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起落處
昨天晚上我給大家一個話頭,讓大家去參,大家是否參究出來了?大家還記得是什麼話頭嗎?(答:在那裏解脫?)
佛法裏面所講的解脫是現在,還是未來?是活著,還是死後?記得我19歲的時候,遇到一個人向我的同學提問題,他說:“你們佛法修到最後,最高的境界是什麼?”我的同學說:“是解脫、是成佛。”那個人又追問了一句:“何時才算解脫?何時才算成佛?”我那個同學當時回答了一句:“死了就解脫了、就成佛了!”
當時我就知道他回答得不對,可是我自己也沒有很好的答案來回答他,所以這個問題一直放在我的心裏。十六年了,因這個話題,又引出一連串的問題。
我再給大家一個話頭:“佛法的起落處是什麼地方?”如果大家對這個話頭的意思不明白,我可以解釋一下:就是說你修學佛法,你從哪個地方下手?你圓滿了,又落在什麼地方?也就是說落在什麼地方算圓滿?
“佛法起落于何處?”或者叫做“佛法起落在什麼地方?”起,起在什麼地方?落,落在什麼地方?如果這個問題你回答不出來,我可以告訴大家:你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用功!你也沒有理解佛法的真實含義。
學佛的意義在何處?你平時想開智慧,不在這些問題上面琢磨,那你在哪裏用功呢?是不是坐在這個地方隨著妄念跑?一會兒壓一下子,一會兒跑一下子!就這樣來來去去,幾個小時過去了。
因爲你在靜坐的時候有了一、兩個小時的休息,所以比不靜坐要舒服得多。你以爲這就是道,實際上頭腦裏面熱鬧得很!如此下去,何時能夠入道呢?
第一個問題大家還沒有回答出來呀!佛法所說的“解脫”,是在哪裏解脫?我可以告訴大家,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死的時候解脫,甚至死後解脫,那你是自欺欺人!你活著的時候身體就不健康,你死了以後身體就能健康嗎?你活著的時候就沒有解脫,你死的時候就能夠解脫嗎?你活著的時候就沒有入道,死了怎麼能夠入道呢?
那麼你們會問:佛法裏面講的“中陰超度”、“中陰成就”,難道是假的?我不否認有這麼一個說法,可是你既然是一個年輕輕的人,又不是一個即將命終的人,爲什麼要把希望放在最後呢?爲什麼不把希望放在現在呢?
你在這娑婆世界不能解脫,滿腦子貪、嗔、癡,難道你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夠解脫?到了極樂世界就沒有貪、嗔、癡?你在這個地方就放不下 ,到了極樂世界就可以放下嗎?在這個地方就壓得你走不動了,又如何能夠到極樂世界呢?你已經走不動了,豈能到達極樂世界?(答:……)
那麼修學佛法從何處下手呢?你最後又落在什麼地方呢?(答:……)道芳,你不要回答那麼快呀!你回答的都是錯誤的,連邊兒都沒沾上!我問你:你怎麼從心裏下手?你以爲像你一樣天天念念阿(e)彌陀佛就是下手?你連阿(e)彌陀佛都念錯了!整天念做阿(a)彌陀佛、阿(a)彌陀佛,連個阿(e)彌陀佛都不會念,還念個阿(a)來!
整個佛法就是被一位所謂的大師把它給扭曲了,明明過去都是念阿(e)彌陀佛的,那個大師出現了以後,他在傳教,現在全國上下、世界各地都在念阿(a)彌陀佛!既然你是傳淨土宗的,你知道臨終從頭上出去,往生淨土,爲什麼嘴巴張那麼大呢?(注:發a的音,力量從嘴裏出去;發e的音力量震動上颚,傳導到頭頂上,從頭上出去。)
還叫大家觀想肚臍眼兒,觀想腳下,你把神識引到肚臍眼兒、引到腳下,臨終是從肚臍眼兒、從腳下出去,進入餓鬼道、進入地獄!既然你知道修淨土臨終時從頭上出去,爲什麼還讓人家把神識守在肚臍眼兒、守在腳底呢?還讓人家念阿(a)來?稍微明智點的人都知道,這個大師是假的!連佛法基本的理念都不懂。你一念e,頭頂上的蓮花就開了;你一念e ,整個力量就從頭頂出去了!你們現在“a” 一下子,你們再念e ,念e 的時候,整個力量沖到頭頂上,蓮花苞脹一下子,一沖就沖出去了!你念a一下子,頭裏邊的力量全部從嘴巴裏面出去了。
就算這一點我的理念錯了,爲什麼你傳淨土的還要大家把神識守在肚臍眼兒、守在腳底呢?那不是把人家的神識引到下面去了?既然你傳淨土、知道神識從頭上出去往生極樂淨土,爲什麼還要把神識往下引呢?
還把大家的希望寄托在死後往生極樂世界,佛法的起手是在當下,佛法的最終結果還是在當下!上上佛法的精神不提倡過去,也不提倡未來,只有當下!下手是當下,最後也是落在當下。你如果不承認這一點,你縱然修叁大阿僧祗劫,也不會有絲毫成就!
所謂的佛法承認有過去、有未來,那是對中下根器的人講,真正上上根器的人,只有當下!當時神秀的弟子是上根器的人,惠能的弟子全部是上上根器的人。
只有當下,沒有未來,也沒有過去!佛法說有“過去”,那是因爲你已經把握不住了,雖然它有過去,如同沒有。佛法說有“未來”,未來還沒有來,你也沒辦法把握,只有當下。這是禅宗裏面的最高境界,也是佛法的核心!
你當下放不下,當下不能解脫。所謂的“當下”,是未來的當下,也是過去的當下。你能夠在這一個當下入道,在下一個當下還是入道。也就是所謂的這一念入道,下一念肯定入道,也就能夠念念入道!你既然一念能夠入道,這一念和下一念、下下一念會有什麼區別呢?所以說一念抓住,念念抓住;一念入道,念念入道。一個當下能夠入道,每一個當下都能夠入道!
佛法最初是講“當下”,後來爲了更精辟地解釋,又講“刹那間”,刹那間比當下還要迅速。你能夠在這一刹那間抓住,那麼每一個刹那間都能夠抓住。也就是說你今天會做的事情,不可能明天就不會做了;你只要是今天會做,明天、後天永遠都會做!
如果你下手的功夫不是在當下,而是在回憶過去、渴望未來下手,這已經叫做邪見了!如果你成就了以後,在行願的時候,還是落在當下。你只有時時刻刻在當下,才能夠使功德圓滿。
佛法上講的當下,不是社會上說的那種“現實”,給人家介紹佛法千萬不要介紹錯了。我聽到有個出家人給人家這麼介紹:有個俗家人問他佛法講的“當下”是什麼意思?他回答說;“就是要現實一點,這就是當下!”我親眼見到、親耳聽到一個出家人向一個居士這樣介紹。盡他媽的胡說!“當下”怎麼是“現實”呢?這個人還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大和尚在傳教!
佛法裏面講:“甯可千日不悟,不可一日著魔”呀!甯可不讓大家信佛,也不要讓大家信了“邪佛”、入了邪道。我們佛教裏面很多人抱有這樣的觀念:“他雖然講得不對,是邪知邪見,但是也有很多人因他所講而信佛了!”你這種“信佛”有什麼用呢?你信的是邪佛,還不如不信!也就是說你一入手、第一次接觸、一上道就是邪道!還不如不上道,不如不信佛。
你站在那個地方不動,有一個真正過來人一帶你,就進入了正道了。你說與其站在這個地方不動,不如跟著一個邪的老師跑,那又有什麼意義呢?那麼多經書你不讀,光去讀人家的“注解”!爲什麼過去的祖師爺們嘔心瀝血,把那些(佛經的)原文、原著保存下來,刻成碑文?他就是怕以後有人篡改,根據自己的思想來解釋扭曲佛經。
我們必需要先讀原文,再讀人家的注解,如果你先讀人家的注解,就容易被人家的思想牽著跑,進入人家的思維方式、進入人家的思路了!你如果先讀佛經,你就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思維方式,然後你再去讀人家的注解,你就有能力鑒別了。
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臨終,注定你這一生一事無成。你想在修行途中有絲毫的成就,都是不可能的!
有時候想起禅宗的思想境界,真的是讓我信服得五體投地!可是又沒辦法講給衆生聽。不要說我了,就連過去的祖師爺、佛菩薩都拿衆生沒有辦法!我這也是看破了,沒放下,明知不行,還要講。
有時候我想:有些信徒跟隨我身邊這麼久了,連佛法的真實含義還不明白。有一天出去了,有人問你跟了萬行身邊多久了?一年、兩年!如果你來講法,明眼人一聽:萬行狗屁不是!人家問你一句:你在萬行身邊,萬行對佛法的起落如何解釋?你說“臨終解脫”。人家說萬行啥也不是!
就像過去馬祖禅師問他身邊的一個小和尚:你過去在哪裏用功?佛在何處啊?你師父是怎麼教你的?小和尚回答:佛在西方!馬祖說:“你師父狗屁不是!”多丟師父的人?!這個小和尚不服,你竟敢罵我師父!難道我師父說得不對?我回去問問師父。
回去後對他師父說,馬祖罵你什麼都不是!師父說馬祖問什麼來?小和尚說:問佛在哪裏?師父告訴他:佛在眼前!小和尚一聽,哎呀!這個回答好,馬祖聽了肯定高興!于是小和尚又跑到馬祖那裏,馬祖問他:你師父怎麼說的?他回答說;佛在眼前!馬祖說:這個老頭這麼狡猾!
但馬祖知道小和尚的師父所說的真實含義。實際上他是說佛在自心,自己就是佛。這位老和尚很婉轉幽默,我的眼前是你,你的眼前是我,你就是佛,我就是佛!他只是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心就是佛。我們現在很多學佛的人只會拿著別人嚼過的東西,自己來嚼!你問他怎麼下手哇?回答:從心下手,具體下手的辦法根本不知道!
試問在座的大家,你修行幾年了?既然你知道從心下手,爲什麼修行幾年了,一點境界都沒有呢?可能你會爲自己開脫說:一切有相皆是虛妄,境界是不究竟的東西。可是你連不究竟的境界都沒有!
境界是必須有的,它叫做“沿途風光”,是上路的標記。譬如說你沒到翁源縣,你到了官渡,就知道離翁源縣城還有叁十公裏;到了翁源縣加油站,離縣城還有兩公裏。這就是沿途風光、這就是標記。
爲什麼古人講叁界二十八重天,天天有不同的境界呢?你進入哪個禅定,你的生理和心理都會有反應,絲毫不會錯的!你自己沒有反應,就說那些境界是假的,還用《金剛經》上的話來應付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降伏其心 叁 佛法的起落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