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2 (照光法师)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2)

  释照光法师

  问:在念佛堂诵经时,有人不诵经了能否随意走动?若诵经开始了,来晚的居士能否再进入?对诵经的居士或者看不到的众生有影响吗?是否有过失?

  答:大众在一起共修或者诵经时,都要遵守道场的规矩。在诵经或是念佛打坐开始后,就不可以随意走动了。若是随意走动就会扰乱大家,令大家心神不安。俗话说:“宁搅三江水,不动道人心。”若因自己随意乱动而扰乱了其他同修的心境,这样有很大的过失。

  大众共修之时,都要遵守时间,不可在共修开始后再进入道场。因为自己此时再进入共修之道场时,很容易干扰其他同修。

  

  问:有精神问题或业力病现前,不能控制,有时能念佛,有时哭闹,有时乱走动,这样的居士能否在念佛堂参予共修?而别人应对此事报以什么样的心态?

  答:在共修道场中是不允许这样的人参加的。因为这种有病的人他(她)会干扰其他同修的心境,所以是绝对不允许参加共修的。

  有人以为佛家是以慈悲为怀的,所以就不能把这样的人拒之于门外。这种认为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有病之人参加共修的目的,是想通过共修而令自己的病好。但若是因自己的过错扰乱其他同修的心境,这样不仅不会令自己的病好,而且还会造下恶业。

  

  问:有位居士曾发心出家,但因有别的因缘相缠,没有能出家,这样是否为打妄语呢?有罪过吗?

  答:若自己曾经发心出家,但是因为有特殊因缘未能满愿,这样没有罪过。但若是已经受了大乘菩萨戒或者是密宗三昧耶戒的行者,若因对世间生起贪爱而退失自己先前所发的愿心,如此是有罪过的。因为在大乘戒律中有失毁誓言罪。

  

  问:经忏是一种忏悔的法,有人病得很重,经过念诵《地藏经》或者其它经典会很快好起来。请问师父,这是否是冤亲债主听到后受益了吗?

  答:是的。念诵经典有很大的功德。若给身体有病者发心念诵,则会令病者的业障减轻,身体很快康复。若是所得之病为冤亲债主缠绕,则为其诵经可令冤亲债主获得诵经之功德而离开彼病人。

  

  问:有时看到一些事情后心中生起烦恼,但想到说出来后就会犯口业,可心里很不痛快,这是否算伏烦恼?

  答:这种不能算是伏住烦恼,只是一种强烈抑制而已。

  所谓伏烦恼者,即是当自己心中有烦恼生起时,即刻用禅定或是用智慧抉择后将其灭去,然后能安住于自心清净的境界而不再为八风动摇,如是才算是伏烦恼。

  

  问:印刷纸佛像与塑佛像的功德是否一样?刻弘扬佛法的光盘与印经书的功德是否一样?

  答:不管什么样的佛像,只要能起到广泛接引众生的作用,其功德就非常大。同理,若是在寺院道场里塑造佛像,其功德就要比在个人家里塑造佛像的功德大,因为在寺院道场里所造之佛像能起到广泛利益众生的作用。

  造佛像必须要遵守佛陀所留下来的量度,若是随意乱造,也不能得到那么多的功德。这在《造像量度经》里有严格的要求。

  至于刻光盘与印刷经书的问题是这样的,一般来说我们所刻之光盘都是一些讲法的光盘,这和佛陀金口所讲的经典还是有区别的。佛陀所讲之法语乃是由自性流露之金刚语,具足无边的加持力,故凡有经典之处皆有龙天护法护持,因此印刷佛经和刻录一些讲法的光盘还是有一点差别的。即使是刻录一些读诵原经的光盘也和印刷经典有差别,因为有哪一个容易让人得到利益的问题,还有保持时间越长的功德越大。

  

  问:怎么样能确切地判断一个命终的人有没有往生?

  答:若是一个人命终八个小时后,将手放在亡者头顶佛穴上空半寸之处能感觉到有热气,这就可以证明亡者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了,这是净土宗一般的认为。若是在亡者命终时见到佛菩萨等来接引,这也是往生之瑞相。在火葬后见到有舍利子等,也是往生的迹象。但有些人是在中阴身时往生,这就很难在外表上看出往生的迹象,这就需要用《地藏木轮相法》或者是《妙吉祥占卜法》及《观音占卜法》等占卜法来占察了,或者用祈梦法也可以得知。

  还有一些临终者出现的瑞祥是否是真正的瑞祥,这也要通过一些具有修证的大德观察才能值得相信,所以对于如何观察亡者有没有往生,最好还是经过成就者的证明比较好一些。

  

  问:亡者临终时一般都神识颠倒,助念还有益否?亡者是否可以获得利益?

  答:为临终的人助念是有必要的,正因为临终的人都很颠倒,我们才要为他(她)助念,以我们的助念帮他(她)提起正念。但是助念是有一定要求的,助念的人戒律一定要清净,若是助念团中有破根本重戒之人,就会障碍亡者往生。助念的人必须要懂得如何对亡者进行开示,若助念之人只知道一味地念佛,而不懂得如何为亡者开示中阴之境界,这样的助念虽然有一点功德,但对亡者来说利益不是很大。

  亡者死后要经历法性中阴、生死中阴等境界,在这些境界中亡者往往会被迷惑,而沦落于轮回之中。因此就要靠助念之人给予开示,令亡者在中阴中能正确地选择投生的道路。

  但是现在有很多居士或是出家人不懂得中阴中所生之各种境界,而为亡者乱作开示,这样不仅不能利益亡者,而且还会使亡者更加迷惑,以至于令亡者堕落轮回,这样的助念不仅没有功德而且有很大的罪过。若是亡者因此沦落于鬼道,必定会以嗔心对那个令自己颠倒堕落鬼道的人进行报复。若是自己实在不会为亡者做开示,倒不如实实在在地为亡者多念几句佛号的好。

  

  问:中阴身境界中见到非常明亮的光都是魔道之光,见到柔和暗淡的光都是佛光,是这样的吗?

  答:不是的。在中阴中见到非常强烈耀眼的光明都是佛菩萨放出来的光,若是见到旁边出现柔和暗淡的光则是魔王和恶道的光明。欲详知中阴之现象请阅读《中有救度解倒悬》一书。

  

  问:出家师父送给在家居士东西,此居士是否可以接受?

  答:一般来说,僧众的东西,在家人是不可以享受的,所以在家人最好不接受。若是师父非给不可,又很难推脱,这时可以接受,但是自己还要对师父做供养,不能白拿出家人的东西。

  若出家人所给之物不是属于他自己的私物,而是常住物则最好不要,否则会成全了这个出家人犯盗戒。

  

  问:发菩提心之大小,在果位上有什么差别?

  答:行者若在因地中发心广大,将来证果亦是很大。同理,若是发心较小,所证之果也必然不大。如阿罗汉只发起出离心,无有发起菩提心,故只能证罗汉之果位。《佛说演道俗业经》云:“畏无量生死,周旋之艰难,心已怀恐惧,唯欲求自安,坐禅而数息,专精志安般,观身中恶露,不净有若干,弃捐三界色,断欲得自安,不能修大慈,唯志乐泥洹。”辟支佛在因地中虽发起了菩提心,但其发心乃是有求之发心,非是菩萨无漏之发心,故所证果位仍然属于小乘果位。《佛说演道俗业经》云:“本发菩萨意,志慕大乘业,但欲著佛身,不了无适莫。”

  再者发心大的行者,因其发心之故,可快速圆成佛道,而发心小者成佛就比较慢了。在因地中因发心广大,将来成佛以后度化众生的事业也非常广大。

  

  问:弟子常在佛前发愿成佛,要学习地藏菩萨一样救渡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而自己现在自渡尚且不能,何以渡众生出苦海呢?象我这样是否发的是空愿呢?属不属于欺骗佛陀?

  答:行者在修行中必须要发起广大的愿心来,虽然自己不能一时间圆满所发之愿,但是要尽力照着自己的志向去做,这样就不属于是空愿,也不属于欺骗佛陀。如《楞严经》卷六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修学大乘之行者必须要先发起广大的菩提心来,然后再依着自己所发的愿心一点点地去做,直至成佛。所谓发心度化众生者,乃是愿菩提心。照着自己所发的愿心一点点地去做,这种是行菩提心。先有愿菩提心才能有后来的行菩提心,这是一个先后顺序。以是故知,自己发完愿后,没有完全做到,这并不是空愿,也不是欺骗佛陀。

  若人能一念间发起菩提心,其功德不可思议,不可称记。龙树菩萨说:“若其功德有果色,尽虚空界不能容。”

  

  问:密宗的行人持戒有无大小差别之分?

  答:这要看自己所受的是什么戒了。在密宗里除了共同的金刚三昧耶戒外,还有所受的小乘戒律。例如:金刚阿阇黎和瑜伽士的戒律就和一般人的戒律有很大的区别。如,在家人的戒律和出家人的戒律就不同了,虽然在金刚乘的三昧耶戒上是没有大小的,但是出家人现僧宝相,守持别解脱之具足戒故,在家人应恭敬之。在共同的金刚三昧耶戒来说是一样的,没有大小之分。但是若从个别所受的戒律来说是有差别的。

  密宗虽然是无上金刚乘,但所守的根本戒律,仍然是以小乘别解脱戒和大乘菩萨戒为主。

  

  问:密宗的供品里有用海螺供佛者,不知是何理由?

  答:密宗供右旋式的海螺是延续印度的习俗。右旋式的海螺在藏地来说是吉祥物,故藏族人就将海螺供佛了。据说古印度之人也认为右旋式海螺乃是吉祥物,故以此做供佛之物。海螺代表音乐,所以是音乐供养之意。再往深了说,海螺代表空性的意趣。

  

  问:供养诸佛菩萨,是否要供品丰富,功德才会很大。

  答:若是自己有能力做供养,供品当然要丰富了。但是若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只要尽自己心就可以了。

  供养佛菩萨的功德大小,最主要是要看自己的心够不够虔诚。若自己没有恭敬心,就算是供品再丰富,也没有多少功德。若是自己有能力做丰富的供养,但因为自己悭贪不舍,而不做丰富供养,这样所得功德就不大了。若自己是以菩提心摄持而供养佛菩萨的,那么无论供养的丰富与否都会有很大的功德,因此修学大乘教法的行者当以菩提心摄持而行一切修持。

  

  问:在不洁…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2 (照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