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明心見性?
答:欲想往生極樂世界,當專修念佛法門,或者修學破瓦法都可以成就往生之道業。相比而言,破瓦法要比念佛法門快得多,破瓦法不必長期修學,只須要七天精進地修持就可以了。
若欲明心見性,先當尋訪一位已經開悟或者是證悟的成就者,在其名下承侍供養,聆聽見性之竅訣,如此機緣成熟即可見到自性。要想見性亦當勤學《楞嚴經》,此經實實在在是成佛見性之無上法寶,楞嚴乃是文字之宗門,楞嚴所示之成佛法門亦屬宗門妙法,但與禅宗不同的是叁根普被,利鈍全收。所以愚僧勸你們多學習此經,必然會有很大的收獲。
問:因身體有病必須用藥,但所吃之藥中有動物油,有雞蛋,若吃了是否爲犯戒呢?
答:這樣不是屬于犯戒。在五戒中吃肉是觸犯的惡作罪,不會觸犯根本罪。若是自己的病只有這一種治療的方法,則無罪。若有其它方法治療,則應該用其它方法。
問:守持八關齋戒,不允許坐臥高廣大床,這裏的高廣大床是指的什麼樣的床?單人床算不算?另外,已婚的在家居士晚上睡覺時,應不應該把戴在身上的加持物摘下來?
答:八關齋戒裏所講的高廣大床是指:高度超過一尺四寸,寬度超過單人床的寬度就爲高廣大床,若把床妝飾得非常華麗,也屬于高廣大床的範疇,故也屬于違犯戒律。在“廣”字裏包含了“華麗的意思。”
已婚的在家居士在晚上睡覺時,應該將身上佩戴的加持物摘下來。若身上佩戴加持物而行夫妻之事,則屬于觸犯邪淫罪。如《菩提道次第廣論》雲:“若在塔廟,有經書、佛像、加持物、父母前等處行淫欲,則爲觸犯邪淫罪。”
問:戴著念珠是否可以入廁所?睡覺時是否可以戴著念珠?坐在拜墊上可否念經?
答:戴持念珠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可以滅除無邊重罪,所以佛弟子應該時常戴持念珠。在家居士若有夫妻生活時,當將念珠放置在臥室之外,除夫妻有欲事之時當令念珠離身外,其它時間中應該恒時戴持念珠。如在《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中說:“設安頂髻或挂身,或安頸上及安肩,所說言論成念誦,以此念誦淨叁業。由安頂髻淨無間,由戴頸上淨四重,手持臂上除衆罪,能令行人速清淨。若修真言陀羅尼,念諸如來菩薩名,當獲無量勝功德,所求勝願皆成就。”在顯宗裏不允許在家居士戴持念珠,這種說法在經書裏面找不到教證,實際上在家居士也可以把念珠挂在身上。
念誦經文最重要的是具足恭敬心,若具足了恭敬心就可以坐在拜墊上念誦。古代的僧衆走在野外時,若要念誦經文時就席地而坐。同理,若坐在地上可以念經的話,那麼坐在拜墊上也可以念經了。
問:單身一人睡在佛堂是否要把佛像遮擋起來?
答:當然要把佛像遮擋起來了。凡是有如法開過光的佛像所在之處,都有護法神守護。若是佛弟子在佛像前橫躺豎臥不守威儀,護法神會生起嗔恨心來,進而責難此人。
問:您說佛前的供果在供完後,上供的人自己不可以吃,吃了即是偷盜,那麼送給其它人吃不也是一樣的嗎?
答:這兩種是完全不一樣的。若將佛的物品以無貪之心給衆生結緣,即可以此方便而令衆生與叁寶結下善緣,如此做是符合佛陀心意的,也不會觸犯偷盜戒。若是以貪心自己食用,即是違背了佛陀的心意與教言,故屬于偷盜。因爲在發心供佛的那一刹那起,這些水果已經成爲了佛物,既已成爲佛物就有護法神來守護,護法神對其供果有執著,故私自食用不僅會犯盜佛物罪,而且還會令護法惱怒。上供的人有管理佛物的權利,但是沒有享用佛物的資格。
若是以供果給衆生結緣,即可以令衆生與叁寶方便地結下了善緣,以此善緣在將來業果成熟時,即可以歸投于叁寶門下,而獲得出世之果證。
問:守持八關齋戒時,離座後即不可以吃飯或者飲水了,但是在飯後喝的第一口水該怎麼處理?其實這口水是漱口水,有食物的水是不可以飲用的?
答:若是守持上等的八關齋戒,一日中除不說話外,還不能吃飯,而且不可以喝水。若是守持中等的八關齋戒,除不說話外則可以吃一餐午飯,在午前可以喝水。若是守持下等八關齋戒,則可以吃兩餐飯,午後也可以喝水。
若是守持中等齋戒,在吃完飯離座後是不可以喝水的,喝水就屬于違犯齋戒了。
若是守持下等齋戒,在吃完飯後未離座結齋之前,可以用水漱口後將其喝下,然後結齋。若是在結齋後漱口,再將漱口水喝下,這就屬于觸犯了齋戒。若未結齋前飲用漱口水,不犯。
問:昨天聽您講經說:“大修行人超出叁界外不受因果報應。”請問法師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釋迦牟尼佛叁個月馬麥之報又說明了什麼?
答:這個可能是你聽錯了,愚僧並沒有說過“大修行人不受因果報應。”
大修行人因明白一切諸法實相,對緣起諸法生滅遷變所生之因果業力無余而了知,故大修行者因不昧因果,而不落因果。並不是說修行者在業果未盡時,不受因果之報應,于此應當善加思維,不應該斷章取義也。
至于釋迦牟尼佛叁月馬麥之報,那是佛陀方便示現而已。佛陀已經成就了圓滿的修證,已經消除了所有的業障,所以這只是方便示現而已。修行者在證得二地果位時就已經是戒度圓滿了,同時也滅去了一切業障,既然二地菩薩就已經有如此的境界,那麼已經獲得了圓滿佛果的佛陀還會有業障嗎?成佛之人已經將無明破盡,既然無明已經破盡,那麼依無明所生之惑業還會有嗎?如草根一斷草葉還會活著嗎?所以馬麥之報只是顯現而已。
修行者在證得空性那一刹那,即可滅除無邊業障。一切業障之根乃是“妄心”,行者圓滿證得空性時,妄心已經滅盡,妄心既然滅去,則業障之根本已滅,故業障亦在頃刻間消滅無余。故菩薩證入初地得不退之位,初地菩薩安住時與佛無二,出定時仍有分別智生起,雖有分別智生起,但不隨塵境而轉,故非是凡夫境也。既然初地菩薩在證得空性之時既已滅除了無邊業障,那麼身爲萬德莊嚴的佛陀還會有業障嗎?以此可知,馬麥之報乃是佛陀善巧示現也。
至于什麼是宇宙人生的實相,這個問題不是叁言兩語能說清楚的。所謂宇宙人生之實相即是指:情器世間之一切諸法皆擁有一個不生不滅之本體。一切諸法之本體真如無相,無無相,而此無相之真如本體又能生起萬法諸相。此本體妙用雖能生起諸法,而不隨諸法生滅流轉變遷。一切衆生因迷于諸法幻相而生起實有之執著,妄興貪嗔諸業,故隨業而轉也。衆生本具圓滿不生不滅之真如,只因迷于塵幻相而向外執取,由是迷失了本性。故宇宙人生的實相就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
問: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衆的意思是什麼?
答:釋迦本師在靈山會上拈花一笑,乃是演示諸佛無上心要之法,然此無上勝法非言語能演說,故佛陀以拈花令迦葉尊者悟到能見之性,故說“拈花一笑,傳佛之心宗。”
問:“刹那念盡塵刹佛”是什麼意思?
答:“刹那念盡”是指在一刹那中放下一切執著,令心歸于無執自明之本性境界中。“刹塵佛”即是說,于此刹那一切諸妄滅盡,本性自然顯現,于此無執自明之境界中,若能安住刹那頃,即于此刹那圓滿了念誦十方微塵諸佛之功德,刹那之息妄安住即契入諸佛性海,故功德難思難議也。
問:爲什麼我們要單念阿彌陀佛,而不念十方諸佛呢?
答:在宇宙間衆生之數量難議稱計,而佛之數量亦複如是。在經典中本師釋迦世尊處處指歸極樂,勸導衆生稱念西方極樂教主阿彌陀佛之名號,是因爲修此念佛法門可令衆生方便了脫生死,無需經曆多劫修行即可在一生中獲得補處之位。阿彌陀佛于因地中修持之時,發起了四十八大願力,其中第十八願是“念佛往生願”,若有衆生發至誠心于一念間稱誦阿彌陀佛之名號,即可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若此願不成就者,阿彌陀佛即不取正覺,阿彌陀佛成佛距今已經有十劫了,這說明了彌陀願無空願。若有衆生真能發至誠心念誦彌陀聖號,則必定成就往生之道業。極樂世界之所在界位雖仍在欲界,但其國衆生蒙佛願力加持,已不受叁界業力牽系,故說已出叁界也。因此念佛法門有諸多方便,故十方諸佛皆出廣長舌相而爲之贊歎也。
又,阿彌陀佛乃是釋迦牟尼佛之慈心化現,此二佛陀實際上是一個,因爲每一尊佛都有淨穢二土,穢土乃是佛陀大悲心化現,令衆生知苦而生起出離之心,正所謂:“悲能拔苦也”。淨土乃是佛之大慈之心化現,令衆生知淨土之樂事而生起求生向往之心來,故曰:“慈能予樂也”。在《無量壽佛大事因緣功德名號經》中,釋迦世尊親口對阿難說,自己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化現。因此故知彌陀與娑婆衆生因緣深厚,此界之衆生當念修阿彌陀佛之名號也。
雖然十方諸佛皆具足無量無邊之功德,但欲往生其國者,須經曆勤苦修證才可以成辦往生之道業。求生彌陀淨土者在臨命終時只需具足一念誠心,稱念彌陀聖號即可獲得往生之成就,往生後亦由佛之加持力雖身處凡地,但亦得菩薩不退之德,壽命無量不經生死即可直證補處之位。十方諸佛雖各有淨土,但與彌陀淨土相比而言,彌陀淨土最爲殊勝。因此之故當念修彌陀聖號也。
問:如何修行才能達到真心離念之境界?
答:要想達到真心離念的境界,必須要修學見性之法門,如禅宗、密宗等。首先還要尋訪一位已經見性的師父而作爲依止,依師父之教導修學,方可達到真心離念的境界。若是在密宗裏,則可以通過依止上師而獲得證悟,亦可以通過聽聞上師之見性竅訣而證悟,這是密宗的不共方便,其它宗派沒有。
真心離念,其實就是使自己萬緣放下,令真心自顯,真心本來離念如如不動,只是衆生自己不覺知而已。倘若真能做到萬緣放下,則真心必現,當真心自顯之時,即可在無造作中圓滿一切修證也。如《心王經》雲:“真…
《佛教基礎學之佛學問答 1 (照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