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基礎學之佛學問答 2 (照光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無染,縱然一天念了很多經咒都不是夾雜,若自心顛倒妄想紛飛,縱然自己念了十萬佛號也是夾雜。

  

   問:怎樣尋找自己的根本上師?

   答:欲尋找自己有緣的根本上師,可以通過修夢修法得知,也可以通過妙吉祥占蔔法得知,或者發真誠心祈禱佛菩薩夢中告知,也可以通過有修證的成就者觀察而得知。總之有很多方法。

  能令自己明悟心性的善知識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師。

  

  問:現在有好多人認爲,念誦楞嚴咒必須是早上六點前念誦,在其它時間內不可以念誦,不知道這種說法正確否?

  答:這都是無稽之談,這種說法十分荒謬。此楞嚴咒是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在此經中根本沒有這樣的說法。又,宣化上人對此問題也曾經說過:“念誦楞嚴咒,只要具足虔誠心,什麼時候念誦,什麼時候都是早上六七點。”又專修楞嚴咒者,要求在六時中持誦,六時就是指“晝叁時,夜叁時。”所以沒有限定時間的說法。

  

  問:在顯宗受五戒、菩薩戒後,若要學密是否需要重新受戒?

  答:不需要。戒律有叁乘:小乘別解脫戒,大乘菩薩戒,密乘叁昧耶戒。密乘的戒律是以小、大乘戒律爲基礎的。密宗行者也同樣要守持別解脫戒和菩薩戒,就此二種戒律而言顯密是一樣的,所以入密乘後不必重新受持五戒、菩薩戒。入密乘後需要守持金剛叁昧耶戒,然此叁昧耶戒之戒體在灌頂時就已經由金剛上師通過灌頂的方式注入體內了。

  若是以前並沒有受過五戒和菩薩戒,後來直接就入了密乘,受了叁昧耶戒,如此則亦應當分別將五戒和菩薩戒都受了。因爲入了密乘後無論你受沒受過五戒和菩薩戒也都要守持這些戒律的,因密乘戒中包含了這些戒律。所以入密乘後當通過受五戒、菩薩戒獲得這二種戒體,如此是最好的。

  

   問:如何能令附體的鬼神離去?

  答:有鬼神附體者,可通過如法地受持叁皈依或是五戒,可以使鬼神離體。我們在受皈依時,若能如法地觀想而得到叁皈之戒體,即會有叁十六位護戒之善神前來守護,由此之故,那些附在身體裏的鬼神不得不離去。又,在如法受戒皈依時,可以得諸佛之加持令鬼神離體,但前提條件是,自己必須從內心中要舍離這些鬼神才行。佛世之時,有一個受了皈依戒的居士,一次因出遠門,晚上在路途中的橋底下休息,當時有一群鬼正要從橋上經過,但彼等觀察到一個皈依叁寶的人在橋下,這些鬼最後都從別的地方繞著走了,不敢從皈依弟子的頭上經過。

  有些居士雖然皈依佛門了,可是身體上所附的鬼神依然沒有離去,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爲自己受皈依或受戒時根本沒有得到戒體,若得到了戒體,那些附體的鬼神必然會離去。因此應重新學習戒律,發起出離心重新受叁皈五戒,一旦得到戒體,那些鬼神就會離去了。

  想讓附體的鬼神離去,也可以用密宗的符咒令其離去,或者通過有修證之人的加持令鬼神離去。亦可以猛厲地念誦大悲咒,祈禱觀音菩薩加持令這些鬼神離去。智者大師說“可以誦自己所持的戒法,令附體鬼神離去。”

  

  問:身上有附體的東西,能否修成?能否將大仙和佛像供在一起?

  答:身上有附體的人很難修成,因爲附體的這些靈鬼,經常會擾亂這個人的修行。有時因附體的靈鬼擾亂而破毀淨戒,有時又會錯將靈鬼所現之幻境執著爲真實,或執著爲自己成就了,依此即會走火入魔。

  有附體的人就連最基本的皈依戒體都沒有,又如何能成就呢?這些被附體者命終之後都會隨這些靈鬼而墮入鬼道。這在《楞嚴經》和智者大師的《摩诃止觀》中都可以找到教證。智者大師說“被附體的人死後會墮入鬼道,無量劫不得聽聞叁寶名字。”連叁寶的名字都聽聞不到,如何能成就呢?

  皈依叁寶的人是絕對不可以供奉這些鬼神的,若皈依叁寶後還供養這些鬼神,即爲破叁皈戒,破叁皈戒罪過很大。供奉都不可以,更何況和佛像供在一起!

  

  問:當前有很多修行者追求神通和開悟,究竟什麼是“神通”?什麼是“開悟”?修到什麼境界算是開悟?神通與外道有什麼差別?真正開悟就一定能往生或者成佛嗎?

  答:神通是一種超越世間一切衆生的一種難以思議的力量。這種力量共有六種:(一)神足通,又稱爲神境智證通、神境通、身如意通、如意通、身通等。據《大智度論》卷五和卷二十八所載:神足通有叁種,一爲隨心所欲,可至任何地方之能到(飛行),一爲隨意改變相狀之轉變(變化),另一爲隨意轉變外界對境(六境)之聖如意(隨意自在)。其中,後者之“聖如意通”乃唯佛所獨具者;(二)天眼通,又稱天眼智證通、天眼智通。即是看透世間所有遠近、苦樂、粗細等之作用。獲得此通可以無距離地看到一切想看的地方。不僅如此,而且獲得此通還可以看透世間一切苦樂諸事。又,獲得此通可以看到肉眼以及再先進的儀器都探測不到的東西;(叁)天耳通,又稱天耳智證通、天耳智通。即悉聞世間一切音聲之作用;(四)他心通,又稱他心智證通、知他心通。即悉知他人心中所想各種善惡等事之作用力(他心徹鑒力);(五)宿命通,又稱宿住隨念智證通、宿住智通、識宿命通。即悉知自他過去世等各種生存狀態之作用力;(六)漏盡通,又稱漏盡智證通。即斷盡煩惱,永不再生于迷界之悟力;此中,前五通乃依四根本靜慮而起,故外道諸仙、聲聞及菩薩皆可得之。至于漏盡通,則僅有達小乘之無學位或大乘之等覺位者始能獲得。

  神通又有幾種差別,如《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下亦舉報得、修得、變化等叁種通力;又,《宗鏡錄》卷十五雲:“一切通力有道通、神通、依通、報通、妖通五類。”(一)道通者,即是依道術之修煉而得之通力;(二)神通者,即是依禅定力獲得;(叁)依通者,即是所依之身本具之功能,如火鼠能生活在火裏的這種超常的能力;(四)報通者,既是依夙世善業所感之通力,如有人能記得前世的事情,或者一生出來就有透視眼的功能等。有的人具有過目不忘的功能,這也是一種果報所感的神通;(五)妖通者,既是動物修煉成妖而生之通力。

  佛教修行者所證之神通是依禅定而開發出來的,依四禅所生之神通是爲有漏的神通,這種神通外道也能證得。佛教中之第六通“漏盡通”是外道不能證得的,這種神通只有超越叁界生死輪回的聖人才能證得。又,阿羅漢所證的漏盡通與菩薩和佛所證的漏盡通還有差別,阿羅漢所證得的漏盡通境界只是斷除了分段生死,不再漏失于見思惑中,斷除了我執。而未斷除由法執所生之塵沙惑。菩薩雖斷除了塵沙惑,但沒有究竟地斷除無明惑,只有佛才將無明惑徹底斷盡了。

  佛教之聖者所證之神通,乃是由自性本心所生之無爲神通,故與外道仙人所得之神通有很大的區別。當然也有一些佛教之行者依四禅八定,而證得有爲之神通。修行者不可以執著心追求神通,隨著自己修行的境界增長,自然而然就會有神通出現,但是不可以執著,也不可以隨意顯現。若對其生起了執著就會障礙自己的修行。若能對其不起執著,即可依神通之方便調化有緣之衆生。

  關于“開悟”亦有多種,如:比量通達了自性法義是一種開悟,而行者現量親見自性也稱爲開悟。在諸多經中說,能看破世間五欲而發心修道,也是一種開悟。但一般人們所指的開悟,即是指明心見性之開悟。

  修行者獲得明心見性之開悟後,就會對佛陀所說一切教法生起定解,而且也知道了如何去走成佛之路了,也就是說開悟了以後,就懂得如何去修了,修行起來也不會再走彎路了。開悟了以後若能精進修持,則很快即能成佛。開悟並不是證得果位,開悟後還需要去修行,但是修行起來就要比一般行者快得多,因爲已經見到自性之故,所以即能時時刻刻緣自性而起修,一切所修不會落于妄心之中。故開悟者若念佛則會很快證得一心不亂之境界。

  開悟之人一定能成佛,若今生在開悟後精進禅修保任自性境界,則即身便可獲得成就。若開悟後此生不精進保任自性,則亦不能獲得成就,若惡業湧現還會退失開悟的境界。《法華經》雲:“一句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既然念一句佛號最終都能成佛,更何況是開悟呢?所以若問在今生能否即身成佛,這就要看這個開悟者是否精進了。

  

  問:什麼是心?什麼是性?什麼是明心見性?

  答:所謂“心”者,有妄心、真心、肉團心之差別,不知居士所問是哪一個心。

  妄心者,即是隨一切境相能攀緣能分別之心念思維。若詳細分別之,此妄心有六十種,在此不做贅述。

  真心者,即一切衆生所依之不動本體,衆生之形象雖生滅不定,但衆生之身中卻有永恒不動之本性,此真心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縱你墮落輪回此心不滅不垢,假使成佛也不會增長或更清淨。此真心恒時覺照一切諸法,而又不爲諸法幻相所動。此真心生起一切諸法,而又不染諸法之相。此真心空而孕育諸法,明而覺照一切,于覺空之中一切法圓融一體無礙。此真心又被稱爲自性、佛性、真如、一真法界、如來藏等名稱。

  肉團心者,即衆生現前之肉質之心髒。

  性者,即是上述之真心。因真心乃爲萬法所依之本性,故真心已成爲本性自性等。所謂明心見性者,即明見真心本性之意也。行者親自見到自己之天真佛性,即是屬于見性也。

  

  問:是否待習氣除盡才能獲得見性之境界?還是見性後再消除習氣呢?

  答:在習氣未消除清淨時,只要因緣成熟也可以見到自性。如:有的行者依禅定力久久修學,使自心歸于寂靜,達極靜之時即可見到自性。有者是借助外緣而得見性,禅宗裏就有很多禅師都是依外緣而見性的。虛雲老和尚就是看到杯子打碎而見性的,他說:“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又雲:“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祖元禅師是看到師父剔燈,火苗一亮,因此而見性。隨即說道:“剔起燈來…

《佛教基礎學之佛學問答 2 (照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