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講記 目錄 緣起 經題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講記

  又名《般舟叁昧經》講記

  根據慈法法師開示錄音整理

  講經地點:

  雲南雞足山恒陽庵

  (現名雞足山華首放光寺淨土院)

  講經時間:

  二零零六年八月八日—九月四日

  

  目錄

  緣起

  經題

  卷一

  賢護分思維品第一

  正序分:皆來集會

  賢護啓教:菩薩摩诃薩具足成就何等叁昧而能得彼大功德聚

  世尊講法:雲何名爲菩薩思維一切諸佛現前叁昧

  卷二

  賢護分思惟品之余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叁昧行品第二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見佛品第叁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正信品第四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受持品第五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觀察品第六

  卷叁

  賢護分觀察品之余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戒行具足品第七

  卷四

  賢護分稱贊功德品第八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饒益品第九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具足五法品第十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授記品第十一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甚深品第十二

  卷五

  賢護分現前叁昧中十法八法品第十叁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不共功德品第十四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隨喜功德品第十五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覺寤品第十六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囑累品第十七

  緣起

  今天,我們在本師釋迦牟尼佛于賢劫廣傳的叁藏十二部經教中擇取一經——《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也就是《般舟叁昧經》,應十方信衆之需求,應行法之需要,十方諸佛菩薩加被我們聚集在恒陽庵[1]新啓用的殿堂中來學習、實踐、認知這個清淨教言,以令我等于無上菩提得有不退之機、不退之法、不退之實踐,乃至不退之成就。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日,是釋迦佛自恣僧法中的“佛歡喜日”,也是“自恣日”,也是大衆夏安居九十日清淨守護、實踐戒法的圓滿之日。國內許多寺院、道場現在皆在舉行“盂蘭盆會”,此法會以大目犍連尊者度母因緣爲緣起,爲解一切衆生之倒懸,度脫無始以來的亡靈有情、父母師生,令其得以福資增長、善根增長、法緣增長,乃至成就菩提。

  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在釋迦佛,乃至十方諸佛及一切菩薩、賢聖不可思議威神加被下,在大家的祈請、願望與積極准備下,同放光寺[2]僧衆、住衆共同發起此學習法會,衆緣和合,實是不可思議勝福德因緣所成熟,也是諸佛威神善巧所顯示,實在難得難遇!尤其是大家因聞說、向往般舟行法,從國內各個地方過來,欲一生于無上菩提得不退轉,于法則得清晰的了解、認知、實踐,于世尊教誨依教而行、依法而行,否則實踐過程中多會迷失,難以成就。

  《般舟叁昧經》在中國有七種譯本,現存叁種,一是《佛說般舟叁昧經》,共一卷八品,一是《般舟叁昧經》,共叁卷十六品,一是我們現在學習的這部《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它翻譯得最晚,是七種譯本中的最後一本,其文字量最大,共五卷十七品,但文字相對比較清晰、平白,我們現在人比較容易理解、實踐它。

  因爲時間的關系,我們計劃用五十個小時、二十五天來學習一遍,使大家通過叁寶的加持、世尊的啓發,能對般舟一法有一個清晰、完整、究竟的認知,然後我們再去實踐此法則,就變得十分簡單、明快了。雖說是講一遍,但實在真沒有什麼能講,我們只是遵循文字的勸導、引導來剖析自心,因爲這些文字莫不是從如來藏中流出,是如來的真實之語,也是我們的心智的本質,非是有他處。

  接下來我們就來剖析自己的心地,來認知這個法則,來印契自心,即所謂以經印許自心,啓發自己的心智,證實“一切衆生本來是佛”這一諸佛出世的唯一願望,這一諸佛所傳達的清淨教言,令衆生還歸本位,度脫生死輪回苦海,不再枉受輪回。

  經題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

  賢護菩薩

  我們現在所學的《賢護經》是以人名爲經名,因此我們對“賢護”應有一定了解。對賢護,多稱菩薩,或開士、大士,他在世尊所講的叁藏十二部經典中頻頻出現。賢護菩薩譯名很多,有跋陀和、跋陀婆羅、跋陀羅波梨等,如在《楞嚴經》不思議品及《佛說般舟叁昧經》中,都用“跋陀和”這個名字,稱呼有異,其人爲一。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中對賢護菩薩有所記載,賢護菩薩是十六正士之首,是在家菩薩護持勝教的代表人物。許多經典中都有十六開士或十六正士之說,如《無量壽經》,其中就講到賢護等十六正士一起從座而起來頂禮佛足。在《般舟叁昧經》中,出家成就者之首爲摩诃迦葉尊者,在家傳播守護者之首爲賢護菩薩,而《般舟叁昧經》就是依賢護菩薩啓問,及世尊回答而展開的一個教言機製,也是一個整體的修行機製,賢護正是般舟叁昧一法的當機人、發起人、守護人、傳播人。

  大方等

  我們知道,中國有許多藏經,如碛砂藏、龍藏、頻伽藏、字藏、大正藏、中華藏等等,不下幾十種,在這些藏的聚集過程中,會對經判類、分科目,各個藏的判法有異,如國內流通比較廣的龍藏,其中就有大集、寶積、密部、小乘、律部、雜譯、此土彼土的論著種種判法。“大方等”,實際是大乘教典的通稱,又稱“大方廣”,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圓覺經》、《大方廣如來藏經》,都是此類經典。我們現在所學的這部經取名“大方等”,由此我們就知道此教是了義教言,開權顯實,予衆生真實教言、真實利益,所以是爲大乘之說。“等”者,平等之說,予衆生安樂、如理施教之說,但顯法界真實平等安住。

  我們欲真正成就般舟叁昧,若不依經典修持,則甚難成熟。現在國內外實踐般舟行法的人甚多,但因爲末世衆生懈怠、放逸,于諸法實踐的相續力不夠,所以悲智二法不能深入實踐,多難以成就,許多行法已到一個狹隘的邊緣地帶。在許多經典上,世尊對我們這個時代有清晰的授記,比如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少以通力善巧,叁明四智五眼六通者甚難出世,若有成就者,多居勝山福地,淹沒于世間,不能住世,何以故?如釋迦佛在《無量壽經》中說,五惡五痛五燒在此五濁惡世中甚爲熾盛,這是我們這個時代衆生業力的一個主要機製。

  經題爲“大方等”,就代表我們學的是了義教言,以使末世善根薄少之有情在此大善巧下得以成就。于此末法時代,遇究竟、了義、徹底的教言方能成就,若依次第、因果相續的法則,是很難成就了。所以,在我們這個時代,果地教言,也就是了義教言,多傳播于世,這樣能有利于世間,能救濟末世貧瘠、自慢之有情,能令末世驕慢、剛強難化之有情得以度脫成就。舉個例子,一個人如果落進很淺的坑坎裏,則很容易走出來,但若墮到深谷裏、深井裏,欲拔濟此類有情,就需要大力,就需要大善巧方便。所以,世尊在世時,出家衆基本在皈依,乃至受沙彌戒時,就能證得初果以至四果阿羅漢,而我們這個時代的有情鬥爭堅固,我執堅固,以非法爲法,以不正見爲見,結果多是習于不正見,不要說叁皈依時,即使每天大量誦經典、做禮忏,可我們心智中很難有相應的機製,如何真正與法相應呢?故末法時代徹底地彰顯所謂果地教言,令衆生究竟皈依,究竟依附,究竟隨順,何以故?它平等回施,不疏漏任何一個有緣故,大機施教,即是平等施教,此《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亦複如是,是予一切衆生一個平等的機遇。

  講《般舟叁昧經》,實在是一個大因緣,因爲這麼多年來,雖然有許多出家、在家菩薩們實踐般舟行法,但大家對般舟一法的了解甚少,經常還有人說般舟行法爲賢聖人、大力人、成就人所守護實踐,而凡夫人,也就是說“我”能實踐嗎?或“你們這樣的人”實踐,行嗎?在此,這部《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中就會詳細、清晰地給我們一個認知、教誨與引導。如果經典不能在社會上真正流通,使大家對般舟行法有一個正面的、深刻的認識,或說對般舟叁昧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我們的實踐是很難相應、很難成就的。

  現在走般舟的愈來愈多,在這樣的機緣下,大家提出來學習《般舟叁昧經》。以前也有許多善知識提出學習這個經典,我建議大家一起讀誦讀誦很好。因爲世尊授過記,末世之時,講經法師多犯過失,而誦經法師如佛宣化,多出功德,何以故?末世之有情,乃至住一位之善知識也多有自己的染汙識心,使與法不相應的知見流傳世間、染汙世間、蒙蔽有情,令本來疑惑的有情于法更加迷茫,于法更加不相應。這是末世講經的一個大忌,也是末世講經最容易犯的一個過失,所以末世講經者的確不如誦經者來得善巧,不如其功德利益更爲直接。因此我們在學習《般舟經》之前,大概用了一個月時間來讀誦。現在講這個經,實際也是爲了使更多人來讀誦、來了解此經典的原文,來了解世尊的真實意、如實意,還是爲了將此經典直接供養、回施給有緣,使我們依經來實踐法則,依經來成就法則,這樣就不會有任何委屈與彎路,這也是我們學習的緣起與目的,即欲使更多的有情了解般舟行法,欲使更多的有情于一生中于無上菩提得不退轉。

  在般舟一法中,現在大家談不上親證叁昧這個機製,大部分是在實踐、觀察,觀察、實踐中不斷深入了解,若欲真正完整地了解此法,那就需要學習經典,學習曆代祖師、曆代善巧者們對此法的認知,也通過我們的實踐,來使般舟叁昧廣泛地傳播于世,廣利人天。基于這樣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們來學習此《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因其語言比較平白,我們可以直接將其回施,乃至作廣泛交流,鼓勵大家直接深入經藏、實踐法則,所以所謂“講經”,也不過是一個學習、鼓勵、隨喜心智罷了。

  爲什麼在恒陽庵這個地方學習呢?實在是因爲一個殊勝、難得的機遇,也就是此處住衆雖現女身,實是菩薩,何以故?一年半以來沒有間斷地念佛、經行,以團體輪流相續的形式來行持般舟法則,這是十分感人,十分難得的,但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在此處學習的機會也就更加成熟。現在恒陽庵有一定住衆量了,十幾…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講記 目錄 緣起 經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