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先天的裂縫,它能量足了的時候,它就有可能從花苞的其它地方打開,不一定都在頂端打開。
學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了以後,頭頂發熱——神識從頭頂出去,往生極樂世界。既然是這樣,我們學佛的人爲什麼還讓人家把意識守在下丹田、守在什麼中丹田?本來把意識放在頭頂是正確的,你把意識調到下丹田,臨終時神識從肚臍眼兒出去——進入餓鬼道!你生前如果習慣性地把意識放在頭頂,你臨終的時候,意識就很容易從頭頂出去,不就和叁界以外相應了嗎?!
有許多人駝背,就是因爲他體內的能量不足,當他體內的能量足了,進入了中脈以後,腰杆自然就挺直了。所以說你有沒有“道”,看你的腰杆、看你的頭蓋骨就可以知道,聽你說話的聲音就可以知道!你如果中氣不足——中脈裏面沒有能量,說話的聲音像太監一樣;如果你中氣足——能量在中脈裏邊,發出的聲音像從海底發出一樣,在空中嗡嗡響!
大慧杲禅師說:你得道沒得道,往我面前一站,不用講話;你修行處在哪個層次,你一開口,我一聽就知道。他講得絲毫不錯!因爲你有一分的功夫,生理上就會有一分的表現;有兩分的功夫,生理上就有兩分的表現。
我們的脊梁骨是一個一個椎體連接起來的,中間是一個空管,充滿了骨髓,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精力。如果骨髓足的話,它就不斷地往上輸送、輸送……,再加上你不斷地修煉,它凝聚、凝聚、凝聚得多了,就從頭上出去了!
這是一支蓮花(示意),下邊是藕,你如果把這個蓮花杆割一刀,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呢?漿液馬上就流出來了。第二天這朵荷花就枯萎了,或者不生長了。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修行人要節欲,不要夫妻生活的道理。
佛門裏講“欲轉心,先降身;欲降心,先轉身”,就是說我們想要降伏生理上的欲望,首先要轉變心態;要想轉變心態,先要降伏生理的欲望。身心相互牽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可能轉變身,不降心;轉變心,不降身,要同時下手。要轉變生理,就要轉變心理;要降伏心理,就要轉變生理。
所謂的“心能轉物”,那是得道的人才能夠“心能轉物”,心理才能夠改變生理。而我們凡夫往往是心態被身體所轉!今天摔了一跤,乃至紮了根刺,身體有病的時候,心理本不應該有病,可是心理情緒也跟著低落。
我們凡夫都是生理轉變心理,也就是說凡夫都是被物所轉,而不能轉物;聖人都是以心轉物,而絕不會被物所轉。譬如說一位聖人他的手破了,說不痛就不痛!爲什麼呢?他可以以心轉物,如何“心轉物”?他入定走掉了,他就能夠轉變身體了!
大家都知道虛雲老和尚入定的故事,光緒二十七年,虛老在終南山獅子岩茅篷中煮芋頭,當時大雪封山,嚴寒徹骨,虛老跏趺坐待芋熟,不知不覺入定了,走掉了。當時是臘月,當鄰棚的師父正月來賀年時,以磬開靜,問吃飯了嗎?虛老說:“沒有,煮芋在鍋裏面,估計熟了。”一看,芋頭長黴有一寸高,凍得像石頭一樣硬,一算日子,入定已有半個月了!他那個時候就是“以心轉物”,本來是肚子餓了,來煮東西吃,但他一入定走掉了,說不餓,就可以不餓!他隨時可以進入一種狀態。
我們現在肚子餓得不得了的時候,晚上連覺都會睡不著!還入什麼定,都是被物所轉。現在的修行人,別說你的能量凝聚不了,就算是能凝聚一點點,欲望就産生了。
爲什麼欲望産生了?身沒有轉、心沒有轉,再加上後邊尾闾穴、後脊梁骨不暢通,能量一足,它走不上來,憋在下面,欲望就産生了。生理的欲望一産生,心理就會動念頭;心理的念頭一動,生理的欲望就更重,相互影響。
你如何讓心理上沒欲望呢?首先要讓生理的能量充足了以後,轉到上面來。如何能轉到上面來?我教你們的那套動功就是轉變生理能量的!你生理沒能量,它可以激活你生理的能量,使你生理上變得年青、精力充沛;你精力充沛了以後,它可以使你生理的能量往上送,不留在下部往下走。
尤其是第叁節(河住江翻),爲什麼叫“河住江翻”呢?這是禅宗裏的術語,河裏的水停止了、不流了!我們一般的人都有生理周期,不僅僅是女同志每個月有周期,男同志也有。男同志每個月會有幾天生理的欲望特別強。
人爲什麼會有生理的欲望呢?正是因爲有了後天的欲望,“神”就轉變成氣、氣轉變成精,有“精”就要漏,就變成了後天的精子和卵子,它就必須發泄,就要漏掉。如果你沒有欲望的話,它就保持先天的精、氣、神。
“河住江翻”,就是說生理上再也不會漏了。河裏的水一年四季都在流。不會住(都在漏),現在河裏的水都住了、停止了、不流了!“江翻”,江裏的水是在下面,現在江裏的水都翻上來了,不在下邊,在空中了!“河住江翻”就是指生理的能量不漏了,由下而翻上來了。
在禅宗裏面,道友彼此見了面:“廳前“柏樹子”降伏了沒有呢?”“慚愧、慚愧,還沒有降伏!”又譬如說“竹根通了沒有啊?”這個竹根指的就是我們的脊柱。你問我竹根通了沒有?我說:哎呀,慚愧、慚愧,竹根還沒有通,還沒有長足!”
外邊的人一聽,搞不清我們兩個在說什麼,這叫做說“行話”。外人聽不懂,他也不會誹謗;如果聽得懂,他會說:哎呀,佩服佩服!你的竹根已經通了!你的廳前柏樹子已經降伏了!這都是生理上的一種境界。“境界”是什麼?是一種心理和生理的現象。這個跟理論、佛理絲毫沒有關系!
佛教由兩大塊形成,一個是功夫,一個是理論。“學院派”出來的都是搞理論的,功夫他連做夢都沒有夢到是什麼意思!而禅堂裏出來的全部是走功夫這條路線。所以法師遇到禅師,只要是一講功夫,法師聽都聽不懂,不知道在說什麼。只有禅師之間,彼此才聽得懂。
“禅師”是實證過來的,“法師”是撿禅師講出來的話去研究,他不去實證。“佛學”是怎麼來的?是釋迦牟尼佛悟道以後,講自己的修行體驗,後人把它記錄整理出來,流傳下來就成了佛經,就像大家看我的《開示錄》,是怎麼來的?是我講自己的修行體驗和對佛法的認識,弟子們把它記錄整理流傳下來的。
但是它不能代表你們的體驗和認識,你即使把我的《開示錄》、我的《閉關紀實》都背會,與你自己也毫無關系。這叫做“拾人牙慧”!我們現在都是在拾釋迦牟尼佛的“牙慧”。我們天天只是讀經、誦經,如果我們能夠按照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走一遍,能走進去,再走出來,我們講出來的話,就是經、就是論!
但是爲了尊重老祖宗,只有佛講的話才叫“經”,過去祖師大德講的都叫“論”,有的甚至連“論”也不敢稱,而稱作“語錄”。都是爲了尊重佛陀,爲了尊重祖師爺!
造化爲什麼要給我們造六根呢?因爲你不修道的話,能量足了,你就沒辦法,它就讓你從六根漏掉。就是說造化造人的時候,讓你有積蓄能量的地方,還得讓你有漏掉的渠道。如果你光能凝聚,不能夠漏掉,你又不修道,必死無疑!
如果你的能量足了,你不讓它從六根漏掉,它就從頭頂漏掉(頭頂也是一種漏),從上面出去變成一種光散發出去漏掉了!所以明師加持衆生多了,也消耗自己的能量。爲什麼衆生有病,佛就有病呢?佛加持衆生多了,能量消耗得多了。就像是一個父母親對子女操心多了,整天焦慮也能病倒!
這堂課——給大家講的生理上的內容,我在21歲的時候空有師父點化過我,到了荷花島,拉蒙師父又親自給我系統地講了一遍,然後用鐵樹給我做了十八羅漢的念珠。十八羅漢的頭像,沒有一個是重複的,長相都不一樣!你們可以傳著看一看,那個紅色的(珠頭上的一小塊方形物),是珊瑚石,是從荷花島帶過來的。
過去的修行人,上來修煉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斬斷生理的欲望,不讓能量漏掉。能量一充足了以後,人很容易入定。能量不足,就像一只杯子裏面只有少量的水,就會有足夠的空間讓水在裏面晃蕩來、晃蕩去,就很難入定。
當元氣充足了,它在體內不流動了,就容易入定。就像風不停止,樹葉就會不停地擺動;要想樹葉不動,首先要讓風停止,樹葉才會不動。要想入定,首先要使生理的元氣充足,元氣充足了,在體內沒有空間了,它就不流動了。也就是說身體裏面的“風大”停止了,“地大”就穩固了,就不會動蕩了。
地大動蕩,說明體內有足夠的空間讓風大在裏面流動。風一動,“火大”就開始了,火大一開始,四大就不協調了,你就沒辦法入定了。
我們現在的人根本不知道修行的道理,只知道每天拜佛、燒香、念經,我可以講,你這樣做十大劫也成就不了!只能夠種種因。你種下這個因,什麼時候能夠成佛?什麼時候能夠開悟?那就是下輩子、下輩子、下下輩子……你想要這一輩子“花開見佛”,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能量不斷地往上輸送,花才會開。
花一開,先天原有、本自具足的那個東西出去了,你就見到它了,它就見到你了。這叫做老朋友再會,又見面了。觀自在菩薩,就是又見到自己了,(觀是又見面的意思)。否則的話,能量都從下面漏掉了,你雖然有這個荷花杆,有這個先天的荷花苞,它也不開,也沒有用。
爲什麼叫“花開見佛悟無生”?因爲本身就有這個東西,我們不需要修煉,只需要把能量蓄積足了以後,把它送上去,就看見了。我們身體的生理構造,就相當于一套完整的火箭發射裝置。我們的四大——身體,就是個發射架子,中脈就是發射通道,體內的精、氣、神就是火箭發射之前堆放的、發射時點燃的*。
當傳給你們一種微妙的方法,把體內的精、氣、神點燃,也就是把“*”點燃。*一燃燒,火箭頭“呼——”一下子就被送到太空中去了!
我們體內的這個“火箭頭”,叫做“自性”也好、“智慧”也好、“靈魂”也好,或者叫做我們的“本性”也好,在這裏我們不討論它的名字。總之,不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古人,還是今人;道教還是佛教,基督教還是伊斯蘭…
《降伏其心 叁 修生理與修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