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与热力光的关系
刚才打坐谁的脚坐热了?没有一个人脚坐热了?(答:……)女同志有谁的脚坐热了?(答:……)
你一开始打坐,脚是凉的。坐上一个小时,就应该热了。甚至平时脚就应该是热的。你坐了一个小时,脚还没有热的话,说明你身体有问题(现在是冬天)。
体内的精力是由两只脚产生的,它在体内主要是管“暖”的作用。通常很多身体素质比较虚弱的人,一到冬天,手、脚、膝盖都是冰凉的,这说明他体内的精力不足。
腿上有功夫的人,平时即便他不盘腿,两只脚也是热的。如果稍微地盘一下腿,那就更热了。暖融融的感觉由两只脚传播到两条小腿,到大腿,再由后背延伸上去。如果按着这个路线,就是道家通常讲的达到了“还精补脑”的作用。这里所讲的精力,就是通常所说的元气。
腿上经脉畅通的人,走起路来非常轻盈,绝对听不到“咚、咚、咚”的响声!因为他生理的气是从下往上升,所以他走起路来是特别地轻。如果生理上的气还没有往上升的话,他走起路来是咚咚响。
“气”往上升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之后才会由下而上。否则的话,只够身体本身消耗,没有多余的力量由下而上,来供给修炼使用。人若要想健康、长寿,首先两只脚、两条腿的气脉要畅通。
你两条腿的气脉没有畅通,坐在这个地方就挣扎来挣扎去,不仅不会舒服,而且整个身体都感觉很僵硬!尤其是肾脏不好的人,更要盘腿。
为什么有的人冬天不会怕冷呢?就是体内的精力很充足。“暖”是由“精”产生的,人体的气力是由“气”产生的。体内的阳气从下半身上升到上半身的时候,人自然就会有很强的力气。打坐出现的光芒,也是由精力产生,当这个“精力”上升到身体的上半部,达到头部的时候,他自然就变成光。
身体的精、气、神,通过修炼以后,就转化为热、力、光,也就是热量、力气、光芒。但是常人体内的精、气、神,都从六根门头漏掉了!漏失最多、最严重的就是有妄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胡思乱想”、“欲望重重”!
当体内的精、气、神漏失得太多的时候,就会表现得两眼目光呆滞,再其次就是头脑反应迟钝。人的思维不敏捷,跟体内的精、气、神有绝对的关系。一个人的精、气、神消耗过多以后,它没有力量供应给头脑使用,头脑反应就会迟钝。而且头脑还会表现得很干瘪。
当一个人体内的精、气、神很足的话,升到了头上,头就会显得特别饱满!打坐修炼,固然可以让体内的精、气、神充足,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适当地走路、散步、劳动,都可以让体内的精、气、神充足。尤其是念六字真言和练七节动功,都可以把体内的精、气、神唤醒,进而达到充足。
“修道”,修的是“心态”。如果你生理上这一关还没有过,没有修好的话,你这就不叫做修道,更不叫做修心态。实际上叫做“修身体”,修身体只是通向大道最初的一个阶段。当走完修生理这个阶段以后,再修道,就和生理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也就是说修行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修身体,一部分是修我们的灵性。也就是通常说的修“自性”。我们现在是连最初的生理这个阶段都还没修好,怎么可能跳到空中修自性呢?大道是以修身体为基础、以修灵性为究竟的。
我们观察世间的这些花木成长的过程,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这株花木的营养不够充足的话,它就显得瘦小、干瘪;反之,如果它的营养很充足,这株花木就会长得非常饱满、粗壮。尤其是在生长花骨朵的时候,如果这株花木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花骨朵,这个花骨朵就长得特别饱满!
如果营养不足的话,它的养分只够维持花木本身的生命,根本没有多余的养分用在花骨朵上,没有力量再长出花骨朵。因为一支花骨朵需要的养分,是这株花木全部养分的一大半。
我们人体就相当于一棵会挪动的树,人体的“根”是两只脚,脊柱是树干,头就是花骨朵,两只手臂是树的枝丫。等你把生理这一关过完了以后,自然能够见性!
但是在见性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明心”的阶段。不明心你就不知道如何修道;不见性,你就不知道如何炼这颗自性的心。见到许多人都是诚心有余,而智慧不够。误以为诚心诚意烧香、拜佛就能了脱生死,这些固然是修道必需的,但它不是成道必要的。
那么成道究竟需要什么呢?佛祖讲过:“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说在见性的基础上,再继续修下去,才能够成佛。
不明心、不见性,你怎么下手呢?你以为坐在这个地方打打坐、念念佛、持持咒,就是禅宗、就是净土宗、就是密宗了,实际上这和禅、净、密丝毫瓜葛都没有!根本联系不上。如果你误以为盘个腿,就是禅宗,念个佛就是净宗、念个咒子就是密宗,那说明你对禅、净、密一点都不了解!
我曾经对“明心见性”作过一个比喻,“明心”,是我们明白了一个方向,而“见性”,是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往前走,就像我们想摘苹果,已经见到了一棵苹果树。“成佛”呢?是已经到了树下,摘到了苹果,吃进了肚子里面,和苹果合二为一,别人可以再把你吃下。
如果你没有明心,就不知道修道的方向,无处下手。只会是乱摸乱撞!你拜再多的师父、诵再多的经、磕再多的头,最后,你都会把你的师父否认掉,把你师父的法否认掉,把你师父的道全部否认掉!
你误以为师父给你一个修行的方法,你就能够修行成就。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即使你明白了方向,你不朝那个方向迈进,也见不到这棵树。
但是,往往见到了这棵树的人,他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把果子摘到手!也就是说“明心”的人,他可能还会退失道心;而“见性”的人,他已经见到了这个果子了,他绝对不会退心。他肯定会把其它方面放下,集中所有的精力去摘这个果子!所以,只有一个人修到了“八地”的时候,才是如如不动。因为八地菩萨是念念入道,世间上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已经不感兴趣了。他已经见到了这个果子了,甚至已经闻到了这个果子成熟的香味了!
实际上大家不是难于“不知道如何修”,而是心静不下来,没有给自己定位,搞不清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实际上所有的法都能够成就,就看你是否真的为这个“法”付出!功夫绝对没有白做的。除非你做得不对路,和这个方法背道而驰。
现在这么多学佛、信佛的人,连佛的影子都还没有见到呢?实际上大家所做的一切,都是和佛、和道不相干的。就好比我们身上穿了十几层衣服,修行就为了不断地一层一层地脱掉它。可是我们现在许多学佛的人,反而是不断地往自己身上穿衣服!
你越学佛、越信佛,反而越累;不仅没解脱,反而枷锁套得更多、更重了。佛学的根本法是解脱,是放下,可是现在学佛的人什么都不放下,什么都想提起来,可是又没力气、又提不起来。
你之所以来求法、来听法、来修法,说明你的心不平静、也不清净。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心态清净、平静。如果你认为自己学法多么多么高、思想多么多么正确,结果你既没有清净,也没有平静。那不是“法”有问题,而是自己有问题!如果不在这两方面下功夫的话,谁都拿你没办法。
要想检验我们的心态是否平静、是否清净,不是靠打坐、也不是靠念佛、念咒语。现在的修行人,把修行的思想整个都给颠倒过来了,认为修道要脱离人群、脱离社会、脱离家庭、脱离团体,把自己独自一人封闭起来。
修行固然有某个阶段是这样,而且这个阶段相当地短暂。古时候的修行人,都经历了这个短暂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打开自己、更快地走出自我狭隘的空间,与社会、与人群、与团体更好地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那么这段时间究竟需要多久呢?如果你很幸运的话,找到一位过来人,把自己完全交给这个过来人,三年包你足够了!过去的修行人,为什么把修行列为三年,而不是一年,也不是十年呢?现在回忆起来,三年真的是足够了!
第一年就是修身,突破生理的阶段。不管你是老弱病残,这一年时间足够转变生理。按古时候的修行方法,一百天就突破了,叫做“百日筑基”。
你把握住了,这个基础就打好了;你如果把握不住,还要再来个一百天。每一次需要的时间会更短,也就是走熟路,会缩短走路的时间。再笨的人、体质再差的人,一年的时间足够了。一年当中有四个季节,足够你重复四次了。因为第一次需要100天,第二次、第三次都不需要100天。古人给你满打满算,过生理这一关绝对超不出100天!青年人八、九十天就够了。
第二年已经进入灵修的开始。第三年你已经坐在这个地方没事干了!要反复地重复它、重复它、训练它……有一年的时间训练它,你已经达到和它为伍(和它同伴)了,就应该从封闭的空间中走出来,和外面的环境打成一片。
但是这个话都是过来的人讲的,而没有过来的人会在这方面消耗很多时间。即便你明白这个道理,去做的时候,如果身边没有过来人,别说是一年,就是十年,这个短暂的过程你也无法完成。
因为这个阶段不是靠你摸索出来的,也不是靠悟的。这个阶段它是处在有为法的阶段,既是有为法,那就要靠方法、靠过来人、靠明师来指点!等进入无为法的时候,也就是进入了“悟”的阶段,就需要自己的根器了。
如果对一件事情没有介入、丝毫不了解,让大家去“悟一悟”!你怎么“悟”?你连听说都没听说过,连介入都没介入,你怎么悟?只有你介入了这件事情,经历了这件事情,逐渐逐渐地熟练了这件事情,才谈得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才有思想感悟。
修行没有上路,还没有学会走路,都需要一个人扶着你、牵着你的手,否则的话,你一个人在地上爬来爬去、爬来爬去,最后你误以为“人”就应该趴在地上爬,而不是应该站起来两条腿迈着走路!你突然看到有人站起来走路,你会笑话人家,说人家是个怪…
《降伏其心 二 精气神与热力光的关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