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精華▪P3

  ..續本文上一頁不是死了往生。活著往生,死了就保險了。活著不能往生,死了怎麼往生?活著時,沒能力往生,死了就往生,就像滿街電線杆上貼上一張紙幡“西方接引”,這就能西方接引啊?豈有此理。今天這一段與活著往生有關系,現在你的功夫能往生,那就保險了。

  感應道交,文成印壞。

  “感應道交”,“感”是什麼呢?按著信願行的法子,在一念的功夫,信願行叁個心合成一個。這裏必須有“發心”,不論是發心菩提或是伏心菩提,發這兩種心念佛,這樣才會發心、會伏心,菩提心才能發生起來,有了菩提心就感應,沒有菩提心就不感應。所以,發了菩提心,我要往生,我要度衆生往生,心定在這一個目標,願發動了,對方就應。怎麼叫“應”呢?譬如這個碗,本來沒有聲者,你不感不動,碗就沒聲音,你動,它就有聲者。“感”當作“動”講,你不動,他就不應。念佛人發不起菩提心,就跟阿彌陀佛接不上,譬如電燈接上線,電燈才會發亮,接不上線便沒用。

  所謂“道交”,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願意接我,我也願意去,他的心跟我的心是一樣,兩心相應,心就通了,就接上了,這就叫“道交”。現在咱們既不“感應”也不“道交”,他是他的阿彌陀佛,我是我的李某某,毫無關系,如何感應道交啊!按照叁資糧和二種發心來念佛,就感應道交!

  “文成印壞”這一句,比喻感應道交。現在,你念佛而感應了,感應了就是往生了,就像文成印壞一般。古人造銅器都有個模子,銅器上的花紋是怎麼刻上去的?模子先用蠟做模子,蠟是蜂蠟作的,是軟的,一冷就很硬了。用刀子在蠟上刻上花紋,刻上字,刻好了就成了蠟印子。蠟印子做好了,再用軟泥土把蠟和起來,蠟上的花紋印在泥上,這泥就是模子的樣子。等泥幹了,再把泥弄到火窯去燒,泥一見了火就成了瓦,蠟一化,花紋都印在瓦上。瓦上有花紋,而裏頭的蠟都化了,這叫“文成印壞”。做銅器時亦以泥當這銅模子,“文”是刻在蠟上的文,“印”是印在泥上,蠟印在泥上頭,一見火,模子成了,蠟就消滅了,這是“文成印壞”。

  我們的心無量無邊,包住虛空,無論多少的世界,一個叁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叁千大千世界,通通包在這個虛空裏頭,虛空又在我們的心中,心是這樣大。一切的現象,原來沒有,都是心造的,你心造就有。就淨土法門來說,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說有七寶池,寶池裏有蓮花,阿彌陀佛拿蓮花來接你,蓮花還是你造的。在這裏一念佛,七寶池就往外長蓮花,念得愈如法,愈精勤,淨念相繼,這蓮花就愈長愈大;要是退轉不念了,那個花就完了。你再念再長,再不念再完了,這樣長長滅滅不會成功的。極樂世界,跟蓮花都是在虛空中,你心造,蓮花就往外現出來,心不造他就不現。

  所以,念佛一感應道交,念的阿彌陀佛就如那個蠟刻的紋,蠟上就刻了阿彌陀佛,蠟就是你的念頭,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蠟就刻上了佛的印。虛空好比泥模子,心念佛時,就在虛空刻了佛印。念佛是肉身的嘴裏往外念,肉體沒了,沒有嘴可以念,但是,生前所念的佛都印在虛空中了,就如蠟沒了,印文卻成了。故《十六觀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極樂世界的佛,必得由你心造,你不造就不成。可是,大家可不要誤會,我不造就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阿彌陀佛嗎?不是!阿彌陀佛他也是個人,我們也是個人,他成了功,我們沒成功!你要是認爲沒有阿彌陀佛,那這個屋裏就只有你自己,沒有其他同修了。事實上,人我都有,雖有但接不起來,不能感應,沒什麼用處。

  太虛空是咱的本性,我們念佛則本性全變成極樂世界,全變成阿彌陀佛了。不念佛時,咱的心是什麼?賣當歸鴨熱食的人,心全是當歸鴨。開書店的,心就全是書本。幹那一行,心就印上那一行的東西。幹殺盜淫,心裏盡是殺盜淫,印在虛空的,也盡是殺盜淫的模子,這殺盜淫的模子,就印出殺盜淫的東西來。你活著時在這裏念佛,印模子就造成了,死了以後就不能造了,所以念佛要成功就是在活著時成功。

  彌陀聖衆,不來而來,親垂接引。

  古來的祖師有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另有一位祖師又說:“去則決定去,生則實不生。”不懂的人看了這兩套話,再碰見妄作聰明的人亂講一套,修淨土的功夫就往後退轉。平素我不講這個,這非叁言兩語所能解釋明白的,講了只會讓大家心起疑惑。今天講到這裏,不能不講了,希望聽了能去障礙!但是,淨土法門很難講,有些人以爲別的經難講,如《華嚴經》、《金剛經》等,至于《阿彌陀經》誰也會講!其實,《佛說阿彌陀經》這一經惟佛與佛乃能究盡,要到了佛的境界才能講,除了佛之外,誰也不會講。

  “彌陀聖衆,不來而來,親垂接引”,吾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來接引我們,《阿彌陀經》是這麼說的。可是蕅祖卻說“不來而來”,阿彌陀佛沒來接你,他雖沒來等于來了一樣,這話怎麼講?虛空就在我們心中,在這裏念阿彌陀佛,心就在虛空中印上了極樂世界,你把這個虛空造成極樂世界,造了無量無邊的化佛,盡虛空遍法界都成了極樂世界。這個肉體死了,心不死,心還在這裏,心造的阿彌陀佛就在眼前,佛就在眼前的心中,故說“不來而來”!例如,現在我眼前的是慎齋堂,我離開慎齋堂,跑到美國去,甚至跑到月球上去,慎齊堂仍不離心外。因爲盡虛空遍法界皆是你的心,你跑到那裏去,也是你這個心,極樂世界也不出你的心。所以,佛來接引,不來而來。

  行人心識,不往而往,托質寶蓮也。

  “行人心識”,淨土修行人臨終往生,就是這個心往生,並不是肉體往生。“不往而往”,極樂、娑婆全在一心,所以,往生並沒有去,卻也等于上蓮花裏頭去了。比如說你在慎齋堂,離美國很遠,美國那個地處也是在虛空中,那裏也有極樂世界,慎齋堂這裏也有極樂世界,不必上美國那裏去,也到得了極樂世界。因爲慎齊堂、美國、極樂世界都不離心外,所以,往生叫“不往而往”。

  再譬如這個慎齋堂,圍牆內全部都是慎齋堂,這個慎齋堂比喻是盡虛空,諸位在慎齋堂裏,有一個人在大殿裏,他沒上這裏來,他也是在慎齋堂啊!再有一個人,在慎齋堂的亭子上坐著,他也是在慎齋堂啊!在亭子裏或在大殿裏或在這個屋裏,都沒出去慎齋堂。所以,在娑婆或在極樂,都不出我們整個的心。

  這與我們修行有很大的關系,你上慎齋堂來,在這慎齋堂裏頭燒香,這裏也香,大殿也香,亭子上也香,慎齋堂全部的空氣都是香的,這個慎齋堂就成了香慎齋堂了。

  學佛講戒定慧,從戒定慧發出的香,是真香!學了佛,若還在這裏幹殺盜淫的壞事情,就不是燒香了!就像是在這裏放瓦斯,在慎齋堂裏一放瓦斯,滿牆內都是瓦斯,誰走到那裏都聞到瓦斯氣,全慎齋堂的人都吃瓦斯,進來時就把人薰死了!先害自己,又害他人!學佛的人,光是嘴裏念阿彌陀佛,心理不改變,就是心裏頭放瓦斯啊!有人以爲我念了佛,我再造罪業,佛會幫我消滅罪業,這是造謠言。在慎齋堂裏放瓦斯,大殿有佛,佛絕對不會幫你把瓦斯去了,你放你的瓦斯,佛在那裏不管。

  前面講到修淨土宗要發菩提心,一是“發心菩提”,一是“伏心菩提”。自己了生死,也能勸別人了生死,這叫發心菩提。心裏生起見惑、思惑這些壞事情,一發生,趕緊壓住,不叫他起來,這叫伏心菩提。要是有“發心菩提”,你的心就一天天變好。有“伏心菩提”,則從前的壞習氣就一天天取消,不伏心、不取消,好的、壞的羼著,心地就不幹淨!

  你想到慎齋堂裏來發心也行,伏惑也行。你發了心,進來慎齋堂,看到一個瓦斯爐子,想個法子把慎齋堂的瓦斯消除,用瓦斯做飯吃,別讓瓦斯薰倒人,或是泄氣出亂子,這就是伏心菩提。你來到這裏,不叫他放瓦斯,完全都是放香氣,各處都放香,這叫“發心菩提”。慎齋堂就是你的心,就是盡虛空遍法界。

  往後諸位同修們,再在這裏口念阿彌陀佛,心裏算計著,這個壞人,我出去就拿刀殺死他,看見人戴著值錢的金煉子,就想把它搶來賣錢;此一念“我打死他”就造成地獄界,一念想當小偷就變造畜生,萬法都是唯心造。

  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不信不願與不聞等。雖爲遠因,不名聞慧。

  學佛的人,常說:“我怎麼不開智慧呢?”淨土宗也是得開智慧,第一、得要“聞”,什麼也不懂,怎麼會開智慧呢?先得聽見道理,誰的道理也沒佛的道理好,聽見佛的道理,聽見以後算是有開智慧的機會了。今天大家聽我開講了,“聞而信”,聽見了,你信不信啊?聽見了,還要信了,信了還不行,信了還得發願,才叫有了“聞慧”!發了願,“乃肯執持”,乃肯執持名號,這才叫有“思慧”。

  要是“不信不願”,聽了不相信,或是相信卻不發願,不發志願立定志向來,“與不聞等”,跟沒聽是一樣,沒用處!現在咱們臺中的同修,也犯這個毛病啊!聽了二十多年的經了,信嗎?不能說不信,而是半信半疑啊!信後照樣的辦嗎?不照樣辦!要這樣辦的功夫,早伏住惑了,不至于再是是非非鬧這些閑事,沒照樣辦跟沒聽教理是一樣,不得結果。“雖爲遠因”聞而不信不願,雖不結果,也沒白聽,種下遠因了,還得入輪回,不曉多少年後,把罪業受完了,所聽的好事情才發揮作用了,所以說雖種了遠因“不名聞慧”。

  執持則念念憶佛名號,故是思慧。

  “思慧”的思,如某人思念我,是用心思念。念佛不是光在嘴裏唱佛,要在心裏念,思念這尊佛,一念阿彌陀佛,眼前就有阿彌陀佛,便刻上印子了。有時嘴裏不念,心裏時時刻刻想,也是思。譬如我在這裏喝茶也在想佛,無論幹什麼,我心裏跟佛放不下!有人說:“這不麻煩嗎?”,不麻煩!請問:你們諸位那一個忘了你自己呢?你嘴裏沒有說我我我....,我上了那裏去了?心中還是沒有忘過我啊!你是…

《淨土精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宗簡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