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精華▪P2

  ..續本文上一頁便法,叫“欣厭”。“欣”是心裏很喜歡這個事情,除此以外皆不喜歡,“厭”是討厭。這兩個字是初求道者必要的條件,但是,功夫一進步,這兩個字就絕對不要,比如禅家有了欣厭,心就不平等,便難明心見性。但是,在淨土法門,欣厭可要緊了。發願就是要“欣厭”,心裏希望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以外的世界,我一概討厭。立住這個標准可別變樣,這個“願”字變了,就不是願了。阿彌陀佛成功就是有四十八願,《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也是“行願”,地藏菩薩成功也因爲他有大願!

  咱只要立住願,一個“欣”,一個“厭”,除西方極樂世界,其余的都討厭,假若把這個願立住不改,就能成功。沒這個願,在這裏念阿彌陀佛,念得一心了,也不往生!

  “執持名號”,“名號”就是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執持”是捉住六字洪名,不斷地在心裏捉住他,不能放松。好比要登上高山,拉著繩子往上走,身體怎麼疲乏,也不能放開手,一步步地往上走,你要一松手就掉下來,這叫“執持”。上不去,也別松手,到了安穩地處再松手。執持名號叫“行”,別的法門的行,是各人“行”各人的法,在淨土法門,《觀無量壽佛經》是修十六觀法,阿彌陀經就是行六字洪名。要執持——抓得住這句名號,須要信願,懂得教理有了信,相信你的心與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一樣的;有了“願”志向就不變了。

  “名號”就是佛的化身,佛有法、報、化叁身,法身佛盡虛空遍法界,充滿整個法界。報身咱不講,“化身”有千千萬萬,化身佛不限于是人形,用在什麼地方就變什麼,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化身變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化身佛(並不是六塵都是化身佛,是以心造佛,你心不造,六塵就不是佛,六塵還是六塵,心是主體。譬如廟裏的佛,誰不曉得是泥塑木雕、紙畫的,信佛的人心裏拿它當佛,它就是真佛。)一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這六個字就是化身佛。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形相就被你的心化出來。念的這句洪名,沒有什麼形相,卻是化佛的真體,當時就見佛,何必後來呢?大家說:“我死了就見佛,才往生極樂。”活著不見佛,死了就見佛,那麼大家都死就好了嘛,這可真是迷信了!修淨土要成功是活著成功,沒有死了而成功的!

  念這一句六字洪名,念的聲音就是化身佛,念這一聲佛,萬緣都放下,什麼也沒有,叫“一念相應”,譬如插頭或開關接上了,就能點亮滿室的燈光,這就是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佛就在眼前,當時就見了佛了。

  信願行叁個字懂得了,還要懂得叁個全是一回事,那就是“菩提正道”。懂得這叁個字的用法了,你就得了菩提正道。“菩提正道”是菩薩修淨土的正道,離開這叁個字就沒有道。

  念佛時懂得這個理,就可以萬緣放下了,放下萬緣,只要這一個心,這個“信”才夠得上。我念佛,什麼也不要,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願”。口裏執持名號,心裏有,心裏只在佛號上,心跟佛號是一個東西,成兩個東西就不行了,那就叫心不在焉,心不在名號上,往別處走,那沒用處,那就變了心了。心只在這個六字上,才算“行”。

  這叁個字合起來,在念佛時就是一樁事。先明此理,把心變好了,念佛時就不必再胡思亂想,一句阿彌陀佛,信願行都在裏頭。這樣的念,“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念這麼一句佛,善根也多了,福德也多了。念佛時,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性什麼雜染都沒有了,這不是修本性的“善根”嗎?惑也不斷自斷了,所以善根也有了。福德怎麼也有了呢?福德是種種的善事,有善事就不做惡事,你在這裏念一句佛的功夫,還幹什麼惡事呢?你的心安在此,還能幹殺盜淫妄嗎?你還幹十惡業嗎?沒功夫幹!沒功夫幹,你這心就成了純善。善根、福德都全了,所以是正因。善根也是這一句名號,福德也是這一句名號,這是蕅益大師說的,用不著修八正道,也用不著修六波羅密,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句洪名,憑這個就能當善根,當福德。

  怎麼這樣便宜呢?光念這一句洪名,正功夫也有了,助功夫也有了。可是有便宜,也有難處。蕅益大師他老人家主張“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這個辦法,這個辦法很對!但一千人中找不出幾個人來,因爲這一聲佛要念得如《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上所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把六根收起來,都攝六根,還要淨念相繼。

  “都攝六根”,今天不講,單講“淨念相繼”。淨念就是一心,什麼念也沒有了,這是清淨一念的淨念,相繼就是不斷。二六時中沒別的念(二六時中,現在說法叫一晝一夜二十四小時。)今天二十四小時是如此一念淨念,到明天也是二十四小時淨念,永遠二十四小時淨念,只要有這一口氣在,就接續不斷,這誰做得到?蕅益大師他說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做別的,也不修八正道,也不修六波羅密,得淨念相繼,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不間斷。做功課時,大家可以念念阿彌陀佛,不做功課了,行住坐臥也要念念阿彌陀佛,你若把阿彌陀佛的念頭斷了,不接續,你就幹壞事了。咱們是沒斷惑的凡夫,惑一起來,就勾引你去幹壞事,一幹壞事,福德就沒了,又加上新惑,這是困難之處。

  出了家,不幹這些柴米油鹽的事情,也不幹士農工商的事情,他整天或可淨念相繼,咱們在家人做不到,那怎麼辦呢?還是得修八正道或是六波羅密,甚至于十善業,若八正道複雜記不住,六波羅密也記不往,十善業可得記住,《華嚴經》說圓教十行菩薩還得行十善業呢!十善業通有漏和無漏,我們的身體不做種種壞事,嘴也別講壞話,心裏也別起壞念頭,一起壞念頭,就有所警覺,要改掉心理的壞念頭。改心理就行了,這比蕅祖的開示容易了!信願行是菩提正道,我們念佛時,就把這叁個字弄成一塊念,心一念佛,信願都在裏頭,就成了功,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在《大智度論》上列了很多種,其中五種菩提最要緊,我們得最低限度要有其中兩種。一種是“發心菩提”,“發”什麼心呢?發自己了生死的心,我總得要出叁界了生死,自己了生死,超出叁界了,但是其他衆生跟我是一體,衆生也是未來佛啊!我先明白了佛法,他還不明白,我得幫他的忙,自度度他,發這種大乘心,這叫“發心菩提”。學佛的人必得要發這個心。修淨土的人常說“乘願再來”,但是,不要以“乘願再來”爲由,不發菩提心,現在咱們知道多少就說多少,咱們現在就幹。

  第二叫“伏心菩提”,怎麼“伏心”呢?“心”是打妄想的壞心,不是說好心。凡是要出叁界,得把見思惑斷掉,才得出叁界,羅漢要斷見思惑出叁界,得七番生死,才辦得到。我們要是碰到好機會,打精進七,七天斷了見思惑,便宜吧!雖然便宜,可不是勉強能辦到的,要不遇見明人領著打佛七,不但斷不了惑,七天裏還會著魔出了神經病,這是不容易的事情啊!羅漢七番生死才斷惑,我們要七天斷惑,並不容易,那怎麼辦呢?斷惑是把惑去除了,“伏心菩提”的“伏”是壓住,這些惑不必斷,只要設法叫它不起,它一起來就壓伏住,別叫他發作出來,這叫“伏”,伏住就行!伏住怎麼就行呢?他宗伏住沒用處,伏住惑還斷不了生死,伏住惑不起現行可生天,到不了別處去。淨土宗伏惑就行,伏惑叫帶業往生,帶著見思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淨土宗有這種便宜。不能“淨念相繼”,至少得“伏心菩提”,別忘了十善業,身口意叁業別犯惡業。惑一起就壓,惑一起就壓,以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來壓伏妄念,就能成就。

  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

  “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我們在家人不能一天到晚入定,出家人亦有辦不到的。入定是行住坐臥都入定,功夫好的人,如佛菩薩的行住坐臥皆是定,做什麼事都能入定,吃飯也得定,喝水也得定,那不是一般人作得到的。做不到就是不得定了,不得定的時候,他的心還在道上,還離不開道。咱們在家裏朝暮二課念佛,朝暮二課以外,你不論幹什麼,你的心存著六字洪名在心裏,心裏散亂不在定中,但也在想阿彌陀佛,這叫“散心稱名”。心散亂不在定中也不要緊,無論幹什麼,心裏都是阿彌陀佛,如眼看表幾點鍾了,心中也有阿彌陀佛。口裏雖不經心散念阿彌陀佛,總比罵人、講人家壞話,終日挑撥是非,弄得大家不安好。散心稱名,福德、善根也比普通人好得多,修什麼樣的善事,也不如這個散心念佛。散心念佛時,阿彌陀佛的化佛由口裏化出來了,福德、善根,就不可限量了,何況是能念到一心不亂,那善根福德更了不得了。

  “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念上一萬聲也消不了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因爲你忘掉了“至心”啊!至心念一句佛,才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至心就是一心,什麼心都沒有了,至至誠誠的一心,念這一句就消這麼大的罪業。念這一句佛的時候,什麼壞的種子都無法發生。你要沒這個至心,散心念佛只得些福,消不了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菩提正道”,此四字乃修淨土宗最要緊的一句話,善根就是菩提正道。菩提正道由什麼事情發生呢?信願行!信願行是真正功夫啊!信願行就是菩提正道,信願行完全歸于心法。“信”,信自心,自己心中就能化出佛身出來的。“願”是心中立起志願來,也是心法。執持名號的“行”,名號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念佛人心裏有“南無阿彌陀佛”,念佛時佛號就化身出來,若心裏沒有,嘴裏怎麼會念啊?心裏沒有,只是嘴裏念,用處不大。要緊的是要信“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要不信就是心外求法,心和佛不相應,怎能得感應?若把心撇開了,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我的心是我,是兩回事情,就沒有用處了。

  成佛是當生成佛,而不是死了成佛。我們修淨土的,不是當生成佛而是往生,往生以後成佛。往生也是活著,也…

《淨土精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宗簡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