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雪公师训集锦▪P6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择宅而居。住在水肥公司、瓦斯公司旁边,就妨害身体健康,住在风化街旁就妨害心理,所以“宅”这个字本来就有“选择”的意思。自古即有“千金置宅,万金买邻”的观念,买一幢千金的房子,房子好不算好,须看邻居。若邻居不好,房子虽只花了一千元买的,也是贵的,若邻居都学仁,万金买房也不算贵。住在不好的邻居旁,家庭、子弟都不会学好,再后悔就来不及了。今人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会选择,但是永久要住的房子,却不会选择,其是怪奇!

  择戏 择友 择偶

  雪公云:人人家庭都有电视机,电视节日也要选择,不可看坏节目,十出电视剧有九出是演夫妇、兄弟、父子、母女吵嘴闹家庭纠纷的戏,这些戏看了有害。在外交友也要选择,观友可以知人,无友不如己者,十个君子不抵一个小人,因为人往上进较难,往下流容易,交了恶友,对德性的上进有损。结婚择偶更要慎择,诗经关睢这首诗,强调择偶要选其德,不爱其色。今人择偶多选色,而且还选会跳舞,会打牌不规矩者。你们已婚的人好好齐家报国,未婚的要选德不选色,否则焉得智,学佛也得不到好处。

  知人

  雪公云:不知人则寸步难行,和一个人交往要先认识清楚,在家庭中,夫妇之间若不了解,必整天吵嘴。三个人的商店,店主若不知人,即使三个人也领导不起来。自身待人宽厚,那是本身的长处,若不知人而误用了坏人,那就槽了,即使佛在世也有感化不了的人,所以必须慎其始。从前替人介绍工作,介绍信上如写著「品学兼优,老成谙练”此人可用,若无“品”字而录用了,介绍者可以不负责任。

  当机立断

  雪公云:到机关做事,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贪赃枉法不好,到任后若看见长官贪枉,长官也想拉拢你,他心里想天下人那有不好利的?会给你一点利益,这时,要不要接受?既然是部下,怎能不接受?接受了,又良心不安,如何是好?俗语说:“财是糊涂虫,贼怕第一次”开了头,久了就成习气,必须当机立断,一走了之,否则难免破家败名。这还是世间的花报而已,果报更不堪设想,即使脱了阳间罪,也逃不了阴间罪。

  留一条路

  雪公云:人各有其长,全长的是圣人,全短则成小人,大多数人是有长有短,所以要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贤者鼓励之,不肖者引诱他上好路。世间的人,未盖棺论定前,能不变心的人极少,曹操不死,也未可断其恶,他从北国接回故旧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孔子云:“吾未见刚者,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恒常不变的人太少了,如今天下无道久矣,往后对待人就要如此,恶者摈之,善者嘉之,留给人家一条自新之路。

  天下父母疼小儿

  雪公云:父母健在时,吾人不能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任何事都要体念父母的心情。因为“天下父母疼小儿”,父母时时关心孩子,即使孩子做的很好,父母也一样挂念不下,所以见到孩子,就说:“瘦了!瘦了!”就是挂心的缘故。周文王“视民如伤”,以保护赤子的心爱他的人民,百姓有土有地,但是在文王的眼中,百姓也像残缺受了伤,天下父母看待子女就是如此,但是儿女往往不懂父母这样的心情。若了解父母这种感受,真有孝心,则做的事都对得起父母,不远游,到何处都向父母报告,隔天要到别处,临行前也先禀告父母一声。父母时刻都忘不了你,你要常常安慰老人家的心,别亏负父母。礼记上说,周文王本来可以活到百岁,在九十七岁时,七十几岁的儿子周武王病了,文王牵挂儿子的身体,向上天祈求自己减寿借给武王,让武王多活了三年。有些父母临终之际,别人不在跟前不要紧,儿子若末赶回来,要人炖人参给他喝,以便延几天寿,和儿子见了面,死也瞑目。父母到命终还挂念孩子啊!

  报恩及时

  雪公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是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能出仕时,父母已是五、六十岁了,还有几年可以让你奉养?以前的人,每年一进腊月,不许说衰丧话,怕残冬年景引起老人家的感伤。子路是血性中人,父母健在时家里穷,子路时常到百里外背米回家奉养父母,后来作了大夫,每餐吃到三、五鼎丰盛的饭菜,就落泪不止。欧阳修在泷冈阡表,提到他的父亲在祭祀时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父母健在时,奉养一碗饭,胜过死后的五鼎祭品。趁父母还在,多尽一些孝,别说爱国家、爱社会的大话。若能帮助父母往生极乐,则是第一孝。瞒心昧己,以不义之财供养父母,是大不孝。家穷只能煮一碗豆子,烧一碗水,菽水承欢父母,可是能站住人格,也能扬名声,显父母。在外面若做不好,别人就会在背后,骂你“三字经”,污辱了父母。

  言出必行

  雪公云:“德国人做了再说,英国人说了就做,中国人说了不做。”这本是自我警策的话,可是今人确实如此,这并不是跟孔子学的。孔子教人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今人说了不做是跟外国政客学的,政客竞选,竞必贿选,选上不履行诺言。中国向来有“士农工商”四民之别,士“无恒产而有恒心”为四民之首,商人为利是四民之末,但是商人“童叟无欺,言无二价”的诚信原则,令人赞佩,吾人知此更应自重。

  有德必有邻

  雪公云:德有善德和凶德二种,德者得也,习惯成自然就有所得。善德者必有志同道合来相为邻,奸盗邪淫的凶德者也有同类相邻。孔子的道在外行不通,孔子决不灰心,回到鲁国著书立说,虽有孟孙、仲孙、叔孙三家大夫、阳货、叔孙武叔等人的毁谤,可是孔子有三千弟子为邻。世界不论如何坏,并非只有你一人好,余无好人,别灰心,别发牢骚,吾人但做好事,纵使社会上有取笑,也一概不管。即使全世界都不好,天地佛菩萨也会来与你为邻,只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就有恒河沙数的佛与你为邻。若厌离娑婆,愿生极乐世界,则与诸上善人为邻。

  一日思君十二时

  雪公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醴是甜酒,人都喜欢酒,美酒更让人喜爱。小人见面,一见如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所以要天天见面。夫妇初结婚的一个月,一日思君十二时,叫蜜月,以后就不蜜了,接著是吵嘴,再来就是打架离婚。朋友若是小人之交,最后就是绝交。夫妇可分上、中、下三等,上者不同房,中者不同床,下者不同衾,今日之下,夫妇不上、不中、不下,何敬之有?有人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这是受了洋人小说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男女界限很严,夫妇贵在互敬,上床夫妻,下床君子,无敬则不知其可也。“一日思君十二时”若改用忆佛念佛,净业就能成功。

  送人菩提

  雪公云:学佛别惹人起烦恼,你自以为是做好事,却令人起烦恼,使对方落了许多恶种子,以后受苦报,是谁使然?是你造的罪,是你挑动他的烦恼,你不会有报应吗?由此可知,造的罪业无相,若有相,尽虚空不能容受。学佛要学仁者平等待人,不能丝毫损人,起心动念,要常思莫害人、莫妨人。若被挑起了烦恼,须以佛号压伏住,否则学佛何用?不肯用这番功夫,到了做早课、晚课时,昏沉、掉举、散乱通通来,却怨佛不灵,那不是自欺吗?

  (以下录自明伦采掇)

  观佛

  台中莲社改建后,除一楼大殿外,二楼佛堂,供有西方三圣,丈二金身。雪公言:“因缘不可思议,同修们得闲就上二楼观佛,“想”的印象不如“看”的深。此助吾等成就一心之力甚大。”

  身帮 口帮 存心帮

  雪公言:“修行人,除正修—念佛观佛外,尚有助修。不论从事任何行业,只要能帮人忙,就尽力帮忙,或以身帮,或以口帮,身口帮不了,也要存心帮。”

  重心

  雪公言:“求学行道,要把握住重心。重心者,原则也。佛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皆重心也。佛儒经典浩如烟海,倘以原则衡之,同修之行为举止,自然有所依凭。”

  孝友治家

  雪公言:“劝父母学佛不从,乃自己德孝不足感动父母,何能听信相劝?果有信佛真心,必有真行,应从本身省察,孝友治家。久而久之,诚能感人之心,身劝胜于言劝,父母自能转变,菩提芽茂,孝道亦成矣。”

  念佛给谁听

  生:“念佛要给谁听?”

  雪公:“佛法智悲双运,自他两度。求自度念佛给心听,要度他念佛给六道听。”

  朝闻道夕死可矣

  雪公言:“在家人之生活,全赖技能工作,贡献社会,取得正当报酬,此乃自食其力,无伤廉隅。但生活不过长养身命而已,如于慧命疏忽,即是虚此一生,故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训。是谋生之外,尚须求道,二者不离,乃为正常,求道无养生之源,而道不能求矣。至于富贵,乃是福报,只能听其因果,不能强求,来不必让,去不必争,应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结果命终带不去,罪孽紧随之。”

  何谓智慧

  雪公言:“万法了然而不迷,三谛圆融而能悟,谓之慧。难能而能,难行而行,精进不退,必证圣果,谓之智。

  浅处讲: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即是慧。自净其意,知了生死,信愿念佛,求生极乐,即是智。”

  门余大道

  雪公言:“念佛往生极乐,是佛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一个特别方法,叫作“门余大道”。事虽简单,理实深奥。只要相“信”极乐实有,念佛即可去,便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再肯看破这个五浊恶世,发出真心来,“愿”意生到极乐世界去,便是成功的第二要诀。既信且愿意去,就依著方法,每天按时去实“行”做功课,便是成功的第三要诀。”

  远离邪见

  雪公云:“求法须离邪见,功成在乎专一。既归佛门,当离外道。邪正混杂则法不真,法既杂乱,则念何能一?”故同修等当收起可东可西之流荡心,善备“信愿行”三资粮,往生西方才有分也。

  洁诚之心

  雪公言:“学佛求道,贵存洁诚之心,如释尊行道之时,贫妇献秽毡,童子供沙土,佛皆受之,与之种福。佛以王子之贵,何须此毡与土,许其诚也。我等平素供佛,…

《雪公师训集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