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給個人及團體帶來損失!你講自己的感悟和思想,講錯了也不需要負責任,你僅僅是談自己的體悟而已。
投師學藝、皈依佛門,都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而“學佛修道”真的是一件枯燥、痛苦的事情,我們拜師皈依,這些都是形式上的,刹那間的事情,所以感覺到好玩、輕松自在;而修道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今年一年很快又要過去了,今天都12月3號了,還有二十幾天就到元旦了。接近春節,事情又多了。你看這寺院裏邊的年終總結、財務報表、來年的計劃,都要向宗教局、向政府彙報,天天忙得不得了!但是在這忙碌當中,自己不知不覺地在成長。
真正的修道,就是在做人做事當中修,閉著門還修什麼呢?只是修了一個小定、修得一個小慧。小定、小慧拿到世間上來用,根本不堪一擊呀!“遇事情心不煩,心不動”,說起來確實容易,但佛法不是說的,是需要做、需要行的,一個人功德圓滿,名成業就,不是靠想,也不是靠說的,而是慢慢幹出來的!
一個人這也不能夠承受,那也不能夠承受,這也嫌麻煩,那也嫌羅嗦,這種心態修行,別說你修不進去,就算你修進去了、修成了,你出來也生不了大用!
“道”,離開人無大道;“佛法”,離開人也無佛法。想要功德福報,離開人,也沒有功德福報。不管你想要成爲哪一個果位上的聖人,你只要是離開了人、離開了事,都沒辦法達成。
哎呀——,說這些你們都沒辦法感受啊!萬行悟到的太晚了,33歲才悟到這些道理。
我現在告訴你們,你們也沒辦法感受,也許你們十年後才能夠感受,那個時候已經晚了!我很有幸現在已經感受到了,把我的感受告訴大家,但是你們聽起來只是明白這個道理。你們現在也許有感悟,但是你們沒辦法感受。沒有感受,就沒辦法自己受用,什麼時候你們身心感受到了,就開始有受用了,開始起“用”了。
所以,我現在把我修行的心態和課程,全部重新列了一遍。過去的路子確實走錯了許多!我相信,我把自己修行的心態和課程重新調整了一個方向,再用十年的功夫,加上我過去十幾年修學摸索到的經驗,我想十年以後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我們出家人這麼笨,只能夠講講“佛法”!真正的佛法也講不出來,只能夠拾人牙慧、東拉西扯,扯出來的東西既不成體系,也不能自圓其說!你認爲能自圓其說,旁觀者一聽,就知你是外行。前言不搭後語,前後矛盾,甚至是邪知邪見!
爲什麼會是這樣呢?因爲我們把修行的根本方法都錯解了,把佛法都理解錯了。這半年來,我把我的整個佛學思想的綱領給改掉了。我過去說“欲修天道,先修人道;人道修好,天道自成。”
有個人對我說,你這個“天道”,不是佛道,是神仙之道,天主教、道教都講“升天”。我說佛教裏面講“超越叁界”,叁界以外不也是天嗎?叁十叁重天以外的天不也是“天”嗎?極樂世界不也是“天”嗎?只不過是有叁界以內和叁界以外的天。我所說的這個天道,它既包含了叁十叁重以內的天,也包含了叁十叁重以外的天。
我們瞧不起這個“神仙”,佛經裏面講得很清楚:你想要生到叁界以內的天,必須要修五戒十善,修好以後,才能生到欲界天。甚至單修五戒十善,還生不到無色界天,最高只能夠生到色界天!
你還瞧不起“色界天”!“無色界天”還需要四禅八定的功夫,才能夠生到那裏。我們現在連一禅一定都沒有!人界是屬于欲界天的第叁層,我們的頭頂是四天王天,也是屬于修好五戒十善才能去的地方!就我們目前的定力、福報,連四天王天都升不上去。你別小看了這個叁界以內的天!
我過去的佛學思想綱領,就是剛才講的這四句話。這半年來我把它改掉了,改成“安分守己,各盡其職;以人爲本,借事煉心。”前邊兩句是世間的路,後邊兩句是出世間的路。
“安分守己,各盡其職”,這是世間法。走世間的路、做世間的人、做世間的事。後兩句話,我們想要出世間、想超越這個世間,那就繼續“以人爲本,借事煉心”。
這四句話,我准備再花十年的功夫來實踐它。十年以後43歲,還是個年輕和尚!這四句話是我33歲時悟到、總結出來的。不過我說出來給你們聽,你們沒辦法感受啊!
因爲我過去修行一直和你們一樣,采用躲避、回避、避免的方式,討厭麻煩、討厭人多、事多、物多。所以輪到現在出來弘法做事,根本不行!和社會、人群、外面的團體銜接不上。
你自己覺得還挺聰明、挺能幹,和外面的人一接觸,自己差那麼一大截!因爲你身邊的人都是笨蛋,所以相比之下你還顯得聰明一點點,在這個團體裏你還是個小能人。等你出去一做事,外面的人都是“精華”,你跟人家一比,你是個大笨蛋!
爲什麼會是大笨蛋?就因爲你修行、做人這麼多年來一直采用了回避、躲避的方式,不願意做人、做事,這個嫌麻煩,那個嫌羅嗦。實際上我們都把修行錯解了!
你做人都嫌麻煩,你想想做佛、做菩薩那多麻煩、多啰嗦?!你人都不想做,覺得沒意思、覺得累,做菩薩更麻煩,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
我們都會罵菩薩,菩薩不會罵我們;只有我們會抱怨佛菩薩,佛菩薩不會抱怨我們。前天晚上明厚講到“對聖人有抱怨情緒”,這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會抱怨聖人,而聖人不會抱怨凡夫。不過我們過多地對聖人抱怨,也是在造業、也不好。
你要成爲羅漢、成爲菩薩,乃至說你想在世間有一番成就,你除了“以人爲本”,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太虛大師的悟道偈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他說的這句話是他四十多歲時悟到的。想想我比他聰明,我叁十多歲就已經悟到這句話了!(師笑)
太虛大師當初也是跑遍了東南亞,跑夠了,然後跑到普陀山閉了叁年的關。在這次閉關之前,他是比較開放的,他是屬于不拘小節、自由奔放這一類型的人。閉了叁年關出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事,把自己整個一生的路線確定下來。他就是從這次閉關出來以後,才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慢慢上臺階的。
許多出家人的心態都不健康,太不健康!這樣的心態怎麼能夠弘法利生?怎麼能做人天師表呢?由于心態不健康,教出來的信衆心態也都扭曲了!來到這裏的一些信徒,經常被我幾句話就打發走了,當他們走了以後,我有時也覺得有點過意不去,對人家有點抱歉。幾千裏跑了來,確實因爲我的一句話、兩句話就把他們趕走了。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考慮問題、去想一想,這種人承受力太差!不值得我去教他們修行。僅僅是幾句話,他們就覺得沒面子了、傷了自尊心了,就走掉了。他一來,見到我好像見到失散了一百年的父母親一樣,五體投地地磕頭、送紅包!
接著馬上就要在這裏皈依、要起法名,根本不容我說什麼,他們怎麼說,我就得怎麼做!當我很簡單地回答他們幾句:“我又不欠你的、不該你的,爲什麼要我馬上給你皈依呢?爲什麼我要給你傳法、教你修行、幫你了生死呢?”他們也覺得有道理,也不太好意思逼我了。
他們又說“幾千裏跑來的”,我說:“我也沒叫你跑來,我也沒打電話和你聯系,也沒請你來,是你自己願意跑來的!”這麼一說、兩說,他們的道心就沒有了、就走了!
有時我也感覺到自己有點“罪過”,他們的熱情那麼高昂,被我兩瓢水就給澆滅了!你說不澆一澆吧,看到他們一個個傻乎乎的、迷頭迷腦的、啥都不懂,他以爲學佛修道只有虔誠就夠了。
我前幾天不是講過嗎?學佛修道不是單憑虔誠就能開悟的,就能入道的。我可以告訴你,單憑虔誠根本沒有用,與修道絲毫沒有關系!修道需要一個綜合性的素質,各方面都具備了才可以成就。
譬如說,你要寫文章,你的手腳要靈活、眼睛要銳利、頭腦要敏捷、身體還要健康,你方方面面都具備了才行。不是說你有手腳就可以寫文章,有眼睛就可以寫文章,會用鋼筆就可以寫文章,會說話就會寫文章,不是這麼一回事。你必須方方面面都具備了,才能夠寫出好文章!
人哪,簡直是沒法比,我們不用說跟古人比了,就是你們在座的跟萬行比,那真的是差多了!我不是標榜萬行,我去拜空有師父的時候,只有21歲,人越年青越要面子,自尊心越容易受挫折。活得大了,經曆的事多了,臉皮自然也就厚了,承受力也強了。
那時候我和我的一個同學(頓覺),我們一見到空有和尚,五體投地地趴到地上磕了叁個頭,然後遞上兩條好煙。我們從廈門跑到九華山,磕完了頭、遞上兩條煙,還給他點上一支。他一吸煙,來精神了,洋洋得意地就開始罵我們了!
他劈頭蓋臉,什麼不好聽就罵什麼;哪裏不想讓他知道,他偏偏罵哪裏!罵得我呀臉發紅、發燒,也不敢反抗。心裏總在想:莫名其妙!我們幾千裏跑來拜師,也沒得罪你,你把我們劈頭蓋臉地一頓好罵。
罵完了,還要趕我們“滾”!天已經黑了,下山也來不及了,這往哪裏走呢?他也不給我們住,也不給我們吃。當時我們帶有幾包方便面,想借他的鍋燒點開水泡面吃,鍋也不給我們用,厲害得很!我和我的同學只好到河溝裏兜了一大碗水,把方便面泡進去,晚飯就這麼吃了。
九華山海拔比較高,晚上有點冷,我們說跟他擠到茅篷裏住一夜行不行?他也把我們趕到外邊,把門關起來!我們倆個凍得吸吸流流、吸吸流流,就在他茅篷外邊背靠著背,坐了一個晚上。
天亮了,他也把門打開了,他連看也不看我們一眼,就在我們旁邊尿尿!我們因爲實在凍得不得了,趁他轉身的功夫,我一溜,溜進了他屋裏,把他的鍋拿出來,我們身邊帶著火柴,開始燒水。
當時找來的柴都不是很幹,燒了“半天”,把我熏得眼淚直流!(比起慧可求法,我們幸運多了,既沒跪叁天叁夜,也沒砍掉膀子。)
水燒得快開了,大約有二十分鍾時間,他回來了(他剛才轉到前面,可能是到菜地摘菜去了),一看我們正在燒水,拿來個棍子,一下子就把鋁鍋掀翻了!又把我們臭罵了一頓。當時我們心想:可千萬不能“碰”他老人家,他手裏拿著棍子,“碰”了他,還不得拿棍子打我們?
他又刁難、又罵,最後還是要趕我們走。我們承受不了他對待我們的方式,就下山了。離他那個茅篷十多裏路,有個寺廟,我們住下來,吃飽了飯、喝足水、養精蓄銳,第二天又去了。
這個時候他跟我們說話了,問我們要什麼東西?來這裏幹什麼呀?我們支支吾吾、支支吾吾半天也沒有說清楚。我們本來就是想去拜師學藝的嘛,誰知當時鬼迷了頭,就是說不出來!他又把我們臭罵了一頓,他說:那麼傻,你來幹什麼都不知道!大聲吼道:“給我滾!”當時我們真狼狽,好沒面子!
所以有些信徒來,我經常問他們:你來幹什麼?結果他們有的答不出來,有的人頭腦可能清醒一點:來皈依的、來拜師學藝的。你來拜是你的問題,收不收是我的問題!結果是這麼一句、兩句話,就把他們給打發走了、趕走了!
當時空有和尚問我們來幹什麼,我們回答不上來,他又把我們罵了一頓,趕下山來。我們灰溜溜地走了,下了山,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明明是來拜師學藝的,爲什麼他當時問我們,我們回答不出來呢?!
第叁次又去,這次他再也不理我們了,任憑我們怎麼跪呀、拜呀,怎麼說、怎麼求,他就是不吭聲!我們在他那兒待了半天時間,灰溜溜地還是下山了。
一直到九四年,我才悟到這個道理,我看到佛在入滅之前本來想把肉身留下來,“留形住世”。意思是說你們如果需要我留下來,我就永遠留下來陪你們,長生不老!當時佛問阿難:需不需要我留下來?連問叁遍,阿難就是不回答。
後來佛把腿一盤決定要走了,阿難“哇”地一聲就哭了!佛說:哎——,我剛才連續問了你叁遍,要不要我留下來,你就像鬼迷了頭一樣不吭聲。現在因果已經定了,我要走了,你又哭,已經來不及了!因果就是這樣,一定就不能再改了!所以他們哭得不得了,佛對衆生慈悲,說:好吧,我不留形住世,我就留下我的四大弟子留形住世吧!
如是就有迦葉後來在雞足山留形住世一說,還有賓頭盧頗羅墮等也留形住世。佛本來也想留形住世的,結果因緣不成熟,連問叁遍都沒有人回答!由這個故事聯想起空有和尚當時問我時,我腦子裏一片空白,可能是被魔鬼迷住頭了!
在閉關的時候,每次回想起來都覺得是一種遺憾!雖然遺憾,但還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當回想起當時的場面,都覺得:哎呀,錯過了一次機會!內心一直對他念念不忘!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去年有個居士給我寄來一張空有和尚的照片。他在信上說,他在幹活的時候,看到這個老和尚,就給他照了一張相。
這位居士看到了我的書,知道我和空有和尚有那麼一面之緣,就給我寄來了一張照片。我一看,就跟我當年見到他的時候一模一樣!又幹、又瘦小,他就是坐在這個石頭上,每天就這麼低著頭打坐,天天都是這樣。但是一旦發起火來,就像一頭雄獅一樣,厲害得很,跑都來不及。
我們現在學佛的人,不能跟古人比了,你們跟我的道心比,你們的道心就差得多了,我這個道心跟古人比,又差得多了!我的意思是講現在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太差了!我還沒有罵大家、爲難大家,我只說我“不收徒弟,不給你們皈依”,他們覺得話一出口,面子收不回來了。
如果我說收你們了,說皈依了,以後在修法的時候把你們罵幾句,你們還是承受不了,還會走掉。所以晚得罪,不如早得罪!反正早晚都是得罪,還不如早點得罪你,省點心!
《降伏其心 叁 怎樣才能與法界融爲一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