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3
释照光法师
问:如果发心出家,父母的生活出现问题怎么办 ?
答:若真地想发心出家就不要想那么多,因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因缘。这个世界上有好多没有儿女的人,他们也活得很好,也没有见他们饿死或者是冻死。假若父母此生是被饿死的因缘,就算是儿女在身边也会饿死。若不是这种命运的话,假使没有儿女的人也不会饿死。
如果为了养活父母,或者为了父母而不出家,这样在表面上是成就了一个孝子的形象,可实际上这是一种小孝。若怕出家后父母无有饮食等物滋养生命,或是怕父母伤心而不出家修行,如此虽然短暂地满足了父母的情执,也未令父母伤心,但是当父母面对无常要舍报而去之时,做为子女的你又如何救渡自己的父母?在家人虽然也能修行,可是因世间俗事繁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修行,又如何能在父母去世前成就道业呢?既然修行没有什么成就,当父母要去世时,自己如何救渡呢?所以不如及早出家修道,若自己为了救渡父母将来不堕恶道而发心出家,这是一种大孝之心!这是舍弃了世间的小孝,而成就了出世间的大孝,故智者当以智慧抉择也。
若自己出家后家中没有其他兄弟姐妹,而父母也却是没有生活来源,自己可以劝导父母皈依三宝,然后就可以用自己的供养来养活父母。若父母有其他子女孝养,则出家人不可以用自己的供养孝敬父母。
但若自己父母百年之后,出家人可以用自己的供养给父母做超度等佛事,也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做放生等善事。
问:念佛是了义法门呢?还是方便法门?
答:此法门即是了义也是不了义法门,因其修法中有了义和不了义二种修法,实相念佛法是了义修法,其余念佛之法皆是方便法门。虽然其它念佛方法皆是方便,亦是很殊胜的修法,能令行者出离轮回而至补处菩萨之位。若从一生即可获得补处之位来衡量,则亦可称为了义法门也。虽说一生补处但所需时间甚长,若从时间上衡量,则为方便之法也。故观待净土法门了义不了义不能单一而论之。
问:修学密宗要有传承,修学其它宗派需要传承吗?
答:一切法门都需要传承,并不分宗派。虽然净宗的念佛法门称为易行道,没有传承也可以念佛,但若没有善知识传承念佛的方法和窍诀,我们也很难获得念佛真实的利益。所以念佛若能获得圆满的传承,则必然能更好地与弥陀相应。具足圆满传承的人,除了法脉传承的加持,还能获得给你传传承上师的修法窍诀。
一个法脉的传承就如同安装电器一样,必须要有电线、电流而且还要没有漏电之处,若电线短路,这个电器就没法运转。修法也是一样,我们的法脉是从释迦牟尼佛这里传下来的,又经过他的弟子一代代相传,所以才传到了我们这里。若这其中有一个人的戒律不清净,那么这条法脉就不清净了。例如:不管什么宗派的行者都要去受戒,这就是一种接戒律的传承。出家人的戒律是从十个清净戒律的大德比丘名下而祈受,只有戒律清净而且戒腊超过十年以上的比丘,才可以有资格传比丘戒。但是居士的戒律是要从出家人名下来祈受,若这个传戒的出家人根本戒已经破掉,那在他名下受戒的居士就不能得到清净戒律的传承。佛教中是以戒定慧三学为大纲,若无有清净戒律的传承,则不可能得到戒体。若无有戒则定不能引发。首先要知道,不论学哪个宗派,都要受戒持戒,若无有戒律的传承,则一切定力无从而生。故佛教一切修法都有其各自的传承,念佛也不例外,若能得到修学净土法要的传承,这样再念起来就可以很快地与法相应了。
问:净土宗的修行人需要学习止观吗?
答:佛法中一切教法都是为了方便止息妄念彻见自性而设立,故一切修学法门都是修心的方便。其实净土宗的行者,若能将止观窍诀结合在念佛中来应用的话,那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一样,是很殊胜的修法。其实在净土宗的修法中,也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止观,净土宗的持名念佛是一种“止”的修法,而观想、观相的念佛法是属于“观”的范畴。
所以,止观修法的概念非常广,任何修法都包括在止观之中。
问:听说修密宗是要八地菩萨才可以修的,凡夫是不可以修,是这样的吗?
答: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没有依据的。修学佛法首先要知道依法不依人的道理,说这样的话有经书做教证吗?这样的说法都是一种无有教证的胡说,说这话的人可能对密法一点都不了解。要想知道什么样的人具足学习密法的资格,可以从密宗的戒律上来做一番了解,便会很容易明白了。在佛法中二地菩萨就已经证得了菩提心离垢地,圆满了持戒度。而八地菩萨是菩提心不动地的大菩萨。若是只有八地菩萨才能学习密法,那么佛陀就不用制定那么多的密乘戒了。但密宗的十四条根本戒大部分都是对凡夫而立的戒律。如:第一条、是弟子和上师的戒律。密宗弟子不得舍弃上师和诽谤欺辱上师。第二条是不违背佛陀和上师的教言。第三条、是金刚兄弟之间的戒律,不可以诽谤骂詈金刚兄弟。第四条是不舍弃慈悲心。第五条是不泄明点、不邪淫戒。第六条是不谤一切修道者。第七条不泄密。第八条是不许自残身体。在密宗十四条戒里有十三条就是凡夫要守的戒律。请看一下我举出的这些戒条,这都是凡夫所守持的戒律,而非是八地菩萨所守持的。八地菩萨还会伤害自己的上师吗?会在金刚道友中造伤害吗?会舍弃慈悲心吗?会自残身体吗?八地是不动地的菩萨,菩萨证入此位称为净地菩萨,已经圆证三不退,于菩提心中能任持一切,安住于胜义的菩提心中而不动。故上面的这些戒律八地菩萨会犯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八地菩萨是不需要守持这些戒律的,故说“密宗是八地菩萨才能修的法”,这样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并且是没有教证的。若想修学密宗,只要对佛法具足了坚固的信心,对密宗也具足不共的信心和精进心,如此就是能学密法的根基了。其实密宗修法所对应的根基和其它法门的要求是一样的,只要具足信根和精进根就是密宗的根基。
问:听说密宗很注重修三皈依,这样有什么究竟的意义呢?其它的宗派用修吗?
答:三皈依在佛法中是很重要和关键的一个修法。因一切佛法皆以三皈依为基础,若没有皈依实修的证量,一切殊胜之法亦不得成就。若一个自诩为佛教的行者,没有对三宝生起真正的信心来,也不具足真正的皈依,那么无论他修什么殊胜的法,最终也不会成就的。这是因为不具备根本的基础之故。若行者能做到纵遇生命危机之时亦不舍弃三宝,具足如是之皈依信心,这才是真正地皈依了三宝。
三皈依不单是一种仪式,还是初学者必修的课程。所以三皈的学处是要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行者若在生活中能依佛陀的教义时刻警惕自己,不令自己迷失在世间幻相中,而能以智慧抉择观察诸法实相,如是而不被诸法幻相迷惑,则为皈依佛,是行持“觉”(即是能做到皈依佛觉而不迷)道。若能时时依教法行持,远离世间八法,破诸邪恶,则为皈依法,行持“正”(即是皈依法正而不邪)道。行者若能依净戒摄持三业,令三业清净不染诸过,则为皈依僧,行持清“净”(即是皈依僧净而不染)之道。
现在的佛教界中表面上有好多人修行,而实际上他们连佛弟子最基本的皈依都没有具足,故而虽见其相似修行而无有成就。
问:在密宗里要修好多加行,为什么在其它宗派里没有?这样是不是密宗太繁琐了?
答:加行是大乘佛教一切修法的基础,若没有修加行,其它的殊胜法要亦不能成就。密宗是要通过加行的修法,把行者打造成适合修学大乘教法的一个殊胜法器。
其实,大乘其它宗派的修行也是一样需要修加行的,只不过是没有像密宗这样很明确地提出来。加行修法为:出离心四种观修法、皈依、菩提心、忏悔、积累资粮、上师瑜珈。出离心是佛法的基础,大小乘都必须要修的;而菩提心是大乘的基础,大乘一切教法皆以菩提心为本而设立,故亦是各大宗派必修之法;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于往昔造下了种种修法的法障以及其它深重的业障,若现在不修忏悔法将其消除,则行者因业障蒙蔽之故亦很难成道;有时也会因资粮不具足而导致修法无有进展,也是很难与法相应,故应该修学积聚资粮之法要。显宗的积聚资粮的方法,是以实修六度诵经等事为主,而密宗除此之外还有殊胜方便,可以通过供养蔓扎罗而很快地积聚能够成佛的资粮;上师瑜珈,即是一种和善知识完全相应的修法。学习显宗的行者也同样要依止大善知识,也要在善知识名下修种种供养承侍,若行者能与善知识相应,才能在善知识的座下得到所有清净的教授。所以说修加行并非是密宗独有之法,显宗也要修持的。不过,显宗没有将加行明确地列出来而已。
问:我觉得我活得很苦,不是外在物质环境的苦而是心里很苦。请问您能告诉我解脱的方法吗?
答:佛陀成道后四十九年说法度化众生,就是为了解脱众生的苦恼,所以佛教的各种修学方法都是对治苦的方法。只要你能精进学习佛陀的教言,就能学会给自己的心做主,也就可以解脱烦恼。
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众生都会有迷茫和痛苦,这都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人生的真正定义和定位,由于不能给人生一个确切的定义之故,所以在遇事对境之时才会迷茫烦恼。
我们生而为人,首先要明白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是什么,人生的真相是什么?现在所过的生活是否是正确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以上提出的这些问题,你就会发现,现在世人所追求的生活是颠倒的,这个世间到处充满了苦。而这些苦的来源,都是由于有情众生不能把握自己的心,迷失自心不悟人生真谛而导致的。所以每一个众生都是随着外境而转,故使心不得自在,紧紧地攀缘在五欲之上,因此而生起诸多苦受。有情众生从来都没有当过自己的主人,只是无主地随着外在的人物环境的转变,而生起…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3 (照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