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身體裏就有用不完的神光。
如果你這個人很能幹活的話,你體內的“神光”也少,“精力”也少,但是你的體力比較大。如果你不動腦筋,也不幹體力活,你體內的“精力”就特別旺盛,通常容易産生生理的欲望。爲什麼過去祖師爺們都是半天幹活,半天修煉,而且在修煉之前,都要運動——跑香。通過跑香把身體跑熱,把下半身的能量輸送到上半身來。下半身沒有能量存在,就不容易有欲望出現。
我們人體有周期性的生理變化,就是由于我們有欲望,才會有這些現象。一個修煉成就的人,功力很深的人,他就沒有生理上的周期性變化。這也就是佛經上面講的“馬陰藏相”。道教裏面講的“斬赤龍、降白虎”就是這個意思。修行成就的人,沒有後天的生理反應。
我們之所以有後天的生理反應,是因爲有欲望了以後,神光就變成了氣,由氣變成了精,有精就要漏。如果你沒有後天的欲望,就會保持先天的精、先天的氣、先天的元神。它在身體裏面是轉的,你有欲望了,它就從上面轉到下面;你如果沒有欲望,它就從下面轉到上面,由上面出去了。
關于生理方面,我曾經給我幾個比較好的道友講過。因爲他們比較渴望修行,我看他們確實苦苦地追求道,而在生理上又不明白,我給他們講過。不過在這裏談及這個話題,就不好講透。因爲各行各業都有保守派和開放派。我想我們這裏也會有保守派、有開放派。今天請允許我以“開放派”的表述方式,把人的生理給談透!如果談得有錯的地方,或者是語言不文雅的地方請大家一定要原諒。
我手裏拿著一串念佛珠,就先來講一講念珠的來曆。據說文殊菩薩在無量劫以前做教主度衆生的時候,遇到了“一闡提”,何爲“一闡提”呢?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極難發心、極難度化、極難成佛的人。
這一類的人要到無量劫以後,才能發心、才能成佛。可是文殊菩薩是急性格的人,等不到無量劫以後再來度這些衆生,于是文殊菩薩手中的寶劍放到空中,咔、咔、咔、咔,這些一闡提的頭就都掉了。
我們在座的也有“一闡提”,你怎麼說他都執迷不悟,他都不聽!你怎麼說,他都有道理。文殊菩薩遇到這樣的人,一著急,寶劍一揮,腦袋全部掉了。掉了以後怎麼辦呢?他把這些一闡提的腦袋用繩子串起來,給他身邊的阿羅漢每人發一串。
阿羅漢拿在手裏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馬上就把這些一闡提的佛性給喚醒了,不需要等到無量劫以後他才發心,乃至成佛!也就是說今天殺了他, 阿羅漢拿著他的頭念佛,他下一世投胎以後,菩提種子馬上就會萌發了。
“一闡提”他也能成佛,但是極難成佛。因爲他雖然也有佛性,卻很難萌發,要等到無量劫以後,才能萌發。所以文殊菩薩替他著急,就用這種方法來度他。這就是念佛珠的來曆!
過去有些阿羅漢成聖了以後,不出來度衆生,他手裏拿著念佛珠不停地念、不停地念。意思是說大地的衆生好比是一闡提,我雖然不出去有形有相地度衆生,我在這山上不停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加持一闡提,也是在度衆生。到了後來,大家就都不知道念佛珠的來曆和作用了。
念珠還有一種作用是古人在傳法、講法的時候,用它來比喻我們的生理構造的。(師拿出念珠)我這串念珠是拉蒙師父給我用鐵樹做的。十八羅漢的頭像,各具形態,沒有一個是重複的。念珠的中間用一串星月菩提子連通,來象征人體的中脈。羅漢頭穿成的珠圈可以代表左、右脈,或者任、督二脈。
在座的有讀過道教和密宗經典的都知道,密宗比較重視左、中、右叁脈,道家比較重視任、督、中叁脈。一個是前、中、後,一個是左、中、右,因此兩家爭論得非常激烈!
我們現在不管他哪一派怎麼說,但是他們有一點是共同的,也就是說他們都非常重視“中脈”。無論你是想“開悟成佛”,還是想“得道成仙”,都必須要中脈暢通!
爲什麼必須要中脈暢通呢?這個中脈就是我們人體的中樞、中軸,相當于一支蓮花的蓮杆。我們頭頂這朵蓮花要想開放,必須要蓮杆吸足了養份,不斷地往上輸送。日夜地輸送,這個蓮花苞脹得滿滿的、脹足了,蓮花一下子就打開了,才出去了!
這就是我們的頭(師用念珠示意),這串小念珠就是我們的中脈,下邊的穗子就是我們的男、女生殖器。你有了欲望,這個能量就沖不上去,就要從下面漏掉;你有了精力,又沒有欲望,精力充足以後,這個能量就從這個中脈往上輸送,輸送給你的頭腦了。
能量順著中脈不斷往上輸送,自然就達到“還精補腦”,腦袋也會鼓鼓的、圓圓的。能量沖到腦袋這個蓮苞上,這個蓮苞脹得鼓鼓的、滿滿的,脹得沒辦法了,“啪”就打開了!能量足了,就沖出去了。
大家看這個蘋果,後邊有個蒂把,前面有個凹,中間有個中樞(即蘋果核),我們人體跟這個蘋果一模一樣。我們頭頂有個“旋兒”,相當于蘋果把兒;下邊的會陰穴——生殖器與肛門之間,相當于蘋果前面的凹;我們的中脈,就相當于蘋果的中軸部位。
上面的蘋果蒂把是和大樹連接的部位。沒有這個蒂把兒,蘋果就回不到大樹上。我們人體就是一個完整的蘋果,你要修到如何讓落到地上的蘋果再回到蘋果樹上去。因爲這個蘋果原本就是從樹上掉下來的,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讓它再回到樹上去。
宇宙就是一棵蘋果樹,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只從樹上掉落下來的蘋果。爲什麼會掉落下來呢?因爲地球的吸引力太大了,蘋果熟了、能量足了,就降落下來了。但是我們沒有做到能量足了,再反彈上去。那麼這個“修煉”,就是要把體內足了的能量從背後面升上來,再從前面沈下去,再從中脈回上來。一回上來,這只蘋果自然還會回到樹上,又和宇宙同一體了。
這個能量足了以後,先從後邊(督脈)上來,升到頭頂以後,再從前邊下來。經過眉間、鼻梁、下巴、下到胸口(順著任脈),到了這個叁江口(即會陰穴)。密宗、道家叫做“叁江口”、“生我之門,死我之戶”,意思是說我們生是從這裏生,死也是因這裏而死。
降伏了叁江口,你就超越了生死!你降伏不了,生也是從這裏生、死也是從這裏死!你降伏住了,這個能量從前邊降下來,就再也不走後脊背了。因爲它已經走了一個圓、陰陽交合已經走完了,它就直接開始進入中脈了。
當能量進入中脈的時候,整個人都沒有力氣了,因爲能量不在肌肉裏面了,而是進入中脈了。這個時候的修行人,會感覺到要死死不了,要活活不了!
當進入中脈以後,你繼續修煉,這個時候就需要“保養”了,不要講話,整天閉著眼睛,總之“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功寒”。你動個念頭,這個能量就出去了;你一開口說話、一做事、一考慮問題能量就全部消耗了。就不進入中脈了,還會往下走。
這個時候你如果做到六根關閉,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起作用了,能量分分秒秒都在增長、增長,往上走、往上走(示意)。走到頭頂上了,可是頭頂又打不開,你眼睛閉上了,裏面又放光、又炸雷、又頭痛、眩暈、嘔吐!因爲能量出不去,在裏面搞得天旋地轉!
這個時候,就要靠一種方法。當你掌握了方法以後,下邊的能量就繼續往上補充,補充到了一定程度,蓮花苞(頭)承受不了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譬如說你摔了個跟頭,或者受到了驚嚇的時候,這個蓮花苞“啪”打開了!豁然頓悟了。
虛雲老和尚就是在禅堂裏打禅七期間,護七的人倒茶時濺到了手上,燙著手,杯子掉到地上“嘩”地碎了。虛雲和尚天天都是處在那種定中,突然受到這個刺激,一下子就開悟了!當下就連著說出兩首悟道偈:“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燙著手,打破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身體是個房子(家),“家破了,人出去了,語言難以形容!”虛雲和尚從此以後就不打坐了,就出去弘法了。這就是虛雲老和尚開悟的經過。
爲什麼那麼多人都被聲音驚得“激靈”了一下子,只有虛雲和尚他開悟了呢?因爲他的能量已經達到了頭頂,已經快破了,所以“激靈”一下,他開悟了,他破了。別人下邊可能還沒有能量,而他已經差不多了,就是這個道理。在過去有很多這種情況,被石頭砸了一下,摔了個跟頭,一個聲音的刺激,開悟了。
古時候的祖師,把身體的中脈(脊柱)比做“竹根”,指的就是我們生理的構造。這都是一些術語、行話,你不是這個“行”裏的人,說了你也不懂、你還會毀謗,你是這個行裏的人,也不需要表達,自然會明白。
這也就是爲什麼過去禅宗裏的人都不講。因爲你不懂,講了你會毀謗。人就是這樣,他越是不懂的人,越是敢發言、敢毀謗;越是懂了的人,行內的人呢,就不說話。所以“語言”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才使用的,如果彼此能心領神會,就不需要語言了。
你看那些得道的人,很少說話,彼此眼神一看就了解了。如果還不了解,就不講話。因爲心靈就溝通不了,語言更沒辦法溝通!可是現在的人恰恰相反,心靈溝通不了,不斷地用語言溝通;語言溝通不了,還不斷地做手勢來輔助溝通!
而人家那些得道的人哪,手勢也不做,語言也不說,眼睛一看就明白了。語言是下策,手勢是下下策,心靈溝通才是上策!爲什麼無色界的人他們不通過語言、不通過形象就可以溝通呢?因爲他們長期住在深沈的禅定裏面,是用一種真意在溝通。
我們的頭是圓形的,上面有眼、耳、鼻、舌四個地方可以漏掉,我們頭上還有一個先天的通道,就是嬰兒時期頂骨未長合縫的“囟門”,又叫“頂門”。小孩子在哭叫的時候這個地方還會動,一歲左右就閉合了。這個地方就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一個通道。
大家看那個蓮花苞,它沒有開的時候花瓣一層包著一層,花苞的頂端有一個開口。能量不足的時候,它不開,等到能量不斷地輸送,充足了,它就會慢慢、慢慢打開。如果花苞沒有…
《降伏其心 叁 修生理與修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