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學佛的人,最初要把自己的虔誠心培養起來。如果說你學佛很久了,你的虔誠心還沒有培養起來,可以肯定,你是一個業障非常深重的人!一個虔誠心沒有培養起來的人,他不可能入門的。要對佛祖虔誠,要對因果深信。
學佛修道,不外乎修福修慧。可是修行人整天都把“開智慧”挂在嘴上,實際上,許多學佛人並沒有開多大的智慧。都是爲了開智慧、修福報而學佛的,爲什麼福慧打不開呢?在你的虔誠心沒有建立起來之前,你的福慧是沒有辦法修起來的。
你以爲自己是在修道,是在修福、修慧,實際上你所作的一切根本沒有擊中焦點!不要說開智慧了,許多學佛人就連福報還沒有培養起來,如何開智慧呢?因爲你沒有福報,你不能遇到善知識,你所遇到的善知識,多數都是邪知邪見!
一個有福報的人,他不出去尋找善知識,自然能夠與善知識相遇。《彌陀經》中講:往生西方淨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福是怎麼來的呢?一是惜福、二是修福。我們不用說“修福”,連自己先天原有的一點福報都沒有珍惜!你這一世能夠遇到佛法,可以說不知道是你前邊哪一世種過善因、種過福報,所以才能夠聞到佛法。
沒有福報的人,你想做任何事情,即便你有智慧也不能成功!這就如同一個容器一樣,你如果沒有這個容器,你用什麼來裝東西呢?你沒有大的容量,如何做大事呢?成佛是最大的一件事,想了脫生死,難道不是大事嗎?
人生兩件大事:一個是“生”、一個是“死”。生已經過去了,我們沒有辦法把握住,惟一能夠把握住的就是“死”。人世間,你們說惟有什麼不能重複第二次?惟有死不能重複!人一生當中只有一次死亡。時常聽到說某某人死了好幾次都沒有死掉,說是已經死過去了,又回來了!實際上這不是真正的“死”。
除非是有一種開悟的人,他得了道了,他每一次入定都是一次死亡。而對于你一個沒有入過大定的、沒有脫離過軀殼的人來說,你只能夠經曆一次死亡。可是這一次的死亡,你根本沒有辦法把握!死亡和入定是一樣的,都是由粗變細、由細變無。
我們一個人如果知道惜福、會修福的話,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會有善緣,你的理想都能達成。那麼如何去惜福呢?人都有一種惡習:不是自己的東西都不會去珍惜,不花錢的東西都去糟蹋!對于一個深信因果的人,他絕對不會這樣。因爲一個人一生中的福、祿、壽,早已經決定了。即便你是修行人,十有八、九也已經定死了,你想改也改不掉!
所謂的能夠改變命運,第一是你能夠遇到善知識,這個善知識是真正的明眼人,才能夠幫你改變命運。第二是你已經入道了,能夠改變命運。如果說這兩點你沒有具備的話,你即使是刮個光腦袋,天天念經拜佛,仍然超越不了因果、改變不了命運。你一生中的福、祿、壽,生來是多少,活著的時候一點不會增!
爲什麼要惜福?就是要延長自己的生命,用來修道。經常看到一種人:一大張白紙,上面寫了一個電話號碼,就把紙給撕掉了。白花花的一張紙!雖然這張紙你沒有花錢,但是仍然要從你的福報裏面扣除這一張紙。正是因爲你有這個福報,你才能不花錢用到這一張紙。如果你是一個學佛的人,連最基本的因果都不相信的話,根本不配是一個學佛的人!你也不可能把福報修起來,更談不上了脫生死!
一個電話號碼,怎麼會用得了一大張白紙呢?現在的白紙很多都是幾分錢一張。從一件小事情就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命運,生來就那麼大的福報。有一些人那麼勤勞,可是連溫飽都不能保障。我們也時常看到許多有智慧的人,做什麼都失敗,做生意賠錢,炒股票也賠錢!
我們也經常開玩笑說:某某某傻乎乎的,一做生意就賺錢,一炒股票就發財!也承認人家福報大。那麼福報是怎麼來的呢?一是前世修來的,二是要惜福。爲什麼寺廟裏掉一粒米,都會撿起來吃掉呢?難道寺廟裏還缺那一粒米?有很多出家人,米粒掉到桌子上都會撿起來吃掉。他不是缺那一粒米,是因爲他深信因果,知道所糟蹋的都是自己的福報!
有的人生來就是一副尖嘴猴腮的樣子!小腦門、瘦鼻梁,生來就沒有福。爲什麼是這樣子?前世就沒有修福報。學佛的人你沒有機會修福報,就要修智慧;沒有機會修智慧,就要修福報,兩頭總要抓一頭。
講起來我們都懂這個道理,可是爲什麼沒有辦法落實在現實生活當中呢?因爲講起來太簡單了、太容易了,任何一件事講起來都容易,做的時候都很困難。尤其是學佛,是從自身做起,縱有一點小聰明,也沒有必要炫耀,只能夠說明你前世修過智慧。福慧如同左腳和右腳一樣,缺一不可!一個真正的學佛人,他一定既懂得修福,又懂得修慧。
修行是把裏面的東西拿出來,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拿過來、裝進去。我曾經講過:爲什麼佛祖要把六度的順序那樣排列?六度的第一位是什麼大家知道嗎?(答:布施。)爲什麼要把布施排在前面?
我們常講要開智慧,既然是“開”智慧,那說明裏面原來就有智慧,只是如何把它打開。實質上把裏面的東西拿出來,叫做“開”。可是許多學佛的人喜歡從外面索取。如果你用一種持續不斷地從外面索取的方式來修智慧、修福報的話,那只能讓自己的福報和智慧的源泉幹枯掉!往下沈哪!
如果你把“布施”修好了,根本不愁智慧。可是往往我們只看到眼前的一點小利益——今天出去做事我又贏了,我又把對方擊敗了,又把對方的錢賺到手裏邊來了!豈不知從另外一種無形的空間來講,你又少了,你得到了有形的東西就會失去無形的。實際上有形的東西是表相的東西,無形的東西才是根本。有形的東西是在受無形的力量支配。
福報是做人做事慢慢修來的,功德也是通過做人做事的時候修來的。我記得有一天晚上和一個師父聊天的時候,我說多數修行人死了以後,不僅沒有了脫生死(去極樂世界更不用說了!)而且多數會淪爲孤魂野鬼!他當時跟我辯論說:既然修行人死了以後,多數淪爲孤魂野鬼,那我們還學佛修道幹什麼呢?
我說:就目前多數人的這種修行的方式方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死了以後會淪爲孤魂野鬼!我爲什麼持有這種觀點呢?我說你看一看現在修行人的形象和修行方式,和古人修行的形象和方式方法比,有什麼區別?想了一陣子,他說:現在的修行人和古時候的修行人絕然不同,有本質上的差別!他當時談到:現在的修行人,剛開始信佛、學佛修道,就要和環境、人群隔開,不和大家接觸,不願意做人,不願意做事,偏偏喜歡貪圖清淨,把自己關在屋子裏面!
你既沒有入道,還沒有和道相應,躲在屋子裏幹什麼?是在打妄想,是處在散亂當中,只是身體沒有動,頭腦裏面就像開運動會一樣!只有入了道的人,與道相應的人,你到任何一個地方,就像手機信號一樣,都不會間斷,永遠與道相應。即使你是在打架,在罵人,如如不動、明明了了的那個東西,仍然朗朗現前!
可是現在的修行人呢?不是散亂,就是昏沈。剛剛不散亂了,又要昏沈;剛剛不昏沈了,又開始散亂!過去的人是怎麼修行呢?一開始信佛,一學佛修道,先出去把自己的福報資糧、智慧資糧給培養起來、建立起來。福、慧資糧都具足了,才能夠具備學佛修道的根本條件。
過去的人強調見地和行願,可是現在的修行人,恰恰不注重這兩點!一個沒有見地的人,絕對不會去行願,因爲他不知道行願的重要性。過去開悟了的人,已經得到了根本智,爲什麼還要去行願,十年如一日地行願呢?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大施主往廟裏面施舍財物,我們承認人家福報大!按道理來講,我們出家人是修福修慧的,可是爲什麼還沒有人家施主福報大呢?有一種詭辯的修行人會說:我怎麼沒有他的福報大呢?他把錢拿到我的廟裏來,不就是我的福報大嗎?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仔細分析一下,真的不是這樣。
無論你是開悟了還是沒有開悟,行願,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也就是說孜孜爲善、念念爲善,時刻都不能放棄。如果你來世要做人的話,你也要具備大的福報、大的智慧,才能夠投胎做人。福慧不具足的話,你臨終的時候自然會迷失方向。要想投胎于人道,你必須要有一定的定力,神識不散亂、不顛倒、能夠認清方向,才能夠投胎人道。
沒有行願的人,尤其是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貪圖清淨的人,你和外源切斷了,你的福慧怎麼培養起來呢?你既然沒有福慧,你怎麼可能來世做人呢?往生西方淨土,那更不用說了,都是“免談”!學佛的人都知道,你就是往生天上,還要把五戒十善修好了,才能夠生天。別小看了生天這個果呀!天人的果位也不是簡單的,要把五戒十善都修好了,才能生天界。
現在的修行人雖然也知道修福報,可是以這種方式修福報,我簡直不敢說!一旦說出來,會打消了大家的積極性。無論你采用哪一種方法,如果沒有把它儲存到阿賴耶識裏面,全部是空談,沒有用。
如果你想帶到來世去享用,那就要把你所修的福慧,儲存在阿賴耶識裏面。如果沒有儲存進去,你怎麼能帶到來世受用呢?爲什麼沒有儲存進去?因爲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痛不癢、無心無力,所以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沒辦法儲存進去。甚至連你的第六意識裏面都沒有儲存進去。前面做,後面忘,所以你永遠沒有福報、沒有智慧!
我們現在爲什麼沒有福報和智慧?因爲前世做人、做事都是采用這種方式,所以這一世又窮又笨!爲什麼過去學的東西現在能夠受用?就是因爲你把它貯存到了第六意識裏面了,甚至還貯存到第八識裏面了,所以現在能夠受用。你現在做的事情想來世受用,同樣也要通過一種方式把它貯存在第八識裏面。這就好比說你今年收的糧食,想要放到明年、後年受用,你必須要把它放在糧倉裏妥善保存起來。如果你沒有放到糧倉裏,放到外邊就壞掉了,就沒有辦法留到以後來受用。(這時有人中途進來,師吼道:來這麼晚了…
《降伏其心 叁 福慧雙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