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化的力量(學誠法師與美國、新加坡客人對話錄)

  文化的力量

  學誠法師與美國、新加坡客人對話錄

  7月21日上午,美國宗教聯合代表團先遣工作團一行四人訪問中國佛教協會,訪問團團長就中國的宗教狀況與學誠法師進行了探討與交流。7月23日上午,新加坡駐華使館一位工作人員專程到中國佛教協會,就佛教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等問題對學誠法師進行了專訪。兩次對話交流的主題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故將對話內容集錄如下,以飨讀者。

  7月21日上午與美國客人的對話

  美國客人:非常高興!我是第二次來到這裏。聽說在中國,見面叁次就會被稱爲老朋友,不久後我們還將再次會面,因此今天我想稱呼您老朋友!

  學誠法師:有緣!有緣!

  美國客人:神的安排,決非偶然。我叫傅柏柢,是美國北卡羅來那州森林山浸信會國際事務主管,同時也是美中多宗教交流會行政主管。今天與我同行的,有傑克•伍德先生,他是美中多宗教交流會的策劃主管;還有桑德拉•哈金斯女士,她也是該會的主管;哈金斯先生是該會的財務主管;當然還包括郭偉女士。非常高興來到這裏,再次與您見面,我們感到很榮幸。

  學誠法師:首先,我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佛教在中國流傳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有極其深厚的信仰基礎。佛教與儒家、道家已經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我接待外賓的時候,常常有人問: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爲什麼能成爲中國文化的主幹?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佛教的本土化,無論傳到哪裏,都能與當地社會的生活、習俗、文化等各方面相結合。中國佛教門派最爲齊全,有漢語、藏語、巴利語叁大語系,漢語系佛教還發展出八大宗派。這叁大語系、八大宗派構成一個完整的中國佛教體系。佛教在世界各國流傳,中國佛教徒從目前狀況來看,人數是最多的。中國民間有句諺語: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由此可見佛教在中國影響之廣、影響之大、影響之深。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佛教對外交流進一步擴大和加強。我們不僅參加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也參加了各種多宗教國際會議和活動,如世界宗教者和平會議、亞洲宗教者和平會議等。在今年7月初,我們同中國道教、伊斯蘭教同仁在哈薩克斯坦參加了第叁屆世界與傳統宗教領袖大會。由此可見,無論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已經成爲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我們相信,通過貴代表團的來訪,將進一步促進中美兩國人民和兩國宗教界的友誼,對促進世界和平也將發揮積極作用。祝願貴代表團的訪問取得圓滿成功!

  美國客人:如您所言,不同宗教間的交流,與國家、政府間的交流一樣重要。宗教中有關道德倫理的教義成爲人類文化發展的源泉。我們回溯曆史,有如此多世界級的領導人從不同宗教的聖典中獲得啓示,胡佛總統就曾關注宗教在中國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我相信,爲建設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從事宗教教化的領袖們是不遺余力的。因此,我希望即將訪問中國的美國宗教聯合代表團能夠促進中美兩國構建更加和諧的關系。令我們感到興奮的是,您將再次幫助我們增進這種關系。顯然,家家戶戶都供奉同一尊菩薩(觀音菩薩),這非常重要,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信仰。衆所周知,佛教在美國發展很快,不但表現在佛教徒數量的增加,還表現在更多美國民衆開始認識佛教、了解佛教,有關中國的事物也越來越爲美國人民所熟知。我想給您說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教會一名主管牧師,最近重新布置了他的辦公室,再走進去你會覺得很舒服。當你說:這挺不錯的!但是這盞燈爲何放這邊、不放那邊?他說:是啊!你知道,這是風水。看起來佛教已經對基督教堂産生影響了,這表明我們在許多方面都可以相互學習。

  今年10月我們將組織一個宗教聯合代表團訪問中國,20名成員中有美國的宗教領袖、學者和政治家。代表團訪華的目的在于更多地了解宗教在中國社會中的作用,並與多位令人尊敬的中國宗教領袖會面,比如貴會會長和您本人。我們希望安排一個對話活動,還希望再享用一頓精美的素食午餐。因爲我們將拜訪中國不同宗教的領袖們,所以將組織一個多宗教聯合代表團,代表團的宗教領袖們分別來自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新教等不同宗教。我也期望來這裏訪問時,請您給我們講述佛教在中國的曆史、佛教的教義以及如您所言的佛教對中國的發展和中國人的心靈所産生的巨大影響。雖然美國民衆已經了解了一些中國佛教的知識,但我認爲還是非常有限的,至少大部分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這也是您將中國佛教介紹給美國各宗教領袖的一個機會。當他們回國後,可以將這些新鮮的知識講給更多的人聽。我想這將對未來的中美關系産生影響,成爲代表團訪華的一項巨大成果。您說佛祖教導我們要共同合作,他們會說耶稣基督也教導我們要共同合作。我確信,我們將建立一種圓滿的友誼。我希望提供一些意見給您,這也是郭偉女士建議我做的。希望以你們的方式,來幫助美國宗教界代表們了解中國佛教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我們很關注,從佛教的角度,您是如何抓住機遇尋求未來發展的?您認爲佛教面臨怎樣的挑戰?你們能夠讓你們的年輕人長久保持他們的佛教信仰嗎?有的時候我的孩子們不願意去教堂,這是我要面對的一個挑戰。也許您的挑戰是不同的,我希望所有的中國兒童都願意去教堂或寺院。另外我們也想知道,你們是如何培養宗教領導人,尤其是青年領導人的?我認爲,在某種程度上,每個宗教都有可以互相學習的領域,比如如何來培養我們的領導人,使他們成爲優秀的領導人。另外,我們還希望了解,中國佛教是如何以具體的方式來服務社會的?比如扶危助困、救助疾患及消除饑餓等等。最後,我想極少數宗教領袖也許會提出一些好奇或敏感的問題,比如西藏佛教現在的狀況等等,希望佛教界在這些問題上談談自己的看法,還有就是民族沖突或宗教歧視的話題。我們教會也常常要面對這樣的話題,在今天的美國,人們還常常談論如何保持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和諧關系,這也是您可以給我們指教的方面。在任何一個國家,宗教領袖都發揮著同樣的作用,即如何促進人群與社會的和諧,保護信徒的權益。我們盼望從您那裏獲得指教。

  學誠法師:您剛才提的這些問題很有意義,但我覺得其中一些問題屬于常識性問題。去年年底我去韓國訪問,看到一份報紙說據調查有28%的美國人認爲釋迦牟尼佛是中國的民族英雄。

  美國客人:嗯!很有意思!

  學誠法師:我覺得,民意調查的結果能不能代表美國的真實民意不是主要問題,問題是爲什麼有那麼多美國人對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不了解。

  美國客人:相信在我們的代表團到訪之後,情況會有所改觀。

  學誠法師: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兩國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包括兩國宗教間的對話和交流,對增進共識、擴大了解、促進合作、發展友誼都是非常重要的。剛才說28%美國人認爲釋迦牟尼佛是中國的民族英雄,由此可見,還有不少美國人對中國佛教、中國宗教存在諸多誤解。我也常常在思考:爲什麼會存在這個問題?後來逐漸明白:中國少年兒童從小學英語、讀英文圖書,而美國少年兒童對漢文圖書了解很少,能看得懂的更少。我們有許多信徒移民到美國以後,告訴我們說:在美國要聽中文廣播、看中文電視和雜志,都非常困難。但在中國,要看美國、英國的書刊,書店裏都有賣的。像CNN、BBC在酒店裏都能看得到。我覺得,如果有一天中國文化進一步普及,您提的這些問題就都不成爲問題了。

  我想無論哪一個宗教,要在所在國家生存和發展,都要處理好跟所在國家人民和政府的關系。像去年拉薩3•14以及今年烏魯木齊7•5打砸搶燒事件,都嚴重破壞了社會秩序,也給人民的生命財産帶來非常大的損失。我想這些打砸搶燒事件,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無論信仰什麼宗教,都是衆所難容、不被稱許的。我覺得,無論我們信仰什麼宗教,與所在國家人民和政府共同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在這方面的責任是一樣的。政府也好,宗教也好,都要共同促進社會和諧。所使用的方法,可能宗教有宗教的方法,政府管理社會也有政府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中國改革開放叁十年來,物質財富可以說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累積,所以,大家對信仰方面、精神方面的需求就越來越旺盛,並且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各個宗教在發展過程中,有些宗教在分化,有些教派在異化,有些人在利用宗教、打著宗教的旗號去做種種危害社會的事情,這樣無形當中造成很多人對宗教的諸多誤會。

  美國客人:您可以幫助美國宗教領袖們多了解今天在西藏發生的積極變化,他們帶著您的介紹與期望回去,這很重要。美國宗教領袖們常常從電視、報紙或美國政府那裏獲取信息,所以我認爲,這樣的訪問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機會。我希望您不要過于介意他們諸如此類的問題,他們只是爲了了解更多情況,我不認爲他們有其他特殊任務,他們只是來學習而已。

  學誠法師:我覺得各個傳統宗教只有回到各自教義上,回到各自的基本主張上,比如基督教說上帝愛世人,佛教說普渡衆生、大慈大悲,那麼一些邪教,一些利用宗教從事非法活動、甚至破壞社會秩序的做法,才能真正從宗教本身分離出去。

  美國客人:作爲基督徒,我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必須不斷去關注原始教義,因爲人們的心靈總是習慣于遠離那些原始教義,而宗教領袖的作用就是不斷提醒我們回到那裏。我們都有這樣的艱巨任務。

  學誠法師:基督教在中國發展得非常快。常常有佛教徒反映,他們本來習慣于到寺廟燒香、進行宗教活動,但經常有基督教的牧師、信…

《文化的力量(學誠法師與美國、新加坡客人對話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