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五集▪P6

  ..續本文上一頁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叁輩是不攝的。這不在叁輩之中,是不在叁輩之中,這是暢佛本懷的,叁輩不能代替佛的本懷。

  叁輩只能代表衆生接受佛陀教言機製之後的一種感知相,一種分類。這個我們要是搞不清楚,就會以凡濫聖,以聖濫佛,顛倒法則,造成法則的混亂,就是法則機製的混亂。現在學佛要是不把這些教言機製十分清晰地、十分透徹地、十分純熟地處理幹淨,你就會得到相似的法。關鍵問題上你解決不到,業力一成熟,你這個相似你還是會徘徊的,你決定不了。相似的,你到時間用不上力。

  諸位善知識啊,決定不可草率,決定要對自己無始以來,乃至盡未來際的法身慧命重視之又重視之,認真又認真之,細膩又細膩之,決不可草率!太多學習淨土法門的菩薩們,太草率于這個法則上的抉擇了,太草率了,太在乎于功夫,太在乎于自己所謂的那種認識,而沒有去隨順這個法則、隨順佛願、隨順佛力、隨順傳承力消除疑慮,安心抉擇守護。這實在是一個特別大的關系到我們了不了生死,成不成菩提的一個大問題。要是在這個地方我們真正用上力了,負起責任了,你福報也是真成熟了。但一帶而過下去了,又搞回自己的妄想,說自己的閑話,打自己的閑岔,浪費自己的生命去了,那實在是你還需要等待。

  在這個地方真是要如饑似渴的,要有百劫難遇、千劫難遇、萬劫難遇的感覺,那麼你就會把這個法真正解決幹淨。所以世尊在諸類的教言中就對這個淨土教言來說:設滿十萬大千火,亦要過聞聞此法。大千世界都是大火,你要逾越這個大火,去求這樣的法則。爲什麼呢?一生能成辦故!與佛法畢竟得不退轉故!我這樣可能話有點啰嗦一樣,的的確確是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不敢輕視,從來不敢輕視,不敢帶過,不敢馬虎的一個地方,從來不敢馬虎的一個地方。

  要是我們對這個法則沒有細致的、清晰的、純熟的抉擇,就是特別可惜。現在學佛人似是而非,是十分驚人的一個現象,似是而非是十分驚人的。就是現代人的草率馬虎,十分驚人,就是不負責任,已經習慣于對自對他不負責任,已經習慣了,十分驚人的,這種心理與普遍性,是十分驚人的。所以這一類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引起特別地注意,因爲幹系到我們的法身慧命問題,真正的關系到我們的法身慧命。

  那叁輩我給大家讀一下,這段文字之後下面有,這文字之後下邊就有叁輩了。

  (原文:

  佛說無量壽經卷下

  曹魏康僧铠譯

  佛告阿難:其有衆生,生彼國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諸佛如來,皆共贊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叁輩。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衆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衆,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衆生,欲于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

    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缯燃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衆,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佛告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無極。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莫不稱歎。于彼東方恒河沙佛國,無量無數諸菩薩衆,皆悉往詣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之衆,聽受經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凡有叁輩,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叁輩。

  這是接受之類的機製,接受者之機類了,凡夫的機類了,聖者的機類了,這個講的就是衆生機類所表現出來的叁輩往生。所以“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叁輩:”

  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衆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衆。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

  這個跟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不是一個機類。這個是暢佛依佛願力,即得往生一個機類,就是顯現佛無礙力的一個機類。

  後面這個機類是舍報之後的機類,是舍報之後的機類,你一定要搞懂,你一定要認清。要認不清,你不知道隨順佛的願力是無礙的,隨順我們的業力是有礙的,是舍報之後才能得到利益的。你要是現在舍棄自力,隨順佛力,即得往生,住不退轉。要是舍棄佛力,隨順自已的業力,你是舍報之後才能往生,才能!什麼叫舍報?就是舍棄你無始以來的善惡無記作業,徹底隨順佛的願力,放下自己的一切疑慮,徹底放心,那麼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是無疑無慮的,是依佛力;一個是依自身業力、修持力、量所表現的。

  這個差異一定要注意的!不注意我們就以叁輩而誹謗即得往生者。我們看到這個現前證得十方諸佛悉皆現前叁昧者,此類有情是即得往生之類有情、是即得聞法之類有情、是無疑無慮有情,那麼這個是佛願力。你說我沒有見佛,我能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嗎?是徹底摒棄自我無始以來善惡無記作業,徹底隨順佛陀的願力,即得安住,即得安心,即得徹底舍棄無始以來生死輪回愚癡之業、乃至凡聖之業一時摒除。

  這裏好說啊,實在是好說,做起來我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因爲我沒有做過。那麼這叁輩說的是十方世界有情接受這個教言以後,所帶來的舍報往生的一個機類。不是隨順佛陀的願力,是隨順佛陀的願力修持的一個狀態,叁輩九品,是你自身的一個感知願望成熟的狀態。

  做不通,做不懂,那你就把這兩個機類一混淆,無量壽佛,無量無邊的諸佛贊歎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威神功德,這個功德是沒有功德的,威神是沒有威神的,力是沒有力的,到你這地方都消耗了,都浪費了,都蒙昧了。就會被你的妄想力、自以爲是的力所取代,那你就在舍報之時,阿彌陀佛現在其前令你往生,如此而已了。那麼什麼叫舍報呢?信順者。不信順者慢慢來,好,我們就說業報盡時無所依托,再來回歸。這是這一類的機類——上輩。

  “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衆生。欲于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

  那麼這一輩是鼓勵我們的,鼓勵濁染有情,濁染有情尚知自己善根之類。很多人很有善根,有諸大菩薩、諸大賢聖來應世于世間的,此類人很有善根的,一鼓勵就成就了,精進不舍,此類是上輩者,這是決定無疑的。但他們來識佛智,十方諸佛贊歎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威神功德,他是贊歎不出來的,他是不能思維這個不可思議智的。我們在這裏面要是不敢剝離,我們就不敢隨順佛力,不敢隨順這個了義之力、究竟之力、圓滿之力,我們只能漸次進趣,哪一天你無畏了,你才去輕輕撒撒手,隨順一下佛力;要不然你抓個船幫帶你一段,你就感覺我自己遊吧,我還是挺有力量的,你慢慢遊就對了,你沒有上船,你沒有真正的乘借佛的願力來泯除你無始以來的自力的作業,如此而已。那麼這就是上輩者。

  “佛語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

  就是對在家居士所宣化。

  “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

  這個都是無上菩提心作基本的依止,遠離造作與對待,隨順佛願而建立的修持機製。這個修持機製就是我們還是依著佛的願來修持,依著佛的回施修持。修持與無修修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在這個無修修與修修法中混淆,修修法則以爲有所修而修持,無修修法則以爲無修而修持,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差別啊。所以一個可以頓出生死苦海,一個可以在造作生死苦海中造相似的善法,相似出離之法,如此而已。那麼這個我們要注意。

  “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缯然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

  因爲你沒有徹底地摒棄自我,出家行作沙門還是徹底摒棄自我的一種方法,那麼你還是在家。在家者多有世俗之染著,沒有無畏之舍棄。無畏之舍棄就是對自己的現世所摒舍,出家應該摒舍之現世智愚善惡一切業緣的,摒舍。所以心無造作,寂滅爲樂,平等守護,愛樂世間,普利有情,令正法住世,這是出家沙門之法則。我們說具戒啊、寂靜啊,所有的守護的法則都是如佛願守護,不增減于佛法,不增減于世間,令衆生有情得到真正清淨的福田,那麼這個是在家,說的是應化身。

  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佛語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

  還在自己的現緣中,當發無上菩提之心,有這樣的人,一生沒有作善之機,我以前遇到漁民,他們問我:我們也想學佛,但是佛經裏講說是不能殺,我們吃的、用的全部都是殺生而來的;遇到屠夫說:我改行我是活不成了,我能不能往生?我能不能學佛?你不能不面對這一類有情,你不能不面對這一類有情。那說善的人就說你們不能往生,就堵死了。那在這個彌陀的誓願中,此類有情不過是短類業報有情,不能說他不能往生,殺業者短壽苦報故,如此而已。

  我們要是不懂因果,不知孰真孰假的時間,我們就會以假亂真,衆生業分以爲真實,諸佛如來大功德報德回施不以爲真實。何以故?你不相應,不去守護,不去隨順故。我們以爲自己的業是真實的,以爲他人的惡業是真實的,這樣會沈淪于業報之中,相互地逼迫與侵害。不能一時歸入自己清淨本性之中,運用佛法,圓滿發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你發不了心。

  “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你看,不作諸功德要發無上菩提之心。怎麼?無上菩提心,非你功德作,非你不功德作。菩薩們!現在許多有情把這個無上菩提心運用在善良上,說在惡了,說在功夫上了,那跟無上菩提心了不相幹。

  無上菩提心一生成佛,遠離造作,願一切衆生往生的心,一切衆生能往生的心決定是無上菩提心所表現,平等究竟廣大故,真實不虛故,無所挂礙故。

  發無上菩提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這叁輩我們都是知道,是《無量壽經》所宣化,《觀無量壽經》宣化的叁輩九品。那麼這個叁輩九品是機類說,就是有情接受之機類而表達。那麼照十方國無所障礙,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是佛不可思議的願力所表達。這是佛依佛願力而表達的利益與法則,不是你可思議、你可觀察、你所能運用的法則的。這一點要認不清楚是隨順法滿足機類所成熟的廣大善根、究竟善根、純熟善根。一聞即悟,聞悟即脫是這一類的善知識,徹底隨順者,信順二忍一時純熟,無生法忍者一時得見者。這一類的機製就徹底摒棄了自己無始以來的一切造作,是這樣一類的善根成熟者。

  諸位善知識,今天提出來這個話題,希望諸位學佛的,我們作爲一個學佛人,一定不要草率地帶過去。若是在這個問題上能有個深入的探討,細致的、純熟的觀察,我感覺對我們每一個現前的學佛者來說,莫不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佛法利益的安慰。

  時間到了,明天我們接著學習!

  錄音記錄:明璃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五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