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染,纵然一天念了很多经咒都不是夹杂,若自心颠倒妄想纷飞,纵然自己念了十万佛号也是夹杂。
问:怎样寻找自己的根本上师?
答:欲寻找自己有缘的根本上师,可以通过修梦修法得知,也可以通过妙吉祥占卜法得知,或者发真诚心祈祷佛菩萨梦中告知,也可以通过有修证的成就者观察而得知。总之有很多方法。
能令自己明悟心性的善知识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师。
问:现在有好多人认为,念诵楞严咒必须是早上六点前念诵,在其它时间内不可以念诵,不知道这种说法正确否?
答:这都是无稽之谈,这种说法十分荒谬。此楞严咒是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在此经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说法。又,宣化上人对此问题也曾经说过:“念诵楞严咒,只要具足虔诚心,什么时候念诵,什么时候都是早上六七点。”又专修楞严咒者,要求在六时中持诵,六时就是指“昼三时,夜三时。”所以没有限定时间的说法。
问:在显宗受五戒、菩萨戒后,若要学密是否需要重新受戒?
答:不需要。戒律有三乘: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密乘的戒律是以小、大乘戒律为基础的。密宗行者也同样要守持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就此二种戒律而言显密是一样的,所以入密乘后不必重新受持五戒、菩萨戒。入密乘后需要守持金刚三昧耶戒,然此三昧耶戒之戒体在灌顶时就已经由金刚上师通过灌顶的方式注入体内了。
若是以前并没有受过五戒和菩萨戒,后来直接就入了密乘,受了三昧耶戒,如此则亦应当分别将五戒和菩萨戒都受了。因为入了密乘后无论你受没受过五戒和菩萨戒也都要守持这些戒律的,因密乘戒中包含了这些戒律。所以入密乘后当通过受五戒、菩萨戒获得这二种戒体,如此是最好的。
问:如何能令附体的鬼神离去?
答:有鬼神附体者,可通过如法地受持三皈依或是五戒,可以使鬼神离体。我们在受皈依时,若能如法地观想而得到三皈之戒体,即会有三十六位护戒之善神前来守护,由此之故,那些附在身体里的鬼神不得不离去。又,在如法受戒皈依时,可以得诸佛之加持令鬼神离体,但前提条件是,自己必须从内心中要舍离这些鬼神才行。佛世之时,有一个受了皈依戒的居士,一次因出远门,晚上在路途中的桥底下休息,当时有一群鬼正要从桥上经过,但彼等观察到一个皈依三宝的人在桥下,这些鬼最后都从别的地方绕着走了,不敢从皈依弟子的头上经过。
有些居士虽然皈依佛门了,可是身体上所附的鬼神依然没有离去,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自己受皈依或受戒时根本没有得到戒体,若得到了戒体,那些附体的鬼神必然会离去。因此应重新学习戒律,发起出离心重新受三皈五戒,一旦得到戒体,那些鬼神就会离去了。
想让附体的鬼神离去,也可以用密宗的符咒令其离去,或者通过有修证之人的加持令鬼神离去。亦可以猛厉地念诵大悲咒,祈祷观音菩萨加持令这些鬼神离去。智者大师说“可以诵自己所持的戒法,令附体鬼神离去。”
问:身上有附体的东西,能否修成?能否将大仙和佛像供在一起?
答:身上有附体的人很难修成,因为附体的这些灵鬼,经常会扰乱这个人的修行。有时因附体的灵鬼扰乱而破毁净戒,有时又会错将灵鬼所现之幻境执着为真实,或执著为自己成就了,依此即会走火入魔。
有附体的人就连最基本的皈依戒体都没有,又如何能成就呢?这些被附体者命终之后都会随这些灵鬼而堕入鬼道。这在《楞严经》和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中都可以找到教证。智者大师说“被附体的人死后会堕入鬼道,无量劫不得听闻三宝名字。”连三宝的名字都听闻不到,如何能成就呢?
皈依三宝的人是绝对不可以供奉这些鬼神的,若皈依三宝后还供养这些鬼神,即为破三皈戒,破三皈戒罪过很大。供奉都不可以,更何况和佛像供在一起!
问:当前有很多修行者追求神通和开悟,究竟什么是“神通”?什么是“开悟”?修到什么境界算是开悟?神通与外道有什么差别?真正开悟就一定能往生或者成佛吗?
答:神通是一种超越世间一切众生的一种难以思议的力量。这种力量共有六种:(一)神足通,又称为神境智证通、神境通、身如意通、如意通、身通等。据《大智度论》卷五和卷二十八所载:神足通有三种,一为随心所欲,可至任何地方之能到(飞行),一为随意改变相状之转变(变化),另一为随意转变外界对境(六境)之圣如意(随意自在)。其中,后者之“圣如意通”乃唯佛所独具者;(二)天眼通,又称天眼智证通、天眼智通。即是看透世间所有远近、苦乐、粗细等之作用。获得此通可以无距离地看到一切想看的地方。不仅如此,而且获得此通还可以看透世间一切苦乐诸事。又,获得此通可以看到肉眼以及再先进的仪器都探测不到的东西;(三)天耳通,又称天耳智证通、天耳智通。即悉闻世间一切音声之作用;(四)他心通,又称他心智证通、知他心通。即悉知他人心中所想各种善恶等事之作用力(他心彻鉴力);(五)宿命通,又称宿住随念智证通、宿住智通、识宿命通。即悉知自他过去世等各种生存状态之作用力;(六)漏尽通,又称漏尽智证通。即断尽烦恼,永不再生于迷界之悟力;此中,前五通乃依四根本静虑而起,故外道诸仙、声闻及菩萨皆可得之。至于漏尽通,则仅有达小乘之无学位或大乘之等觉位者始能获得。
神通又有几种差别,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亦举报得、修得、变化等三种通力;又,《宗镜录》卷十五云:“一切通力有道通、神通、依通、报通、妖通五类。”(一)道通者,即是依道术之修炼而得之通力;(二)神通者,即是依禅定力获得;(三)依通者,即是所依之身本具之功能,如火鼠能生活在火里的这种超常的能力;(四)报通者,既是依夙世善业所感之通力,如有人能记得前世的事情,或者一生出来就有透视眼的功能等。有的人具有过目不忘的功能,这也是一种果报所感的神通;(五)妖通者,既是动物修炼成妖而生之通力。
佛教修行者所证之神通是依禅定而开发出来的,依四禅所生之神通是为有漏的神通,这种神通外道也能证得。佛教中之第六通“漏尽通”是外道不能证得的,这种神通只有超越三界生死轮回的圣人才能证得。又,阿罗汉所证的漏尽通与菩萨和佛所证的漏尽通还有差别,阿罗汉所证得的漏尽通境界只是断除了分段生死,不再漏失于见思惑中,断除了我执。而未断除由法执所生之尘沙惑。菩萨虽断除了尘沙惑,但没有究竟地断除无明惑,只有佛才将无明惑彻底断尽了。
佛教之圣者所证之神通,乃是由自性本心所生之无为神通,故与外道仙人所得之神通有很大的区别。当然也有一些佛教之行者依四禅八定,而证得有为之神通。修行者不可以执著心追求神通,随着自己修行的境界增长,自然而然就会有神通出现,但是不可以执著,也不可以随意显现。若对其生起了执著就会障碍自己的修行。若能对其不起执着,即可依神通之方便调化有缘之众生。
关于“开悟”亦有多种,如:比量通达了自性法义是一种开悟,而行者现量亲见自性也称为开悟。在诸多经中说,能看破世间五欲而发心修道,也是一种开悟。但一般人们所指的开悟,即是指明心见性之开悟。
修行者获得明心见性之开悟后,就会对佛陀所说一切教法生起定解,而且也知道了如何去走成佛之路了,也就是说开悟了以后,就懂得如何去修了,修行起来也不会再走弯路了。开悟了以后若能精进修持,则很快即能成佛。开悟并不是证得果位,开悟后还需要去修行,但是修行起来就要比一般行者快得多,因为已经见到自性之故,所以即能时时刻刻缘自性而起修,一切所修不会落于妄心之中。故开悟者若念佛则会很快证得一心不乱之境界。
开悟之人一定能成佛,若今生在开悟后精进禅修保任自性境界,则即身便可获得成就。若开悟后此生不精进保任自性,则亦不能获得成就,若恶业涌现还会退失开悟的境界。《法华经》云:“一句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既然念一句佛号最终都能成佛,更何况是开悟呢?所以若问在今生能否即身成佛,这就要看这个开悟者是否精进了。
问:什么是心?什么是性?什么是明心见性?
答:所谓“心”者,有妄心、真心、肉团心之差别,不知居士所问是哪一个心。
妄心者,即是随一切境相能攀缘能分别之心念思维。若详细分别之,此妄心有六十种,在此不做赘述。
真心者,即一切众生所依之不动本体,众生之形象虽生灭不定,但众生之身中却有永恒不动之本性,此真心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纵你堕落轮回此心不灭不垢,假使成佛也不会增长或更清净。此真心恒时觉照一切诸法,而又不为诸法幻相所动。此真心生起一切诸法,而又不染诸法之相。此真心空而孕育诸法,明而觉照一切,于觉空之中一切法圆融一体无碍。此真心又被称为自性、佛性、真如、一真法界、如来藏等名称。
肉团心者,即众生现前之肉质之心脏。
性者,即是上述之真心。因真心乃为万法所依之本性,故真心已成为本性自性等。所谓明心见性者,即明见真心本性之意也。行者亲自见到自己之天真佛性,即是属于见性也。
问:是否待习气除尽才能获得见性之境界?还是见性后再消除习气呢?
答:在习气未消除清净时,只要因缘成熟也可以见到自性。如:有的行者依禅定力久久修学,使自心归于寂静,达极静之时即可见到自性。有者是借助外缘而得见性,禅宗里就有很多禅师都是依外缘而见性的。虚云老和尚就是看到杯子打碎而见性的,他说:“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云:“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祖元禅师是看到师父剔灯,火苗一亮,因此而见性。随即说道:“剔起灯来…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2 (照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