喜;失掉之後,你懊惱,其實沒有得失。諸位要能把這一關突破了,這就叫看破了,看破之後,你才能夠放得下,放下什麼呢?放下二十四類的不相應。爲什麼呢?因爲這個二十四類統統是遍計所執性,徹底是虛妄,根本沒有這個東西,這一關要是不突破,給諸位說,禍患無窮。

  第叁次核子戰爭之爆發,什麼原因呢?就是這個虛妄的得失,這幾天福克蘭島的事件,很可能爆發爲叁次大戰,爭的什麼呢?得失的面子,爲了得失的面子,會引發起大戰,這個是英國人愚蠢到極點了,作了一樁大錯特錯的事情!縱然將來是和平解決,對于西方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你們看看報紙上所報導的,美國人袒護英國人,造成美洲的分裂,美洲國家組織,對于美國起反感,阿根廷人更是敵視、仇視,這一來好了,蘇聯的機會,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個古巴已經叫美國傷透了腦筋,這阿根廷再倒向蘇聯的時候,西方人就沒戲唱了,和平解決也完了。所以這個英國撒切爾愚蠢到了再不能愚蠢的程度,造這麼大的錯失,給整個人類帶來的災害。所以我常常也跟諸位講,領袖不好當,一個念頭錯了,造成大的罪業,他將來落在地獄永劫不能翻身。所以一個領導人不好作,成功他有大福報,他能夠爲一切人造福;一個決策錯誤的時候,給衆生帶來的禍患,那他這個果報也就夠他受了。那麼這是什麼呢?得失,遍計所執。美國人處理這個事情,宣布全力來協助英國,這個是愚癡,感情用事,沒有顧到整個的大局,所以這個遍計所執禍患無窮。

  佛法裏面教我們斷煩惱,斷的什麼呢?就是斷的遍計所執,如果遍計所執斷了,再給諸位說,依他起就是圓成實。像我們在《起信論》裏面舉的例子,水就是波,波就是水,水比做圓成實,波比做依他起。古德也比做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喻作圓成實,把這個器比作依他起,金就是器,器就是金。所以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一切得失的念頭沒有了,人就得自在了,佛法裏面講證得解脫了,沒有得失了。

  學佛的人,第一關要突破這一層,二十四個不相應,「得」是擺在第一個,你要把它能夠看破,要把它放下。也許說那我統統放下,我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你“得”放了,你把那個失又提起來了,失還是得,得的反面。換句話說,你並沒有放下,你真正放下,怎麼樣呢?無得無失,你有得,反面才有失;你沒有得,反面那來的失呢?一般凡夫畢竟是被蒙在鼓裏頭,這鼓就是無明、煩惱,蒙在這裏面。惟恐我一切都沒有,那我明天生活怎麼辦?這就是不要說佛法他不相信,因果報應他也不相信,學佛學了一輩子白學了。就以因果來說,佛法給我們講你把財舍掉了,你的財用不缺乏,爲什麼呢?舍是因,布施是因,你得的是果報。法布施,你的聰明智能增長,無畏布施你得健康長壽,這都是給我們講的有爲法,幾個人相信呢?斤斤在計較,所以你貧窮,你這個命裏頭,只有這麼一點福報,你要把這個福報丟掉了,你就沒有了,其實你的福報,丟得掉丟不掉?丟不掉的,如果福報真丟得掉的話,因果律推翻了,這個時候才可以說我不相信佛法,佛法講的不可靠,你根本就沒有學,沒有解,沒有去實驗,這不能算修學。我們可以作試驗,我把一切統統都舍得幹幹淨淨的,看看我的生活怎麼樣,得更大自在。

  你們不敢輕易的嘗試,我相信,爲什麼呢?我做到了。我出家的時候,把什麼都舍掉,身上一文沒有,只有兩套換洗衣服,一床棉被,我到臨濟寺出家,有一個居士替我買了一張火車票從臺中到圓山車站,舍盡了,爲什麼呢?我相信《了凡四訓》,一飲一酌莫非前定,如果我命裏頭該餓死的,像鄧沖一樣,縱然有了金山還是餓死,這命裏頭不該餓死的,身上一分錢也不要帶,走到那裏有吃有喝,自在得不得了,我統統舍盡了,反而得自在,證實了經典裏面所講的話,一點都不錯,所以十方大衆供養我的,我立刻轉手,就把它布施掉,我決不存。這樣一來,這個福報一天比一天增長,生活一天比一天自在,沒有得失。譬如貨幣貶值,什麼黃金、美鈔漲價,我頭腦裏面統統都沒有,爲什麼呢?我統統都沒有,你漲也好,落也好,與我統統不相關,我心清淨。我每一天所日用的沒有一天缺乏,這個多自在。如果你要存了一點錢,放在那個地方,幣值貶值,你這個得失的心就牽挂在那裏,煩惱就來。我積了一點錢,想想哪一部經書很好,可以能夠給大家帶來利益,馬上就拿去印了,印完就分送給大家,大家享福,我在這裏種因,因種的多,那我收獲就多;我天天在種,所以我這個福報、收獲沒有窮盡的,天天種,天天播種,天天有收獲,這多自在!真正相信的人才肯做,不相信的人他不肯做,所以這二十四個不相應,得失是第一關。

  其次是什麼?其次給諸位說是命根。你如果把這一關再看破了,生死自在了,原來命、生死是假的不是真的,生老病死是虛妄的,根本就沒有這回事情,我們把生老病死也舍掉了,那就沒有生老病死了。你天天有個生老病死,你當然要受生老病死,我在講席裏面講經也跟大家說過,人爲什麼會老呢?老是不相應行法裏面的,因爲你腦子裏頭:「唉呀,又過了一年,我又老了。」當然就老了,你把這個妄念舍掉,你就不老了,沒有老了,長生不老。我二十六歲,沒老!可見得這個遍計所執,害死了人,再給諸位說,空間與時間,時分方分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時間跟空間,也是你相應行法,你能夠舍掉了,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也沒有十方,十方叁世是一,這樣你才能夠證得一真法界,佛法的功德利益說不盡;只怕你不肯學,你要能真正相信,真正肯學,無量無盡的福德,全都現前,何必斤斤計較這個世間名聞利養,計較這個得失,真可憐!愚癡!可憐!

  無爲法呢?四所顯示,這個四就是前面四種有爲法,因爲前面四種是有…

《《百法明門論》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