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忧悲苦乐等感受来。
其实,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活得很可怜,就如同乞丐一样,每天都在他人名下乞讨一切忧悲苦乐,自己无有选择苦乐的权利,只能随外境的变化而感受苦乐,所以说,若不能给自心作主就不能获得自在。例如:你今天一出门就有人夸奖赞叹你,你的心里马上就会很高兴。可是若一出门就遇到一个冤家对头来诽谤你,你的心里马上就会很生气很烦恼。我们的心总是随着人家所给的不同言语或是脸色等,产生喜乐或者烦恼等,所以人一辈子都是这样随着外在的环境活在忧悲苦乐之中。我们的心从来都没有给自己做过主。若是能做到想欢乐就欢乐,不随外境界而转,这样才是自在的。佛教中的各个法门都是教给我们如何觉悟的,如何掌握命运而获得快乐的。所以只要能够如法修学佛法,则必能达成你之所愿。千万不要再继续扮演乞丐的角色了,要从现在起学着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做主是学佛人都需要做的功夫。
在生活中做“乞丐”是很苦的,人家施舍我们一些好的话语,就能高兴一会儿,若人家给我们不好听的话语自己就会烦恼好长时间,不管人家施舍给我们什么,我们只能照单全收,这就是因为自己不觉悟,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就是自己的真心自性)。若为自己获得自在,就应该明白一切的称赞、毁誉、利益、衰损等事只是因缘所生之假相,根本就不是真实的,因此就不应该去贪着;若当自己对外境所谓的“欢乐喜受”生起执着时,就会使自己的心束缚在这些幻相中,那么自己就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生起烦恼。所以若想解脱心中的烦恼,就必须要能给自己的心做主,使这颗“妄心”不再执著外境,若能做到不执着外境,则当外境发生变化时,你的心也不会再会随着外境产生苦乐等受了。如是则于当下就获得了自在解脱,这就是不随境转。假如:有人骂你一句不好听的话,这时应该依诸法缘起无自性的方式抉择。将所闻之音声通过智慧抉择观察后,了知所有声响皆是因缘假法,如梦如幻无有自性,所谓的骂也是由于自己耳根对境,攀缘心起取著声相,故成骂之声响,若无有自己的根识作为因缘,如何能成就骂事呢?若通过如是观察了知一切音声空无自性,则行者就不会生起烦恼来。若遇骂等而不生烦恼,如是已能给自心做主了,心不随外境起烦恼分别即是自在人。
另外,一切众生之所以有苦受,也就是因为有一个“我”的执著,有了这个“我”就生起了“我的自尊”和“我的人格”等执著,由于众生的心中有此诸多执著,故心不得自在。如:别人说了一句伤你自尊的话,你自己马上就会产生不高兴的情绪。若人家说了一句侮辱你人格的话,你的嗔心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来,还恨不得和对方玩命。其实众生所执著的“我”只是一个虚假的概念,并不是真实地存在。这个自我的概念是有情众生受轮回业力习气的干扰,才形成这样的一个执著,所以这个概念并非有实在性的。众生执著我或者是我所等,都是错将现前肉身或是妄心等执著为我,但若对其进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我”是不可得的假相。这可以通过三时的方式来观察,所谓的“我”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三时概念中不能成立,因过去的已经过去,乃是不复存在的,现在的也在刹那间成为过去,从来都没有停住过,未来的还未有到来,也不能成立。这个“我”若离开此三时是无法安立起来的,因此这个我本来就是众生妄心安立的一种错误概念。
若有情众生能把这个自我执着的概念看淡了,那不管再遇到什么样的外境,心就不会生起诸多苦受来。这样就是解脱了烦恼。
问:不吃素可以受五戒吗?
答:不能吃素也可以受五戒的。在佛教的三大体系中,只有汉传佛教不吃荤腥,其它如藏传和南传佛教都吃肉。吃肉在五戒里是属于间接杀生的戒,在罪相里是属于一种过失,没有直接的破戒罪。所以持五戒不是完全在于吃素,只要你能把杀、盗、淫、妄、酒这五条戒律守好,就可以受持五戒了。守持五戒的行者若实在无有条件吃素,则最低限度要吃三净肉。但受戒者若有条件吃素,最好还是要守持吃素的戒律。其实汉地的居士不吃肉是可以做到的,这只看自己有没有决心了。
问:目前佛教界的修行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答:以我个人的分别念来观察,目前汉传佛教界修行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修行不遵次第,缺乏如法之闻思,从而使修行者大部分无有正信和正见。
修学佛法要是不遵守次第来修的话,你就是有再大的智慧都不会成功。佛教里的闻思修三慧和戒定慧三学,这是一切修法的共同次第。先要多听闻佛法觉起闻得慧,依所得闻慧而善加思维觉起思得慧,依思得慧发起如实的修行,依修行证得修得慧;先要闻思学习戒律的持犯,然后如法守持。进而学习诸禅三昧,依清净持戒引发禅定,于定中善知一切境界差别,心不取相入于甚深禅定,自性智慧自然开显;这是一切法门修法的次第,若行者能如是知如是见如是行,必能证如是妙果。故如愚僧偈云:“佛性虽自圆,以受无明蔽。无始轮回中,生起诸患习。依戒断粗根,依定转细识,依智破无明,菩提自圆成。”
问:我念佛念了好多年了,而且念的数量也很多,但是心从来都不能清净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答:若是你已经明了念佛的窍诀,而且修法的次第也没有错乱的话,在具足如是条件下还是不得力,不能使心清净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原因,那就是因为你在往昔造了很深重的修法违缘的业障,因此要先修忏悔法将业障彻底摧毁,然后再如法念佛,则必能得清净心。
念佛能否获得自心清净,并不是数量多就好,而是要观待你的信、愿、行三资粮和禅修的方法是否具足,若信深、愿切、行坚而无谬,如是则必能得念佛三昧。
请问法师:学佛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和知识吗?
答:学佛不见得就需要有很高的文化知识。但是初学者看经时会有一些障碍。学佛是要看一个人的悟性和根性,还有要看这个修行人修法是否精进。在佛教历史中,有好多高僧大德都没有文化,但是他们都有很高的成就,所以一个修行者的成就不在于文化的高低,而在于对戒定慧三学能否精进。
问:没有文化的居士只能一门深入念佛吗?
答:学习佛法的人无论是有没有文化,也不管学习哪个法门都要一门深入,这是和文化学历没有关系的。但在准备一门深入前,要观察自己是否具足了一门深入的条件。一门深入的条件是:正信、正见、定解,就是具足对佛法的正信、正见和坚固的定解。若欲深入修学佛法,却对所学的法一窍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去闭门修学,那么这就是忙修瞎练,这种修行不是如法的,也不会真正成就佛法之利益,不仅如此,还会由无知之故对佛法中的甚深见解生起邪见,依邪见而造业堕落地狱。
学习佛法的目的是要修解脱道而出离生死轮回的,佛陀是出离三界的智者,他老人家证悟了一切智智,故行者要想成就解脱道就要依靠佛陀的教言而修学。但是佛陀已经圆寂二千五百多年了,我们只能依靠佛陀所宣讲的经教来学习,以期通过闻思经教而开启自性的智慧。有人认为没有文化的人就不需要闻思教义,他们的理由就是因为没有文化的缘故。这种说法非常荒谬,这就如同在说“愚痴的人不需要开启智慧,因为愚痴的缘故。有智慧的人才要开启智慧,因为有智慧的缘故。”这种说法简直是象笑话一样。所以无论有没有文化都需要如理地闻思佛法,当具足了一门深入修学的条件后,无论是普通行者还是三藏法师都需要一门深入而专修。例如:一个驾驶员要驾驶汽车,他必须要有娴熟的驾驶技术和熟读交通规则,这样才可以是一个合格的驾驶员。若开车者没有娴熟的驾驶技术,而且对交通规则也不懂,他就不能安全地行驶在路上。学佛修行就如同开车一样,若自己对所学的教法没有认识理解,这样只能是盲修瞎练。现在佛教界有好大一部分的念佛者都是这样的,虽然说没有文化的人,对教义的闻思和理解不是很圆满,但也应该基本掌握自己所修法门的基础和纲领,若是连自己所专修法门的教义都没有弄清楚,就要去做一句佛号念到底的行持,这样不仅不能成就念佛三昧,有时还会因自己的无知,而造破戒等恶业。
凡学佛者都应该知道,任何法门都离不开戒定慧三学的大纲。所以,无论是有没有文化的人,只要你想学习佛法,都应该通过闻思,了解佛法纲要的意趣。如:戒律的开遮持犯,这是一个修行者首先要明了和必须要掌握的,即使你没有文化,也需要受戒和持戒,但若不明戒法又如何能持好戒律呢?除学戒之外,佛教中的发心以及禅修等都需要通过闻思而了达。所以,没有文化的人也一样要闻思教义,只不过闻思的方式可以变通一下。不认识文字的人,可以多看多听高僧大德的视频讲座,纵使开始听不懂也要耐心听下去,只要坚持到底最终必能听懂。
问:净土法门的带业往生是佛的方便说吗?
答:虽然释尊为我等众生宣说了无量法门,众生可依诸法门成就无上佛道。但因观知末法众生障深慧浅之故,佛陀起大悲而为我等末法众生开演净土方便之易行道,欲令对弥陀具信愿之行者方便出离轮回。故净土法门乃是释尊因大悲而方便开演之法门;若等众生断尽业力而出离三界六道轮回,则是为甚难。故释尊宣讲弥陀大愿,令我等得知可借助弥陀之本愿暂时压制轮回之业不起现行,因念佛力故与弥陀相应得蒙接引往生彼国。往生彼国者皆能远离一切退道之因,寿命无量与佛同等,如是则能一生而获补处之位。
此法门虽然是方便法门,但委实殊胜难以思议,故为诸佛所共叹之法门。释尊令众生对极乐世界生起希求之心,而发愿往生彼国之目的,不是为了众生去那里享乐,而是为了令众生在极乐世界继续精进修行,最后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这才是释尊以及诸佛劝众生求生极乐的目的。此…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3 (照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