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信樂心。若不聞法則生苦惱。若得聞時信解受持。常樂讀誦甚大歡喜。當知此人即是見佛。亦即親近供養諸佛。】
長者有世間長者,和出世間長者。出世間長者即佛是也。佛者道圓德滿,十號具足,故曰長者。世間長者須具十德,一、族姓高貴。二、地位高尊。叁、大富。四、隆重威儀。五、智深。六、年耆。七、行淨。八、禮儀具備。九、在上者贊歎。十、在下者歸服。
摩尼寶譯爲如意珠,是很貴重的寶物。
譬如長者失寶便生苦惱,後若還得,心則歡喜。四衆弟子亦像長者一樣,今日聞法有信樂心者,後世若不聞法則生苦惱,若得聞此法時便能信解受持,常樂讀誦甚大歡喜。
當知此人即是見佛,因爲此人聞甚深般若波羅蜜能生信解,即見實相。故曰見佛,親近供養諸佛。
【佛告迦葉。譬如忉利天上波利質多羅樹疱初出時。是中諸天見是樹已皆大歡喜。此樹不久必當開敷。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聞般若波羅蜜。能生信解。亦複如是。此人不久亦當開敷一切佛法。于當來世。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般若波羅蜜。信受讀誦心不悔沒。當知是人已從此會聽受是經。亦能爲人聚落城邑廣說流布。當知是人佛所護念。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中。有能信樂心無疑惑者。是善男子善女人。于過去諸佛。久已修學植諸善根。譬如有人以手穿珠。忽遇無上真摩尼寶。心大歡喜。當知是人必已曾見。】
佛告訴迦葉說,譬如欲界第二層天的忉利天,有樹名曰波利質多羅。波利質多羅樹是忉利天上之樹,譯爲香遍樹,因爲此樹枝葉實皆香,故曰香遍樹。又曰天樹王。
此樹疱初發時,則知此樹不久一定有華開敷,所以忉利諸天皆大歡喜。
何以說忉利諸天呢?因爲忉利天非止一天,故曰諸天。忉利譯爲叁十叁,此叁十叁天居于須彌山頂。東南西北各八天,共爲叁十二天。另有一天居須彌山頂中央,是天主帝釋所居,共成叁十叁天。
若比丘下,是以法合譬。四衆弟子聞般若波羅蜜,能生信解,亦如忉利諸天見波利質多羅樹疱初發時一樣,不久亦當開敷一切佛法。
于當來世,若有四衆弟子,聞般若波羅蜜信受讀誦心不悔沒,當知這人已從此法會聽受過此經。以今日聽聞之善根,于當來世再度聽聞時,才能信受讀誦心不悔沒。
同時亦能爲其他的人,于聚落中,或城邑中,廣說流布。流布者,流傳布敷也。當知如是之人,定爲佛所護念。護者護持,念者不忘。經雲,護念衆生,不令衆生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令衆生墮落叁塗六道受苦也。又如經雲,父母愛兒,僅只一世,佛念衆生,世世不忘。
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中以下,稱贊是人之善根。如是之人,不但自己能信受讀誦心不悔沒,更能爲人宣說,如是于甚深般若波羅蜜中,能有信樂心無疑悔者,定是于過去諸佛處,已曾修學般若波羅蜜久植善根。
譬如有人穿珠,忽然遇到無上真摩尼寶珠心大歡喜。此人必是過去曾經見過摩尼珠,所以才認得而生歡喜。
【如是迦葉,若善男子善女人修學余法,忽然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能生歡喜,亦複如是,當知是人已曾聞故。】
謂若善男子善女人,聞甚深般若波羅蜜若生歡喜心,必是此人過去曾經得聞此經。
【若有衆生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心能信受生大歡喜。如是人等亦曾親近無數諸佛。從聞般若波羅蜜已修學故。】
假若有人聞甚深般若波羅蜜信受生喜,此人定是曾親近無數諸佛,從諸佛所曾聞是經,並已修學故。
【譬如有人先所經見城邑聚落後若聞人贊歎彼城所有園苑種種池泉花果林樹男女人民皆可愛樂。是人聞已即大歡喜。更勸令說是城園苑衆好嚴飾雜花池泉多諸甘果。種種珍妙一切愛樂。是人得聞重甚歡喜。如是之人皆曾見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聞般若波羅蜜。信心聽受能生歡喜。樂聞不厭而更勸說。當知此輩已從文殊師利。曾聞如是般若波羅蜜故。】
此是更深一層設譬,前言信受歡喜而已。今更深一層,不但信受歡喜,複能勤求經中深義也。
譬如有人曾經見一大城或聚落,如果後來聞人贊歎彼城園苑池泉花木人民之勝,此人即大歡喜,更勸贊歎者,廣說園苑殊勝之事。此用譬喻有人曾聞般若波羅蜜,後更聞時,便勸法師重說深義。如此輩者,皆是已從文殊師利處,曾經聽聞般若波羅蜜。
園和苑都是種植蔬果花木之處,不過園是有圍牆或藩籬者,而苑是並畜養禽獸之處。
【迦葉白佛言。世尊。若將來世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信樂聽受。以是相故。當知此人亦于過去佛所曾聞修學。】
迦葉向佛說道,如果當來世善男子善女人,聽說甚深般若波羅蜜而能信樂聽受的,以這種情形看來,當知此人亦于過去佛所,曾經聽聞修學過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佛說諸法無作無相第一寂滅。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如是谛了斯義。如聞如(大寶積經作而字。似爲正確)說。爲諸如來之所贊歎。不違法相是即佛說。亦是熾然般若波羅蜜相。亦名熾然具足佛法。通達實相不可思議。】
佛所說之諸法,皆是無作無相第一寂滅。所謂無作無相第一寂滅者,即實相也。即是說,佛所說之諸法,皆是實相也。
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如是確實了解實相義,如所聞而爲人演說。當知是人,爲諸如來之所贊歎。
不違法相者,即不違實相也。如果不違實相,無論菩薩說,弟子說,或是其他人說,是即佛說,因爲不違佛意故。
亦即熾然是般若波羅蜜,既是熾然般若波羅蜜,亦名熾然具足佛法。熾然有明確的意思。如此亦就通達實相,不可思議。
<, font, face="Verdana">【佛告文殊師利。我本行菩薩道時修諸善根。欲住阿鞞跋致地。當學般若波羅蜜。欲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衆生心界皆悉同等。當學般若波羅蜜。文殊師利。欲學一切佛法具足無礙。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學一切佛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相好威儀無量法式。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一切佛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切法式及諸威儀。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空法中不見諸佛菩提等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如是等相無疑惑者。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見諸法若生若滅若垢若淨。是故善男子善女人。應作如是學般若波羅蜜。】
此一段文是說欲修菩薩行,當學般若波羅蜜。如我本行菩薩道時,修諸善根,欲住阿鞞跋致地,當學般若波羅蜜。此是成佛因地,當學般若波羅蜜。
次言欲成佛,當學般若波羅蜜。如欲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便是成佛。此是言若欲成就佛果位,當學般若波羅蜜。
再次言欲具足一切佛法,當學般若波羅蜜。如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衆生心界皆悉同等,欲學一切佛法具足無礙,乃至欲學一切佛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相好威儀無量法式等,皆是言成就一切佛法。
綜觀以上叁段文字,即言般若波羅蜜,能出生菩薩摩诃薩,出生諸佛,及一切佛法。
最後說明以不可得爲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如欲知一切佛不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及一切法式及諸威儀。此即言菩薩摩诃薩以無所得爲方便修習般若波羅蜜也。所以下文接著說,是空法中,不見諸佛菩提等故。即如心經言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乃至不見一切法,不見一切相。若能不見一切法,不見一切相,即見般若波羅蜜。故本經雲,欲知如是等相無疑惑者,如是等相即諸法空相,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見諸法若生若滅若垢若淨。是故善男子善女人應作如是學般若波羅蜜。作如是學者,即以無所得爲方便學般若波羅蜜也。
欲解一切法相者,欲解一切諸法悉皆空相也。衆生心界皆悉同等。因爲十法界悉是心造心現,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故曰衆生心界。
因爲一切諸法悉皆空相,悉不可得,故曰皆悉同等。
一切佛法具足無礙,言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一切法悉歸畢竟空。所以諸法具足,而畢竟無礙。若欲如是知,應學般若波羅蜜。
欲學一切諸佛成佛時之相好威儀無量法式,系言等覺菩薩,等覺菩薩百劫修叁十二相,千劫學佛威儀。
欲知一切佛不成正覺,亦不修法式威儀,當修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諸法空相,無有一法可得,故不見諸佛及菩提等。
【欲知一切法無過去未來現在等相。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法界性相無叁世故。欲知一切法同入法界心無挂礙。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叁轉十二行*輪亦自證知而不取著。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慈心遍覆一切衆生而無限齊亦不作念有衆生相。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于一切衆生不起诤論亦複不取無诤論相。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是處非處十力無畏住佛智慧得無礙辯。當學般若波羅蜜。】
法界性相一如,空寂無相,無有分別,是曰一真法界。法界一如者,是說一切法皆無所有也,何以故?因爲一切法悉是一法也。故一切法入于法界,無有分別。所以一切法無過去未來現在等相。因爲一切法不可得,過去未來現在相亦不可得。
法界者無界,無界者空寂無相,所以法界遍一切處,猶如虛空。故法界相者無量,此無量相皆隨緣幻現,幻現非實,故其性空寂。以性空寂故,乃能隨緣幻現一切無量諸相。故空即是無量,無量即是空,此法一相所謂無相。我們于法不可墮于無量數。如小品般若經雲“若見是無量,即墮無量數。若不見是無量,即如虛空無量。”所以若能如是見者,則不見一切法有過去未來現在相。如是不見一切相,即見般若波羅蜜,故曰當學般若波羅蜜。
如是不見一切相,則不見一切法前際可得,不見一切法後際可得,不見一切法中際可得。一切法前後中際不可得故,是曰叁世平等。叁世平等者,是過去未來現在性相不可得也。所以說法界性相無叁世故。
一切法同入法界者,即是一切法同是一相所謂無相也。既然同是無相,所以心…
《文殊師利所說摩诃般若波羅蜜經釋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