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這個經典的內容,經典內容也就是我們的心智,這樣看經就方便一些。實際經典從開頭第一個文字就從我們心性中流出,最後一個文字還是收入我們的心中,揮發到法界。
就好比我們看這個佛像,你說這個佛像是外面的畫,還是我們心地的東西呢?實際是不二的,大家不知,所以說它是個畫,但我說這是我的心,是大家的心性,你信嗎?信不及那就是個畫,經典亦複如是,一切教化亦複如是,所以說不過是我們心地的一種描述,或者是放大我們心量的一種方法。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叁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衆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叁千大千世界
一個佛土稱爲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叁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佛土,這是聲聞教的說法,聲聞教爲何要如是說呢?這是權說,也是一個佛住持的一個區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是一個叁千大千世界,叫堪忍世界,是釋迦佛所住持的一個世界。每個叁千大千世界都有一個佛在住持,不管是濁土、是淨土,是同樣的。
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
大家福德大不大?看一看,對比、對比。那我們聞經名聞了沒有呢?自己可以審視,聞而生信啊,聞而決定,生聞信;要不然是聽了,不叫聞名,叫聽名。聽名也不可思議,功德亦複如是,究竟功德決定無差別的。
及一句義
這一句義,我不知道大家在五天之內是不是聽了一句,我感覺到我讀了特別地歡喜,特別地感激大家給我這麼個勝緣。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衆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所以大家賜給我的大福大德,我真是感激!那如百恒河沙的衆生,都成阿羅漢。我以前看到近代一個阿羅漢叫阿迦曼尊者的故事,當時激動不已,就想把南傳佛教的衣服搭上,去南傳佛教,再也不回來了。讀這樣的經典,你也不能輕慢他,成就一個阿羅漢極難、極難、極難的呀!
賓頭盧尊者發過這麼個願,說你能供千僧,我必在其處。你要能供養一個阿羅漢,此人不墮叁途,這多好啊;生生世世衣食豐足,這多好啊;生生世世常聞佛法,常聞聖教,這多稀有啊。供養阿羅漢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況且使百恒河沙衆生得阿羅漢果呢?
但是這樣的果德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就是把半句偈子給我們分別地解釋一下,不如這樣的功德。這是佛贊歎的,不是我贊歎的,大家信得極,會生大歡喜的;信不及,功德也是在那兒擱著的。
善男子,若複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汝善男子,當護末世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善男子!若複有人聞此經名
這直接就是給予,直接就是給予,直接就是給予,沒有第二個因緣。
信心不惑,當知是人
給予什麼呢?
非于一佛二佛種諸福慧
直接給予非于一佛二佛的福慧,是給予的還是你本具的呢?還是原來真這樣做過呢?同等的。給予也是這樣的,自己已經做過,也是這樣的,本具還是這樣的,利益同等。所以,聽到這樣的經名,我真替大家歡喜!
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
能聽聞此經不知是什麼樣的福德?你在外面一天掙千千萬,也不如這樣的福德啊!你在外面當個大官,不如這樣的功德啊!你在外面修法,修十年、二十年,不如這樣的功德啊!爲啥呢?不能讀到這樣的文字呀!所以說要信心不惑,是個前提的;聞經名是個根本的。
你惑亂了,那這個功德是不是了呢?直接的給予,打除我們惑亂,消除我們惑亂的根源的方便。我們這個疑惑心不是福德。衆生這個疑惑心是過失,是罪惡,是障道因緣。末世的人這種疑惑心是最重、最重的!所以不得善利。
我們一般說過去的菩薩都是法王子、童子,釋迦佛在許多經典上都說文殊師利童子,哎呀,親切啊!象童子一樣純淨,他沒有啥疑惑的,大人說什麼是什麼,好著呢!現在我們的人呢?小孩就夠老練了,老練的人更老練了,多生疑惑,揣度別人,揣度佛法,揣來揣去,自己把福慧都揣度完了,機僞多端,沒有用,結果自害。
汝善男子!當護末世修行者
後面的話更爲啓發我們現在的人了。啓發我們什麼呢?
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這話說得就重了,以前我相信這個得很的。以前到哪兒就背著《圓覺經》,就帶著,感覺到思想上有障礙了,把這個經拿出來,把這一段好好看一看,叫佛加持一下、鼓勵一下,有沒有用?我告訴你,比你做其它因緣迅速得多、利益簡快得多!不相信,我們可嘗試一下。
我希望大家人人都拿著這一本經書,真正的路子走不動的時候,看看這一句話;感覺遭磨難的時候,看看這一句話。反正我以前看到這一句話,什麼樣的艱難、逆境一下就歇心了,有佛加持我們,有這些菩薩護持我們,不害怕了!
末法時代的魔難多,逆緣熾盛,身心一惱,利益不現前,就會退,在佛法中就會退墮。現在爲什麼出家人中,把這身衣服能穿到底的人,還是挺難的。爲什麼呢?就因爲這樣的因緣。許多人穿這樣的衣服(編注:指僧衣),白天穿,晚上就是其它衣服了;白天是這個頭,晚上就成長頭發了。有神通?不是啊!不能面對自己,那就是所謂的退屈之心啊!
在法益面前退屈,在自尊面前退屈,在自己抉擇中退屈,那怎麼能生法益呢?那是不是叫魔障呢?我以前到一個寺院,那麼一大幫的出家師父,個個都是西裝革履,當時我感覺到到了哪個機關一樣。
不是誹謗啊!的確是這種身心的惱,他感覺這個(編注:指僧衣。)不自在、不莊嚴,感覺受壓迫,或者自己沒有實利,所以退這種退墮因緣,遮掩因緣,受委屈啊!真受委屈。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並其眷屬,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又繞叁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後末世一切衆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衆,晨夕守護,令不退轉,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銷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並其眷屬
這個地方是說金剛的頭目及其眷屬是無量無邊的。
即從座起
你不相信,你在這兒念的時候,這些金剛從法位上都動起來了,說誰在念我?一看,就來幫忙了!你不相信?他會揍人的!
頂禮佛足,右繞叁匝,而白佛言
亦象諸菩薩一樣,來繞世尊足,繞叁匝,供養、贊歎如此聖教,回施世尊法益宣化。
世尊!若後末世一切衆生
我們每個人都有份,這是決定的。一定不要把自己開除在外,許多人學經、學教就把自己開除掉,感覺到自己沒有份,所以修法不能增益,所以不能尊重法本、不能尊重法益的現前,老把自己往後推,老是以爲這是菩薩的事,或者以爲這是修行者的事,豈不知這是我們一切衆生的事,本份事!
有能持此決定大乘
讀誦這個經典,就是決定向往大乘。
我當守護,如護眼目
這樣的願,真是讓人震驚。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讀這樣的經呢?不行持這樣的法呢?誰發個願,我做什麼事情,他能象護眼目一樣來護我?我天天就做那個事情,能嗎?不好做的!象這些金剛,早已是大權,早已成就菩薩次第,早已成就大威德,爲了護持我們,顯現金剛護法之相。他們的守護不是一日、百年、千萬年,是盡未來際,衆生未盡,如此護持也未盡。
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衆,晨夕守護
你看我們在此地好著的,安靜著呢!就因爲我們在讀《圓覺經》啊!這些金剛如護眼目在守護著我們,這怎麼不好呢?大家在這個地方很喜悅的,
令不退轉
若人真是生信者,這一本書了生死夠本了,你做人不冤枉了。以前我聽一個講法,聽了以後,本一合,我說我這個人不冤枉了,我生生世世做人都不冤枉了!夠本了!啥本呢?再也不畏懼了。
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消滅,財寶豐足
前面是佛法,後面是世間法。誰家有麻煩了,鎮宅之寶,好著呢!誰家有因緣了,把這本經讀一遍,好著呢!財富豐足,這是現在的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你看這大乘經典,財寶具足,多好啊!你要信得及,真是這樣的,這不是開玩笑的。因爲護法在佛菩薩前發的願,他不敢有一點退墮、變異,沒有毀壞的因緣,根本沒有這樣的因由。所以說這樣的利益是決定不虛的!
常不乏少。
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並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隱,心不退轉。
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並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
這麼多王,這不是一般的天,是天之王!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而白佛言,
這都是決定說。
世尊!我亦守護此持經者
以前我經常隨身帶一本《大乘起信論》與《圓覺經》的合訂本,不敢離身,就跟叁衣是一樣的,不敢離開。所以,走到哪兒都特別地好,很順利!我感覺就是受益于它,不相信你可以試叁年,不管出家在家。但是只一天、半天不行,沒有叁年不起功用,沒有讀誦叁年,功效也不能現前。
“我亦守護此持經者,”持經是讀誦呢?還是攜帶呢?我感覺以前攜帶就那麼不可思議,要能讀誦、行持呢?那更不可思議!現在人不相信法寶了,所以往往不得法寶的攝護。象過去經典要用七寶的函、匣才能裝的,要用種種沈香、檀香、貴價香來熏,熏供的,種種鮮花、水、飲食、花果來供養它。以前密教的大德對法寶包得讓你看不到的,非常細心,仔細、恭敬。你得多少利益、有幾分相應,從你如何擺放此經典就能看出來。
常令安穩,心不退轉
令,加持你,給予你這種動緣、外因、環境。你不相信?你讀叁年試一試,讀叁個月試一試,讀叁天試一試,連夢境都會改變的。我以前好搞這個事情,什麼事情解決不了了,就念十分鍾佛,給佛提出要求,我念你十分鍾,你得給我好夢,你應該告訴我點事情,我就睡了,然後就夢見個什麼因緣,叫做夢占!
這方法不複雜,但是不說一下,大家不會。的確是看自己是不是與法相應了?這個法是不是跟我們有因緣?可以這樣做,不複雜。這個境界特別容易現前,我們今天晚上可以試驗。一會兒我們結束後,你可以把經誦七遍,再睡,說給我好夢,看一看經典能不能攝護我,包你有因緣的,不開玩笑!人往往不信,所以說不得利益;不行持,不得利益;當作玩笑了,所以不得利益。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爾時,有大力鬼王
這在我們世間,他真敢,這家夥真無情啊!大力鬼王最無情了。
名吉盤荼與十萬鬼王
不是小妖魔、小鬼怪的東西,是鬼王!不要看我們讀誦經典這麼簡單,你讀誦這個名字,好比說“吉盤荼”,你讀誦這個名字,就這一個名字,這鬼王的下屬只能說是合掌恭敬,他不能有其它因緣,不能危害你。
如《楞嚴咒》中有五方佛的名字,五方法的名字,五方僧的名字,還有五方菩薩的名字,還有五方金剛的名字,還有五方鬼王的名字,無量鬼王的名字。現在的人不相信,不相信他不願意背了。我們真能行持《楞嚴咒》,不用本子,把它清清晰晰地背誦下來,那到哪兒都沒有難緣的!或者說一天到晚背誦它的人,這樣的人暢快得很呢!
那你說我見到的背誦《楞嚴咒》的人多了,他不得利益,他並不相信這樣的功用,他要真信這樣的利益,他根本就沒有什麼害怕不害怕的。別人把他劈成幾瓣他也不在乎!因爲這些護持的因緣而成就的,得大安穩,沒有挂礙了,入無畏處。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
這從菩薩、金剛、天王,一直到鬼王,還有諸佛菩薩,都是一樣。
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
這一由旬按比較簡單的說法,在印度這個評判差別還是有的:平原地帶是八十裏、六十裏爲一由旬;丘陵地帶是四十裏、叁十裏爲一由旬;山區十五裏爲一由旬,這是大概的一個區分,因爲他翻譯的這個地方差異很大,古印度的裏跟我們現在的裏,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大家有個概念就可以了。
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這真是大的鬼王,他不光把他打死,還把他碎如微塵一樣。你讀到這樣的言辭,你就修法入甚深禅定了,假如有境界你也不用害怕,十五裏以內沒有人敢幹擾了,誰幹擾,就粉身碎骨。得大安穩,這樣的發願給我們一個安穩的環境、安穩的加持、安穩的保證。這皆是佛威神的給予啊!
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皆大歡喜的根本在于信受奉行。你光歡喜,不信受奉行,是不能真正地歡喜的。我希望這歡喜能盡于未來際,不散不壞,叫奉行。
讀誦就到這個地方,謝謝大家。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十九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