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要義 增上心學分第八▪P4

  ..續本文上一頁就是從甚深佛法方面來說秘意說法。

  謂常住法是諸佛法,以其法身是常住故;

  這一句是說,只有常住法才是佛法,這是因爲諸佛經無量劫的修行所成就的果報是永久存在的。“常住法”是指什麼呢?論文中說是“其法身是常住”。就是說佛所成就的無量功德莊嚴的法身才是常住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以後得證的法身才是常住的,這個才是真佛法。

  又斷滅法是諸佛法,以一切障永斷滅故;

  這一句說,斷滅法是佛法。怪哉,剛說了常住法是佛法,馬上就說,斷滅法是佛法,佛說話怎麼這樣呢?佛陀這話是啥意思?難道是他非要把人攪糊塗他才高興?這樣顯得他高明?不是的,佛陀這話是有秘意的。說,這是指“一切障永斷滅”,就是說,佛菩薩經過長時期的修行,把所有的煩惱障、所知障都徹底的、永久的斷滅了。斷二障當然是佛法了。咱們也可以這麼說,常住的是佛法、斷滅的是佛法,除了斷只有常,除了常只有斷,現在斷、常都是佛法,是不是一切都是佛法?

  又生起法是諸佛法,以變化身現生起故;

  這一句說“生起法是諸佛法”,生起就是原來沒有現在因爲因緣就有了、現出來了,這是佛法。這個是指“變化身現生起”,就是說,菩薩因爲要度衆生,衆生在生死中流轉,要度什麼人就得接近什麼人,因爲是生死凡夫,你用清淨法身來度,這行嗎?不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就得來給生死凡夫作朋友,打成一片,這樣才能教化他。于是,佛陀就變化出一個身形,以人的樣子來度人,以豬的樣子來度豬……現在他這個變化身現出來了,這就是生起法,生起法就指這個。度衆生是不是佛法,當然是!所以說“生起法是諸佛法”。

  又有所得法是諸佛法,八萬四千諸有情行及彼對治皆可得故;

  “有所得法是佛法”,啥叫“有所得”?就是可以見聞覺知的法。這兒說的“有所得法”是指的什麼?論文中說了,是指“八萬四千諸有情行及彼對治”。“八萬四千諸有情行”就是一切衆生的內心活動,內心活動了有些表現在外的就是身行、語行、意行,也就是叁業,實際上就是我們的煩惱。“彼對治”就是佛的變化身來爲宣說的對治煩惱行的方法。我們有煩惱行,佛就說法來對治我們的煩惱行。我們的煩惱行是所對治的,佛說的法是能對治的。“皆可得故”,這兩方面都是佛法。

  又有貪法是諸佛法,自誓攝受有貪有情爲己體故;

  “有貪法是諸佛法”,我們有貪心,貪心就是染汙、苦惱,佛也有貪心,他貪什麼?“自誓攝受有貪有情爲己體”,“誓”是發誓,發誓一定要怎麼怎麼地,“攝受”就是引導、利益。根本就沒有人來要求佛,是佛自己主動來引導衆生的,來度化衆生的。“有貪有情”就是我們這些有貪心、有煩惱的人。咱們知道,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是從體性上說的、從真如方面來說的,佛的真如、衆生的真如沒有區別,佛說我們凡夫的體性就是他佛的體性。他說他來攝受我們其實是在攝受他自己。我們說有你、我、他的區別,有凡夫與佛的區別,佛不這麼看。“(攝)爲己體”是指大家在真如上是一體的、是沒有分別的。佛度化“有貪衆生”,所以他也化現一個“有貪的化身”,這就叫佛也有貪心。

  又有瞋法是諸佛法,又有癡法是諸佛法,又異生法是諸佛法,應知亦爾;

  貪、嗔、癡叁毒是在一起的,所以說了有貪法是諸佛法,只用了一句“應知亦爾”,對嗔、癡沒有詳細說。所謂“有瞋法是諸佛法”,就是說,佛爲了度化我們這些有嗔衆生,也得化現出“有嗔衆生”的樣子來度化我們,這就叫“有嗔法是諸佛法”。瞋就是討厭、厭離,佛知道衆生的本性是清淨的,只是被煩惱賊所覆了,所以佛瞋這煩惱賊,就“自誓攝受有瞋有情爲己體故”。癡也是這樣。還有一個異生法是諸佛法。“異生”就是凡夫有情,因爲凡夫衆生各有各的見解、各有各的煩惱、各有各的業力、各有各的果報,所以叫“異生”。“異生法是諸佛法”也是“自誓攝受異生有情爲己體故。”

  又無染法是諸佛法,成滿真如一切障垢不能染故;

  “無染法是諸佛法”是指諸佛成就了圓滿的清淨真如,一切障礙、塵垢都不能染汙它了。要想染汙它,那就得有分別心,但佛是根本智、後得智,沒有分別心,所以不能染。

  又無汙法是諸佛法,生在世間諸世間法不能汙故;

  染給汙一般是放在一起的,這兒給分開了。這是指佛從離一切相的常寂光土,生到流轉生死的衆生世間來,可是衆生世間的法不能汙染佛的境界。剛才那個“無染法是佛法”是說佛內心究竟清淨,沒有煩惱障、所知障的染汙;這個“無汙法是佛法”是說佛來到世間,世間法不能染汙。在清海無上師的說法中,我們本來是佛,我們下來度衆生久了,結果我們變成衆生了,現在我們修行,就是重新變回佛。

  是故說名甚深佛法。

  這就是甚深佛法。就是說,秘意說法就是這個。

  又能引發修到彼岸,成熟有情,淨佛國土,諸佛法故,應知亦是菩薩等持作業差別。

  增上心這一段有六種差別,第六種是作業差別,作業差別又分神通業、難行業、四種業,現在該說四種業了,四種業就是佛在叁摩地裏面能引發出來四種作用。“修到彼岸”,說,菩薩在叁摩地裏修六到彼岸法門,廣度衆生。“成熟有情”,這是說菩薩在叁摩地裏成熟有情,或者是菩薩在叁摩地裏用種種方便、善巧、神通等去教化衆生,成熟衆生的善根。“淨佛國土”,說,菩薩修種種功德,可以成就一個清淨莊嚴的世界。“諸佛法故”是說,菩薩在叁摩地裏可以修種種的佛法。“應如亦是菩薩等持作業差別”,應該知道這四種是菩薩叁摩地裏發出來的不同作用。

  

《《攝大乘論》要義 增上心學分第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