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神與熱力光的關系
剛才打坐誰的腳坐熱了?沒有一個人腳坐熱了?(答:……)女同志有誰的腳坐熱了?(答:……)
你一開始打坐,腳是涼的。坐上一個小時,就應該熱了。甚至平時腳就應該是熱的。你坐了一個小時,腳還沒有熱的話,說明你身體有問題(現在是冬天)。
體內的精力是由兩只腳産生的,它在體內主要是管“暖”的作用。通常很多身體素質比較虛弱的人,一到冬天,手、腳、膝蓋都是冰涼的,這說明他體內的精力不足。
腿上有功夫的人,平時即便他不盤腿,兩只腳也是熱的。如果稍微地盤一下腿,那就更熱了。暖融融的感覺由兩只腳傳播到兩條小腿,到大腿,再由後背延伸上去。如果按著這個路線,就是道家通常講的達到了“還精補腦”的作用。這裏所講的精力,就是通常所說的元氣。
腿上經脈暢通的人,走起路來非常輕盈,絕對聽不到“咚、咚、咚”的響聲!因爲他生理的氣是從下往上升,所以他走起路來是特別地輕。如果生理上的氣還沒有往上升的話,他走起路來是咚咚響。
“氣”往上升的前提條件,首先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之後才會由下而上。否則的話,只夠身體本身消耗,沒有多余的力量由下而上,來供給修煉使用。人若要想健康、長壽,首先兩只腳、兩條腿的氣脈要暢通。
你兩條腿的氣脈沒有暢通,坐在這個地方就掙紮來掙紮去,不僅不會舒服,而且整個身體都感覺很僵硬!尤其是腎髒不好的人,更要盤腿。
爲什麼有的人冬天不會怕冷呢?就是體內的精力很充足。“暖”是由“精”産生的,人體的氣力是由“氣”産生的。體內的陽氣從下半身上升到上半身的時候,人自然就會有很強的力氣。打坐出現的光芒,也是由精力産生,當這個“精力”上升到身體的上半部,達到頭部的時候,他自然就變成光。
身體的精、氣、神,通過修煉以後,就轉化爲熱、力、光,也就是熱量、力氣、光芒。但是常人體內的精、氣、神,都從六根門頭漏掉了!漏失最多、最嚴重的就是有妄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胡思亂想”、“欲望重重”!
當體內的精、氣、神漏失得太多的時候,就會表現得兩眼目光呆滯,再其次就是頭腦反應遲鈍。人的思維不敏捷,跟體內的精、氣、神有絕對的關系。一個人的精、氣、神消耗過多以後,它沒有力量供應給頭腦使用,頭腦反應就會遲鈍。而且頭腦還會表現得很幹癟。
當一個人體內的精、氣、神很足的話,升到了頭上,頭就會顯得特別飽滿!打坐修煉,固然可以讓體內的精、氣、神充足,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適當地走路、散步、勞動,都可以讓體內的精、氣、神充足。尤其是念六字真言和練七節動功,都可以把體內的精、氣、神喚醒,進而達到充足。
“修道”,修的是“心態”。如果你生理上這一關還沒有過,沒有修好的話,你這就不叫做修道,更不叫做修心態。實際上叫做“修身體”,修身體只是通向大道最初的一個階段。當走完修生理這個階段以後,再修道,就和生理沒有多大的關系了。
也就是說修行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修身體,一部分是修我們的靈性。也就是通常說的修“自性”。我們現在是連最初的生理這個階段都還沒修好,怎麼可能跳到空中修自性呢?大道是以修身體爲基礎、以修靈性爲究竟的。
我們觀察世間的這些花木成長的過程,就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如果這株花木的營養不夠充足的話,它就顯得瘦小、幹癟;反之,如果它的營養很充足,這株花木就會長得非常飽滿、粗壯。尤其是在生長花骨朵的時候,如果這株花木有充足的營養供給花骨朵,這個花骨朵就長得特別飽滿!
如果營養不足的話,它的養分只夠維持花木本身的生命,根本沒有多余的養分用在花骨朵上,沒有力量再長出花骨朵。因爲一支花骨朵需要的養分,是這株花木全部養分的一大半。
我們人體就相當于一棵會挪動的樹,人體的“根”是兩只腳,脊柱是樹幹,頭就是花骨朵,兩只手臂是樹的枝丫。等你把生理這一關過完了以後,自然能夠見性!
但是在見性之前,必須要有一個“明心”的階段。不明心你就不知道如何修道;不見性,你就不知道如何煉這顆自性的心。見到許多人都是誠心有余,而智慧不夠。誤以爲誠心誠意燒香、拜佛就能了脫生死,這些固然是修道必需的,但它不是成道必要的。
那麼成道究竟需要什麼呢?佛祖講過:“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說在見性的基礎上,再繼續修下去,才能夠成佛。
不明心、不見性,你怎麼下手呢?你以爲坐在這個地方打打坐、念念佛、持持咒,就是禅宗、就是淨土宗、就是密宗了,實際上這和禅、淨、密絲毫瓜葛都沒有!根本聯系不上。如果你誤以爲盤個腿,就是禅宗,念個佛就是淨宗、念個咒子就是密宗,那說明你對禅、淨、密一點都不了解!
我曾經對“明心見性”作過一個比喻,“明心”,是我們明白了一個方向,而“見性”,是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往前走,就像我們想摘蘋果,已經見到了一棵蘋果樹。“成佛”呢?是已經到了樹下,摘到了蘋果,吃進了肚子裏面,和蘋果合二爲一,別人可以再把你吃下。
如果你沒有明心,就不知道修道的方向,無處下手。只會是亂摸亂撞!你拜再多的師父、誦再多的經、磕再多的頭,最後,你都會把你的師父否認掉,把你師父的法否認掉,把你師父的道全部否認掉!
你誤以爲師父給你一個修行的方法,你就能夠修行成就。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情!即使你明白了方向,你不朝那個方向邁進,也見不到這棵樹。
但是,往往見到了這棵樹的人,他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把果子摘到手!也就是說“明心”的人,他可能還會退失道心;而“見性”的人,他已經見到了這個果子了,他絕對不會退心。他肯定會把其它方面放下,集中所有的精力去摘這個果子!所以,只有一個人修到了“八地”的時候,才是如如不動。因爲八地菩薩是念念入道,世間上所有的一切,對他來說已經不感興趣了。他已經見到了這個果子了,甚至已經聞到了這個果子成熟的香味了!
實際上大家不是難于“不知道如何修”,而是心靜不下來,沒有給自己定位,搞不清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麼!實際上所有的法都能夠成就,就看你是否真的爲這個“法”付出!功夫絕對沒有白做的。除非你做得不對路,和這個方法背道而馳。
現在這麼多學佛、信佛的人,連佛的影子都還沒有見到呢?實際上大家所做的一切,都是和佛、和道不相幹的。就好比我們身上穿了十幾層衣服,修行就爲了不斷地一層一層地脫掉它。可是我們現在許多學佛的人,反而是不斷地往自己身上穿衣服!
你越學佛、越信佛,反而越累;不僅沒解脫,反而枷鎖套得更多、更重了。佛學的根本法是解脫,是放下,可是現在學佛的人什麼都不放下,什麼都想提起來,可是又沒力氣、又提不起來。
你之所以來求法、來聽法、來修法,說明你的心不平靜、也不清淨。無論用哪一種方法,目的都是爲了達到心態清淨、平靜。如果你認爲自己學法多麼多麼高、思想多麼多麼正確,結果你既沒有清淨,也沒有平靜。那不是“法”有問題,而是自己有問題!如果不在這兩方面下功夫的話,誰都拿你沒辦法。
要想檢驗我們的心態是否平靜、是否清淨,不是靠打坐、也不是靠念佛、念咒語。現在的修行人,把修行的思想整個都給顛倒過來了,認爲修道要脫離人群、脫離社會、脫離家庭、脫離團體,把自己獨自一人封閉起來。
修行固然有某個階段是這樣,而且這個階段相當地短暫。古時候的修行人,都經曆了這個短暫的過程,是爲了更好地打開自己、更快地走出自我狹隘的空間,與社會、與人群、與團體更好地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那麼這段時間究竟需要多久呢?如果你很幸運的話,找到一位過來人,把自己完全交給這個過來人,叁年包你足夠了!過去的修行人,爲什麼把修行列爲叁年,而不是一年,也不是十年呢?現在回憶起來,叁年真的是足夠了!
第一年就是修身,突破生理的階段。不管你是老弱病殘,這一年時間足夠轉變生理。按古時候的修行方法,一百天就突破了,叫做“百日築基”。
你把握住了,這個基礎就打好了;你如果把握不住,還要再來個一百天。每一次需要的時間會更短,也就是走熟路,會縮短走路的時間。再笨的人、體質再差的人,一年的時間足夠了。一年當中有四個季節,足夠你重複四次了。因爲第一次需要100天,第二次、第叁次都不需要100天。古人給你滿打滿算,過生理這一關絕對超不出100天!青年人八、九十天就夠了。
第二年已經進入靈修的開始。第叁年你已經坐在這個地方沒事幹了!要反複地重複它、重複它、訓練它……有一年的時間訓練它,你已經達到和它爲伍(和它同伴)了,就應該從封閉的空間中走出來,和外面的環境打成一片。
但是這個話都是過來的人講的,而沒有過來的人會在這方面消耗很多時間。即便你明白這個道理,去做的時候,如果身邊沒有過來人,別說是一年,就是十年,這個短暫的過程你也無法完成。
因爲這個階段不是靠你摸索出來的,也不是靠悟的。這個階段它是處在有爲法的階段,既是有爲法,那就要靠方法、靠過來人、靠明師來指點!等進入無爲法的時候,也就是進入了“悟”的階段,就需要自己的根器了。
如果對一件事情沒有介入、絲毫不了解,讓大家去“悟一悟”!你怎麼“悟”?你連聽說都沒聽說過,連介入都沒介入,你怎麼悟?只有你介入了這件事情,經曆了這件事情,逐漸逐漸地熟練了這件事情,才談得上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才有思想感悟。
修行沒有上路,還沒有學會走路,都需要一個人扶著你、牽著你的手,否則的話,你一個人在地上爬來爬去、爬來爬去,最後你誤以爲“人”就應該趴在地上爬,而不是應該站起來兩條腿邁著走路!你突然看到有人站起來走路,你會笑話人家,說人家是個怪…
《降伏其心 二 精氣神與熱力光的關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