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是擇宅而居。住在水肥公司、瓦斯公司旁邊,就妨害身體健康,住在風化街旁就妨害心理,所以“宅”這個字本來就有“選擇”的意思。自古即有“千金置宅,萬金買鄰”的觀念,買一幢千金的房子,房子好不算好,須看鄰居。若鄰居不好,房子雖只花了一千元買的,也是貴的,若鄰居都學仁,萬金買房也不算貴。住在不好的鄰居旁,家庭、子弟都不會學好,再後悔就來不及了。今人穿的衣服、吃的食物,會選擇,但是永久要住的房子,卻不會選擇,其是怪奇!
擇戲 擇友 擇偶
雪公雲:人人家庭都有電視機,電視節日也要選擇,不可看壞節目,十出電視劇有九出是演夫婦、兄弟、父子、母女吵嘴鬧家庭糾紛的戲,這些戲看了有害。在外交友也要選擇,觀友可以知人,無友不如己者,十個君子不抵一個小人,因爲人往上進較難,往下流容易,交了惡友,對德性的上進有損。結婚擇偶更要慎擇,詩經關睢這首詩,強調擇偶要選其德,不愛其色。今人擇偶多選色,而且還選會跳舞,會打牌不規矩者。你們已婚的人好好齊家報國,未婚的要選德不選色,否則焉得智,學佛也得不到好處。
知人
雪公雲:不知人則寸步難行,和一個人交往要先認識清楚,在家庭中,夫婦之間若不了解,必整天吵嘴。叁個人的商店,店主若不知人,即使叁個人也領導不起來。自身待人寬厚,那是本身的長處,若不知人而誤用了壞人,那就槽了,即使佛在世也有感化不了的人,所以必須慎其始。從前替人介紹工作,介紹信上如寫著「品學兼優,老成谙練”此人可用,若無“品”字而錄用了,介紹者可以不負責任。
當機立斷
雪公雲:到機關做事,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貪贓枉法不好,到任後若看見長官貪枉,長官也想拉攏你,他心裏想天下人那有不好利的?會給你一點利益,這時,要不要接受?既然是部下,怎能不接受?接受了,又良心不安,如何是好?俗語說:“財是糊塗蟲,賊怕第一次”開了頭,久了就成習氣,必須當機立斷,一走了之,否則難免破家敗名。這還是世間的花報而已,果報更不堪設想,即使脫了陽間罪,也逃不了陰間罪。
留一條路
雪公雲:人各有其長,全長的是聖人,全短則成小人,大多數人是有長有短,所以要不以人廢言,不以言廢人,賢者鼓勵之,不肖者引誘他上好路。世間的人,未蓋棺論定前,能不變心的人極少,曹操不死,也未可斷其惡,他從北國接回故舊蔡邕的女兒蔡文姬,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孔子雲:“吾未見剛者,得見有恒者,斯可矣。”恒常不變的人太少了,如今天下無道久矣,往後對待人就要如此,惡者擯之,善者嘉之,留給人家一條自新之路。
天下父母疼小兒
雪公雲:父母健在時,吾人不能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做任何事都要體念父母的心情。因爲“天下父母疼小兒”,父母時時關心孩子,即使孩子做的很好,父母也一樣挂念不下,所以見到孩子,就說:“瘦了!瘦了!”就是挂心的緣故。周文王“視民如傷”,以保護赤子的心愛他的人民,百姓有土有地,但是在文王的眼中,百姓也像殘缺受了傷,天下父母看待子女就是如此,但是兒女往往不懂父母這樣的心情。若了解父母這種感受,真有孝心,則做的事都對得起父母,不遠遊,到何處都向父母報告,隔天要到別處,臨行前也先禀告父母一聲。父母時刻都忘不了你,你要常常安慰老人家的心,別虧負父母。禮記上說,周文王本來可以活到百歲,在九十七歲時,七十幾歲的兒子周武王病了,文王牽挂兒子的身體,向上天祈求自己減壽借給武王,讓武王多活了叁年。有些父母臨終之際,別人不在跟前不要緊,兒子若末趕回來,要人炖人參給他喝,以便延幾天壽,和兒子見了面,死也瞑目。父母到命終還挂念孩子啊!
報恩及時
雪公雲: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是古來稀啊!兒子到了四十歲能出仕時,父母已是五、六十歲了,還有幾年可以讓你奉養?以前的人,每年一進臘月,不許說衰喪話,怕殘冬年景引起老人家的感傷。子路是血性中人,父母健在時家裏窮,子路時常到百裏外背米回家奉養父母,後來作了大夫,每餐吃到叁、五鼎豐盛的飯菜,就落淚不止。歐陽修在泷岡阡表,提到他的父親在祭祀時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父母健在時,奉養一碗飯,勝過死後的五鼎祭品。趁父母還在,多盡一些孝,別說愛國家、愛社會的大話。若能幫助父母往生極樂,則是第一孝。瞞心昧己,以不義之財供養父母,是大不孝。家窮只能煮一碗豆子,燒一碗水,菽水承歡父母,可是能站住人格,也能揚名聲,顯父母。在外面若做不好,別人就會在背後,罵你“叁字經”,汙辱了父母。
言出必行
雪公雲:“德國人做了再說,英國人說了就做,中國人說了不做。”這本是自我警策的話,可是今人確實如此,這並不是跟孔子學的。孔子教人是“先行,其言而後從之。”今人說了不做是跟外國政客學的,政客競選,競必賄選,選上不履行諾言。中國向來有“士農工商”四民之別,士“無恒産而有恒心”爲四民之首,商人爲利是四民之末,但是商人“童叟無欺,言無二價”的誠信原則,令人贊佩,吾人知此更應自重。
有德必有鄰
雪公雲:德有善德和凶德二種,德者得也,習慣成自然就有所得。善德者必有志同道合來相爲鄰,奸盜邪淫的凶德者也有同類相鄰。孔子的道在外行不通,孔子決不灰心,回到魯國著書立說,雖有孟孫、仲孫、叔孫叁家大夫、陽貨、叔孫武叔等人的毀謗,可是孔子有叁千弟子爲鄰。世界不論如何壞,並非只有你一人好,余無好人,別灰心,別發牢騷,吾人但做好事,縱使社會上有取笑,也一概不管。即使全世界都不好,天地佛菩薩也會來與你爲鄰,只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就有恒河沙數的佛與你爲鄰。若厭離娑婆,願生極樂世界,則與諸上善人爲鄰。
一日思君十二時
雪公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醴是甜酒,人都喜歡酒,美酒更讓人喜愛。小人見面,一見如故,一日不見如隔叁秋,所以要天天見面。夫婦初結婚的一個月,一日思君十二時,叫蜜月,以後就不蜜了,接著是吵嘴,再來就是打架離婚。朋友若是小人之交,最後就是絕交。夫婦可分上、中、下叁等,上者不同房,中者不同床,下者不同衾,今日之下,夫婦不上、不中、不下,何敬之有?有人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這是受了洋人小說的影響。中國自古以來,男女界限很嚴,夫婦貴在互敬,上床夫妻,下床君子,無敬則不知其可也。“一日思君十二時”若改用憶佛念佛,淨業就能成功。
送人菩提
雪公雲:學佛別惹人起煩惱,你自以爲是做好事,卻令人起煩惱,使對方落了許多惡種子,以後受苦報,是誰使然?是你造的罪,是你挑動他的煩惱,你不會有報應嗎?由此可知,造的罪業無相,若有相,盡虛空不能容受。學佛要學仁者平等待人,不能絲毫損人,起心動念,要常思莫害人、莫妨人。若被挑起了煩惱,須以佛號壓伏住,否則學佛何用?不肯用這番功夫,到了做早課、晚課時,昏沈、掉舉、散亂通通來,卻怨佛不靈,那不是自欺嗎?
(以下錄自明倫采掇)
觀佛
臺中蓮社改建後,除一樓大殿外,二樓佛堂,供有西方叁聖,丈二金身。雪公言:“因緣不可思議,同修們得閑就上二樓觀佛,“想”的印象不如“看”的深。此助吾等成就一心之力甚大。”
身幫 口幫 存心幫
雪公言:“修行人,除正修—念佛觀佛外,尚有助修。不論從事任何行業,只要能幫人忙,就盡力幫忙,或以身幫,或以口幫,身口幫不了,也要存心幫。”
重心
雪公言:“求學行道,要把握住重心。重心者,原則也。佛家“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皆重心也。佛儒經典浩如煙海,倘以原則衡之,同修之行爲舉止,自然有所依憑。”
孝友治家
雪公言:“勸父母學佛不從,乃自己德孝不足感動父母,何能聽信相勸?果有信佛真心,必有真行,應從本身省察,孝友治家。久而久之,誠能感人之心,身勸勝于言勸,父母自能轉變,菩提芽茂,孝道亦成矣。”
念佛給誰聽
生:“念佛要給誰聽?”
雪公:“佛法智悲雙運,自他兩度。求自度念佛給心聽,要度他念佛給六道聽。”
朝聞道夕死可矣
雪公言:“在家人之生活,全賴技能工作,貢獻社會,取得正當報酬,此乃自食其力,無傷廉隅。但生活不過長養身命而已,如于慧命疏忽,即是虛此一生,故有朝聞道,夕死可矣之訓。是謀生之外,尚須求道,二者不離,乃爲正常,求道無養生之源,而道不能求矣。至于富貴,乃是福報,只能聽其因果,不能強求,來不必讓,去不必爭,應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結果命終帶不去,罪孽緊隨之。”
何謂智慧
雪公言:“萬法了然而不迷,叁谛圓融而能悟,謂之慧。難能而能,難行而行,精進不退,必證聖果,謂之智。
淺處講:深信因果,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即是慧。自淨其意,知了生死,信願念佛,求生極樂,即是智。”
門余大道
雪公言:“念佛往生極樂,是佛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一個特別方法,叫作“門余大道”。事雖簡單,理實深奧。只要相“信”極樂實有,念佛即可去,便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再肯看破這個五濁惡世,發出真心來,“願”意生到極樂世界去,便是成功的第二要訣。既信且願意去,就依著方法,每天按時去實“行”做功課,便是成功的第叁要訣。”
遠離邪見
雪公雲:“求法須離邪見,功成在乎專一。既歸佛門,當離外道。邪正混雜則法不真,法既雜亂,則念何能一?”故同修等當收起可東可西之流蕩心,善備“信願行”叁資糧,往生西方才有分也。
潔誠之心
雪公言:“學佛求道,貴存潔誠之心,如釋尊行道之時,貧婦獻穢氈,童子供沙土,佛皆受之,與之種福。佛以王子之貴,何須此氈與土,許其誠也。我等平素供佛,…
《雪公師訓集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