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物。
前段时间讲到我的佛学思想,由四句话变成两句话,也就是说浓缩成了八个字:“安分守己,以人为本”。“安分守己”又干什么呢?“各尽其职”。你是哪个行业的,你继续做你那个行业的工作,还要把它做好。
那么“以人为本”干什么呢?“借事炼心”。借着做事情,炼我们的心态。你们要记住,我再重复一遍:“安分守己,各尽其职;以人为本,借事炼心。”
下午来了一个活佛,有几个人看到了,那要是在西藏,他走到哪里,恐怕后边都会跟一大片人!但是对于他来讲,这样的事情经历得太多了,人们拜他不拜他,他都会一样对待。
在座的有当过老师的,都有这么一个感受:第一天上班,人家叫你老师,你感到特别自信、特别兴奋、特别欢喜!等人家叫你老师久了以后,你就没感觉了。没感觉到自己是个老师了。过几天还要来个“法王”,会在我们这个地方住上几天。一个修行人叫什么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有“自知”。
实际上谈到自知,如果没有见到真东西,即使他手里面是个假东西,他也不知道是假的!没有见到真的,又如何区别假的呢?没有来到东华寺,你怎么向别人介绍东华寺的山水地貌呢?有人把你带到另一座大山里面,说这里就是东华寺,你就会相信这就是真的。
要区别真假,必须过来人。而往往过来人他又不喜欢多事。在他眼里面一切都是应该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所以佛说他没有度众生,是大家到了发菩提心的时候了,让他给碰上了。如果大家不发菩提心,他来到我们面前也奈何不了我们!
也有许多人当时见到了佛,可是并不信他,也不渴望解脱;也有的人没有见到佛,仅仅是听到了他的名字,就已经非常渴望修道了!一个人内心的种子都会萌发,只是在不同的时间里面萌发。
如果一个明师很幸运的话,他是春天来到大家面前,那么大家心里面这颗种子就会萌发;如果他不幸运的话,他是冬天来到大家面前,那么种子就不会萌发!
所以佛从来不会骄傲,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因为他知道,之所以对方发菩提心,是因为他幸运,他来到大家面前正好是春天,而不是冬季!
不相信,我们可以找一个不信佛的人,你去度一度他。你说得越多,他对佛教的误解也就越多、他生起毁谤的心也更多!当他菩提心发的时候,你说什么他都会相信。你不说他也会相信。所以佛说众生不是他度的,“自性众生自性度”!
修行人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不喜欢见人、不喜欢做事,不见人、不做事,那么我问你,怎么成长呢?你的智慧怎么开呢?既然智慧没有开,那么你就是个木头人。木头人怎么会解脱呢?“解脱”不就是通过开智慧、明事理才能够解脱吗?
你们对一件事情明白了以后,心里面是不是很轻松呢?没有智慧你怎么明白?当然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确实也会有烦恼,也会有抱怨心,但是过后回忆一下子,收获还是大的。还是值得的!
没有通过借事炼心,你永远没有办法成长。开口便错,伸手即非!“智慧”不是坐在这个地方就可以开发得出来的。老祖宗讲,智慧是由定产生出来的。既然定能够产生智慧,你们说什么不是定?什么地方不能定?
你如果在做事的时候,不散乱、不慌张,这就是定。就在这个当下就能产生智慧。遇到事物后,不被事物诱惑、不被事物转动,这也说明你有定力。在这个时候,还是会出现智慧。
一个人不做事、不经受考验,你如何知道自己的定力和慧力够不够呢?如果你是真地渴望修行的话,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足够你修了。根本不需要再诵经、再打坐、再念佛,这些都是头上安头!也可以说,这些都是小乘的方法,大乘菩萨的方法,绝对不会这样修,放下左手,又用右手去抓。
真正走大乘菩萨路线的人,就是和人群、和社会、和这些七、七、八、八的事物打成一片。你根本看不到他把自己封闭起来 ,与事物、与人群脱离。
也可以说凡是走大乘路线的人,都会经历一段小乘路线的修行方法。前面一个阶段,就像在花盆里面种花木,容易管理、容易成活。但是成活了以后,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要从花盆里面移出来。否则的话,你的根部就会受花盆的局限,你的树根就没有办法延伸到四面八方,把外界的营养吸收过来!
下面时间留给你们提问题。
你们会问: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不信佛,死了以后能不能超度?实际上人死了以后,没一个不信佛的!所谓的“不信佛”,是他活着的时候,他的“头脑”不信,因为他的头脑看不到另外时空的存在,他只爱这个世界的功名利禄,所以他只相信这些。因为他的另外一只眼睛没有打开,所以他看不到另外一面的存在。
人死了以后,有形有相的六根——肉体的六根——不起作用了,可是有一种无形无相的六根在起作用,所以他看到的就不只是这个有形有相的空间了,能看到另外一个时空的存在。在这个时候,他对生前所作的一切、都会有一个彻底全新的认识。
在我们灵魂里面没有一个是不信佛的!可是我们现在没有和佛沟通,现在我们所作的一切是头脑在起作用。什么时候我们学会让头脑休息下来,让灵魂起作用,我们的智慧就打开了。平时头脑看不见的,都能看得见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古时候的大德教我们修行的时候,都不要我们胡思乱想。
因为两种力量不可能同时并行,你如果是头脑的力量在起作用,灵性的力量就容易沉睡;你想要灵性的力量被唤醒、投入使用,头脑的力量必须走到一边去休息!
有很多报道介绍一些死去又复活的人,他们描述死后的感受和经历都非常相似。他们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肉体被摧毁了,已经躺在一个地方了,周围有许多人在对他们的肉体进行处理,在围着他们的肉体,做许多事情。
他的灵体对这群人怎么呼喊,他们也听不见!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这个灵体不得不走掉。当他在走的过程中,都会碰到许多光亮刺眼的空间、见到许多长相非常圆满的人,而且这些人的身上都是发光的。交流的方式彼此眼神一碰,就都明白了。就像我们梦中见到朋友时,并不需要交谈,双方就已经沟通了。
这个时候,成就的机会很少。如果是大根器的人,也就是说生前有过这方面很重的熏染、修炼,遗留有修炼的习气,也可以说修炼的力量还没有断。他在中阴这个阶段一定用得上!
如果生前没有经过训练,种子的力量没有连接上,记忆不深,中阴阶段就忘掉了。那么他会到哪里去呢?会随着他生前的习气而去。他生前什么习气重,就到什么地方去。
譬如说他生前“修道”的习气重,死后就到他生前向往的那个地方;他生前贪心比较重,譬如“贪财”,他就会到饿鬼道里面去。实际上我们学佛修道,也是在培养我们的一种习气。所以临命终往生的时候,与其说是随着“定力”往生,还不如说是随着“习气”往生!
“定力””他本身就是一种习气,譬如说你喜欢定在哪个方面,喜欢定在“财”上?还是喜欢定在“色”上?还是定在“佛”上?你定在哪个方面,就朝哪个方面去往生。有习气,就有所住;有所住,就是决定方向。
你在中阴阶段,要有明师指点。所谓的“明师”,不是能够给他念念经、拜拜佛,而是必须能够和这个中阴身沟通。否则的话,对中阴身什么作用都没有!你误以为为他念念经、敲打敲打,就有用,那只能说是你认为是这样。
当你体内的能量不足的时候,在哪里修行,都会害怕,必然会有这么一个阶段。当你体内的力量充足了以后,你走在哪个地方都不会害怕。尤其是在最初的修行阶段,你体内自身的力量没有充足,没有冲出去和宇宙的力量衔接上的时候,你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孤体。因此,当你稍微能够感受到外边的力量存在,并来围绕在你周围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害怕。当你这个孤立的个体的力量冲出“自我”这个空间,和外面的力量连接为整体以后,何时何地你都不会害怕。甚至周围稍有一点反应,你早已经感受到了。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和你是同一体的,它一动,首先牵动的就是你。
我们自身有一种力量,它本身就是来自宇宙里面的一部分。既然是宇宙里面的一部分,那么它就很容易和宇宙里面的大力量合而为一。如果我们体内的这股力量,不是来自宇宙、和宇宙相通的话,就永远没办法和它合而为一!
因为我们自身的力量,本身就是来自宇宙的一个颗粒、一个细小的灰尘,所以我们有理由把体内这个颗粒,通过一种方法修出去,还让它回到它原来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修行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体内有一股力量往上冲、要出去、似乎要把我们飘起来一样!
因为它里面的力量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和外边的力量相吸了。佛教里面用“相应”来形容,这个词用得非常微妙!有时候想起古时候大德用的词语,一个字都不能改,一改,全盘都错!譬如说感受、感觉、相应,这三个词语就是不同的层次。
“感觉”,你们说指的是生理还是心理?“感受”指的又是什么?“相应”指的又是什么?当我们修到不同程度的时候,这三个词语都会一一印验。
你说这世间的树木,树梢为什么往上长而不往下长?树根又为什么往下长而不往上长
既然是树梢往上长、树根往下长,这棵树长来长去不就长断掉了?一股力量往上升,另一股力量往下伸,说明体内有两股力量,那不要打架吗?
我们身体里面就是这样,所以修行人在最初的时候,有的是在头上反应、有的是在下部反应、有的是在中部反应。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就害怕了,以为“走火入魔”了!你放一百二十个心去修,不会走火,也不会入魔!
现在我们在座的人,没几个人把这股“火”给修出来了,你枪支里面没有弹药,你走什么火呢?满打满算,来到我们东华寺的人,我就看到三个人似乎要“走火”,实际上还不是真正的火,是虚火。
你们看到那个豆荚,有的看上去挺大,但是里面的豆粒很小,这就叫做虚火!虚火也会头痛、头晕、发胀,但它还不是真正的“火”,它是一种“虚火”。虚火也不错了,它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定的层次。虚火走完了,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火。不过谈到功夫上大家会更茫然!因为大家的功夫还没有修出来、没有跟上来,所以讲了大家也感受不到。
《降伏其心 二 精气神与热力光的关系》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