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放生問答(修訂版)

  放生問答(修訂版)

  頂禮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頂禮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

   十幾年前我在漢地弘法時,曾有居士向我提出有關放生的一些問題,當時的問答後來被整理成文字放到網上,但我一直沒有注意這些文字,這次成利措居士促成正式出版相關文章,請求我重新看一看《放生問答》,這一看發現不少問題。由于我當時漢語表達能力有限,並且時間倉促,聽衆和記錄者在理解上也有一點誤解,種種原因,使整理過的問答錄中某些內容模糊不清,沒有很好地解答提出的問題。于是,我對此作了糾正、補充,並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調整和刪減,希望修訂後的《放生問答》能更好地幫助大家澄清放生過程中遇到的疑問。

  問:什麼是放生?

  答:放生,顧名思義,就是從屠刀下、牢籠中把動物解救出來,讓它們活下去,還它們以自由。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也不管你有沒有宗教信仰,你都可以放生。對一位大乘佛教徒來說,因爲他關注的不僅是幫助其他生命遠離眼前的危險,他還希望衆生能夠從根本上擺脫死亡和痛苦,所以他不滿足于單純地把魚蝦放遊江海、讓飛鳥回歸山林,他要充分利用放生的寶貴機會,通過佛教的放生儀軌,使被放的生命與佛法結上緣,在它們的相續中播下未來解脫的種子,這樣,這些生命便能得到暫時和究竟的利益。

  問:放生的意義是什麼?

  答:從被放生者的角度說,它暫時遠離了死亡的恐懼和痛苦,如果是按照佛教儀軌放生,則能聽聞到佛菩薩的名號、心咒、佛陀的教法,接觸到甘露水甚至系解脫,並由此因緣在未來究竟解脫一切痛苦。

   從放生者的角度說,我們通過如理如法的放生培養菩提心,迅速積累福德和智慧資糧。《大智度論》雲:“諸余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積極放生也是在創造善知識長久住世的殊勝緣起。

  問:小乘與大乘在放生方面是否有區別?

  答:阿底峽尊者說過,大小乘以發心別。小乘修行人深深體會到輪回的痛苦,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從這種痛苦中擺脫出去,永斷生死,入于涅槃。他所有的行爲都是圍繞這個目的展開。小乘修行人不是沒有慈悲心,不是不關心其他生命的疾苦,只是他的慈悲心還沒有深廣到爲了衆生離苦得樂而不顧自己是否解脫的程度。大乘修行人雖然也深刻體會到輪回的痛苦,也對這輪回中的一切毫無眷戀,但是他希望一切衆生究竟成佛,而不是自己獨自解脫。大小乘在發心上的這種差別也反映在放生中。

  問:同樣的錢,我們怎麼樣更合理地用于放生?

  答:不存在合理不合理的問題,只要是發心清淨、盡己所能去放生就好。不要抱著功利的心態去上供下施。比如花兩千塊錢放生一頭牦牛好呢,還是花同樣多的錢放生一百條魚好呢?是放這種魚好呢還是放那種魚好?這個真的很難說,關鍵看發心,要把幫助衆生解脫痛苦放在第一位。其實你在這樣比較權衡的時候,你關心的已經不純粹是牦牛或魚的福祉,你還很在意放生活動是否能在最大限度上滿足你的目的,比如,完成承諾的放生數量或者獲得更大的功德。放生時一味追求數量,棄大舍貴、擇小選賤是不可取的。慈悲心、菩提心的首要層面是平等,如果只放個頭小、價格便宜的動物而故意避開那些大的、貴的,或者只挑好存活、生命力強的動物,就不平等了,很難圓滿四無量心、菩提心的修持。

   總之,放生時最好不要帶著揀擇的心事先想好要買何品種,應當遇見什麼,就買什麼放生。

  問:衆生如恒河沙一樣多,我們放生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能有多大意義呢?

  答:首先,哪怕只能幫助一個生命減少痛苦,我們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都有意義。解救有情的生命需要具備因緣。佛陀雖然圓滿具足十力四無畏,也只能度化有因緣的衆生,就像陽光雖遍照世界,而盲者卻看不見一樣。放生也是這樣,即使你富如帝釋天,也不可能買下所有的生命來放生。衆生無邊誓願度,重要的是我們有這個發心,然後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衆生。

  問:集體共修放生的意義?

  答:集體共修放生的功德不是由所有參加的人平分,而是每人都能得到全體的功德,這在經書裏是有記載的。比如大家共同放生一億條生命,凡是參加共修的人都能得到放生一億條生命的這份功德。這種善法本身就不可思議,若再加上如理如法地發心和回向,功德就更不可思議,一定能夠讓我們迅速清淨業障、積累廣大資糧。

  問:放生時因條件所限,能否請別人替我放生?

  答:如果發心清淨,真心隨喜,出錢請別人代爲放生與自己親自放生,功德應該是一樣的,這麼做也是如法的。不過,條件允許的話最好還是盡量親自放生,身語意叁門圓滿之善業具有極大的利益,所以不可輕易忽視。

  問:我們放生購買動物時,與商販打交道應該注意什麼?

  答:盡量不要提前向商販明確表示或暗示將要買生放生,這樣他們就無法通知親朋好友帶上捕撈工具事先趕往放生地點,等待放生活動結束後捕殺魚蟹等。

  問:母魚肚子裏的魚子有沒有生命?

  答:生命的誕生需要有神識的加入。母魚肚子裏的魚子,有些是有生命的,有些沒有,但我們普通人很難辨別。放生魚子時應該也放生了很多生命,而破壞它們可能也損害到了生命,會有很大罪過。《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記載光目女的母親特別喜歡吃魚子、鼈蛋之類的東西,最後墮落惡道受報。

  問:怎樣觀察選擇好的放生環境?

  答:要盡量找安全的地方放生,盡量避免放生動物再度遭到捕殺。比如,不要故意把魚類放進魚塘、漁場,這種地方是專門養殖魚蝦供人捕殺的,我們把動物放進去,它們很快又會被撈上來送進菜場、餐館。前幾天我碰巧遇到幾名美國佛教徒拎著幾袋剛從市場買來的魚准備在一家飯店大堂的水池裏放生,飯店的保安馬上過來阻止,我不知道美國的情況,但根據我的經驗,在成都即使保安不阻止,那些魚放進水池也很快就會被人撈上來吃掉。後來我們開車把這幾位好心的外國人帶到一條河邊,幫助他們順利地放生了魚兒。

   我們還應該觀察物種生存的環境,比如故意將野兔置于人多的地方,水鳥放于山地,魚兒放入被汙染無法生存的河流水域等是很不如法的。

   放生的環境最好適合念誦和舉行放生儀軌。前面我們講了,放生過程中,法布施至關重要。

  問:如果動物放生以後,活不了很久,要不要放?

  答:在經過細致的觀察後,還是放了好。因爲我們找不到一個完全不死的地方,重要的是先使它們遠離死亡的怖畏,其他的事再盡量做到。此外,放生不僅是對有情的無畏布施,使他們脫離暫時的死亡恐懼與痛苦,更重要的是對有情的法布施,在他們的相續中種下解脫的種子,使他們未來一定能解脫輪回的痛苦。

  問:對菜市場上一些將要被宰殺的動物,我們在無法救度的情況下施以甘露水有意義嗎

  答:很好,有很大的功德,隨喜這樣的行爲。最好在這樣做的同時,爲這些動物念誦佛菩薩的名號和心咒。

  問:我們放生的時候經常會多照顧一些大肚子的魚媽媽(尤其春天),這樣會不會是分別心?

  答:是分別心,但是這種分別心非常有意義。對越是痛苦的衆生,佛菩薩的悲心越是深切。

  問:放生的動物,有些已經嚴重受傷,放了也未必可活,何必浪費金錢?

  答:有這種想法是因爲沒有真正平等地看待衆生。如果說我們的親人受傷、生病,我們一定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們受苦、等死。我們會盡全力去救他們,哪怕能延長一天生命也好。大乘佛子應該把對親友的這份慈悲逐步擴展到所有衆生身上。

   我們的問題是沒有認真把放生當作一個修行的過程,而只是把它看作一種宗教的、集體的活動,所以才會産生這樣那樣的疑問。如果我們真的用心去做,去修心,很多問題都不成爲問題。

  問:每個人都戒殺放生,將來這個世界上動物會不會太多,成爲禽獸世界?

  答:萬物的生存各有因果業緣,共業別業各不相同,所以不會出現你說的那種情況。

  問:把放生的錢拿去救濟赈災,不是比較實際嗎?

  答:一般的情況是要專款專用,放生的錢就用來放生,不要挪作他用。

  問:勸殺生的人轉行,卻害了人家生計,愛畜生不愛人,似乎不合情理?

  答:殺生並不是一種體面輕松的職業。如果你去過屠宰場或者市場的水産畜禽區,你一定會對那裏的殘酷血腥、肮髒惡臭留下深刻印象,在那裏站上一會兒,你大概都會受不了。想想那些以殺生爲業的人,他們可是成年累月在那種環境裏生活。他們忍受如此的折磨,目的卻是爲了不停地造惡,而造惡的果報是更慘烈的痛苦。這是一個令人痛心的惡性循環。勸人擺脫這種惡性循環,不是很好麼?不做殺生的職業,對今世和來世都有很大的利益。

  問:我發心放生,應該如何做?

  答:可以用少量的錢隨時看到需要救度的有情隨時放生,也可以籌夠一定金額後一次多放一些。初發心放生者,也可以參加佛教放生小組或者委托一些高僧大德放生。

  問:提到放生,很多人都不屑一顧,爲什麼

  答:社會上的確有一些人不理解佛教徒的放生行爲,也許他們還沒有認識到生命之間是息息相通的,他們也低估了自己身上善的潛力。最近一次我們在唐山附近放生,參加的人很多都不是佛教徒,有些人以前從來沒有放過生,他們說平時看見餐桌上的螃蟹從來不覺得可憐,但是那天看見一箱箱螃蟹被五花大綁,想起這種動物長了那麼多腿卻一輩子被捆綁著寸步難行,它們就這樣被綁著長大,被綁著活活蒸熟,到死都動彈不得。想到這些,大家都非常難過,仔細把所有螃蟹身上的繩子都解開後再把它們放歸大海。那天,我們在甲板上頂著烈日爲螃蟹松綁,花了很長時間,有些人的手也劃破了,但是沒有人不耐煩。看見魚蟹們終于在海水中自由遨遊,大家很開心,包括第一次參加放生的人都驚訝地發現自己內心無法抑製地生起慈悲和喜悅。所以我總認爲對放生有成見的人應該…

《放生問答(修訂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從玉樹說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