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十八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是隨業流流轉一輩子,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拿著法寶作要飯花子,可憐!所以勤修習是最重要的、最要得的。學習是爲了指導我們的行爲,否則學習就真正地被荒廢掉!

  

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因爲若依《圓覺經》這種行持,能迅速得饒益的,能迅速徹知淨土法門,徹知密教,徹知一切諸佛最上乘教誨!

  

九、淨諸業障菩薩啓教

  

  

于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爲我等輩演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衆得未曾有,睹見調禦,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汙,使諸衆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爲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衆及末世衆生,作將來眼。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于是,淨諸業障菩薩

  

下面,佛菩薩又演這樣的善巧方便的幻化,欲使我們大家都成爲淨諸業障的、自覺覺他的行者,給我們顯現這一出幻化的因緣,這一出漂亮的戲劇!

  

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

  

這二十五種定輪就是佛說的,其他人沒法說,他說不出來,他看不到,不能徹照這樣的法的運用。

  

一切如來因地行相,

  

如來原來是這麼做的。我們雖然是菩薩、凡夫,不能看到。但佛以自己的圓音宣化出來,使我們能透過文字能見到諸佛因地的行相。

  

令諸大衆得未曾有

  

諸佛如來與衆生作回施,皆是未曾有,一切教化都是未曾有的,一切經論都是未曾有的。雖然諸佛各個都宣化叁藏十二部經教,(編注:叁藏即經、律、論;十二部即佛說經分爲十二類,亦稱十二分教,即長行、重頌、孤起、譬喻、因緣、無問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授記。)或者說略說、廣說,或者說順應說、對機說、暢自己的本懷說,都是一樣的回施。

  

什麼回施呢?令諸大衆得未曾有。要是我們以前曾聽過了,現在又重聽,還是未曾有的,因爲衆生重聽一次,利益會增上一次,不相信這個《圓覺經》,你哪個菩薩發心,說以後我就以這個經爲功課了,讀半年以後,你看每個字都會放光的!每個字都是明點!就是生命的再現!每個字都是如大日輪一樣!字字會放淨光明!産生暖、産生熱量、産生生命、産生智慧、産生善巧、産生大悲之力。那信不及,那我們的話就誇張了吧!

  

睹見調禦

  

得見諸佛的調禦之力,我們知道叁昧耶,也就是叁摩缽提、奢摩他、禅那都是調禦之力,也就是諸佛所證的功德,你說我們調禦靠什麼調禦?靠自己的嘴?靠自己的爭強好勝?那調禦不了,要有善巧,要有智慧,要有方便,還要有大悲心!要不然,你怎麼能調禦呢?

  

曆恒沙劫,勤苦境界

  

諸佛如來在這無量無邊的劫中,也就是叁大阿僧祇劫的行持中,曆盡勤苦啊!雖然無一法可修,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證。但諸佛如來若不曆盡塵沙的行持,不能教化衆生,不能明行足,他就無以教化。說諸佛如來行一切苦行難行,皆是爲了度脫衆生無明之苦,使衆生得以折服,得以歸向,諸佛如來的行持都是未曾有的!空前絕後的!是衆生的決定的調禦者!是爲佛、世尊!所以說,諸佛如來的十個名號都是全彰諸佛功德的,通過這十個名號來顯彰諸佛無量功德光明名號!

  

前面我們把二十五種定輪隨順奢摩他、叁摩缽提、禅那叁種法門的先後修行次第,以二十五種定輪的相回施這種普同的教化。因爲唯除頓覺人可以不作這種法的隨順,頓見佛性,破除無始無明,破除一切理障、事障、煩惱障,破除一切阻礙直歸清淨法益,啓用清淨法性,得不動之智,得一切智,得道種智、無師智,乃至說其它啓用無上無倫最勝智。

  

一般情況下,二十五輪是定輪,是不能逾越的,大家若是有因緣欲修行,欲了脫生死,欲破除無始無明,欲于無上道業迅速成就者,可依此《圓覺經》叁種法門二十五種定輪,擇其一定輪,不疑悔,生決定信者,速能入大覺位,速脫生死壓迫,速取無上正覺!

  

大家有這個學習的因緣,必然有行持、成就的因緣!學習對利根人來說,當下就是修持,就是見證,就是運用,就是果德!對中下根來說,是啓發,是誘導,是種性的給予,或者是說是一個未來的勝因。因爲我們知道,圓頓利根一般都是說因果同時發起,可以運用現前一念直破無始無明,橫斷叁際,直出生死,破除一切差別,消化無始以來的善惡一切二業。頓入不動之智,得見佛性。

  

人本無利鈍之說,根無利鈍,也無大小,但因衆生的分別執著、強執,也就是說的理障與事障的強執,我障與法障的強執,産生的這種虛幻的不實的差別根性。佛根據衆生的大類,細分了二十五種下手的善巧方便,使我們各個有所擇取,就有擇法的方便,擇法方便就是菩提份。

  

我們都知道趣菩提份就要有擇法的方便。人在修法之時,沒有擇法方便是難以下手的,迷悶,不知所以然,不知趣向,佛給我們提供了下手的最初方便,使我們能迅速地得見法,能依法行,成就法的正確的覺受,乃至證得究竟的果德,究竟的果德雖無所證,的確是無所證、無所得,但若不假如此言辭提攜衆生,衆生一樣迷悶。

  

因爲無始以來就因這個人我、法我的執著,事障與理障的執著,沒法出離這種愛憎、取舍、大小、魔佛的傷害、無常的傷害、煩惱的傷害,這些纏縛使我們不能自在、解脫、智慧,佛才對機施這樣的教,順應衆生,發明種種名字教化,實無說法中說出種種法益,實無生滅中顯現種種幻化對治因緣,以悲心故,以智慧清淨故,發起如是權教回施,欲使我等入真實功德藏,說無作無起、真實本源。

  

佛從未說法!若執從未說法,衆生迷悶,說佛說無量法,衆生若執有無量法之因緣,但爲度脫衆生,無法可說。所以說,無法可說,是佛正說;若執正說,佛亦作呵斥因緣,說無量善巧,消除執著。說佛說法、無說法本無定言,但是方便對治,藥本無藥,但因病而生。

  

佛在經典上舉有這樣的例子:善財童子問藥,問藥王、問普賢菩薩,何以爲藥?普賢菩薩說:“你出去看一看,哪一類的礦物、植物可入藥者,皆可采來。”善財童子出去轉了一下,空手而歸,說無藥可采。何以故?處處是藥!普賢菩薩又說:“那你把不是藥的東西給我采來。”他又出去轉了一周,又回來,還是空手而歸,說沒有一藥,沒有一物,實無一藥。

  

說全是藥,說是無藥,都是方便,但是對治罷了。若有病者全體是藥,若無病者,全無藥份!連藥的名字尚不可得,況且藥呢?因爲無病故。

  

因衆生,佛而出世,因淤泥的臭濁,才有蓮花的芬芳與清香、鮮豔!這都是一種因緣,生滅的權教方便,但回歸于真實,什麼叫真實呢?運作爲真實,若沒有運作之真實,一切都是空寂斷滅。

  

在法的運作上,衆生一染著,就會墮入所謂地人、法二障,若一放下皆是諸佛的大圓滿覺,不離刹那,不離本座。但末世高推于佛法,或低就于佛法,不得實利,衆生處處染啊!佛舉一例,說什麼樣一法,馬上就要染著,就要有個得,有個失的因緣,就會喪失佛法因緣。

  

佛法是絕待之教,于種種有對中施絕待之教。絕待之教是本源真實,說一物一色一相莫不是實相真實,莫不是光明藏。衆生不知,一色一相一物皆是執著之對象、分別取舍之物。同是一物,差別受用,實無差別。幻現差別,是爲衆生業;實無差別,幻現諸多差別,是諸佛方便提攜,接度幻化衆生故;此是生生不滅、活活勃勃、窮于未來、度脫衆生無有休息,無有疲厭,是爲佛法壽命。

  

衆生無盡,佛法無窮!非衆生取空之斷滅想,認爲頑空無一物,非佛法;認爲有無量萬物差別,非佛法。佛法是絕待光明,究竟安穩,遠離煩惱,遠離分別,亦遠離所知,處處了知,處處運用差別,處處運用衆生煩惱對治,以顯良醫之善巧、諸佛之尊聖,度脫有緣,歸向不思議教化,實無尊聖可得。這是一切佛教回施的廣大圓滿的利益。

  

于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

  

大衆,我們哪個大衆呢?何人稱得起淨諸業障菩薩呢?是實有此人呢?還是啓發衆生個個如是呢?我們要善自思惟。所謂地“在大衆中,從座而起”,座者,一切衆生本無相可得,本無有法我、人我可得,但衆生強執于我。

  

或以四大、六塵,四大爲身,六塵爲心爲我,叫人我;或以某一法,實以爲有所得,有所證,執持于法,以爲法我,坐于執著之座,不能超越差別輪回,受種種貢高、下劣之壓迫,或行中道之迷茫。

  

佛力加持使我們從原有的執著中站立起來,超越,得見法益,超越諸障,我們的障緣來自自身的執著,必是不可得的。這樣才可以頂禮佛足,向往智慧,歸向智慧,乃至成就智慧,如是成就,本具故!非假因緣成就,若沒有因緣開顯,亦不能起用。

  

所以說種種法莫不是一個啓發的過程,非是新得,,非是新成,非是做作,非是有爲,非是有類。若不假有爲,分別顯現,此法亦是斷滅。所以說佛法運用活活潑潑,不拘一格,都是未曾有的光明,日日新。

  

衆生死于句下,不光是學佛法,乃至一切因緣都是死于句下!強執自己的知見,或者強執自己的受覺,以爲我得,以爲我缺,以爲我是,生我見、我愛、我是、我佛、我覺之類。如是種種差別因緣,就會産生有對差別,有對皆是從邪見中生,惡見中生,輪回業果,自然由此而發。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十八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