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文化的力量(学诚法师与美国、新加坡客人对话录)▪P2

  ..续本文上一页徒拉他们去信基督教。

  美国客人:也许他们希望把教堂变得更好一些。

  学诚法师:但佛教徒不会到基督教堂去拉人,拉来拉去,非常容易发生冲突。

  美国客人: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进行对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应该对彼此的信仰、实践和感受多加留心。

  正式交流结束后,学诚法师代表一诚会长设素宴招待美国客人。在宴会上大家边吃边交谈。寒喧中,美国客人饶有兴味地询问起学诚法师的个人情况。

  美国客人:跟我们说说您自己吧!

  学诚法师:我自己没有什么好说的。

  美国客人:您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学诚法师:1966年。

  美国客人:在什么地方出生的?

  学诚法师:在福建。

  停了一会儿,学诚法师说:移民到美国的信徒写信说:中文节目在美国不能入户,不知是否有这回事?

  美国客人:可能不是这样。

  学诚法师:您家里能不能收到中文节目?

  美国客人:我可以收到两套中文节目。只要大城市里都可以,其他地方可能比较困难。

  学诚法师:萨缪尔•亨廷顿写《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说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会在这个世纪继续存在,您认不认同这种观点呢?

  美国客人:很抱歉我没有读过那本书。

  学诚法师又问:您来中国多少次了?

  美国客人:十三四次了。

  学诚法师:最早是哪一年来的?

  美国客人:1999年。

  学诚法师:最长一次住了多久?

  美国客人:三个月。

  学诚法师:这十年来,您觉得中国社会和中国宗教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美国客人:我毕竟在中国的时间很短,要一两句话概括很困难。我得多呆上些时间。

  学诚法师:先前您问我是如何看我们自己的,现在我想知道您是怎么看我们的?

  美国客人:我认为宗教在中国社会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宗教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在今后,宗教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会加强。这是我的简短概括,您是否同意?

  学诚法师:这说明您对中国宗教的评价还是比较积极的,我听了非常高兴。宗教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怎样把这个作用发挥好,就很有文章可做了。

  美国客人:那该做些什么呢?请向我们介绍些许。

  学诚法师:我认为,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宗教,首先面临的是全球化问题。在国际上,有些人在抵制全球化,另一些人在推广全球化。因为全球化无形中会把某一种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强加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所以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信仰的特色就很重要。就比如说,中国有很多人学习英语,其中包括许多西藏的藏族民众和新疆的维吾尔族民众,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他们自己愿意去学,因为学习之后能更好地发展自己。他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如何既学好比较通用的语言,同时保留好原先的语言和文化?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本着多元和谐的思想。单一的文化、单一的信仰、单一的民族在发展过程当中会有很多问题。生物需要保护多样性,文化、民族也需要保护多样性。

  美国客人:明白了。

  7月23日上午与新加坡客人的对话

  学诚法师:欢迎您的到来!有什么问题,就请直说,大家一起探讨。

  新加坡客人:我这次来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新加坡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日益频繁,所以,我想进一步了解中国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我到国家宗教事务局与郭伟司长进行了交流,她向我介绍了中国宗教的一些情况,这次我来是想了解佛教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中国政府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那么宗教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佛教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想听听您的看法、想法。

  学诚法师:佛教在中国信仰的人数最多。虽然在近现代遭遇诸多困难,但并没有断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信仰佛教的人数不断攀升,信仰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信众涵盖了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尤其是白领阶层。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温饱等物质层面的问题。但物质层面只能解决人衣食住行的问题,比如说,衣服穿得越来越好,住的条件越来越舒适,吃的也越来越考究。吃的方面来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冬天的时候,北京只有土豆、大白菜之类品种很少的蔬菜,现在不管在哪个城市,蔬菜的种类基本不受气候和地域的影响,在南方能买到北方的菜,在北方能买到南方的菜,在中国能买到外国的菜。行的方面来讲,过去谁有条件坐飞机?一般人根本不可能,航班航线也很少。现在大家坐飞机出行很普遍,还有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等等,交通非常发达便捷,这在三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还有手机、电话、电脑的普及,通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除了衣食住行以外,人还有心理、精神领域的需求。这是物质财富替代不了的,所以,就要靠文化、靠宗教、靠信仰。佛教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因缘和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而且佛教在中国扎根和发扬光大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了,这本身也说明它和中国文化融合得非常好,很适合我们华人社会。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允许大家自由信仰宗教。社会有这样的包容度,人本身又有这方面的精神需求,所以佛教能够得到发展也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谈到佛教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作用,刚才我说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和精神这两方面的发展没有成正比,精神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中共十七大报告里面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佛教恰逢这样一个大好机遇,也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佛教发展起来以后,对于许多有信仰的人来讲,他就能通过修学佛法来平衡自我,从而和睦家庭、和谐社会,进而促进世界和平。所以,佛教稳定社会的功能和作用是很大的。总的来说,佛教的发展是因为时代、社会和民众都有这方面的精神需求。

  新加坡客人:郭伟司长说中国有一亿佛教徒?

  学诚法师:我觉得比这个数还要多,因为没完全统计过,也不好统计。一是因为人多,二是因为社会上好些信仰佛教的人往往不说“我信佛”。

  新加坡客人:新加坡信佛的超过40%,但不一定真信佛,很多仅去寺庙拜拜,对佛经了解不深。华人社会的情况有些类似。

  学诚法师:中国人的信仰跟美国、欧洲人的信仰不一样。欧洲人主要信天主教,美国人主要信基督教,中东人主要信伊斯兰教,我们华人社会以信仰佛教为主,印度人以信仰印度教为主。我们的圈子再扩大一点,像越南人、朝鲜半岛人、日本人,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欧美的华人,都与佛教有很大关系。实际上从外延来看,佛教不仅是文化,而且已经变成了文明——佛教文明、东方文明。当然,东方文明有佛教、儒家、道教、印度教等,但佛教至少是很主要的部分。

  新加坡客人:佛教是主流。

  学诚法师:佛教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作用是很大的。

  新加坡客人:有一点我感觉得到,在中国讲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人们经常会把它们跟佛教联系起来,相对于其它宗教,佛教被提到的更多。在新闻报道里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我想了解,为什么社会对佛教会有这样一种欣赏?是佛教在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构建中更能起到配合作用吗?

  学诚法师:我觉得,这是由客观事实决定的。佛教以外的其它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虽然在中国也存在,但还没有完全融入到中华文化当中。平时我们一谈到中华传统文化,都是讲“儒释道”。

  中华传统文化,先秦是诸子百家。秦始皇统一中国,时间很短,文化上主要是法家。到汉朝的时候,主要是儒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赋予了宗教的涵义,就是开始祭天了。其中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要解释皇权的合法性问题。比如说,你当皇帝,谁给你这个权利?他说皇帝是“天子”,董仲舒解释说“皇权神授”。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反而跟西方文化有点类似。中国的封建王朝就是靠这样的作用延续了两千年。

  新加坡客人:利用这种说法给他合法性。

  学诚法师:所以历朝历代皇帝都要祭天,甚至到泰山祭天。只有皇帝有权利祭天,别人没权利祭。到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已相当兴旺,翻译了很多经典,那时儒家文化有了一种危机感。怎么办呢?于是,就把道家文化掺到儒家里面,产生了魏晋玄学。到隋唐的时候,完全是佛教文化占主流,八大宗派成立,佛学和文化成就都非常高。

  新加坡客人:辉煌时代!

  学诚法师:唐武宗灭佛以后,禅宗盛行。禅宗是佛教中国化最主要的一个标志。中国禅宗的禅属于祖师禅,印度的禅是如来禅。如来禅是四禅八定,一步步去修,修到最后再开悟。祖师禅是“悟后起修”,开悟以后才算修行,没有开悟之前的修行都是盲修瞎炼。祖师禅跟如来禅不一样,这是中国禅宗祖师的功劳。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是因为佛教理论很成系统,而且影响非常大,所以朱熹、王阳明等人就把佛教里面的一些理论、修行方法吸收到儒家里头,慢慢成立宋明理学。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三家互相交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部分。

  新加坡客人:是历史原因。

  学诚法师:这不是人为的,而是由很多社会条件、客观因缘所形成的。中国人遇到什么事,就说:“阿弥陀佛!”就像西方人说:“我的上帝!”

  新加坡客人:不同的文化习惯吧!

  学诚法师:文化跟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就是生活化、民族化。

  新加坡客人:宗教必须融入当地文化,不然不能长久生存下去,这是大背景。再问一下,佛教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局面会怎样?

  学诚法师:至少可以说,它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

  新加坡客…

《文化的力量(学诚法师与美国、新加坡客人对话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