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五集▪P6

  ..续本文上一页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三辈是不摄的。这不在三辈之中,是不在三辈之中,这是畅佛本怀的,三辈不能代替佛的本怀。

  三辈只能代表众生接受佛陀教言机制之后的一种感知相,一种分类。这个我们要是搞不清楚,就会以凡滥圣,以圣滥佛,颠倒法则,造成法则的混乱,就是法则机制的混乱。现在学佛要是不把这些教言机制十分清晰地、十分透彻地、十分纯熟地处理干净,你就会得到相似的法。关键问题上你解决不到,业力一成熟,你这个相似你还是会徘徊的,你决定不了。相似的,你到时间用不上力。

  诸位善知识啊,决定不可草率,决定要对自己无始以来,乃至尽未来际的法身慧命重视之又重视之,认真又认真之,细腻又细腻之,决不可草率!太多学习净土法门的菩萨们,太草率于这个法则上的抉择了,太草率了,太在乎于功夫,太在乎于自己所谓的那种认识,而没有去随顺这个法则、随顺佛愿、随顺佛力、随顺传承力消除疑虑,安心抉择守护。这实在是一个特别大的关系到我们了不了生死,成不成菩提的一个大问题。要是在这个地方我们真正用上力了,负起责任了,你福报也是真成熟了。但一带而过下去了,又搞回自己的妄想,说自己的闲话,打自己的闲岔,浪费自己的生命去了,那实在是你还需要等待。

  在这个地方真是要如饥似渴的,要有百劫难遇、千劫难遇、万劫难遇的感觉,那么你就会把这个法真正解决干净。所以世尊在诸类的教言中就对这个净土教言来说:设满十万大千火,亦要过闻闻此法。大千世界都是大火,你要逾越这个大火,去求这样的法则。为什么呢?一生能成办故!与佛法毕竟得不退转故!我这样可能话有点啰嗦一样,的的确确是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不敢轻视,从来不敢轻视,不敢带过,不敢马虎的一个地方,从来不敢马虎的一个地方。

  要是我们对这个法则没有细致的、清晰的、纯熟的抉择,就是特别可惜。现在学佛人似是而非,是十分惊人的一个现象,似是而非是十分惊人的。就是现代人的草率马虎,十分惊人,就是不负责任,已经习惯于对自对他不负责任,已经习惯了,十分惊人的,这种心理与普遍性,是十分惊人的。所以这一类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引起特别地注意,因为干系到我们的法身慧命问题,真正的关系到我们的法身慧命。

  那三辈我给大家读一下,这段文字之后下面有,这文字之后下边就有三辈了。

  (原文: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于彼东方恒河沙佛国,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凡有三辈,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这是接受之类的机制,接受者之机类了,凡夫的机类了,圣者的机类了,这个讲的就是众生机类所表现出来的三辈往生。所以“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

  这个跟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不是一个机类。这个是畅佛依佛愿力,即得往生一个机类,就是显现佛无碍力的一个机类。

  后面这个机类是舍报之后的机类,是舍报之后的机类,你一定要搞懂,你一定要认清。要认不清,你不知道随顺佛的愿力是无碍的,随顺我们的业力是有碍的,是舍报之后才能得到利益的。你要是现在舍弃自力,随顺佛力,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要是舍弃佛力,随顺自已的业力,你是舍报之后才能往生,才能!什么叫舍报?就是舍弃你无始以来的善恶无记作业,彻底随顺佛的愿力,放下自己的一切疑虑,彻底放心,那么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无疑无虑的,是依佛力;一个是依自身业力、修持力、量所表现的。

  这个差异一定要注意的!不注意我们就以三辈而诽谤即得往生者。我们看到这个现前证得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三昧者,此类有情是即得往生之类有情、是即得闻法之类有情、是无疑无虑有情,那么这个是佛愿力。你说我没有见佛,我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吗?是彻底摒弃自我无始以来善恶无记作业,彻底随顺佛陀的愿力,即得安住,即得安心,即得彻底舍弃无始以来生死轮回愚痴之业、乃至凡圣之业一时摒除。

  这里好说啊,实在是好说,做起来我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因为我没有做过。那么这三辈说的是十方世界有情接受这个教言以后,所带来的舍报往生的一个机类。不是随顺佛陀的愿力,是随顺佛陀的愿力修持的一个状态,三辈九品,是你自身的一个感知愿望成熟的状态。

  做不通,做不懂,那你就把这两个机类一混淆,无量寿佛,无量无边的诸佛赞叹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这个功德是没有功德的,威神是没有威神的,力是没有力的,到你这地方都消耗了,都浪费了,都蒙昧了。就会被你的妄想力、自以为是的力所取代,那你就在舍报之时,阿弥陀佛现在其前令你往生,如此而已了。那么什么叫舍报呢?信顺者。不信顺者慢慢来,好,我们就说业报尽时无所依托,再来回归。这是这一类的机类——上辈。

  “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那么这一辈是鼓励我们的,鼓励浊染有情,浊染有情尚知自己善根之类。很多人很有善根,有诸大菩萨、诸大贤圣来应世于世间的,此类人很有善根的,一鼓励就成就了,精进不舍,此类是上辈者,这是决定无疑的。但他们来识佛智,十方诸佛赞叹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他是赞叹不出来的,他是不能思维这个不可思议智的。我们在这里面要是不敢剥离,我们就不敢随顺佛力,不敢随顺这个了义之力、究竟之力、圆满之力,我们只能渐次进趣,哪一天你无畏了,你才去轻轻撒撒手,随顺一下佛力;要不然你抓个船帮带你一段,你就感觉我自己游吧,我还是挺有力量的,你慢慢游就对了,你没有上船,你没有真正的乘借佛的愿力来泯除你无始以来的自力的作业,如此而已。那么这就是上辈者。

  “佛语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

  就是对在家居士所宣化。

  “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

  这个都是无上菩提心作基本的依止,远离造作与对待,随顺佛愿而建立的修持机制。这个修持机制就是我们还是依着佛的愿来修持,依着佛的回施修持。修持与无修修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在这个无修修与修修法中混淆,修修法则以为有所修而修持,无修修法则以为无修而修持,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差别啊。所以一个可以顿出生死苦海,一个可以在造作生死苦海中造相似的善法,相似出离之法,如此而已。那么这个我们要注意。

  “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

  因为你没有彻底地摒弃自我,出家行作沙门还是彻底摒弃自我的一种方法,那么你还是在家。在家者多有世俗之染着,没有无畏之舍弃。无畏之舍弃就是对自己的现世所摒舍,出家应该摒舍之现世智愚善恶一切业缘的,摒舍。所以心无造作,寂灭为乐,平等守护,爱乐世间,普利有情,令正法住世,这是出家沙门之法则。我们说具戒啊、寂静啊,所有的守护的法则都是如佛愿守护,不增减于佛法,不增减于世间,令众生有情得到真正清净的福田,那么这个是在家,说的是应化身。

  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佛语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

  还在自己的现缘中,当发无上菩提之心,有这样的人,一生没有作善之机,我以前遇到渔民,他们问我:我们也想学佛,但是佛经里讲说是不能杀,我们吃的、用的全部都是杀生而来的;遇到屠夫说:我改行我是活不成了,我能不能往生?我能不能学佛?你不能不面对这一类有情,你不能不面对这一类有情。那说善的人就说你们不能往生,就堵死了。那在这个弥陀的誓愿中,此类有情不过是短类业报有情,不能说他不能往生,杀业者短寿苦报故,如此而已。

  我们要是不懂因果,不知孰真孰假的时间,我们就会以假乱真,众生业分以为真实,诸佛如来大功德报德回施不以为真实。何以故?你不相应,不去守护,不去随顺故。我们以为自己的业是真实的,以为他人的恶业是真实的,这样会沉沦于业报之中,相互地逼迫与侵害。不能一时归入自己清净本性之中,运用佛法,圆满发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你发不了心。

  “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你看,不作诸功德要发无上菩提之心。怎么?无上菩提心,非你功德作,非你不功德作。菩萨们!现在许多有情把这个无上菩提心运用在善良上,说在恶了,说在功夫上了,那跟无上菩提心了不相干。

  无上菩提心一生成佛,远离造作,愿一切众生往生的心,一切众生能往生的心决定是无上菩提心所表现,平等究竟广大故,真实不虚故,无所挂碍故。

  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这三辈我们都是知道,是《无量寿经》所宣化,《观无量寿经》宣化的三辈九品。那么这个三辈九品是机类说,就是有情接受之机类而表达。那么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佛不可思议的愿力所表达。这是佛依佛愿力而表达的利益与法则,不是你可思议、你可观察、你所能运用的法则的。这一点要认不清楚是随顺法满足机类所成熟的广大善根、究竟善根、纯熟善根。一闻即悟,闻悟即脱是这一类的善知识,彻底随顺者,信顺二忍一时纯熟,无生法忍者一时得见者。这一类的机制就彻底摒弃了自己无始以来的一切造作,是这样一类的善根成熟者。

  诸位善知识,今天提出来这个话题,希望诸位学佛的,我们作为一个学佛人,一定不要草率地带过去。若是在这个问题上能有个深入的探讨,细致的、纯熟的观察,我感觉对我们每一个现前的学佛者来说,莫不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佛法利益的安慰。

  时间到了,明天我们接着学习!

  录音记录:明璃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五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