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化的力量(學誠法師與美國、新加坡客人對話錄)▪P2

  ..續本文上一頁徒拉他們去信基督教。

  美國客人:也許他們希望把教堂變得更好一些。

  學誠法師:但佛教徒不會到基督教堂去拉人,拉來拉去,非常容易發生沖突。

  美國客人:我想這也是我們應該進行對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我們應該對彼此的信仰、實踐和感受多加留心。

  正式交流結束後,學誠法師代表一誠會長設素宴招待美國客人。在宴會上大家邊吃邊交談。寒喧中,美國客人饒有興味地詢問起學誠法師的個人情況。

  美國客人:跟我們說說您自己吧!

  學誠法師:我自己沒有什麼好說的。

  美國客人:您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學誠法師:1966年。

  美國客人:在什麼地方出生的?

  學誠法師:在福建。

  停了一會兒,學誠法師說:移民到美國的信徒寫信說:中文節目在美國不能入戶,不知是否有這回事?

  美國客人:可能不是這樣。

  學誠法師:您家裏能不能收到中文節目?

  美國客人:我可以收到兩套中文節目。只要大城市裏都可以,其他地方可能比較困難。

  學誠法師:薩缪爾•亨廷頓寫《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說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教文明的沖突會在這個世紀繼續存在,您認不認同這種觀點呢?

  美國客人:很抱歉我沒有讀過那本書。

  學誠法師又問:您來中國多少次了?

  美國客人:十叁四次了。

  學誠法師:最早是哪一年來的?

  美國客人:1999年。

  學誠法師:最長一次住了多久?

  美國客人:叁個月。

  學誠法師:這十年來,您覺得中國社會和中國宗教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美國客人:我畢竟在中國的時間很短,要一兩句話概括很困難。我得多呆上些時間。

  學誠法師:先前您問我是如何看我們自己的,現在我想知道您是怎麼看我們的?

  美國客人:我認爲宗教在中國社會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曆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宗教所起的作用會越來越突出。在今後,宗教與政府之間的合作會加強。這是我的簡短概括,您是否同意?

  學誠法師:這說明您對中國宗教的評價還是比較積極的,我聽了非常高興。宗教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怎樣把這個作用發揮好,就很有文章可做了。

  美國客人:那該做些什麼呢?請向我們介紹些許。

  學誠法師:我認爲,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各個宗教,首先面臨的是全球化問題。在國際上,有些人在抵製全球化,另一些人在推廣全球化。因爲全球化無形中會把某一種社會製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強加到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所以如何在全球化過程中,保持不同國家、民族、宗教信仰的特色就很重要。就比如說,中國有很多人學習英語,其中包括許多西藏的藏族民衆和新疆的維吾爾族民衆,不是別人強加的,而是他們自己願意去學,因爲學習之後能更好地發展自己。他們在全球化過程中,如何既學好比較通用的語言,同時保留好原先的語言和文化?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本著多元和諧的思想。單一的文化、單一的信仰、單一的民族在發展過程當中會有很多問題。生物需要保護多樣性,文化、民族也需要保護多樣性。

  美國客人:明白了。

  7月23日上午與新加坡客人的對話

  學誠法師:歡迎您的到來!有什麼問題,就請直說,大家一起探討。

  新加坡客人:我這次來主要是出于個人興趣。新加坡跟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系日益頻繁,所以,我想進一步了解中國各方面的發展情況。我到國家宗教事務局與郭偉司長進行了交流,她向我介紹了中國宗教的一些情況,這次我來是想了解佛教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發展情況。中國政府大力提倡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那麼宗教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佛教又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想聽聽您的看法、想法。

  學誠法師:佛教在中國信仰的人數最多。雖然在近現代遭遇諸多困難,但並沒有斷絕。改革開放叁十年來,信仰佛教的人數不斷攀升,信仰層次也在不斷提高,信衆涵蓋了社會方方面面的人,尤其是白領階層。叁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可以說基本上解決了溫飽等物質層面的問題。但物質層面只能解決人衣食住行的問題,比如說,衣服穿得越來越好,住的條件越來越舒適,吃的也越來越考究。吃的方面來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冬天的時候,北京只有土豆、大白菜之類品種很少的蔬菜,現在不管在哪個城市,蔬菜的種類基本不受氣候和地域的影響,在南方能買到北方的菜,在北方能買到南方的菜,在中國能買到外國的菜。行的方面來講,過去誰有條件坐飛機?一般人根本不可能,航班航線也很少。現在大家坐飛機出行很普遍,還有高速公路、快速鐵路等等,交通非常發達便捷,這在叁十年前是難以想象的。還有手機、電話、電腦的普及,通訊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除了衣食住行以外,人還有心理、精神領域的需求。這是物質財富替代不了的,所以,就要靠文化、靠宗教、靠信仰。佛教就是在這樣的時代因緣和社會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而且佛教在中國紮根和發揚光大已經有二千多年曆史了,這本身也說明它和中國文化融合得非常好,很適合我們華人社會。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國家允許大家自由信仰宗教。社會有這樣的包容度,人本身又有這方面的精神需求,所以佛教能夠得到發展也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談到佛教對構建和諧社會有什麼作用,剛才我說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物質和精神這兩方面的發展沒有成正比,精神領域的發展相對滯後。這主要是因爲我們國家長期以來的發展戰略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在中共十七大報告裏面強調,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佛教恰逢這樣一個大好機遇,也是伴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佛教發展起來以後,對于許多有信仰的人來講,他就能通過修學佛法來平衡自我,從而和睦家庭、和諧社會,進而促進世界和平。所以,佛教穩定社會的功能和作用是很大的。總的來說,佛教的發展是因爲時代、社會和民衆都有這方面的精神需求。

  新加坡客人:郭偉司長說中國有一億佛教徒?

  學誠法師:我覺得比這個數還要多,因爲沒完全統計過,也不好統計。一是因爲人多,二是因爲社會上好些信仰佛教的人往往不說“我信佛”。

  新加坡客人:新加坡信佛的超過40%,但不一定真信佛,很多僅去寺廟拜拜,對佛經了解不深。華人社會的情況有些類似。

  學誠法師:中國人的信仰跟美國、歐洲人的信仰不一樣。歐洲人主要信天主教,美國人主要信基督教,中東人主要信伊斯蘭教,我們華人社會以信仰佛教爲主,印度人以信仰印度教爲主。我們的圈子再擴大一點,像越南人、朝鮮半島人、日本人,還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歐美的華人,都與佛教有很大關系。實際上從外延來看,佛教不僅是文化,而且已經變成了文明——佛教文明、東方文明。當然,東方文明有佛教、儒家、道教、印度教等,但佛教至少是很主要的部分。

  新加坡客人:佛教是主流。

  學誠法師:佛教既是一種宗教,也是一種文化、一種文明,作用是很大的。

  新加坡客人:有一點我感覺得到,在中國講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人們經常會把它們跟佛教聯系起來,相對于其它宗教,佛教被提到的更多。在新聞報道裏就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我想了解,爲什麼社會對佛教會有這樣一種欣賞?是佛教在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構建中更能起到配合作用嗎?

  學誠法師:我覺得,這是由客觀事實決定的。佛教以外的其它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雖然在中國也存在,但還沒有完全融入到中華文化當中。平時我們一談到中華傳統文化,都是講“儒釋道”。

  中華傳統文化,先秦是諸子百家。秦始皇統一中國,時間很短,文化上主要是法家。到漢朝的時候,主要是儒家。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賦予了宗教的涵義,就是開始祭天了。其中也是有原因的,因爲他要解釋皇權的合法性問題。比如說,你當皇帝,誰給你這個權利?他說皇帝是“天子”,董仲舒解釋說“皇權神授”。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反而跟西方文化有點類似。中國的封建王朝就是靠這樣的作用延續了兩千年。

  新加坡客人:利用這種說法給他合法性。

  學誠法師:所以曆朝曆代皇帝都要祭天,甚至到泰山祭天。只有皇帝有權利祭天,別人沒權利祭。到魏晉南北朝時,佛教已相當興旺,翻譯了很多經典,那時儒家文化有了一種危機感。怎麼辦呢?于是,就把道家文化摻到儒家裏面,産生了魏晉玄學。到隋唐的時候,完全是佛教文化占主流,八大宗派成立,佛學和文化成就都非常高。

  新加坡客人:輝煌時代!

  學誠法師:唐武宗滅佛以後,禅宗盛行。禅宗是佛教中國化最主要的一個標志。中國禅宗的禅屬于祖師禅,印度的禅是如來禅。如來禅是四禅八定,一步步去修,修到最後再開悟。祖師禅是“悟後起修”,開悟以後才算修行,沒有開悟之前的修行都是盲修瞎煉。祖師禅跟如來禅不一樣,這是中國禅宗祖師的功勞。宋明理學出現的背景是因爲佛教理論很成系統,而且影響非常大,所以朱熹、王陽明等人就把佛教裏面的一些理論、修行方法吸收到儒家裏頭,慢慢成立宋明理學。我要表達的意思,就是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後,儒釋道叁家互相交融、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共同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叁大部分。

  新加坡客人:是曆史原因。

  學誠法師:這不是人爲的,而是由很多社會條件、客觀因緣所形成的。中國人遇到什麼事,就說:“阿彌陀佛!”就像西方人說:“我的上帝!”

  新加坡客人:不同的文化習慣吧!

  學誠法師:文化跟人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就是生活化、民族化。

  新加坡客人:宗教必須融入當地文化,不然不能長久生存下去,這是大背景。再問一下,佛教在未來社會的發展局面會怎樣?

  學誠法師:至少可以說,它的作用會越來越突出。

  新加坡客…

《文化的力量(學誠法師與美國、新加坡客人對話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