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基礎學之佛學問答 1 (照光法師)▪P9

  ..續本文上一頁如佛性沒在知見六識海中,沈淪生死不得解脫。努力會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自然與佛平等無二。”若能如此識得自性,只需守心保任,則自然得證圓滿之果。如《最上乘論》雲:“無自性無他性,法本無生今即無滅,此悟即離二邊入無分別智。若解此義但于行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門,十二部經之宗,叁世諸佛之祖。”

  

  問:身包刹海,刹在身中,身包身內刹,刹入遍刹身,這是什麼境界?

  答:這種境界乃是證得法身的境界,法身遍一切處,無所不包,故說:“身包刹海”。一切諸佛塵刹皆在法身內幻生幻滅,無一法不在法身內,故說:“刹在身中”。此處之“身”是指法身本體,而不是指我們現前之肉身。所謂法身本體者,實無法相可得,真空無色之存在,一切諸法惟在當下一念清淨自性之中,這是就衆生自身的微觀而言。我等衆生只要在刹那間放下萬緣,使心歸于寂靜,于寂靜中覺照那明然之自性,即會于頓然間體悟到,自身之覺性于宇宙無際本體大空完全一體無二,此時便知宇宙諸法皆生于自性之中,故說:“身包身內刹”。一切緣起諸法雖顯現諸多形象,但一切所現皆是自性之幻化,而此一切如幻如化之諸相又在自性內自然解脫。諸法雖各有其不同形象,但其無有獨立存在之本體,惟有假合之名相而已,故一切法當體空亡。又一切法雖生滅去來,生滅亦未有出離宇宙之大空本性,故一切諸法皆擁有宇宙本體大空之空性,這是就宏觀而言,故說:“刹入遍刹身”。只有證得佛的境界才能究竟明了此種甚深之境界也。

  

  問:佛陀爲什麼說出八萬四千法門?佛說諸法平等,那麼一切法門中哪一個法門最爲殊勝,穩當快捷,能頓超叁界,圓成佛道呢?

  答:佛陀出世度化衆生,本欲說一乘無上成佛之妙法,奈何衆生之根基參差不齊,故我佛大興慈悲建立言說之教,教法廣設八萬四千,乃爲迎合衆生之根基而方便宣說,故大教所立之因,皆緣于衆生之根基,別無他意也。

  一切法門惟說對機,而不言此勝彼劣也。若自己對哪個法門有極大的信心,那麼這個法門對你來說就是殊勝的法門了。這是就對機而言,若實在來說,哪個法門是直指如來之境界,亦能令衆生直證如來之境界者,即是最殊勝快捷的法門。十方一切諸佛度化衆生惟欲令衆生開佛知見,悟佛境界究竟成就佛果也。但爲接引根基下劣之人,才設次第方便之教。若回到各宗派實際之成佛速度而言,則密宗在一切宗派中最爲殊勝快捷。

  

  問:何爲主伴無礙,主伴圓融?

  答:“主伴”指主與伴。即主體與從屬之並稱。如法界中一切諸法乃爲“伴”,宇宙無生大空乃爲“主”,雖有主伴之說,但其本來一體無別,故說:“主伴無礙”也。“主伴圓融”亦是說明法界諸法于法界本體之圓融無礙,即空不礙有,有不礙空。

  又,華嚴宗說法界緣起之法時,若以此爲主,則以彼爲伴;若以彼爲主,則以此爲伴,如此,則主伴具足而攝德無盡,稱爲主伴具足。又萬有各爲主,亦各爲伴,如是相即相入,重重無盡,稱爲主伴無盡亦稱爲主伴無礙。如華嚴宗所立十玄門中之“主伴圓明具德門”即指此義。另于禅宗曹洞宗中,常以主爲正、伴爲偏,來說明“正偏回互”之法。禅宗又以“主伴同會”一語,謂主(佛)與伴(菩薩)同席與會;表示平等無差別之狀態。

  謂萬有各爲主爲伴,相即相入,重重無盡也。與主伴具足相同。

  比喻如來所說圓教之法,理無孤起,必有眷屬隨生。故十方諸佛菩薩互爲主伴,重重交參,同時頓唱圓教法門,所說法門稱性極談,具足衆德。若能圓明了知,則凡觀一法,皆具足無盡德相。

  

  問:在佛法中如何幫助一個剛剛步入校門的孩子,令其不厭惡學習,而順利完成學業呢?家長該如何做呢?

  答:對這種情況需要觀察一下這個孩子是因爲什麼原因而不願意學習的,若是後天的因素,就應該從教學方式和家長身上找出問題,將其糾正即可。若是先天因素,那就要從忏悔業障開始做起,令其消除開啓智慧之障礙,如此即可。

  至于如何觀察,可以按照《地藏菩薩占察善惡業報經》中的占蔔方法,進行占蔔即可得知。或者用《文殊勇士祈夢法》和《觀音菩薩祈夢法》進行占蔔,便可很容易地了知。

  

  問:您說過“釋迦牟尼佛就是阿彌陀佛”,但是本人曾看佛書言:“阿彌陀佛在久遠劫前曾是國王,而釋迦牟尼佛是此國之丞相。國王和丞相各自發願,而先後成佛。”請問上師,書上所言是否正確?

  答:釋迦牟尼與彌陀本來就是一個佛,只是爲了方便度化衆生而顯現了兩種不同的形象,在《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中,佛陀對阿難尊者已經親口說自己就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化現。愚僧所說皆有經書作爲教證,居士若想求證,查閱此經書便可知曉。

  至于居士所說此二佛陀在久遠劫前,曾在一世之中同時顯現爲君臣二人,故居士由此而懷疑此二佛陀不是同一個人。從居士以上觀點可見,居士對佛法的聞思還是很差。殊不知,修行人證得初地後,即可分身無數,在各道以及諸佛刹土廣做佛事而度化衆生。故同時顯現兩個化身,在菩薩來說又有什麼難處呢?所以並無矛盾也。

  又,釋迦本師亦是久遠劫前就成就了佛道,並非只是此生才成就佛果的。如《梵網經》雲:“吾來此世界八千返,坐此金剛華光王座。”從這裏看出來,釋迦佛並非是在此生中成就佛道的,此生之成佛只是隨緣示現度化衆生而已。因此故知二者並無有矛盾以及相違之處。

  

  問:在家居士參加送往生等佛事,不收信施之錢財,但只吃飯,這樣是否如法?

  答:若居士參加送往生等佛事發心清淨,不收信施之回報,只是食用其家之飯菜,這樣是如法的。

  如,世間人請人幫忙做事,也要給幫忙者吃飯的,這是同一個道理。

  

  問:寺院出家人做飯,在家居士過齋給供養錢,還欠債否?

  答:一般在出家人多的寺院中,都是出家師父在廚房做飯。既然是寺院之職責所在,出家人做飯也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在家人在寺院過齋,只要給了飯錢就可以了,不會欠債的。如果非是在寺院中就要另當別論了。

  

  

《佛教基礎學之佛學問答 1 (照光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