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降伏其心 叁 修行先降伏自己的身心▪P2

  ..續本文上一頁說,你會發現內心的雜念會很少。那是因爲你把這一根(意根)的功能分散到六根上去了,而閉關卻是把六根的功能強加在意根一個人身上。

  你們會問:修行應該先關閉哪一根呢?大家說一說,應該先關閉哪一根?(衆答:……)六祖在壇經上有一句話,研究過壇經的我想都不會忘記這句話:“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他就告訴我們修行的第一步,先切斷第六意根!第七末那識和第六意識,在邁步的時候就要降伏這二識,這二識降伏不了的話,你就沒辦法走進門裏邊去。

  即便你是走進了門裏邊去了,不出叁個月,就會把你從門內打到門外邊來,因爲你沒有降伏六、七識,而是通過環境,依賴一定的條件,強行切斷了前五根。把前五個人的煩惱強加給第六者——意識——一個人身上了,你在洞裏怎麼會住得住呢?所以會更煩。如果你修行的第一步就把意根降伏了,你才能夠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面。

  實際上任何法門,第一步都是要先降伏自己的意識,也就是通常講的雜念和妄想。有的人甚至還搞不清何爲“雜念”,何爲“妄想”!“雜念”是人坐在這個地方,自然而然冒出來的念頭;“妄想”是人在意識中有意識地去想的念頭,後者帶有故意思考造作的意思。

  學佛很難降伏自己,更難以掌握方法,一不注意呀,就走入了一個極端。譬如學佛人都知道不要胡思亂想、頭腦不要複雜、不要考慮問題,結果形成了一種這樣的現象:突然遇到事情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處理,是非好壞、輕重緩急,都辨別不出來,一個個都傻楞在那裏了!

  另一種出家人是很精明、很會辦事,但是你要讓他打坐,就像要殺他一樣困難!他的心太散亂了,身心沒有統一,更沒有協調,他怎麼會坐得住呢?念經也念不下去,拜佛也拜不進去,所以只能夠四處雲遊!你叫他到處說一說、講一講,爲寺廟裏做做事還可以。

  退一步講,你如果真的很會爲寺廟裏做事也不錯,也是一種人才,寺廟裏也需要這種人才。要麼你就很會修行,你也是個人才。就怕你修行修不進去,做事又怕麻煩。

  你如果讓出家人做事情,就好比讓瞎子出征打仗一樣,沒有目標亂開炮,根本擊不中目標,炮發出去以後,還說這是空炮,裏面沒裝彈藥!

  你不管到哪裏去修行,都要對自己負責。一旦自己掌握了一種方法,就要修進去再修出來。你沒有修進去,或者你修進去了沒有修出來,你就沒有資格評論這個法門、評論這個師父!

  就像我們走路一樣,你還沒有走到盡頭,沒有從盡頭返回來,你就無法評論這條路的性質。這條路是好的,好在哪裏?是壞,壞在哪裏?所以說修行啊,要走進去,還必須走出來。

  就憑讀上幾部佛經,把師父傳的一種方法修上一年半載,就能夠下斷言了,就能夠評論了?現在學佛的人哪,很容易下結論。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對自己不負責任,對事情也不負責任。譬如說大家出家了,出家幹什麼呢?想學佛,甚至有的人想成佛,你要是學佛學不好、成佛成不了怎麼辦呢?你的退路是什麼呢?

  很多人不清楚何爲學佛、何爲信佛、何爲佛學。它們從本質上講都是有區別的。我是從來不敢說自己是個學佛的人,“學佛”,知道自己不稱職!勉強敢承認自己是個信佛的人。學佛學不好,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對你的家庭不負責任,對你的師父不負責任。

  誰要求我們學佛了?誰要求我們出家了?90%的人出家,都是受到了家庭的阻攔,有很多的阻力不讓我們出家。既然是自己發心出家,既然是自己發心學佛,那麼就要好好地學佛。就算是你好好地學佛了,這也是你份內的事情,是你自己對自己負責。

  天下有兩件事情,一件是自願的,另一件是不自願的。第一件事情是學佛,都是自願的,沒有誰強迫我們,都是自己做主要學佛的。另一件事情呢?是我們從母親的肚子裏出生(出胎),這是不自願的、是自己做不了主的、不知不覺的,是一不留神就住胎、出胎了。這個怪不得我們,自己做不了主,是不情願的!我們現在學佛是自己做自己的主、自己願意的。

  佛門裏邊啊,競爭太少了,競爭得不夠激烈,所以佛門裏面的素質就低。如果像是商場、政界那麼競爭激烈,佛門裏面都會是精英!我曾經講過一句話:人類的精英是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政界,一個是商界。在宗教裏面有極少數的人是精英,多數都是每天混日子、偷懶的。所以宗教這個圈子裏面好混飯吃!

  你笨、你老實、無能,人家說你修養好、有道心、很注重修行;你精明能幹、辦事能力強,人家說你沒修行、沒道心、不像個修行人!90%的人都是這個觀念,只有少數的人發現這個問題。我可以講,你讓那個“老修行”去做事,肯定是一塌糊塗,簡直就是廢物一個!

  別忘了學佛修道本身就是在做事,你修淨土法門不是在做一件事嗎?你修禅不是在做一件事嗎?你修密不也是在做一件事嗎?你內心的事情不會做,外面的事情更不會做;只有做好內心的事情以後,才能做外面的事情。

  內、外,你只要是通了一竅,就能夠滲透到另一方面。也就是佛門裏面講的:“從色身透法界,從法界入色身”!不存在只會修行不會做事,或者說只會做事不會修行。你是個精明能幹的人,幹什麼都會幹得好,修行修得也好,做事做得也好。

  你是個笨人哪,你幹什麼都不行!你修淨土法門不行,修禅、修密,哪個法門都不行!因爲素質決定一切,不是說你修密素質低,你可以去修禅;修禅不行,可以去修淨。你是個大笨蛋哪,任何一個法門你都修不進去!如果你修過很多法門都沒進去,你就不要再修行了,去培福吧!

  可以說任何一個法門都可以開智慧、都能夠與道相應。爲什麼這樣講呢?因爲“法門”它是個死東西、是個機械、是個工具 ,在操作、應用它的是我們的心靈,是我們的智慧,是人。

  無論是上海的自行車,還是北京的自行車、沈陽的自行車,都是由人製造的,都是人在使用它。雖然車的型號不一樣,但使用它的都是人。如果你人很笨,怎麼製造、怎麼使用呢?

  前段時間我講了爲什麼把我的佛學思想更直白、更明確了一些。過去我說修行人,你“欲修佛道,先修人道;人道修好,佛道自成”,有的人感到似乎太廣大了,摸不到邊際。我自己考慮了一下,也的確是這樣。所以爲了更明確一點,範圍縮得更小一點,讓大家容易把握到,今年我就改了一下子,把它改爲“安分守己,各盡其職;以人爲本,借事煉心”。

  要把我們的身體修健康、心態修端正,一是要多做事,開發自己的智慧、鍛煉自己的毅力,二是要在自己本職工作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盡職盡責。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今天想到東華寺,明天想到西華寺,後天又想到南華寺;今天想做尼姑,明天想做道姑;今天想做和尚,明天又想做道士!這就叫做不安分守己。

  你真的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做和尚、做尼姑,這只是做對了一半,你還得盡職盡責,把你和尚該做的事做好。譬如說你們做居士的,是父親的做好父親,是母親的做好母親,這就叫做“安分守己,各盡其職”。

  看看這些出家人,這些居士,雖然說是在學佛修道,可是一年叁百六十多天,有兩百天都在走動!自己的正知正見沒有樹立起來,你怎麼出去參學?碰到一個邪知邪見的,你把他當作活佛;出來一位活佛,你把他當作邪道來看!你自己智慧沒有打開,怎麼能夠辨別呢?

  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你這一生能不能遇到正法、能不能見到明師,這是你命中注定的,你求都求不來!你在因地上喜歡找明師,你這一世就能夠找到明師;你在因地上就喜歡拜神、拜鬼、拜狐仙,你這一世肯定碰到那些邪師邪道!

  這一生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果”,是以前的因定下來的。你自己的慧眼沒有打開,你根本沒辦法選擇,只能夠瞎碰。碰到好的、壞的都是過去的因。

  一個學佛的人不能跟著一個師父、或者是在一個道場,踏踏實實地靜修叁到五年,根本不能夠出去參學。你自己的知見,也就是正知正見沒有培養起來,你的辨別能力沒有建立起來,你怎麼出去參學呢?

  過去的祖師大德,哪一個不是跟隨善知識,一跟就是十年、二十年,等到自己的智慧打開了,佛學思想形成了,再出去參學、印證、完善!

  實際上現在的人出去“參學”,都是出去遊山玩水,都是因爲住在一個地方感到單調、寂寞,不能夠吃苦耐勞、過不了這種冷清的日子!如果你在這個地方不能安心,你到另外一個地方同樣還是不能安心,住上叁、兩年就走掉了,住上半載就換個地方,因爲你有一顆不安的心。換句話說,你有一顆能安的心,你到哪個地方都安心。

  現在的書啊,每個廟裏都是堆積如山,都可以隨時以經爲師。不像過去寺廟裏沒有那麼多經書,所以找不到經書看,只能出去找師父。過去的經書是在明師的頭腦裏面!

  

  

《降伏其心 叁 修行先降伏自己的身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