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1 (照光法师)▪P8

  ..续本文上一页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明心见性?

  答:欲想往生极乐世界,当专修念佛法门,或者修学破瓦法都可以成就往生之道业。相比而言,破瓦法要比念佛法门快得多,破瓦法不必长期修学,只须要七天精进地修持就可以了。

  若欲明心见性,先当寻访一位已经开悟或者是证悟的成就者,在其名下承侍供养,聆听见性之窍诀,如此机缘成熟即可见到自性。要想见性亦当勤学《楞严经》,此经实实在在是成佛见性之无上法宝,楞严乃是文字之宗门,楞严所示之成佛法门亦属宗门妙法,但与禅宗不同的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所以愚僧劝你们多学习此经,必然会有很大的收获。

  

  问:因身体有病必须用药,但所吃之药中有动物油,有鸡蛋,若吃了是否为犯戒呢?

  答:这样不是属于犯戒。在五戒中吃肉是触犯的恶作罪,不会触犯根本罪。若是自己的病只有这一种治疗的方法,则无罪。若有其它方法治疗,则应该用其它方法。

  

  问:守持八关斋戒,不允许坐卧高广大床,这里的高广大床是指的什么样的床?单人床算不算?另外,已婚的在家居士晚上睡觉时,应不应该把戴在身上的加持物摘下来?

  答:八关斋戒里所讲的高广大床是指:高度超过一尺四寸,宽度超过单人床的宽度就为高广大床,若把床妆饰得非常华丽,也属于高广大床的范畴,故也属于违犯戒律。在“广”字里包含了“华丽的意思。”

  已婚的在家居士在晚上睡觉时,应该将身上佩戴的加持物摘下来。若身上佩戴加持物而行夫妻之事,则属于触犯邪淫罪。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云:“若在塔庙,有经书、佛像、加持物、父母前等处行淫欲,则为触犯邪淫罪。”

  

  问:戴着念珠是否可以入厕所?睡觉时是否可以戴着念珠?坐在拜垫上可否念经?

  答:戴持念珠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可以灭除无边重罪,所以佛弟子应该时常戴持念珠。在家居士若有夫妻生活时,当将念珠放置在卧室之外,除夫妻有欲事之时当令念珠离身外,其它时间中应该恒时戴持念珠。如在《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中说:“设安顶髻或挂身,或安颈上及安肩,所说言论成念诵,以此念诵净三业。由安顶髻净无间,由戴颈上净四重,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若修真言陀罗尼,念诸如来菩萨名,当获无量胜功德,所求胜愿皆成就。”在显宗里不允许在家居士戴持念珠,这种说法在经书里面找不到教证,实际上在家居士也可以把念珠挂在身上。

  念诵经文最重要的是具足恭敬心,若具足了恭敬心就可以坐在拜垫上念诵。古代的僧众走在野外时,若要念诵经文时就席地而坐。同理,若坐在地上可以念经的话,那么坐在拜垫上也可以念经了。

  

  问:单身一人睡在佛堂是否要把佛像遮挡起来?

  答:当然要把佛像遮挡起来了。凡是有如法开过光的佛像所在之处,都有护法神守护。若是佛弟子在佛像前横躺竖卧不守威仪,护法神会生起嗔恨心来,进而责难此人。

  

  问:您说佛前的供果在供完后,上供的人自己不可以吃,吃了即是偷盗,那么送给其它人吃不也是一样的吗?

  答:这两种是完全不一样的。若将佛的物品以无贪之心给众生结缘,即可以此方便而令众生与三宝结下善缘,如此做是符合佛陀心意的,也不会触犯偷盗戒。若是以贪心自己食用,即是违背了佛陀的心意与教言,故属于偷盗。因为在发心供佛的那一刹那起,这些水果已经成为了佛物,既已成为佛物就有护法神来守护,护法神对其供果有执着,故私自食用不仅会犯盗佛物罪,而且还会令护法恼怒。上供的人有管理佛物的权利,但是没有享用佛物的资格。

  若是以供果给众生结缘,即可以令众生与三宝方便地结下了善缘,以此善缘在将来业果成熟时,即可以归投于三宝门下,而获得出世之果证。

  

  问:守持八关斋戒时,离座后即不可以吃饭或者饮水了,但是在饭后喝的第一口水该怎么处理?其实这口水是漱口水,有食物的水是不可以饮用的?

  答:若是守持上等的八关斋戒,一日中除不说话外,还不能吃饭,而且不可以喝水。若是守持中等的八关斋戒,除不说话外则可以吃一餐午饭,在午前可以喝水。若是守持下等八关斋戒,则可以吃两餐饭,午后也可以喝水。

  若是守持中等斋戒,在吃完饭离座后是不可以喝水的,喝水就属于违犯斋戒了。

  若是守持下等斋戒,在吃完饭后未离座结斋之前,可以用水漱口后将其喝下,然后结斋。若是在结斋后漱口,再将漱口水喝下,这就属于触犯了斋戒。若未结斋前饮用漱口水,不犯。

  

  问:昨天听您讲经说:“大修行人超出三界外不受因果报应。”请问法师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释迦牟尼佛三个月马麦之报又说明了什么?

  答:这个可能是你听错了,愚僧并没有说过“大修行人不受因果报应。”

  大修行人因明白一切诸法实相,对缘起诸法生灭迁变所生之因果业力无余而了知,故大修行者因不昧因果,而不落因果。并不是说修行者在业果未尽时,不受因果之报应,于此应当善加思维,不应该断章取义也。

  至于释迦牟尼佛三月马麦之报,那是佛陀方便示现而已。佛陀已经成就了圆满的修证,已经消除了所有的业障,所以这只是方便示现而已。修行者在证得二地果位时就已经是戒度圆满了,同时也灭去了一切业障,既然二地菩萨就已经有如此的境界,那么已经获得了圆满佛果的佛陀还会有业障吗?成佛之人已经将无明破尽,既然无明已经破尽,那么依无明所生之惑业还会有吗?如草根一断草叶还会活着吗?所以马麦之报只是显现而已。

  修行者在证得空性那一刹那,即可灭除无边业障。一切业障之根乃是“妄心”,行者圆满证得空性时,妄心已经灭尽,妄心既然灭去,则业障之根本已灭,故业障亦在顷刻间消灭无余。故菩萨证入初地得不退之位,初地菩萨安住时与佛无二,出定时仍有分别智生起,虽有分别智生起,但不随尘境而转,故非是凡夫境也。既然初地菩萨在证得空性之时既已灭除了无边业障,那么身为万德庄严的佛陀还会有业障吗?以此可知,马麦之报乃是佛陀善巧示现也。

  至于什么是宇宙人生的实相,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所谓宇宙人生之实相即是指:情器世间之一切诸法皆拥有一个不生不灭之本体。一切诸法之本体真如无相,无无相,而此无相之真如本体又能生起万法诸相。此本体妙用虽能生起诸法,而不随诸法生灭流转变迁。一切众生因迷于诸法幻相而生起实有之执着,妄兴贪嗔诸业,故随业而转也。众生本具圆满不生不灭之真如,只因迷于尘幻相而向外执取,由是迷失了本性。故宇宙人生的实相就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问: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的意思是什么?

  答:释迦本师在灵山会上拈花一笑,乃是演示诸佛无上心要之法,然此无上胜法非言语能演说,故佛陀以拈花令迦叶尊者悟到能见之性,故说“拈花一笑,传佛之心宗。”

  

  问:“刹那念尽尘刹佛”是什么意思?

  答:“刹那念尽”是指在一刹那中放下一切执着,令心归于无执自明之本性境界中。“刹尘佛”即是说,于此刹那一切诸妄灭尽,本性自然显现,于此无执自明之境界中,若能安住刹那顷,即于此刹那圆满了念诵十方微尘诸佛之功德,刹那之息妄安住即契入诸佛性海,故功德难思难议也。

  

  问:为什么我们要单念阿弥陀佛,而不念十方诸佛呢?

  答:在宇宙间众生之数量难议称计,而佛之数量亦复如是。在经典中本师释迦世尊处处指归极乐,劝导众生称念西方极乐教主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因为修此念佛法门可令众生方便了脱生死,无需经历多劫修行即可在一生中获得补处之位。阿弥陀佛于因地中修持之时,发起了四十八大愿力,其中第十八愿是“念佛往生愿”,若有众生发至诚心于一念间称诵阿弥陀佛之名号,即可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若此愿不成就者,阿弥陀佛即不取正觉,阿弥陀佛成佛距今已经有十劫了,这说明了弥陀愿无空愿。若有众生真能发至诚心念诵弥陀圣号,则必定成就往生之道业。极乐世界之所在界位虽仍在欲界,但其国众生蒙佛愿力加持,已不受三界业力牵系,故说已出三界也。因此念佛法门有诸多方便,故十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而为之赞叹也。

  又,阿弥陀佛乃是释迦牟尼佛之慈心化现,此二佛陀实际上是一个,因为每一尊佛都有净秽二土,秽土乃是佛陀大悲心化现,令众生知苦而生起出离之心,正所谓:“悲能拔苦也”。净土乃是佛之大慈之心化现,令众生知净土之乐事而生起求生向往之心来,故曰:“慈能予乐也”。在《无量寿佛大事因缘功德名号经》中,释迦世尊亲口对阿难说,自己是阿弥陀佛的大悲化现。因此故知弥陀与娑婆众生因缘深厚,此界之众生当念修阿弥陀佛之名号也。

  虽然十方诸佛皆具足无量无边之功德,但欲往生其国者,须经历勤苦修证才可以成办往生之道业。求生弥陀净土者在临命终时只需具足一念诚心,称念弥陀圣号即可获得往生之成就,往生后亦由佛之加持力虽身处凡地,但亦得菩萨不退之德,寿命无量不经生死即可直证补处之位。十方诸佛虽各有净土,但与弥陀净土相比而言,弥陀净土最为殊胜。因此之故当念修弥陀圣号也。

  

  问:如何修行才能达到真心离念之境界?

  答:要想达到真心离念的境界,必须要修学见性之法门,如禅宗、密宗等。首先还要寻访一位已经见性的师父而作为依止,依师父之教导修学,方可达到真心离念的境界。若是在密宗里,则可以通过依止上师而获得证悟,亦可以通过听闻上师之见性窍诀而证悟,这是密宗的不共方便,其它宗派没有。

  真心离念,其实就是使自己万缘放下,令真心自显,真心本来离念如如不动,只是众生自己不觉知而已。倘若真能做到万缘放下,则真心必现,当真心自显之时,即可在无造作中圆满一切修证也。如《心王经》云:“真…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1 (照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