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降伏其心 叁 如何靜坐▪P2

  ..續本文上一頁掉了、上下都通了,已經形成一個通道了,就不需要呼太多了。如果你呼了叁口氣、乃至五口氣,感覺到身體還很憋、很脹,很難受的話,就不妨再多呼幾口氣。

  每次呼氣,要先用鼻子吸氣,沈入丹田,用嘴巴呼出去,這一點一定要記清楚。用鼻子吸、用嘴巴呼。因爲這種呼吸方法,吸得少,呼得多;吸得慢且細,呼得快且大。這樣一來,呼的量大于吸的量,身體就容易空。一空就容易通;一通,身心就容易忘掉。

  千萬別小看了這些基礎的知識和靜坐方法,它雖然是有爲法,可它是我們將來進入無爲法的一個惟一的基礎!很多人坐久了以後身體出毛病、心裏面産生幻覺,嚴重的還會造成一種精神病,這都是因爲最初姿勢不端正,氣血走錯了軌道而致的。

  本來這個氣血是向這邊走的,可是由于你的姿勢不端正,坐在那裏東倒西歪的,把氣血逼到另外一個方向了。生理的氣血錯亂,實際上就是精神錯亂。常常有的人心理上受到打擊以後,會出現心理問題,就是因爲生理的氣憋在一個地方不暢通了,它進入了另外一個軌道了,生理的氣一錯亂,心理就出毛病。

  當往外呼氣你感覺到身體很空、很松了以後,就不用往外呼氣了,這個時候可以采用自然呼吸了。

  同樣長的一段文字,有的人可以一口氣把它讀完,有的人要換兩口氣讀完,而有的人則需要換好幾口氣才能讀完。有的人唱歌的時候可以把尾音拖得很長,有的人就不能。說話也是,有的人一口氣可以說好幾句話,有的人只能講一句話。

  爲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因爲每個人呼吸的長短不同。不管我們是在唱歌,還是在說話,或者是在讀書,都是在呼氣狀態下把聲音發出去的,絕對不可能是在吸氣的狀態下唱歌、說話、或者讀經文。因爲往外呼是一種釋放,譬如打架的時候,出拳發力也都是在呼氣的時候。

  常人的呼吸是從鼻腔吸到咽喉,馬上就呼出去了;有一種身體素質稍微好一點的人,是從鼻腔吸到胸腔以後,馬上又要呼出去了;還有一種有修煉的人,或者雖然沒修煉,但是精力比較充沛的人,這一類型的人吸進來的氣都是沈入丹田。

  把氣從鼻腔吸入咽喉這一類的人,一分鍾之內呼吸的次數就比較多。如果能夠把氣吸入丹田,一分鍾呼吸的次數就很少,所以這一類型的人他幹活也好、跑步也好、唱歌也好,就不容易氣喘籲籲、上氣不接下氣。他可以一口氣讀誦叁十多個字,因爲他讀的過程當中丹田裏還有氣沒有放完,而氣吸到咽喉的人,讀文章、唱歌,就需要不斷地吸氣,因爲他吸氣的路途短,氣很快就放出去了,馬上又得吸氣。

  同樣的道理,你把氣吸進丹田,由于吸氣路途長、時間長,雜念就不易産生;如果你把氣吸到咽喉,由于它的距離短(時間短)、速度快、雜念就容易産生,思想不容易靜下來,沒辦法集中。

  既然大家明白了這個道理,在靜坐的時候就要把吸進來的氣沈入丹田。習慣性地、有意識地沈入丹田。你一旦把這個方法訓練習慣了,平時即使你不靜坐,乃至于你在睡覺的時候,吸進來的氣自然就會沈入丹田。

  我們在念六字大明咒的時候,剛開始學念的時候,有的人一發音就拖得很長,有的人聲音一發出去就沒有氣了。後者就是因爲沒有把氣沈入丹田,他把氣放在胸腔、咽喉一帶,所以他“嗡”一下子,氣就完了,馬上又要吸氣。當他的氣再吸進來的時候,又停留在咽喉、胸腔這一帶。

  煉過氣功的人都知道氣沈丹田的好處和重要性。只有把我們吸進來的氣沈入丹田以後,生理的能量才容易激活、容易被喚醒。同時,吸進來的氣沈入丹田以後,還要停留3~5秒鍾。

  爲什麼要停留3~5秒鍾呢?因爲你如果把氣剛剛吸進來沈入丹田後,又馬上呼了出去,根本沒有效果;如果你把氣沈入丹田後停留3~5秒鍾,這個氣就會擴散、分散,輸送到全身每一個角落、到達每一個神經末梢。你只要是把氣放進丹田裏,它肯定要往四處擴散,他不可能完全停留在這裏不動。

  所以你把氣放進了丹田,它往下走,走到腿上、走到腳尖;往上走,走到頭頂;往上肢走,走到手上、指尖。如果你吸進丹田的氣馬上又呼出去了,那麼生理的能量就沒有辦法被氣推著到達每一個神經末梢。

  氣一行走、血就行走;氣一通,血就通。生理上的氣血暢通了以後,身體自然得到滋潤,生理就不容易幹枯。爲什麼有的人年紀很輕,身體看上去就像枯木一樣?就是因爲他的氣血運行不暢,身體得不到滋潤。

  采用深呼吸的方式,就是把生理的能量激活,促使生理的細胞活躍,讓生理永遠處在一種年輕充沛的狀態裏面。當呼吸調整完了以後,我們的散亂心又如何處理呢?我們平時頭腦裏的雜念特別多,現在學靜坐需要專一,那麼思想怎麼處理呢?

  一個大活人,他的思想不可能停止。尤其是一個智商高、思維敏捷的人,他的思想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比常人還要活躍十倍、甚至百倍!也正是因爲他思想活躍,他的反應才敏捷迅速。可是對于靜坐來講,在最初他就吃虧了!他就不容易讓身體靜下來。即便是他的身體很安靜了,可他的頭腦裏面就像開運動會一樣,非常熱鬧!

  因爲平時他的頭腦習慣性地考慮問題,現在突然不讓他考慮問題了,就像失去了依靠一樣,他就要亂沖亂撞!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最初學靜坐的時候,反而妄想更多。如果你給它一件事情做,它因爲有了事情做,就不會胡思亂想了。所以說與其坐在這裏胡思亂想,不如去做一件事情。

  古時候的祖師爺們領悟到這個道理以後,爲了對治我們的散亂心和妄念,開設了八萬四千法門。你念經也好、持咒語也好、觀想也好。無論你采用哪種方法,無非就是給它一件事情做,讓它沒有機會去胡思亂想!

  通過一段時間的這樣訓練以後,突然有一天一件事情也不讓它做了,它自然就安靜下來了。這就好比一個人不會走路,你給他一根手杖拿在手裏,他扶持著歪歪扭扭地能夠走路了。他走上一段時間,自己會走了,你再把他手裏的拐杖奪掉,也不讓他扶著牆走,他也走習慣了。

  采用“一念”的方式,把萬念給吃掉了,促使萬念熄滅。因爲凡是有爲法,都是處在有爲的階段,與道溝通啊,必須要進入無爲裏面。因爲“道”,它是屬于無爲的層次。可是無爲的層次很高,我們需要一個梯子,所以就産生了前面一系列的有爲的方法。

  喜歡念佛的人說淨土法門最高,喜歡參禅的人說禅是最高最好的,喜歡觀想的人呢,說是觀想的法門最適合我!當你明白這些道理以後,就會得出一個結論:不管哪一個方法,都是爲了對治雜念、對治這一顆散亂的心。

  你不一定要通過念佛、持咒、觀想,你可以通過做任何一件事情,把自己的散亂心給集中起來。尤其是平時愛動腦筋、愛考慮問題的人,你可以通過考慮一件事情,來對治你的散亂心。

  一些政治家、企業家,他們這一類型的人來修道,會輕而易舉地入道!爲什麼呢?因爲他們平時就很少處在散亂當中,他們的妄念是很少的。如果他們不能高度集中的話,他們的事業就沒辦法上檔次!

  平時不幹事的人,頭腦裏整天亂哄哄的,胡思亂想,一旦有一天他來學佛了,還是亂哄哄的,沒有辦法把思想集中起來。因爲平時他從來沒有一心一意地考慮過事情,也沒有經曆過一心一意的事情。

  如果說你把腿一盤、眼睛一閉,非常清靜、一點也不散亂、不昏沈,這個時候你什麼方法都不需要。你就這樣保持下去,你如果保持半個小時以後,不行了,妄念來了、很散亂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方法來對治它了,用方法把這個散亂心吃掉、把妄念吃掉。

  這個時候,你該念佛的就念佛、該持咒的就持咒、該觀想的就觀想。如果你用功十幾分鍾以後,雜念又沒有了,你還可以把方法放下,不需要了。因爲用功的方法無非就是對治散亂心,你既然現在不散亂、很集中,那麼方法也就用不上了,暫時放在一邊了。當散亂心一出來、一形成,馬上再把方法拿在手上來用。

  禅宗裏面的觀空、參話頭,都是爲了對治散亂心,密宗裏面的觀想、結手印、持咒語,也都是這個目的。禅宗裏面的用功方法往往是比較高一些,偏重于在心態上面下功夫,可是對于一個剛剛學靜坐的人來講,又不會在心態上面用功。正是因爲這樣,過去的老師們設製了一些有爲的方法。

  因爲有爲法就像一個有形有相的東西一樣,我們可以看得見、摸得著,可以拿在手裏用,所以很多人說這個法好,那個法不好。譬如說現在都流行說密宗好,因爲密宗在開始邁步的時候,都是采用有爲的方法邁步、入門。

  因爲你不會使用無爲的方法,你也就用不上無爲的方法。除非你的層次很高了,才能夠使用無爲法。密宗修到最後,要想獲得大的成就,必須歸到禅宗上面來,在禅宗上面成就,才算是最高的成就。

  你們要想學靜坐,在處理妄想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的身體觀想成一支蓮花。頭就是蓮花苞,脖子以下就是蓮花杆,隨著慢慢地觀想,觀想這個蓮花苞逐漸、逐漸地開了,自己的身體沒有了,變成一支開放的蓮花。

  既然是蓮花開了,就意味著蓮花下面的能量,通過蓮花杆持續不斷地輸送到蓮花苞了,它才能打開。你這樣觀想成功的話,你在靜坐的過程當中決不會昏沈。因爲隨著觀想,生理的能量通過蓮杆持續不斷地往上輸送,供應給蓮花苞了,也就意味著我們的頭得到了足夠的養份,它怎麼還會昏沈呢?

  我曾經教過大家對治昏沈的方法,就是吸一口氣,憋在丹田裏不要馬上呼出去。憋氣的時間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可以長一點,也可以短一點。氣憋在丹田,生理的能量它肯定會往上輸送。就像噴霧器一樣,你把氣打進去,就會把裏邊的水壓出來。我們把氣沈入丹田(憋在那裏),生理的能量就往上輸送給頭腦了,就不容易昏沈。

  這些都是最初的基本方法,一般來說,對于一個修行的人來說,半年的時間就已經全部超越了、全部過關了、已經用不上這些方法了。已經轉入到心態上面用功了。如果說你搞…

《降伏其心 叁 如何靜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